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假合同騙貸,擔保人擔保合法嗎
合同是有效的。如果債務人到期不履行還款義務,貸款人可以到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將支持本金及不超過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利息
⑵ 如果借貸人欺騙擔保人,合同可以算無效嗎
合同還是有效的,除非擔保人舉證自己被脅迫等情況下簽署擔保合同。
1、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
2、擔保合同建立在主借款合同項下;
3、債權債務關系成立,擔保也就成立。
⑶ 借款人偽造購銷合同騙貸擔保人有責任嗎
假合同騙貸,擔保人擔保應當承擔擔保責任。
借款人以欺騙手段取得金融機構貸款,構成騙取貸款罪,詐騙行為和合同行為是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行為。在民法上,前者屬於不法行為,後者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前者是詐騙人在締約階段單方實施的,後者是詐騙人與被詐騙人雙方共同實施的,二者性質與內容迥異。
同時,由於金融借款合同本身並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故也不能以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認定合同無效。因此,此類合同屬於可撤銷合同,貸款人不行使撤銷權的,借款合同有效。由於主合同為可撤銷合同,在貸款人不行使撤銷權的情況下,擔保合同的效力應依據合同自身予以判斷。
此時,如果擔保人以自己提供擔保也受到借款人(即詐騙人)欺詐為由,主張撤銷擔保合同的,原則上不予支持。因為,擔保合同是擔保人與擔保權人(即借款合同中的貸款人)之間的合同,對擔保合同而言,借款人屬於擔保合同之外的第三人,雖然擔保人也因受到借款人的欺詐而提供擔保,此時只有當作為擔保合同的相對方(即貸款人)明知欺詐事實或可得而知的情況下,擔保人才能撤銷擔保,以維護交易安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貸款人欺騙擔保人為其擔保貸款 擔保人用負法律責任嗎
看是一般擔保人還是其他擔保人,法律責任是必然要負的,一般擔保人負一半責任,其他擔保人負全部責任
⑸ 擔保人不認識借款人,簽署的借款擔保合同有效嗎
擔保人不認識借款人也沒和借款人簽協議,貸款合同無效,現在的貸款合同都有要求擔保人或者可擔保的財產。
⑹ 貸款人隱瞞貸款用途,騙取擔保人提供擔保,擔保合同有效嗎
這不屬於法律上擔保合同無效的情況。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⑺ 給人擔保貸款,但是擔保人單位領導簽字 是偽造的,擔保合同生效嗎
如果有偽造的話,那就屬於欺詐了,這屬於詐騙罪了,這個嚴重的話還是可以作為證據,讓對方坐牢的這個後果很嚴重,這個合同肯定是不可以用的。
⑻ 擔保人明確告訴銀行人員貸款償還有問題,銀行人員還誘騙擔保人簽字,合同有效嗎
償還有問題不意味著不同意提供擔保,不同意就不應該在擔保合同上簽字,這個兩碼事,而且擔保人也很難證明當時遭到了誘騙。
⑼ 借款人不符合借款條件,擔保人簽的擔保合同有效嗎
答復如下:
一、一般情況下,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即是實際用款人。在出現借款人和實際用款人不一致的情況下,不影響借款合同的相對性和有效性。借款人與信用社之間的借款合同關系不變。
借款人和實際用款人之間形成另外的法律關系,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受新法律關系調整。
二、信用社違規發放貸款,一般是借款人不符合借款的條件,而信用社卻仍然向其發放貸款的情形,這種情況下所訂立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需要具體分析違規的內容和程度,不能一概視為無效。
三、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借款合同的效力相關,借款合同有效的,擔保合同一般情況下也有效力。借款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也無效,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四、擔保期間,雖實際用款人與借款人不一致,擔保人仍然要承擔擔保責任,但「信用社同意借款人將借款債務轉讓給實際用款人、或者信用社與借款人變更借款合同的」,而擔保人不同意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條第1款: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23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24條;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⑽ 以欺騙手段騙取擔保人抵押擔保,擔保合同有效嗎
假合同騙貸,擔保人擔保應當承擔擔保責任。
借款人以欺騙手段取得金融機構貸款,構成騙取貸款罪,詐騙行為和合同行為是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行為。在民法上,前者屬於不法行為,後者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前者是詐騙人在締約階段單方實施的,後者是詐騙人與被詐騙人雙方共同實施的,二者性質與內容迥異。
同時,由於金融借款合同本身並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故也不能以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認定合同無效。因此,此類合同屬於可撤銷合同,貸款人不行使撤銷權的,借款合同有效。由於主合同為可撤銷合同,在貸款人不行使撤銷權的情況下,擔保合同的效力應依據合同自身予以判斷。
此時,如果擔保人以自己提供擔保也受到借款人(即詐騙人)欺詐為由,主張撤銷擔保合同的,原則上不予支持。因為,擔保合同是擔保人與擔保權人(即借款合同中的貸款人)之間的合同,對擔保合同而言,借款人屬於擔保合同之外的第三人,雖然擔保人也因受到借款人的欺詐而提供擔保,此時只有當作為擔保合同的相對方(即貸款人)明知欺詐事實或可得而知的情況下,擔保人才能撤銷擔保,以維護交易安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