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低标准的公积金才满一年买房可以贷款不
满一年即可办理公积金贷款
Ⅱ 想买房,公积金才刚交了不到一年,能贷多少
连续缴存6个月就可以用公积金贷款。
关于公积金贷款额度:
一、对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且有两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每户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仍为60万元;若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每户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仍为80万元;只有一个人贷款的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仍为30万元;若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限额仍为40万元。
二、对人均住房面积低于本市平均水平,再次贷款购买第二套普通自住房,且有两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每户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为40万元;若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每户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为60万元;只有一个人贷款的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为20万元;若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限额为30万元。
Ⅲ 2019 年公积金改革后还是交满一年就可以贷款买房吗
平安银行公积金贷款是向符合公积金中心条件的个人发放的,可用于购买商品房和保障房以及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的贷款。目前我行支持办理公积金贷款的分行有:济南、武汉、深圳、广州、南京、昆明、上海、珠海,其他城市可联系当地网点咨询。
各个城市的公积金贷款申请政策不同,建议咨询当地平安银行或贷款客户经理。以下是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公积金贷款的申请条件供您参考。
深圳公积金贷款需要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满足:
1、在申请当月之前,公积金缴存状态正常且在本市连续缴存满6个月;
2、在本市没有申请过或已还清公积金贷款;
3、信用状况良好。
温馨提示:
配偶、父母可以为共同申请人,除配偶、父母、子女外,购买的住房有其他权利人的,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应答时间:2020-09-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Ⅳ 我工作不到一年 用公积金贷款买房,能贷多少
1、上海住房公积金贷款额不得高于按照借款人公积金帐户余额的倍数所确定的贷款限额.(基本--40倍 补充--20倍)
2、只要您在上海连续缴纳6个月公积金就可以贷款,您的情况估计贷不了多少。
Ⅳ 我想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可是未连续缴纳满一年,这种情况是不是就不可能公积金贷款了
不可以,必须连续交一年以上,如果你用别人的公积金贷款,那产权人的名字就是贷款人的名字了
Ⅵ 请问住房公积金要交纳多久才可以贷款买房
如果是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需要足额交纳6个月后,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如果是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需要足额交纳1年后,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
Ⅶ 公积金没满一年可以贷款吗
您好: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条件
①借款人的公积金在大连全部行政区域内任意网点开户并缴存,连续缴存满3个月;
②开户满90天,从最后一个汇缴月开始计算3个月内没有超过65天断缴公积金;
③目前在正常缴存状态;
④二年内无连续3次累计6次征信不良记录;
以上四项条件需同时满足。感谢您的提问,希望能够帮到您。
Ⅷ 我的住房公积金未满一年,现在要买房怎么办
一、住房公积金现不满一年,可以先商贷买房子,公积金满一年后再公积金贷款。
商业贷款还满一年后可以转公积金(公积金连续交满一年),但是不是所有银行都能转的。办商业贷款的时候一定要落实清楚,与公积金合作的有三大银行(工行,建行,交行),而且商贷转公积金的额度不能超过个人公积金贷款的总额度。
二、公积金贷款不足的部分要补全, 要公积金和商业组合贷款。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符合下述条件才可以办理。
1、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者其他有效居留身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签订合法有效的购房合同或协议,并按规定比例交纳首期购房款;
3、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有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申请贷款时前6个月(个别城市要求1年)按月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8)公积金没满一年买房贷款多少年扩展阅读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第三十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全年预算支出总额,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后,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上交本级财政,由本级财政拨付。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照略高于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费用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