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部委联合发文,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这是为何
因为向大学生发放网络贷款会造成大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的恶习。
虽然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大学生平时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使得大学生并没有太强的偿还能力,如果让没有太强偿还能力的大学生背上巨额债务的话,这肯定会给大学生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下滑。因此杜绝网络贷款平台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是必须要坚决执行的。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贷款很有可能会养成以贷养贷的恶习。大学生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会导致大学生容易出现贷款违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有可能会向多家网络贷款平台进行贷款,这样的话就会使大学生同时出现多笔网络贷款的情况。虽然以贷养贷能够让大学生解决一时的难题,但是从长期的情况来看,以贷养贷会让大学生最后落入贷款的陷阱。
当然也希望大家不要去网络平台进行贷款,如果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是正规银行进行贷款。因为银行的贷款服务要比网络平台的贷款服务更正规一些,而且经常使用银行的贷款服务,也会让自己看起来有更强的经济偿还能力。
② 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大学生一般是出于什么原因贷款的
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还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多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去贷款,经常会接到贷款公司催债的电话,为此苦不堪言。那么,大学生一般是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去贷款的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三种原因。
三、购买奢饰品
为了所谓的面子,有些大学生一身到头都是名牌,其实自身的家境是不能够满足自己一身的行头的,但为了在同学面前装逼,就会选择去贷款,购买一些奢侈品和名牌商品。
然后把购买到的奢侈品,拿到同学面前去吹嘘,自己多么多么的有钱,自己是废了多大的力气才抢到的产品。
虽然一时的面子是撑住了,但后续的还贷压力也是巨大的,毕竟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仅靠父母给的一点生活费拿来还债是不现实的。
所以,作为大学生在自己没有能力购买一些产品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要,或者等自己有能力了再买,毕竟提高消费和透支真的不是明智的做法。
③ 教育部: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消费贷都有哪些坑
贷款这样的事情可能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我认为是一件十分不好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增大了我们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在现在可以说我们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是十分差的,在很多时候可能都觉得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可能就会去触碰一些贷款,但是自己一旦去触碰这样的贷款自然就无法在走出来。
所以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自然就是应该去学习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我们觉得自己消费不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正规的兼职平台补贴自己的生活费。
④ 如何看待互联网技术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
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总资产和总负债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但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上“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一高二低三优”的内涵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当前,利差仍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基础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需求响应、期限匹配、风险定价与管理等业务流程被大大简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在数据分析上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以往传统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那种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被削弱了。根据破坏性创新理论,互联网金融使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基础发生了演变,由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转向快捷、便利和体验,进而从金字塔的底端开始对银行核心业务进行破坏。
2.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边缘化,并使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线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3.互联网金融重构已有融资格局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发现的市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资金中介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资金信息中介。
4.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运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以实现多方对多方同时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也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风险管理成本等极小。
其次,互联网金融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之间信息沟通充分、交易透明,定价完全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信任评级完全数据化
第三,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涌现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脱媒。在传统的支付产业链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
但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他们已不不满足于只做银行的网关支付平台,而是借助其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开始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务占仍比较小,但由于其为资金借贷双方之间提供了直接连通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⑤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及风险分析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4年到2019年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快速扩张,从187亿元上升至接近16.3万亿元。在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下,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也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但目前市场上的消费贷产品同质性仍然较高,集中于购物、旅游等消费场景,未来有待进一步细化。从互联网消费信贷模式来看,轻资产助贷模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巨头消费贷款主要模式。
规模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贷指的是金融机构、类金融组织及互联网企业等借助互联网技术向消费者提供的以个人消费(一般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无担保、无抵押的短期、小额信用类消费贷款服务,其申请、审核、放款和还款等全流程都在互联网上完成。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资金成本更低,同时审批效率更高,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从2014年的187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9.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0%,2019年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约在16.3万亿元左右。
⑥ 如何看待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说起花呗、借呗,相信大家都特别熟悉,这个月用,下个月按时还款就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消费压力。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存在着超前消费这个现象,家里给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那用完家里的生活费下半个月该怎么办呢?那就只有使用花呗、借呗和一些网络贷款。而对于大学生禁止网贷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学校也经常开展类似的讲座来谈网贷的危害,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不听!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家里给多少就花多少。如果真的急需用钱,那也可以和家里说明情况。如果家庭条件确实不好,那就不要和同学们盲目攀比,也不要去恋爱。如果因为这样,让自己欠下一身债,那真的太不划算了!
所以对于这项禁止规定,小编还是双手赞成的。大学生碰了真的就是一个死循环,到时候征信出了问题,自己又无心学习!
⑦ 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互联网消费贷!为何会下发这样的规定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能看到一些拒绝网贷的宣传,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平台都能贷款消费。我们熟悉的有花呗、借呗、微粒贷等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当看到这条规定时,很多家长和学校都表示确实要这样做,如果再不实行这个规定,会让很多大学生深陷其中。花呗、借呗、微粒贷等等正规贷款的初衷也是方便大家消费,减轻大家的消费压力。
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唯一的钱都是靠父母给,他们到了还款时该怎样填补这个“洞”?那为什么要禁止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贷呢?下面小编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就是学习,在消费方面也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良好的消费观,要学会勤俭节约,不和同学盲目攀比。而发了这样的规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能让学生远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⑧ 五部门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为何大学生会被盯上
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的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贷款的目标呢?我认为主要是:
大学生对这金融知识的缺乏目前来说,除非和专业相关,不然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给大学生科普金融知识的。他们大多只是从网络上或者网贷公司的宣传单上了解到相关知识,但是这远远不够。片面的零碎知识只会让他们产生认知偏差,才会导致他们只看到有人因为贷款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却看不到这背后的陷阱有多大。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⑨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迎来更严监管,哪些机构受影响较大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迎来更严监管,一位北京互金行业从业人员表示,其公司在信贷这块没有再做学生业务,但他认为,行业内存在的普遍观点是蚂蚁集团会受到较大影响。他还认为,《通知》要求第二还款来源,对金融机构做这部分用户影响较大。
他表示,金融机构还可以做学生用户,但要求提供第二还款来源,就很麻烦,例如开信用卡需要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的确认,可能就会有一些限制,“不会那么大地扩张这部分客群。”
根据《通知》,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9)互联网联合消费贷款扩展阅读
针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监管进一步加强:
3月17日,根据银保监会官方网站消息,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
《通知》称,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⑩ 官方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这项措施有何影响
这项政策可以避免大学生深陷网贷之中,最后无法还清贷款,影响到自己的征信。大学生早就应该被禁止借网贷,早在P2P时期,就有很多网贷公司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发放贷款,不用抵押,不用征信,只要大学生提供个人信息,就能贷款。而这些非法的P2P网贷,利息往往会很高,故意让你还不起,然后威胁你,要你去借钱还债,否则就打电话给你的亲戚朋友和同学,让他们都知道你借网贷的事情,最后这些大学生往往深陷其中,不得不四处借款,耽误了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