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助学贷款一年能贷多少,期限是多久
助学贷款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
1、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额度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为1000到8000之间的整数,原则上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年限(在校生按学制剩余年限)最长加10年确定,借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4年;
2、国家助学贷款:按照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具体额度由借款人所在学校按本校的总贷款额度,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标准以及学生的困难程度确定,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
应答时间:2020-09-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2.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年一贷一申请吗只贷一年的可以吗有影响吗O(∩_∩)O谢谢
没错,每年都要重新提交申请材料,只不过第一年贷款与之后续贷所提交的材料略有不同罢了。
贷几年完全自愿,所以你只贷一年完全可以,没什么影响。
3. 大学最后一年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吗
不可以,现在只有大一可以
4. 生源地助学贷款 能贷款一年吗
生源地助学贷款本来就是一年一年地申请,可以只贷一年的,后面如果家里不困难了可以不续贷,如果你是问贷款一年后能不能还款的话,只要合同上注明了,贷款是可以随时还的
5. 生源地助学贷款可以只贷一年吗
可以的。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
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
6. 对于助学贷款,如果第一年贷了,第二年没贷,那么第三年能否续贷如果能,需要哪些材料和程序 请明示
这种情况你需要打电话到资助中心问下、但是那人肯定会问你为什么第二年没办、你找个好点的理由。如果可以办、你应该有学校的贫困证明吧、拿着这证明还有其余的资料和以前的都一样。
7. 学生贷款可以一年一贷嘛
可以的,就是一年一贷。
希望帮到你。
8. 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后的一年可以全部还清贷款吗
生源地助学贷款什么时候还
1、按照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规定,贷款的结息日为每年的12月20日。
2、借款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应在每年的12月15日前将应偿还的贷款利息存进申请贷款时注册的支付宝账户中。自借款学生毕业后的第三年起,就要开始按照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偿还本金及贷款利息,最后一次偿还本金时须利随本清。
3、借款学生若想进行提前还款,可以在每月1日-10日(11月除外)进行申请,还款日为当月20日,无需国家开发银行审批。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利息是按照央行同期发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来执行的,贷款期限最后一年的9月20日要求全部还清。如当年12月20日之前未及时还款视为贷款逾期,会产生罚息,为当期利率的130%。
9. 助学贷款是可以只贷一年吗
一年贷一次,直到毕业。
办理助学贷款的流程:
贷款受理部门提出贷款申请;
准备材料 。准备相关材料到当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登记并领取《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借款人需将申请表填写完整并印章齐全;
审核材料 。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本人到登记领表的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出具身份证明材料(含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学生证或录取通知书、户口簿)复印件需要两份、申请表和邮储账号,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查;
签订合同 。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本人签订《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签订借款合同同时授权邮政储蓄银行从上述账户中扣收贷款本息;
合同回执寄返。借款合同签订完毕后,学生可持合同到高校报到,从2011年起学生只需到高校资助中心办理电子回执,无需再邮寄纸质回执。报到后30日内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未收到回执(最迟不得超过10月30日),视同学生撤销借款申请;
贷款发放与支付。根据合同约定,邮储银行将在合同约定日期发放贷款,并将贷款资金电汇至借款学生所在高校指定账户;
偿还贷款。借款学生毕业后,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负责按借款合同约定,按时在个人账户中存入足额资金。
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专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学生;
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户籍均在本市、县(市、区);
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