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银行过桥有风险么一般都是怎么样操作的
银行过桥风险主要有:
1、信息的不对称。银行违背承诺,不再续贷,说明没有从银行得到真实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是银行过桥业务的关键风险。
2、对银行业务人员的盲目信任。这种信任最容易被银行利用很多公司出现问题,都是出来对银行的盲目信任上。
3、政策性。如果国家流动性紧缩,那么银行资金面就会趋紧,放贷门槛提高,银行就会被迫对一部分贷款到期的客户不再续贷,但为了确保客户还款,银行往往会以口头,或其他形式作出续贷承诺,待客户还款后会以种理由拒绝续贷。
4、银行断贷。银行过桥业务最大风险就是银行不再提供贷款。本来说的好好地,只要还上钱,银行还给继续贷,结果银行变卦了。这也是电视剧中,蔡成功的话。然而,在现实场景中,这样的事简直是太多了。本来在没还款之前,银行恨不能对天发誓,只要一还上,一定能再贷。然而,企业千辛万苦还上了,银行立马变脸,不给了。这下好了,企业傻了,如何还给居间人呢?不是跟银行说好了做彼此的天使吗?
5、承受高额利息。一般来讲,银行过桥业务的利息都是按日计算,因为过桥资金使用不会超过10天,毕竟过桥业务是属于“临时周转”业务。如果一旦过桥失败,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还钱,那么必须要承受高额的利息了。我们假设日息千分之1.5来计算,月息就是18%。如果三个月企业还换不上这笔钱,那么这样的利息也会把企业压死。然而麻烦的不仅仅是这一个事。
银行过桥贷款业务流程有:
1、借款企业申请贷款,贷款银行向借款企业出具有条件的贷款承诺书;
2、调查银行批复贷款的真实性;
3、贷款银行业务部到贷款企业进行资信调查,了解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的原因,并书写调查报告;
4、银行上报该笔业务的预计操作流程;
5、银行审批该笔业务,审批通过后返回审批表到业务中心;
6、承办业务营销中心与借款企业签署委托公证;
7、借款人提供资金证明用途、资金过度的空白支票;
8、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委托贷款协议;
9、相关企业及人员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10、银行发放贷款。
⑵ 请教 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分别有哪些
利率敏感性资产包括可变利率贷款,短期贷款以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定期贷款,短期证券,同业拆借等,利率敏感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利率可调整的储蓄贷款,短期贷款,同业拆入等。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被定义为利率敏感性缺口,用GAP表示。即: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等价变动中产生的利率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
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银行经营处于“正缺口”状态时,随着利率上浮,银行将增加收益,随着利率下调,银行收益将减少。
(2)贷款买车gap险强制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缺口与利率风险的关系
利率敏感性缺口主要分析利率的波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1.假设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面临同样的利率波动,那么当利率波动时,决定净利息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因素便是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也即敏感性缺口的大小。
而有效持续期概念是建立在资产或负债价值是未来可获得或支出的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的基础之上的,它被定义为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市场利率变动百分比的弹性。
持续期分析中蕴含了未来现金流和偿还期限对价格的利率弹性的影响,持续期与未来现金流的大小呈反向关系,与偿还期限的长短呈正向关系,这一点是敏感性缺口分析所缺乏的。
有效持续期可以分析每笔资产或负债的利率风险,也可以分析银行总体的利率风险。银行净资产市值的变动与持续期缺口呈反向关系,持续期缺口越大,则银行净资产价值的变动幅度越大。
2.为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主动性或被动性操作策略。
主动性策略是指商业银行预期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事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以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预期之外的收益。
譬如,预期利率上升,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敏感性资产或减少敏感性负债,将利率敏感性缺口调整为正值。
被动性操作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水平,无论利率如何变动均不会对银行净利差收入产生影响。这是一种稳健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但也因此失去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机会。
⑶ 贷款买车GAP是必须要买的吗
买五险是必须要买全的,有些公司的三险一金都是不合规定的。如果出现了劳资纠纷,去劳动仲裁,也一定是职工赢。 我们知道在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再加上住房公积金,合并称为“五险一金”。五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保费。由于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与政策性保险,五险是依据法律定的。 对于五险的缴纳费用会因为各地差异有所不同,保费分担说明如下: 1、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人帐户),个人承担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医疗保险:各地不同(例如北京:单位承担10%,个人2%+2;重庆:单位承担9%,个人2%+2); 3、失业保险:各地不同(例如北京:单位承担1.5%,个人0.5%;重庆:单位承担2%,个人1%); 4、工伤保险:由单位承担,比例分0.5%、1%、2%三个档次,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行业性质确定。服务业0.5%,制造业1%;采掘冶炼2%。 5、生育保险:由单位承担,(北京比例0.8%;重庆比例为0.7%)。
⑷ 贷款买车必须上全险吗
不是必须的。
事实上,要求贷款车买保险,是为了降低银行放贷的风险。用贷款买的车,本身就有每月还贷的压力,如果车在贷款期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毁损,车主很可能遭遇较大的经济风险。相应的,银行的放贷风险也会加大。
所以,银行要求贷款购车必须买车险是合情合理的。但银行方面并未强制要求车主买全险。除了交强险外,部分银行要求购买车损险、盗抢险、第三者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其他诸如玻璃险、划痕险等附加险种,银行是不会强制规定的。如果车行销售人员告诉消费者必须要买全险,那是不符合规定的。
是否购买全险是银行的要求,每个银行都有要求。某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贷款买车银行确实有要求,贷款期三年之内需买全险,贷款合同中均已写明。保险的直接受益人实际为银行。如果车辆出现事故,保险公司会直接将赔偿支付给银行,车主通常拿不到赔偿金。
强制保险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降低贷款风险是主因。各金融机构为确保抵押贷款中抵押物的价值,通过要求贷款人投保上述险种并将金融机构作为保险受益人,可以降低贷款抵押物灭失的风险,确保贷款安全。
其次,曾获规章支持。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中,第十七条规定了“借款人应当根据贷款人的要求办理所购车辆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在抵押期间,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
虽然在2004年重新制定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消了这一规定,但也未做禁止性要求,因此这一做法被各金融机构延续了下来。第三,利益驱动。汽车销售方通过自身平台为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提供交易机会并借此获利,是在汽车贷款中促成强制保险的驱动因素。
⑸ 买车贷款5.3万三年月供,第一个月还1917以后每月还多少
按照10.1%的利率计算,等额本金还款,第一个月月供是1918.31元,每个月递减。
可以通过招行计算器尝试计算,详见:招行主页,右侧理财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