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
贷款余额指至某一节点日期为止,借款人尚未归还放款人的贷款总额。
贷款数额是指借款人与放款人签订的合同数额,是一个不变的数额。贷款总额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业银行已经发放的贷款总和,是企业在会计期末其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它表示企业向银行举债或融资的总额。贷款余额是指到会计期末尚未偿还的贷款,尚未偿还的贷款余额等于贷款总额扣除已偿还的银行贷款。
短期贷款或长期贷款科目的贷款余额=前期贷款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融资增加数)-借方发生额(偿还贷款数)。
㈡ 中国这个指标一公布为什么美国
盛顿邮报1月11日报道,2018年中国的零售总额可能达到5.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预计将会和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而十年前,这一数字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这将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也是中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又一标志。
有趣的是,华盛顿邮报应该不用“预计”了。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已与美国基本持平,考虑到中国比美国快得多的零售总额增速,2018年零售消费超过美国已毫无悬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类似中国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为57564亿美元。各分项的数据也有,美国是按交易发生的店铺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各大类分别是:
“汽车以及部件零售商”11860亿美元;
“家具与家居装饰店”1158亿美元;
“家电与电子产品店”981亿美元;
“建材店”3784亿美元;
“食品饮料店”7189亿美元;
“健康与个人护理店”3315亿美元;
“加油站”4557亿美元;
“服饰店”2612亿美元;
“运动、书籍、音乐店”855亿美元;
“综合型超市”6917亿美元;
“杂货店”1302亿美元;
“无店铺零售”6250亿美元。
这些加起来正好等于50780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加上6784亿的“餐厅酒吧”消费,就是57564亿美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是全面性。美国零售数据是按照店铺类型进行统计的,更具有可行性,科学而周密,除了违法的毒品、赌博等地下经济不能统计之外,其他都会被算进去,甚至连游动摊贩也不放过。
三是真实性。零售总额这个数据很实在,是一家家店铺统计出来的,面对的是最直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经济活力最直接的体现。公司与机构的经营活动虽不在统计之列,但从人类社会的经济意义来说,公司搞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消费,所以消费数据更为根本。
这样看来,因为有商品实物对应,各种实物社会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统计能多渠道互相印证,不太好伪造高估,零售统计也就比GDP数值要靠谱得多。
3
美国为何对中国零售消费赶超如此紧张?
大国竞争重要信号!
一直以来,美国人非常看重零售数据,此前包括苏联、日本等在内的国家,也没有哪一个能在这项数据上挑战美国,所以美国人更是深深地把这当成是经济超级大国的标志。
苏联的GDP总额曾一度达到了美国的70%,但若说到零售消费,差距立马就出来了,因为苏联商品短缺现象明显。
美国也借此卖力宣传苏联的消费困境,用美国丰富的消费品来说明“资本主义物质生活”的优越性。由此激起了苏联民众对物质消费商品短缺的不满,这也确实成为苏联崩溃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在90年代早期GDP总额也达到了美国的70%。但是同样论起零售消费数据,也被美国狠狠碾压了。
日本国土太小,人口也比美国少得多,与美国差距仍然很大,住房、汽车、食品等大宗商品消费都是没法和美国比的。
日本高涨的GDP更多的是汇率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特殊现象,后来果然破灭了,现在GDP也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巧合的是,2017年中国GDP(按最新统计82.7万亿人民币以及2017全年平均汇率6.6计,合12.5万亿美元)正好达到了美国18万亿美元的70%。
但中国不是苏联、日本,中国在零售消费方面真有实力与美国较量,美国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消费表现。
相比美国,中国的零售消费有很多亮眼的表现。
比如,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高达2900万辆,大幅超过美国的1725万辆。
再比如,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大幅超越美国。2017年中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
中国网上零售额已经不小了,但增长还在加速,未来有更多想象。美国2017年网络零售额445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预计未来三年平均增速也只有12%。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零售总额数据虽然与美国持平了,但还是被低估了。
首先,中国的零售消费统计比美国要粗放。
中国零售消费统计中,有个专门的名词叫“限额以上”,限额的意思是,批发年销售2000万元,零售年销售额500万元,餐饮年收入2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的企业,数据相对准确。“限额以下”的由于现实原因,就没办法准确估税,只好简单估计甚至一刀切了,但一般认为“限额以下”都是低估。
其次,中国餐饮业营业额也是被明显低估了。
2017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39644亿元(合6000亿美元),比美国的“餐厅酒吧消费”6784亿美元低一些。
但仔细计算就会发现,中国这个数据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按照这个数据,中国人均年餐饮消费仅2860元,人均每天还不到8元。这就有点与现实不符了,很多白领日常在餐厅吃饭每顿就能消费20元左右,而这根本还不算饭局。
要知道,中国人的饭局消费是非常火爆的,从消费行为来看,是比美国人还常规的行为,现在跟亲朋好友约个饭根本不算大事。而美国人搞个饭局就算是一件大事了,还得准备正装。
但中国人吃喝开发票的并不多,所以大量营业额不能统计上来。
从各类消费数据看,中国毋庸置疑成为唯一比肩美国的国家。
因此,美国媒体对中国零售总额超过美国,远比“中国购买力平价GDP超过美国”要重视,这是美国人务实的表现。
美国人知道,中国在消费上发起的挑战,比起曾经的苏联或者日本,更为触及美国的痛点。
4
为什么未来中国零售消费能狂甩美国?
厚积薄发,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的零售总额必然会把美国甩在后面,这是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决定的。
一是两国的生产模式。
虽然美国重视实物商品消费,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美国消费者其实是靠购买全球生产的商品支撑着世界最高的消费额。
而中国不但主要靠自己生产,还大量生产实物商品出口全球。
进口中国产品最多的就是美国,按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顺差创历史新高至2758亿美元。美国也在一直呼吁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中国可借此将巨大的产能更多用于国内消费。有生产力为基础,中国零售消费增长的限制因素要少一些,比美国要容易。
而美国零售消费增长的压力大得多,既要缩减贸易逆差,又要扩大零售消费提振经济,方向自然是“制造业回归美国”。
奥巴马已经提出了这个目标,特朗普更是将制造业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但美国社会脱离制造业已经很久,劳动力普遍不适应商品生产,美国要重振制造业困难重重。
二是两国民众的消费模式。
中国居民贷款近年来增速比较快,主要是房贷。
2017年末房贷余额达到了21.86万亿,比上年增长14%。2016年末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增加4.96万亿。
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居民的钱都去买房了,房价高涨让中国人未来没钱消费。
但其实,2016、2017年中国零售总额增长率仍然在1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买房款并不计入零售消费,买房带动的家具、装修消费会计入。中国民众主要还是买房需要贷款,其它如车贷、消费贷并不流行。
中国零售消费并不是靠借贷增长的,靠的是民众实打实的收入增长。中国零售总额的增长不需要靠借贷,从过去的历史看,只要正常发展,零售总额的增长问题不大。但是也应该看到,房地产价格的高企也确实对居民消费带来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一点不容忽视。
而美国民众却早已深深地陷入到透支消费的泥潭中。
2017年6月,美国个人消费者信贷规模达3.85万亿美元(这不是房贷,美国居民房贷余额约10万亿美元),比中国居民的房贷余额还多。
2016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欠下8377美元的信用卡卡债,比2015年上涨6%,美国很多人过着日常随意刷信用卡,发了工资悉数还信用卡的生活。不少人周转不过来,甚至负担不起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其实只还最低还款额已经是上了信用卡公司的恶当),发生违约,卡债迅速上涨。2017年4月,美国国内信用卡违约率跳涨至3.31%,较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3%,创下2013年6月以来的违约率峰值。
因此从消费模式来看,中国民众扩大实物消费更为顺畅,只要正常多赚钱就行了。而美国民众透支消费的行为不仅增长不易,也蕴含着危机。
三是两国民众的增收潜力不同。
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这个数据其实特别低,不要说和美国比,就是和一般发展中国家比都不算好。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这个数值只比印度和越南的人均收入高一点,而这两国的人均GDP都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排名后20%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958元,按一家四口两人有收入计,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仅990元。而排名前20%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64934元,按一家三口两人工作计,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也只有8100元。
粗略地说,普通美国人每月挣的美元和中国人挣的人民币数值相当,但差一个6倍多的汇率。
中国人的收入数据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对美元汇率也重回升势。提升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是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人的增收潜力显然很大,相应的零售消费也会跟着进一步水涨船高。
零售额是中美两国最直接可比的统计数据,有相对可靠的统计手段。两国高达5万多亿美元的实物商品零售额,是两国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有力证明。
之前人们普遍关注中国GDP能何时追上美国,按照预期大约是在2025-2030年,但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零售额数值大约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了!
可以预计,随着全球对中美消费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用等到中国GDP超越美国,人们就已经能深深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压过美国了。
㈢ 贷款余额和累计发放贷款有什么区别一样吗
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单位一年内有多次贷款和还款记录,那么它的贷款余额和累计发放贷款肯定不一致,贷款余额是年末账上还挂着的金额,而累计发放贷款则指这一年贷款的发生总额(不包括还款的金额)
㈣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万大关,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汽车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汽车金融现状
汽车金融服务是在汽车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主要指与汽车有关的金融服务,包括为最终用户提供的零售性消费贷款,为经销商提供的批发性贷款,以及为汽车维修服务的硬件设施投资建厂等,它是汽车业与金融业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
典型的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制造商附属的财务公司,为自己的品牌汽车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如:大众汽车公司设立的大众金融公司,福特汽车公司设立了福特信贷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设立的通用票据承兑公司等,大多成为超过汽车制造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数据显示,跨国车企的汽车金融公司利润收益贡献率,平均占到其母公司利润的30%-50%。
此外,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还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大的银行、保险和财团单独或者联合发起设立汽车金融公司,二是以股份制形式为主、运作灵活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通过信贷和租赁买车,是汽车销售的主要方式。欧美国家的汽车消费贷款比例普遍在70%-80%,甚至更高。而在我国,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20%。有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不过,需要补充的是,大量使用贷款买车的不仅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消费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才是贷款购车的主力。在印度,大约有80%的车辆是通过贷款购买的;而在泰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90%。
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现状
1、汽车金融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滞后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2008年度,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2009年度,中国汽车销量已突破千万大关,汽车正走进千家万户,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汽车贷款比例低于20%,在低潮期,贷款比例甚至在10%以下(2006年3.8%,2007年7.4%),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消费者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在10年后会增加到40%至50%,按此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金融行业会有5500亿元左右的市场。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来普及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意义不可小觑。
2、商业银行仍然处于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目前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期,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主导地位,80%以上的汽车贷款仍由商业银行提供,据调查数据显示,07年89.2%的汽车消费贷款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
由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单一、服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在汽车信贷市场,商业银行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商业银行也有着自身的局限:商业银行的最终目的只是获得存贷款的利差,缺乏和制造商的利益关系,不能保证对汽车业连续和稳定的支持;商业银行的汽车金融服务也多限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无法为制造商提供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务;银行业务种类较多,汽车信贷仅仅是其中一项业务,缺乏汽车贷款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人才等。
目前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刚刚起步,力量还比较薄弱,其优势目前尚未发挥出来,但因其与汽车厂商关系密切、具有风险专业化控制和管理技术,根据国外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一股强大的力量。
3、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在经历了多年的起伏之后,从2007年起,汽车金融市场开始回暖。来自中国银监会的消息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381.15亿元,首次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汽车金融公司已占比达20%,发展势头良好。
㈤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是多少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㈥ 房地产贷款余额什么意思
是个人还没有还清的贷款。
1、房地产信贷存量,就是在某一个时点上(一般按年末),已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信贷余额总量;
2、房地产信贷增量,就是在某一个时点上(一般按季末),较上一期比较,新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余额较上一期或上年末(看统计口径)增加了多少;
(6)2025年末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公式:
因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期还款月供不一样,第N期还款月供
=贷款本金/贷款期数+[贷款本金-贷款本金/贷款期数*(N-1)]*年利率/12
中途有利率调整时,应分段从调整日按剩余的贷款本金和剩余时间,按现行利率从新计算。
㈦ 减税降费政策内容2022
2022年减税降费政策内容:
一是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
二是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
三是对于小微企业放宽企业的认定标准,加大优惠的力度;
四是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交纳的部分地方税种的费用,可以实行减少费用政策;
五是对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要加大扩展,对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可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㈧ 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
贷款余额是指至某一节点日期为止,借款人尚未归还放款人的贷款总额。亦指到会计期末尚未偿还的贷款,尚未偿还的贷款余额等于贷款总额扣除已偿还的银行贷款。如有疑问可以联系贷款机构/银行咨询。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㈨ 湖北: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
《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发布,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25年。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规划》确立了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金融强省的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813"目标: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县域贷款余额、直接融资规模、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润总额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八个倍增";武汉市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打造东湖科创金融、双碳绿色金融、中部资本市场"三个高地"。
为实现目标,规划第二章到第八章从7个方面明确了湖北省金融业的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具体要求:1.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充分发挥科创金融创新驱动作用。3.实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行动。4.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5.优化金融协同发展布局。6.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7.健全金融现代化治理体系。
绿色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规划》提出,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打造双碳绿色金融高地。拓展绿色融资渠道方面,湖北将试点推进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权益生态补偿绿色融资,支持武汉推进制造、化工、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升级,支持鄂州探索实施生态价值工程试点,支持宜昌和恩施推进三峡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及国家气候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项目,支持荆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㈩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连续两年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连续两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产贷款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占比低1.2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信贷情况是市场的焦点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回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平稳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绍,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占比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2016年低4.9个百分点。
她表示,从结构上看,一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0.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比2017年高5.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比2017年低3.1个百分点。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56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个百分点。
新年首次降准实施,楼市影响几何?
1月4日,央行宣布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对于昨日实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场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于引导房贷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这一大的调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楼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国内部分地区房贷利率松动的新闻已受到市场普遍关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新京报记者指出,房地产市场核心是看杠杆,也就是首套房资格的认定和首套、二套房贷款的额度,这些现在都没有变化,所以市场利率的轻微波动对于市场影响很小。
展望未来,在严控的大基调下,市场对房价的预期也有所变化。央行此前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对下季房价,27.4%的居民预期“上涨”,49.6%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8%的居民预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准”。
将这份季度调查较前几次结果对比着看,预期“上涨”的下降了(上季度为33.7%),预计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为9.6%)。
据新华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记者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