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信用證的參考文獻
去當當或者卓越上面查一下
UCP600詳解--顧民 著/2009-03-0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UCP600與ISBP681述評及案例 黃飛雪,李志潔 編著/2009-08-01/廈門大學出版社
❷ 小額貸款風險管理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網路一下不久知道了
❸ 個人信用貸款怎麼貸
個人信用貸款是銀行、網路貸款平台等向資信良好的客戶發放的無需提供擔保的人民幣信用貸款。
在網貸平台申請個人信用貸款,通常可以直接線上申請,具體辦理流程以平台要求為准。
以有錢花為例,用戶借款流程如下:
1、用手機下載有錢花APP。
2、填寫自己的相關信息,當系統完成用戶身份認證後,即可查看獲得的借款額度。
3、在借款頁面填寫貸款金額以及收款銀行卡等信息,等待系統審核。
4、有錢花為了進一步保證用戶的資金安全,用戶首次在該平台申請借款時,平台會對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審核,只有審批通過之後,用戶才能成功借款。
5、審核通過後,及時關注手機簡訊通知,借款最快三分鍾就可以到賬。
市面上的信貸平台其實有很多,作為借款人,我們在貸款之前也要考慮到平台的安全性和風險性,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里提示大家,一般靠譜的大品牌信貸平台,在安全性上更加有保障,比如支付寶旗下的借唄,度小滿金融旗下的有錢花。度小滿金融有錢花申請簡便、放款快、借還靈活,用戶可以主動申請。度小滿金融有錢花的息費透明,大品牌靠譜利率低,最高可借額度20萬,可以滿足大多數貸款者的需求。
除了個人消費者外,小微企業主需要啟動或周轉資金也可以考慮度小滿金融有錢花,度小滿金融有錢花致力於為小微企業主提供精準、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❹ 個人消費貸款的相關書籍
作者:劉華,賀立蘅 編著
出 版 社:中國海關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9-1
版次:1
頁數:201
字數:142000
印刷時間:2003-9-1
紙張:膠版紙
I S B N:9787801651266
包裝:平裝 貸款買房、購車、求學逐漸成了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內容。近幾年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通過銀行借貸來實現提前消費,商業銀行也越來越重視面向個人客戶的貸款產品的開發和推廣,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個人貸款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在你向銀行申請個人貸款之前,你需要對銀行個人貸款的優點、種類等有所了解。
《個人消費貸款》一書獻給在波濤澎湃的市場經濟中為實現小康生活而不斷努力的人們,以期為廣大讀者提供實際幫助。 前言
1 消費融資首選途徑——個人貸款
借款方式的演變
消費理念亟待更新
個人消費貸款的類別
申請個人貸款應遵循原則
2 辦理個人消費貸款必備常識
利息與利率
擔保
保險
合同
3 個人住房貸款
背景知識
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
個人住房商業性貸款
個人住房組合貸款
需要注意的問題
4 個人汽車消費貸款
何謂汽車消費貸款
辦理程序
與車貸有關的保險
需要注意的問題
5 個人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
一般商業性助學貸款
6 個人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
何謂個人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
辦理程序
注意事項
7 個人綜合消費貸款
何謂個人綜合消費貸款
辦理程序
8 個人綜合授信
何謂個人綜合授信
辦理程序
9 其他種類的個人貸款
個人信用貸款
個人質押貸款
網上個人質押貸款
附錄
中國工商銀行個人的住房貸款申請審批表
中國工商銀行個人購房借款合同
中國工商銀行個人借款合同
參考文獻
❺ 個人信用貸款有哪些基本要素
1、信用記錄良好。信用是申請個人信用的關鍵因素。申請信用貸款,任何貸款機構都是要看個人的信用的,信用良好的話,申請信用貸款成功率更高。
2、收入穩定。收入不僅要求有,而且還要求穩定。申請信用貸款,通常至少要收入在3000-4000元以上並且穩定在半年以上比較好貸款。
3、擁有資產。擁有一定的個人資產在當地申請信用貸款將會增加很大的可能性。正因如此。借款人在申請信用貸款的時候,可盡量多的提供個人名下的資產證明材料。
所以,辦理信用貸款前,要先清楚信用貸款的條件,除了要有較強的還款能力,還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而良好的信用記錄不僅可以增加成功獲貸的機率,還可以提高貸款的額度。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❻ 求關於銀行方面論文的參考文獻
論文文獻資料【篇名】---銀行危機的社會學解釋
【相關摘要】本文主要從社會學角度來研究系統性的銀行危機。 銀行危機內生於銀行的構建,其承擔的儲蓄轉投資的功能決定了銀行的脆弱性。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銀行危機對政治、經濟、社會的沖擊和影響也加大。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國家,整個金融體系是從大一統的銀行體制變革開始起步,到目前為止,銀行仍居金融業的主導地位。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維系著國民經濟命脈和經濟安全。由於四行在我國轉軌過程中,把不斷增加的儲蓄轉投給了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虧損面擴大和增加的情況下,形成和出現了大量不良資產。東南亞危機後,由於我國經濟金融與發生國的諸多相似,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機構和學者主要依據四行超過20%的不良資產率和不足8%的資本充足率,紛紛預測中國很快就會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有些學者甚至設計好了危機爆發的過程,就等中國實際的驗證。然而,事實與預言相距太大,四行不僅沒有遭到擠兌而倒閉,而且存貸款仍保持高增長。東南亞風暴沒有登陸比鄰的中國,而是刮到俄羅斯、巴西。為何中國能抵禦這場危機?四行為何沒有出現典型的銀行危機——擠兌存款,甚至還排隊存款呢?這說明,在關心中國的機構和學者看到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或歷史上危機發生國類似情況的同時,中國還有許多與危機國不同的因素在體內發揮作用,這些不同的因素是什麼?全文圍繞此展開分析和研究。本文認為銀行作為儲蓄轉投資的中介,實際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信任鏈。這個信任鏈由兩段構成,一段是存款人與銀行,一段是銀行與借款人。銀行把從存款人那裡得到的信任集中後,轉給了借款人。短存長貸、債權約束是這個信任鏈的特徵。任一段信任鏈的斷裂都可能使整個信任鏈無法維持。這樣,就可以清楚銀行危機為何既可能是存款人集中擠兌造成,也可能是貸款人違約造成。四行為中心的信任鏈已經出現了相當大比例的斷裂,但危機沒有發生。從信任鏈數量對比上看,是由於存 款大於貸款的增長拉得住部分斷裂的信任鏈。其根本原因在於決定這 些變化的社會系統。 全文由緒論和七章組成。 緒論部分主要說明了為什麼進行此研究;綜述了已有的研究和介 紹了本文的研究。從社會學角度研究銀行危機,從學科領域看,本文 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第1章,主要回顧了20世紀以來國際上發生的不同國家的銀行 危機,主要是:發生在美國的兩次危機,阿根廷兩次時間相隔不長的 危機,俄羅斯的危機,東南亞國家的危機,以及中國在1998年關閉 海南發展銀行。這些史實,是本文實證分析時的主要資料。 第2章,研究了銀行為中心的信任關系,從科爾曼對信任的研究 出發,構建出以銀行為中心的信任鏈。導致銀行危機的原因很多,但 結局只能是銀行無法維持信任鏈的運轉。聚集到信任鏈上後,就可以 發現信任鏈的存在與維持不是僅從信任鏈上摘取幾個指標就能做出 危機是否發生的判斷,政治、經濟、社會中一些難以量化的因素左右 著這個信任鏈。藉助 AG模式解釋銀行危機將有效克服原有銀行金 融危機理論在解釋危機時以偏概全的缺陷,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3章,分析了四行的特殊信任結構,這種結構正是我國與危機 發生國的不同。不良資產率高,資本充足率低確是嚴重的問題,但國 有獨資性質使得社會公眾相信國家信用支撐國有銀行,從而使存款人 與銀行信任鏈的穩定和擴大拉住了因扭曲銀企關系而造成損失的銀 行與借款人的信任鏈。 第一章,主要研究貨幣穩定問題,這實際是中國防範東南亞危機 的第一道防火牆。人民幣互動的制度選擇,對內對外都成功地保持了 幣值的穩定。 第5章,具體分析了東亞危機後居民儲蓄增加的原因,因為信任 的存在並不代表信任的增加。教育、住房、社會保障制度等在黨的十 五大和新一屆政府成立後集中出台,改變了居民心理預期,導致儲蓄 因預防性動機增強而增長。儲蓄的增長和存差的擴大保證了四行不會 迴流動性不足而導致危機。 第6章,分析了東南亞危機後政府的救助措施和效果,以及中國 政府強有力的控制,這是吸取東南亞危機教訓,在危機末公開化時的 搶先行動,表明了政治系統在包括銀行系統在內的社會系統整合中時 機把握、手段運用都比較成功。 第7章,研究對未來銀行危機的防範措施,加入們 將引致中國 銀行業和其它社會系統的深刻變化,原先存在的有利因素可能失去, 不利因素逐漸增加。借鑒羅斯福新政和韓國的成功經驗,中國完全可 以把事後的行為轉為事前的防範,從而減輕危機發生可能造成的巨大 代價。銀行安全網和社會保障安全網是兩個最為重要的,可以減輕或 控制危機成本的制度構建。
❼ 關於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或貸款的書籍 寫論文用的參考文獻少了,所以請網友幫忙 麻煩把編者,書名,出版社
有資金需要就找我,我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請撥打用戶名號 hehe
我們是建設銀行授權的放款 方便快捷,1-3天保證放款
建設銀行授權,不提前收取費用
針對個人工商戶及上班族
工商戶要求經營半年以上,生意經營良好
上班族要求工資打卡,2000以上
2-3天放款,無需抵押擔保。快速簡便
詳詢 用戶名
❽ 個人信用貸款的資料
借款人向銀行申請個人信用貸款,需書面填寫申請表,並提交如下資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2、居住地址證明(戶口簿等);
3、個人職業證明;
4、借款申請人本人及家庭成員的收入證明;
5、銀行規定的其他資料。
依借款人特定準入條件不同還需審查以下資料之一:
(1)優質法人客戶單位人事部門出具的職務及專業技術級別的書面證明;
(2)個人擁有的各類金融資產如銀行存款、債券和基金等憑證;個人(或配偶)名下房產所有權證;
(3)牡丹白金卡客戶資料;
(4)工商銀行理財金賬戶客戶證明資料;
(5)工商銀行個人貸款借款合同文本。
操作指南
銀行以轉賬方式向借款人指定個人結算賬戶發放貸款。其他操作同個人汽車消費貸款。
❾ 我的論文選題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對策,現在要寫文獻綜述,2000字數,幫我分析下,具體應該怎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較高的預期收益成為商業銀行重
要的盈利增長點,
它的快速發展,
大大地刺激了消費、
擴大了內需、
拉動了國民
經濟的持續且快速的增長。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比較晚,
又隨著金融市
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個人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
它在飛速發展同時很多潛在的
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如何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我國該業務的發展起著至關
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市場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
個人消費信貸
風險
商業銀行
社會信用體系
法制
消費信貸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興業務,它是指藉助商業銀行的信貸支
持,
以消費者的信用及未來的購買力為放款基礎,
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規定,
對
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與個人消費相關費用的貸款。
它是
一種由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資金,
用以滿足消費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
波及全
球的金融危機剛過,
我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內需不足,
消費疲軟的時期,
為了我
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我們必須進一步刺激國內消費信貸使其發揮平衡整
體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而這重中之重就是個人徵信體系的完備。
近年來,
我國金融業發展較快,
各級銀行機構遍布全國,
人們的觀念也從以
原始積累的方式進行的消費傳統逐步被以負債消費的信貸消費理念所取代,
因此
我國消費信貸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業務種類逐步得到擴展,
從個人住房到汽
車、
助學等多個領域。
但是我國目前還是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消費信貸體系,
與
發達國家個人消費貸款占信貸總額的
20
﹪
-30
﹪相比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我國
消費信貸發展的滯後,
增強了居民流動性的約束,
制約了消費者「負債消費」
行
為的產生。進入
2011
年,我國通貨膨脹壓力更是越來越大,同時對於住宅限購
導致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商業銀行有可行的對策
來扭轉個人信貸業務的不利局面。
而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專家學者的身上,
他們紛紛對此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並
想出應對個人信貸業務風險的可行性對策。
首先,從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起因分析
,
李潔認為有三點比較關鍵:
(1)
第一,在貸款前期,部分信貸調查人對借款
人提供的相關資料未盡調查核實的職責,
對借款人的有效身份和還款來源落實不
清,
缺乏對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的調查,
導致許多騙貸、假按揭的情況發生。
第
二,
在貸款發放環節,
部分貸款審查、
審批人員對信貸調查人轉來的審批表和其
他相關資料審查不細致,
把關不嚴,
甚至違規發放大額個人消費綜合貸款,
業務
審查、
審批形同虛設,
致使大量假個人貸款屢屢順利通過。
第三,
是在貸款後的
管理上,
部分信貸人員未按規定對開發商和按揭項目進展情況、
汽車經銷商經營
情況,
以及借款人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未切實履行貸款後的管理職責。
當個人消
費信貸形成不良貸款後,
個別商業銀行甚至以貸收貸,
通過發放假個人綜合消費
貸款、借新還舊、放貸收息、放貸墊款等多種手段掩蓋事實真相。
李立剛認為制約消費信貸開展因素中有消費觀念的制約。
長期以來,
受短缺
經濟的影響,
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依舊是受傳統消費觀念的束縛,
不願背上負債
的包袱,
更不要談會自覺去進行超前消費使用消費信貸了。
在我國廣大農村,
貸
款消費被百姓認為是可恥的事情
如果消費信貸意識未有明顯轉變的話,消費信
貸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將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如果消費觀念不更新,傳統消費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觀念不破除,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將會步履維艱。
張岩則從消費信貸信貸發展的地區不平衡進行研究,
認為目前貸款投放區域
集中在市場經濟環境較好的地區,
特別是大城市。
而且消費領域比較片面,
各業
務品種上的發展也極為不平衡。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所佔比重較大,
近年個人住房
貸款占總消費貸款余額的比重均在
7
﹪以上,其他部分業務逐步萎縮。不僅僅只
是局限在這些方面,
在葉曉菲看來還有一點比較關鍵,
就是信貸的抵押物變現渠
道窄、
成本高,
信貸的監管力度小。
貸款抵押物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化解資產風險
的重要手段。
由於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
交易秩序尚不規范,
交易法規也不完善,
各種手續十分繁瑣,
交易費用偏高,
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
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而且不少金融機構為擴大盈利水平,搶占市場份額,
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
盲目放貸,
直接導致風險積聚,
不利於個人消費
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
個人信貸的風險成因不外乎就是這兩個方面,
外部原因和內部原
因。
外部原因主要就是當前我國的社會環境,
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
導致我國個
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國民對負債消費還存在觀念上的束縛。
而內部原因則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不科學,
在貸款的審核發放等環
節漏洞百出,以致人們對其不信任,故而也就難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其次,
從解決途徑分析。
總結了一下,
眾學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防範的對
策。
胡坤、
葉曉菲等認為關鍵是要推進消費信貸立法進程,
健全法制環境。
由於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導致了政府相關部門立法滯後,
應該推進消費信貸的立法進程,
建立、
健全包括:
債權讓與制度、
個人破產制度、
格式合同的監管制度等法律制度,
讓我們在處理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時有法
可依。尤其是要明確在個人消費信貸活動中消費主體的職
責義務和相關權利保
障。
宣德飛、李金秋等認為急需構建和完備社會信用體系。
(2)
包括個人徵信體
系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抑制由信貸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現
在的發生,
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並且,
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主要體現在個人
信用評價制度、
機構、
評價指標三個方面,
應加快這幾個方面的建設。
完善個人
信用徵集系統,
對個人所有相關的信用信息進行匯總,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消除
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於評價個人信用指標體
系,
並設立專門的中介機構來評價個人信用,
並對中介機構的評價行為進行監督。
(3)
寧靜認為要完善銀行內部信貸管理機制,建立一套科學的個人消費信貸
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杜絕違規操作,
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銀行的競爭力。
針
對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申辦手續繁雜的問題
商業銀行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金
融服務,與客戶一對一交易,即所有的手續和證明文件、
協議等均由銀行與客
戶簽署,無須申請人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相關部門辦理
而是轉由銀行與相關
證件手續辦理單位協調形成部門與部門的溝通,
而不是客戶和部門溝通,
造成資
源的浪費。
這個管理體系應包括貸款的發放、
跟蹤、
監控等過程。
同時也要兼顧
個人消費現代風險的預警機制。
從而強化貸款前、
貸款中、
貸款後的風險預警能
力,
最終實現平衡制約機制,
達到防範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作用。
對此,
我認為
可以成立專門的個人消費貸款審查審批中心,
對個人信貸業務進行流程再造,
提
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實行集約化經營。
並且實行分類管理,
進行分類授權,
針對各分支機構管理水平與風險控制能力,
實行不同的授權管理和程序運作,
並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實行精細化管理。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和購買力。這個對策也被很多學者提出。
政府應該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強其購買力,
並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管
理部門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以激發其即期消費能力和承載消費信貸的能力,
改
變傳統的消費觀念,
進而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居民收入水平和購買力的提
高是推動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刺激居民消費慾望和提升信貸還款能
力,逐步確立科學、適度的消費觀念,才能促進個人消費信貸健康有序的發展。
還有學者認為要完善擔保制度。
擔保制度是貸款第一還款來源出現風險時的
必要保證,
也是制約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個有力武器。
在我國消費信貸法出台前,
商業銀行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分析現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
圈定法律爭議少、
執
行容易的標的作為抵押物
。
產權不清
、
變現較難以及現有法律上存在爭議的抵
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選定的擔保抵押物必須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業
銀行應合理界定保證人范圍。
對借款人自身條件較好,
收入穩定,
可實行保證擔
保方式的貸款。
保證人應該選擇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戶,
且至少自身綜合條件不低
於借款人。
通過仔細查閱近年來的期刊論文,學者們對此問題各抒己見,很清晰明朗
地將風險及對策呈現出來,
有的還用模型進行分析,
總的來說研究已經十分充分
了。但是,在這之中我還是發現了一些細微的不足,那就是在對待「人」的方面
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很少,
大部分都是就管理、
制度、
法律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闡
述,
我覺得這些還是不能根本解決當前的問題。
當然,
大家之所以都在制度上找
問題也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我國的很多法律制度都還不完善,
尤其是社會信用體
系,
是關鍵所在。
研究和制定個人信用評估辦法,
統一評估標准,
建立科學有效
的個人信用體系,
是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前提保證。
法律上的問題也可以反映出
當前的現實。
但是我們必須要以人為本,
綜合法治,
這樣才能為信貸業務的發展
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平台。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把思考的關鍵點放在「人」
上,
如何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准確地反映每個國民的信用狀況,
怎樣才能既人性又
科學地掌握這些信息,
建立起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
對前面的學者沒有深入思考
的部分,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能拿出一點有用的想法。
參考文獻
[1]
劉佳
.
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研究
[J] .
科技向導
(
金融天地
)
,
2010
(
6
)
.
[2]
胡坤
.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與防範對策
[J].
貴州農村金融
(
經營與
管理
).2011 (2) .
[3]
李立剛
.
個人消費信貸與信用體系建設初探
[J].
科技向導
(
金融天
地
).2011
(
2
)
.
[4]
李潔
.
關於個人消費信貸的幾點思考
[J].
山西財經
.2009
(
2
)
.
[5]
蔣萍
.
宏觀調控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
[J].
財政金融
. 2011
(
4
)
.
[6]
張岩
.
金融危機背景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對策
[J].
商業視角
.2009
(
5
)
.
[7]
宣德飛
.
淺談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J].
現代經濟信息
.2011
(
3
)
.
[8]
劉瀟
.
淺析我
國個人消
費信貸發展
難點與對策
研究
[J].
山
東紡織經
濟
.2010(3).
[9]
楊延芳、王大海
.
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分析及解決對策
[J].
名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營科技
.2009
(
3
)
.
[10]
丁
一
.
商業
銀行
個
人消
費信
貸面
臨的
風
險及
防範
對策
[J].
中
國
商
界
.2010
(
10
)
.
[11]
於志武
.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