导航:首页 > 银行贷款 > 如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如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发布时间:2022-07-03 01:24:45

1. 央行:继续深化LPR改革 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

7月10日,央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现在更加强调“适度”这两个字。
郭凯称,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过低也是不利的,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产生资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所以利率适当下行但也不能过低。
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的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另外又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特别是更多地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2. 央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5月10日讯 中国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同时报告还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3. 央行: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观点地产网讯:8月23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

会议分析认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

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其次,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另外,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4. 已办理贷款,现利率下调怎么办

没有办法。
只要贷款基准利率不变,还款额就不会改变。
贷款利息计算是浮动利率计算的,利息随着利率调整而调整.当然无论如何计算,对已支付的利息没有影响。对调整后的利息会有影响。一般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项还没有偿还部分的利率也随之调整,有三种形式:一是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利率在次年的年初执行新调整的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房贷是这样的);二是满年度调整,即每还款满一年调整执行新的利率(中国银行房贷是这样的);三是双方约定,一般在银行利率调整后的次月执行新的利率水平。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一律在每年的一月一日。
无论基准利率如何调整,上浮(或下浮)的幅度不变,只是在新的利率基础上的上浮(或下浮)。

5. 央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风财讯消息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总第90次)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补短板、锻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 央行:继续推进LPR改革 引导利率下行

多位监管人士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为抗击疫情和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同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有序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采取临时性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
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为抗击疫情和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具体看,一是用好已有的支持政策。继续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向中小银行倾斜。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择机实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长期流动性。继续推进LPR改革,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
二是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着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分类引导各类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采取多种方式补充资本,探索创新银行补资本的工具。
下一阶段要根据银行贷款增长的需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资本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银行整体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刘国强称,LPR推行后,利率下行的趋势比较明显。目前看,下行还有一定的空间,下一阶段对资金利率要继续用改革的办法,通过改善体制机制,把市场利率存在的下降空间挖掘出来。
坚决防范道德风险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介绍,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银保监会支持银行机构对其在1月25日到6月30日到期的贷款进行展期和续贷。对少数受疫情影响严重、恢复生产周期长、行业和企业具有特殊性的企业,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偿还可适当再延长。湖北地区所有企业享受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同时鼓励银行机构对湖北地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给予更大优惠,可以配备专项信贷规模,在考核上适当倾斜。
“防范风险是监管的底线,目前采取的临时性安排并不是放松监管标准,恰恰是防风险的手段。”肖远企强调,银行在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要遵循原来的风险管控标准和相应监管要求,对在疫情之前本身经营就不正常的企业,要坚决防范“搭便车”行为,防范出现道德风险。
肖远企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本金和利息延期还款的企业,银行在客户分类和贷款分类上不做调整,客户的征信记录也保持不变。如果疫情过后,经过一段时间正常经营,这些企业还不能正常还本付息,该计入不良的要计入不良。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超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克俭在会上表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缓解中小企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监测显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稳步提高,目前已经超过30%。
张克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在方便个体工商户进入市场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要便利登记注册,充分运用好全程电子化手段,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登记服务,同时,将个体工商户年报时间由6月底之前延长到今年年底。各级地方政府要尽快建立完善经营场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7. 央行再出招引导银行“降息”!

为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监管部门多措施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但对中小银行来说,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为加强存款利率管理,央行近期向各分支机构及主要金融机构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包括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强调继续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产品等。
券商中国记者从银行方面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经收到该《通知》,但亦有银行称尚未收到,或因各地《通知》下发进度不一。《通知》的要求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
一是再强调继续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产品,这一要求并非新内容,去年底一些银行就陆续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整改;
二是进一步加强结构性存款管理,加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其的管理,明确将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纳入自律机制管理范围;央行会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执行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同时指导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上述政策并未超出预期,都是此前政策的延续和强调。政策出台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管理,减缓核心负债成本的上行压力,从而可以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让利,更大幅度的降低贷款利率。不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依旧是推动核心负债成本下降的有效手段,尽管当前未必是政策出台的合适时机,但仍是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
预期之内的政策落地
对于《通知》的核心内容,实则不少银行此前就已在执行整改。关于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产品的要求,去年末一些银行就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整改,停止新发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包括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若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
定期存款尤其是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是一些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方式。一民营银行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其本质是以高利率来抵补中小银行薄弱的存款基础,吸引更多存款。过去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水平与理财收益率接近,客户购买后并无固定持有期限,即便提前支取派息金额仍按既定高利率计算。
“目前,银行都已在针对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进行整改,但基本仍是新老划断的方式,即监管部门提出新要求之前发行的大额存单产品,持有人仍可以享受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上述民营银行高管称。
央行人士表示,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由于其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也应予以规范。
监管对于结构性存款的规范也由来已久。此前,因结构性存款“假结构”,银行以高利率为卖点做大存款规模的情况较为普遍,银保监会曾多次出手整顿过该类产品。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明确了结构性存款发行、销售等要求,并对存量产品整改设置一年过渡期,此后“假结构”等乱象大为减少。根据融360监测数据,2020年1月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1%,环比下降10BP。
央行人士称,结构性存款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银行承诺客户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质与一般性存款利率类似;二是挂钩衍生品产生的收益,取决于衍生品投资情况。但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于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应予以规范。
不过,光大银行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对于结构性存款的新政恐难以推动结构性存款利率再次明显的快速下降,因为此前已有不少银行按照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不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MPA考核上限(基准利率上浮50%)来执行。不过,尽管政策对结构性存款的保底利率作出约束,但对购买结构性产品部分的成本未有约束,银行实际支付的总成本(保底利率+结构性产品成本)未必低于MPA考核上限。
控制银行负债成本或还有后招
不论是前期整顿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存行为,还是叫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切实下降。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存款是银行的主体,存款利率居高不下,导致信贷利率也难降。目前,政策部门开始设法逐步压降存款成本,进而引导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降。
王一峰也表示,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极其重要,是今年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方面,促进银行对实体让利需要银行控制负债成本;另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上行压力未减,两种力量已经对今年银行业息差形成挤压。下一阶段,仍可能仍会出台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的相关政策,通过利率自律机制约束定期存款上浮、控制大额存单价格、规范“创新”活期存款等都是可选项。
在政策的可选项中,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近日被讨论较多。王一峰对此认为,通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来压降核心存款成本依然是可选项,但现阶段流动性在银行间体系淤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时点未必在当下。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生产尚未完全恢复,物价高企,货币政策暂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预计进入四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物价将逐步回落,而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将对货币政策提出更多要求,央行届时可采取更多行动。
民营银行群体的难处:超九成存款靠线上高利率吸引
在压降银行负债成本的过程中,对存款基础薄弱的一些中小银行来说,将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王剑表示,在银行间市场利率向存款传导仍然不畅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政策当局料将重心转向高息存款品种的治理,包括对“伪结存”、“智能存款”、类货基等。这些政策不会影响全行业的整体存款规模,但会影响客户基础弱的银行争抢存款的手段,增加它们争抢存款的难度。最后的结果,是会使存款利率上行压力减轻,甚至不排除存款利率出现稳中略降,但客户基础弱的银行存款压力更大,行业内部分化加大,客户基础强的银行“强者恒强”。
上述民营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不论是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还是所有权转让等,这些只是存款“创新”的底层结构,《通知》约束的重点不在于存款底层结构,而在于利率水平。不过,对民营银行来说,线上的个人存款占据了存款来源的超九成以上,适当的高利率是抵补自身品牌基础薄弱、客户渠道单一的主要方式,如果对民营银行发行的存款产品设置过严的利率约束,对民营银行的生存经营都会构成较大压力。
“民营银行诞生的初衷,也是为了推动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在民营银行这个较小群体内适当试水存款产品创新,符合金融创新的大方向。”上述民营银行高管称,现在业内对普惠金融的关注更多聚焦在贷款端,目的是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对普通客户的存款端同样需要加大创新。

8. 利率下行是什么意思

利率下行指的是利率向下调整。举个例子,今日利率为5%,经过调整后,明日利率为4%,这个过程就称为利率下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利率调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利率杠杆,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
根据国际市场利率变化调整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保持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
拓展资料:
拓展资料:
利率的分类
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除了在原来本金上计算利息外,还要把本金所产生的利息重新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
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单据上标明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已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根据确定方式不同,分为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对其他机构不具约束力,利率标准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
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根据国家政策意向不同,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优惠条件下的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对某些部门、行业、个人所制定的利率优惠政策。
根据银行业务要求不同,分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机构存款所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指从金融机构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根据与市场利率供求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使用固定利率便于借贷双方进行收益和成本的计算,但同时,不适用于在借贷期间利率会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利率的变化会导致借贷的其中一方产生重大损失。
浮动利率是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变动而调整的利率。使用浮动利率可以规避利率变动造成的风险,但同时,不利于借贷双方预估收益和成本。
根据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9. 央行:继续推进LPR改革 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

2月27日,国新办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为抗击疫情和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
关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刘国强表示,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力度。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先后各下降10个基点,带动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对于维护节后开市初期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设立3000亿元的低成本专项再贷款。向9个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精准支持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为抗击疫情和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一是用好已有的支持政策。继续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向中小银行倾斜。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择机实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长期流动性。另外,还要继续推进LPR改革,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
三是要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着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分类引导各类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采取多种方式补充资本,探索创新银行补资本的工具。下一阶段要根据银行贷款增长的需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资本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银行整体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银行利息最低的贷款利率 浏览:6
柳州创业担保贷款 浏览:922
在贷款房子夫妻离婚如何过户 浏览:869
中国银行手机怎么查询贷款情况 浏览:19
各家银行的网上贷款有哪些 浏览:251
公司购买写字楼可以贷款 浏览:320
上海房贷款年龄放宽到70岁 浏览:270
银行贷款还不上分期还要担保人么 浏览:841
360贷款资料通过短信 浏览:931
车贷没写贷款金额利率 浏览:12
贷款年利率超过多少不受国家保护 浏览:339
170亿无息贷款是真的吗 浏览:894
公积金贷款要1年的流水 浏览:457
及时雨小额贷款公司面试 浏览:376
做银行担保还可以贷款不 浏览:742
平安贷款人员的工作 浏览:799
房子贷款提前还清合算吗 浏览:587
贷款工作人员专业对话 浏览:674
公积金贷款要垫钱过户再贷吗 浏览:541
哪些贷款没有手机认证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