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4000至5000字小額貸款外國論文文獻,帶翻譯更好
先找了一些,看看滿不滿意嗎: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pubs/FEDS/1998/199815/199815pap.pdf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How Important is Size of Lender?
http://www.bos.frb.org/economic/wp/wp1995/wp95_5.pdf
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
http://www.bos.frb.org/economic/wp/wp1997/wp97_1.pdf
Microcredit and the Poorest of the Poor:
http://www.aede.osu.e/Programs/RuralFinance/PDF%20Docs/Publications/Bolivia/Papers/English/Bolivia.WD_v28.poorest.pdf
Micro-Enterprise Credit Programs
http://www.library.wur.nl/way/catalogue/documents/FLR09.pdf
㈡ 論文題目:小額貸款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 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
原創的沒人給你,我也在網上求助過,回答的都是粘貼過來的,基本沒什麼用,還是自己動動腦筋寫吧,如寫作實在有困難可以找人幫忙,是我同學介紹我的,找的( 天下文庫 ),她們幫我做的。還不錯,希望你也都能順利通過。
盈餘管理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利益日益彰顯的影響,使其成為目前會計領域研究的焦點之一。國內學者對企業盈餘管理行為是否存在及其規模問題所進行的統計研究比較充分,但對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准則過程中的盈餘管理行為卻缺乏透徹的論述。本文結合目前國內外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新動向,以新會計准則作為切入點,通過論述新會計准則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之間的關系,提出新會計准則執行中遏制盈餘管理的建議。全文的主要內容如下:第一章,導論。針對國內外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現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並對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內容作了概述。第二章,盈餘管理的基本理論研究。本章主要闡述了盈餘管理的概念、界限、動機、基本特點和主要方法,最後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回顧推導出以下幾章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現狀分析。本章通過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現狀,總結了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主要類型和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帶來的經濟後果,並對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做出了評價。第四章,新會計准則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關系。本章主要論述新會計准則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產生的影響。首先找出新會計准則與舊准則的主要相關變化,然後分析新會計准則對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遏製作用,以及新會計准則帶來的盈餘管理的新空間。第五(此處略..)章,通過案例分析說明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准則過程中的盈餘管理行為及其後果。第六章,新會計准則執行中遏制盈餘管理的對策。本章提出了新會計准則執行中針對盈餘管理的應對措施,並提出完善我國會計准則建設的相關建議。第七章,結論及評論。總結文章的結論、局限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㈢ 關於小額貸款銀行在我國的發現現狀及前景分析這篇論文,要怎麼才能寫出來,在網上哪裡找資料,最簡單分析
小額貸款銀行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介紹一下他的主體構成以及相關的利率水平。在介紹一下他的缺點。其前景不容樂觀。缺少法律支持和監管。但是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和人們的需求是有一點前景的。但其前提是法律和監管
㈣ 有關貸款的論文
從更為宏大的視角看,僅從銀行風險這一維度,還不足以充分闡釋國家助學貸款目前的困境所在。國有商業銀行因巨額不良資產所引發的風險持續累積是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銀行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國家通過成立信達、華融、東方、長城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了總計1.3萬億元的不良貸款,但國有商業銀行2001年年末不良資產比重仍達25.3%」[1]。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並未顯著下降,大量信貸資金流向了效益不佳的國企及明顯不具備償還能力的高校。如果僅從市場化取向的風險控制角度看,銀行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是不可能導致目前狀況的發生的。相比較而言,總計僅153.7億元的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可能引發的呆壞賬風險,實在是極其有限。以風險分擔作為推動助學貸款政策落實的主要政策進路,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不能有效競合,有必要轉換視角,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落實。
一、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
金融深化概念是由羅納德·麥金農和愛德華·肖等人於20世紀70年代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後提出的。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金融機構高度國有化、金融市場滯後、政府過度干預、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金融抑制現象,為有效消除金融抑制現象,政府應放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過度干預,使市場機制特別是利率機制自由運行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國內有學者認為:「金融深化通常是指經濟的貨幣化過程,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其實質就是在資金運動的領域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金融深化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國的金融體制與該國的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約的關系。」[2]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艱巨任務,金融在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對維持經濟高速、穩定和持續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中國由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間很短,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與之相對應,金融發展處於典型的審慎性金融深化進程中。金融深化的推進採取立足於國情的漸進方式,不同於東南亞及拉美國家過於激進、超前的金融深化戰略,其中央政府和監管機構極為重視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為此,在金融體系中處於事實壟斷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市場化取向日漸增強,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利率管制及行政干預,不能形成真正的利率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普遍存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金融支持現象,進而成為促成國有商業銀行政策偏好的根本原因。
1.受到雙重目標約束,存在兩種政策取向
盡管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頒布實施在法律上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企業法人地位,確定了商業化的經營原則,但是由於審慎性金融深化進程的推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事實上是企業化改革與政府控制並存,銀行在利潤最大化與金融支持雙重委託目標下運行,一方面存在市場化的風險約束取向,另一方面又存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將金融資源配置到效益低下的國企(高校類似,下同)的金融支持傾向。
2.在兩種政策取向間謀求平衡,但以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為甚
金融深化的推進使得傳統財政性籌資渠道日漸萎縮,迫使國企及高校轉向金融渠道融資。盡管不少國企經營難效益低、高校償債能力弱,但是出於拉動投資、保障就業及維護穩定等政府意圖,國有商業銀行往往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將大量信貸資金配置給效益低下的國企及不具備償債能力的高校,政策運用明顯偏向於金融支持政策。市場化取向的風險約束機制雖然得以建立並逐步完善,但只是處於漸進增強的過程,不居於主導地位。
3.對金融支持政策的偏重導致利益相關體結盟傾向的形成
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是以中央政府事實上的「隱性擔保」為前提。政府出於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充分就業的目的,不會讓經營不善的國企輕易破產而引發大面積失業;國有商業銀行則可以在不考慮國企投資項目風險的情況下,向經營不善的國企持續注資,同時獲得了幫助國企解困的美譽;國企則得到了只借不還的實惠。即使國企最終無法償還貸款導致金融風險累積,國家最後還是會承擔起所有的不良資產,進而激勵國企的逆向選擇和銀行的道德風險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如果沒有及時將資金貸出去,反而會造成一定的經營成本損失、甚至得罪國企和地方政府,而國企出於持續經營的需要,也會積極尋求貸款援助,從而在客觀上形成銀行與國企的結盟傾向。
二、銀行政策偏好與國家助學貸款現實困境的形成
國家助學貸款現實困境的形成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密切相關。我國在對國家助學貸款進行制度安排時,是將其作為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商業貸款,一方面由政府主導政策的設計及推動實施,另一方面是在銀行與貧困生之間形成信用性的商業借貸契約關系。
1.非均衡博弈對弱勢群體產生排斥效應,阻礙了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從多方利益博弈的角度來分析國家助學貸款的制度安排,可以明顯看到政府、國有商業銀行及貧困生群體之間顯著的力量非均衡狀態。政府擁有龐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及深厚的權威資源,在制度選擇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國有商業銀行則具有雙重性,既是政府支持下的預算約束體,又是貧困生的支持體;貧困生群體不僅經濟地位低下,而且缺乏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本,在三方所形成的博弈中不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作為支持體的政府,一方面希望國有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取向盈利,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如果大面積貧困生不能被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所覆蓋並從中獲益,會有損教育公平,從而一定程度上傾向於採用金融支持政策,適度犧牲銀行效率來幫助貧困生群體。但是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是以雙方力量均衡為前提,並以形成結盟傾向為保障,在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制度設計中,貧困生群體在各方利益博弈中明顯處於弱勢地位,與國有商業銀行之間不構成可以促成結盟傾向的利益關系,所以不可能在各方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妥協中形成行為均衡,從而導致了金融資源配置中針對貧困生這一弱勢群體的排斥效應。
㈤ 關於農村小額信貸的文章或論文
你是扶貧辦的嗎?上政府網站找啊
㈥ 跪求一篇8000的論文。題目《銀行小額貸款》。急求初稿,幫幫忙。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
【摘要】:小額信貸產品最早被應用於20世紀70年代的孟加拉鄉村銀行,起初只是政府的一種扶貧方式,即向貧困者提供融資的一種方式。後期則通過高利率、短期限、要求第三方信用擔保的方式,發放給具備一定還款能力的經營戶,來追求較高的資金回報率,實現了銀行財務可持續和服務特定目標群的雙重目的,這為小額信貸產品在金融領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證。因此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均效仿孟加拉銀行的做法,並將小額信貸產品運用於扶植本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近些年,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凸顯出它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年產值總量已佔國家GDP的60%,為城市創造了75%的就業率,上繳稅收占國家總稅收的50%。這使得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也紛紛開始對中小企業進行小額授信。在地方性銀行開展此業務的同時,小額信貸產品的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中,授信業務的風險管理是最核心的內容,也是銀行業一直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本文選擇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小額信貸業務,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這種與中小企業密切相關的產品的授信風險。定性分析從小額信貸經濟學理論和風險控制理論及方法出發,解讀我國中小企業的風險特徵,並闡述銀行預防此類風險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定量分析則從風險限額管理的角度出發,收集西部地方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小額貸款授信的歷史數據作為樣本,運用經濟計量方法,根據中小企業授信風險的特點,利用加權最小二乘法對影響中小企業授信風險限額的企業財務及經營管理相關經濟變數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 通過以上定性和定量雙管齊下的研究方式,探索我國現代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小額信貸風險控制方法,並提出適合我國西部地方性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辦法。
【關鍵詞】:小額信貸 風險管理 中小企業 風險限額 地方性商業銀行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4
【目錄】: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第一章 導論9-17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0
1.2 小額信貸及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綜述10-14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創新14-17
第二章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思想與技術17-21
2.1 國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控制思想和技術17-18
2.2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技術及模型概述18-21
第三章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21-32
3.1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發展概述21-23
3.2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特徵23-26
3.3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分析26-28
3.4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方法28-32
第四章 西部銀行業小額信貸風險限額的經濟計量模型32-37
4.1 風險限額概述32-33
4.2 小額信貸風險限額的經濟計量模型33-37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37-41
5.1 主要研究工作總結37
5.2 對西部銀行業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意見和建議37-40
5.3 研究展望40-41
參考文獻41-44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44-45
致謝45
㈦ 以小額貸款方面求行業分析論文1000-1500字
這不簡單,我幫忙弄下.
㈧ 關於小額貸款公司的本科畢業論文
我是一個小額貸款公司的高級職員,給你個題目試試吧!
小額貸款公司的未來發展趨勢(小額貸款公司不可能長久的存在在未來得幾年內一定會有更好的民間融資方式(個人見解))
㈨ 以小額貸款方面求某某行業分析論文1000-1500字
什麼時候需要,我幫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