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水有沒有正規的小額貸款公司
辦理農戶小額貸款的申請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年齡在18-65周歲;
2、有固定的住所,身體健康;
3、能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件;
4、個人信用良好;
5、有按時足額還款的能力;
6、從事經營活動符合國家規定;
7、農行要求滿足的其他條件。
⑵ 婦女的含義
成年已婚女子
⑶ 婦女的含義
通俗地說:那層"包餃子的皮"沒了的就叫婦女了
⑷ 建水縣銀泰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問什麼?
提醒你,只能找本地的銀行、農信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或宜信等P 2 P公司。這些公司通常根據你能提供的擔保或抵押,或你的收支及個人信用歷史,判斷你的償付能力,決定是否給你貸款,給多少額度。凡異地辦理、基於互聯網平台辦理的都不可信。
⑸ 建水縣玖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是正規公司嗎
關鍵的是你去過這個公司嗎?
網上或電話假冒擔保、小貸公司名義行騙的李鬼比比皆是,如果不是直接去公司辦理,而是網上洽談、傳真簽合同的一律是詐騙,即便把營業執照復印件和蓋著公章的合同發給你也一樣,刻個蘿卜章(假公章)幾十塊錢,PS一張營業執照分分鍾搞定,騙子做這種事易如反掌。
提醒大家:
1、異地辦理的、網上辦理、電話傳真辦理的必是詐騙。
2、使用公司名義發布信息、簽合同,使用個人銀行賬號(所謂法人、經理、財務負責人的)作為收款、收費賬號或非銀行網路支付的必是詐騙。
3、以驗證資金實力(還款能力)等理由要求在自己的卡上存錢的必是詐騙。
⑹ 我國勞動模範
--記全國勞動模範撫寧縣英武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家庚
2002年,在鎮上經營飯店和電料門市的李家庚,因患淋巴癌回村養病。當時,村裡的狀況讓他格外揪心:不足500人的小村,集體欠債竟達10萬多元;黨支部癱瘓,連個黨員會也開不成,許多工作在全鎮排位落後;村民們辛苦一年,掙的那點錢連交電費都不夠,別說姑娘往外嫁,有的小夥子都想到外村「倒插門」……
對英武山有些絕望的黨員、村民,把希望寄託在人品好、能力強的李家庚身上,一趟趟地找他,懇求他帶領大夥奔富路。
可看看眼前的李家庚,鄉親們又實在不忍心讓他受累。由於化療,他的頭發眉毛脫得精光,臉色蠟黃,說話有氣無力,每天一把一把地吃葯……
鄉親們那熱切期盼的目光,欲言又止的神情,早已使李家庚心潮澎湃,他瞞著家人暗下決心:為了生我養我的英武山,豁上這條命了!
2002年9月30日,經村裡「兩推一選」,李家庚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鄉親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可年邁的父母、體弱的妻子,卻滿腹酸楚,含淚勸他:醫生說,病後5年至關重要,若能平穩過去,還能活20年,否則……家庚啊,你為啥偏偏在這個時候去受這份罪,就算你不怕死,就不為一家老小想想?
李家庚對親人說得卻很輕松:我干我想乾的事兒,心裡高興,就把病忘了;我高興你們不也高興?省得成天為我揪心。要是老覺得有病,病會更重;不拿病當病,病就會輕啊。一席話,說得親人頻頻點頭。
在私下裡,李家庚不止一次和最好的朋友韓繼濤說:誰不珍惜生命?我說不定哪天倒下,所以要抓緊時間為父老鄉親干點事,哪怕少活幾年!
李家庚轉讓了經營的飯店,變賣了家裡的裝載機,全身心地撲在了村裡的工作上。當時正趕上農業稅徵收,由於村裡拖欠群眾2萬多元錢,再加上第二輪土地承包拖了兩年多未能完全解決,不少村民遲遲不交。李家庚自掏腰包還清了欠款,又拖著病體挨門逐戶做工作。不到3天,全村的農業稅交齊了;僅僅7天,涉及27戶的第二輪土地承包難題也解決了。
緊接著,李家庚下決心解決村民的吃水難問題。他自己墊資5萬元,又一趟趟從上級跑來10萬元。從規劃引水線路到開挖地溝,從鋪設4000米管道到建水塔,他一直摸爬滾打在工地上。苦戰42天,甘甜的泉水終於一路歡歌從3公里外流進各家各戶,全村一片歡騰。
之後,李家庚又歷盡千辛萬苦,經受了千難萬難,爭取到村村通工程,修了一條貫通全村、通往山外的3.5公里水泥路。
接水,修路,這是全村人長期以來的夢想,但又覺得是無法辦成的事。真沒想到家庚一個病人,硬是給辦成了!村民們都這樣評價。
最要緊的是讓鄉親們富起來
英武山地處山區,全村472口人,人均耕地不足2畝,且大多是靠天收坡地。怎樣才能讓群眾盡快富起來?李家庚覺得這是最要緊的事,是頭等大事。上任頭仨月,他先後10次召開村班子會、黨員會和村民代表會,4次召開全體村民大會進行商討,並帶領支部成員外出參觀學習,深入分析市場形勢,最終確定了遠抓林果近抓牧,生態家園邁大步的發展構想,並決定以養豬業為突破口,推進全村產業結構調整,迅速脫貧致富。
說來容易做來難。雖然養豬是條最現實的致富路,雖然群眾大部分家裡也養豬,但按科學的方法成規模地養豬,卻從未搞過。李家庚知道,不拿出令人信服的事實來,群眾不會認可。2003年2月,他在全村率先建起一個存欄200頭的養豬場。4個月後,生豬全部出欄,獲利3萬余元。
用不著再說,全村群眾養豬的勁頭上來了。可資金、用地、技術等難題擺在面前。李家庚每天早出晚歸,找親戚、托朋友、跑有關部門,以自己的信譽作擔保,幫助首批45個養殖戶聯系小額貸款48萬元,為25戶協調了養豬佔地,為24戶解決了建豬舍木料難題。他還帶領養殖戶分3批到養殖先進村參觀取經,並聘請專家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
在李家庚的示範和幫助下,當年全村就有70多戶建起了養豬場,其中存欄50頭以上的有25戶。目前,全村幾乎家家都成了養豬專業戶,生豬存欄共4100頭,今年預計出欄近1萬頭。全村僅養豬一項年產值就達800萬元,人均純增收近3000元。
村民王東說:為讓大夥養豬賺錢,家庚操碎了心哪。為降低養殖成本,李家庚先後墊資6萬多元,為大家購進仔豬4000多頭,並從外地統一購進飼料,以進價賣給群眾;為方便養殖戶粉碎飼料,他自己掏錢買了一台粉碎機,每公斤只收二分錢的電費,一分錢不賺;為讓生豬能賣上好價錢,他多次到天津、唐山等地聯系銷售,並向群眾承諾,在同等條件下賣豬,先群眾後幹部,最後再賣自家的……
家庚熟人多門路廣懂得多,市場行情摸得准,有啥事問他沒錯。村民王建民說,今年五一前,他家來了個收豬的商販,出價每公斤四元五角。他拿不定主意,就問李家庚賣不賣。李家庚很乾脆地告訴他,現在的市場價漲到四元七角了,低於這個價不賣。果然,第二天又來個買豬的,主動出價四元七角。家庚一句話,讓他家40頭豬多賺了1300多元。
就此事,記者問李家庚為什麼這么神?他說:我成天和縣畜牧局通電話。現在當支書,不懂市場可不行啊。
豬多了,村內豬屎遍地,臭味熏天,怎麼辦?李家庚和大夥商議在村東建起了一個養殖小區,並號召大家建沼氣池,用沼氣燒火做飯,既干凈又環保,村民個個叫好。現在,全村100多戶已有90戶建起了沼氣池。
有家庚在前面,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小康路上奔呢。村民韓繼濤高興地告訴我們,去年,李家庚抓住國家退耕還林給予優惠政策的發展機遇,帶頭在自家的11畝山坡地上栽植了1200棵板栗樹。又聽從專家的意見,在樹下間種了6畝丹參葯材。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目前已退耕還林600畝,栽植板栗4萬株,間種丹參葯材278畝,明年每畝地可望增收1000多元。鄉親們都說李家庚為我們建起了綠色銀行。
當支書就要把心掏給群眾
李家庚講的,是要有奉獻精神。他常說的這句話,那內涵是太豐富了。
去年農歷臘月二十六傍晚,鎮里給村幹部們兌現了當年的工資,李家庚領到了6700元。一進村,他就把護林員及其他零工等叫到一起,抱歉地說:大夥跟著我忙活了一年,一分錢工錢沒拿,真對不起呀,不能讓你們就這樣過年。說完,硬是把6700塊錢塞給了大家。回到家卻交給妻子一張白條,還幽默地說:鎮領導想得可真周到,把我的工資給變成摺子了。
對這樣的事,妻子、父母早就習慣了。村民們說,他家就像村裡的金庫,李家庚想往外拿多少就拿多少,家人誰也不吭氣,一是支持他的工作,二是怕他上火。這兩年,李家庚為村裡的各項工作搭了多少錢,只有村會計一人知道,別人都說不太清楚,人們算大賬,說至少5萬多元。
李家庚的父親李國和說,兒子一上任就在大喇叭里向全村保證:我為村裡花的電話費、差旅費、招待費一分不報。支部委員王福介紹說,家庚經常開著自家的舊夏利車為村裡辦事,這輛車光油錢和維修費一年就得1萬多元。為了省錢,村裡沒安公用電話,村裡的公事都是用李家庚家的電話或他的手機,他家的電話費原來平均每月30多元錢,現在哪月不得二三百元?最多時近四百元。李家庚到外跑業務,招待費、差旅費都是自己負擔。上邊來人都在他家吃飯,可他從未向村裡報過一分錢招待費……
李家庚不光為村集體大量墊支,還多次為貧困戶慷慨解囊。村民李國金養小尾寒羊,羊總死,陷入困境,李家庚拿出5000元,讓他改養絨山羊,如今李國金成了富裕戶。村民王喜雙目失明,媳婦、兒子弱智,母親年邁,想養豬沒錢,李家庚拿錢給他買了6頭豬……
談起這些事,人們總要稱贊李家庚的思想境界。可他總是搖搖頭:不是我境界有多高,沒辦法,村裡太窮,事又要辦,我家還有,不從家拿從哪拿?再說,這也是為了我工作好做。
話,說得再朴實不過了。但惟有這朴實的話語才真正反映出一個優秀黨支部書記一心為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呀!
李家庚向全村人奉獻的,豈止是金錢。
擔任村支書後,由於工作太多,壓力太大,沒日沒夜地奔波、操勞,嚴重影響了治療、休養,他的健康狀況一度惡化。在去年6月引自來水的日子裡,他成天在外跑,蚊蟲叮咬,寒風侵襲,使免疫力嚴重下降的他患上了淋巴癌蕁麻疹,渾身起皰,全身水腫。腿上一摁一個坑,那樣子看上去都有些怕人。巨大的工作壓力,又使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連續20多天幾乎無法睡覺。醫生說,再不住院治療,身體和精神都會垮了。可為了保證自來水工程按期完工,他把葯取回來,每天讓村醫給打針輸液,常常是中斷輸液就匆匆趕往工地。自來水修通了,他卻再也支撐不住,第三次暈倒在地……
治療、靜養,對李家庚是至關重要的。可為了村裡的事情,他比誰都玩命。家庚這兩年太苦太累了!當小學教師的妻子王珏婷說起丈夫眼圈就紅了。今年5月12日晚,李家庚帶著12輛三馬車到山海關賣松樹苗,他到家時發現,由於天黑路不熟,8輛車還未回來。已是凌晨2時多了,他心急如焚,立即調轉車頭回去尋找,等車都回來已是早上6時多了,李家庚草草吃一口飯,就帶著村民又連著送了兩趟樹苗。下午5時半,他就又趕到上庄坨信用社,幫村民王友德辦理了小額貸款……兩天一夜,他一直沒合眼,回到家就癱倒在沙發上。
一天,李家庚從吉林市聯系來一批優質松樹苗,火車到站的時間不定。他晚飯後帶人到山海關車站,一直等到凌晨2時,樹苗還未到。忘記帶葯的李家庚覺得脖子硬得難以忍受,渾身直冒虛汗,別人勸他趕緊上醫院,他卻讓人在街上買了點葯,一直堅持到天亮時樹苗到站。
這樣的奉獻精神,讓村民們感動得銘心刻骨。但在李家庚看來,這並不算什麼。他覺得,最難忍受的是,有些事太難辦,精神上壓力太大。英武山村地處深山,通往山外只有一條羊腸小道。要想富,必須先修路。李家庚跑上跑下,把修路納入了村村通工程。雖說交通部門有補助,但要等到路修好,驗收合格才給,村裡必須先墊支10萬元。這10萬元,簡直像一座大山,壓得李家庚喘不過氣來。他和施工隊長反反復復地談判,硬是把數壓到8萬元。他從家裡拿出2萬,又貸了2萬,想再貸,銀行說啥也不給貸了。李家庚真嘗到了一分錢憋死英雄好漢的滋味。施工隊一次次催要,他只得一次次拖延,愁得吃不下睡不著,有時就一個人沖著大山使勁喊,出口悶氣。就在前些天,施工隊長親自上門催要工程款,說再不給錢就停工了。李家庚坐立不安,急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年邁的老母親實在看不下去了,懇求來人:你就別逼他了,你看他愁成啥樣了!來人看著也是,默默地走了。
不管遭多大的難,李家庚的信念絲毫不動搖:路一定要修,還要修成高標准水泥路!在這位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共產黨員面前,再大的困難也低頭了,路,終於在8月底前修通了。
鄉親們見面會心地一笑,是我最大的滿足
采訪中,李家庚反復說這句話:給鄉親們辦點事,我走在大街上,不管碰見誰,都對我親切地點點頭,會心地一笑,我渾身熱乎乎的,感到最大的滿足。是的,他把鄉親們的肯定、稱贊看作最高獎賞,這也是他前進的最大動力。
在英武山村采訪,我們耳聞目睹了李家庚和鄉親們水乳交融的感人場景。村裡修路時,48戶村民門前的門墩需要拆除,村幹部把這事和涉及到的村民一說,大家自己動手就搬走了,沒一戶有怨言;去年修自來水管道時,需要從78戶村民的責任田中穿過,當時的青苗長勢喜人,可村民們二話沒說就鏟掉了,至今沒有一戶找要補償費;以前村裡徵收農業稅,幹部催來催去也收不齊,如今大喇叭里一喊,村民都主動來交,不到半天時間就收完了……
今年5月,村裡為修路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像往常一樣,李家庚先介紹情況,接著大家討論。可這次李家庚把話說完了,半天沒人吱聲,這讓他深感意外。過了好大一會兒,一直悶頭抽煙的支委王福開口了:你拖著個病身子整天跑東跑西,俺們不忍心再看著你受這份罪。黨員韓成江也搭腔:這一年多,你為村裡搭錢又搭物,我們不敢再給你添經濟壓力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聽著聽著,李家庚的眼淚流了下來,他哽咽但堅定地說:只要大家的心擰成一股繩,這路一定能修好。
幹部作風正,群眾就會信服,黨組織就有凝聚力、戰鬥力。村婦女主任甘桂菊對此感觸頗深。今年5月村裡修水泥路,按村村通工程的要求,路基必須要達到5米寬。而村民王永德家的老宅基正好擋路,院牆需要往裡挪兩米。農村人有傳統,不願動老宅子,以前幾次修路都是在這卡殼。可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那天,李家庚坐到王永德家的炕頭上,話一出口,王永德90多歲的老母親便拉住他的手說:家庚,你啥也別說了,這些日子,你拖著個病身子,一心一意為大夥辦事,不容易啊!聽說這次要鋪水泥路,我這輩子都沒見過,你想佔多少就佔多少吧。
他用自己的人格贏得了信任和支持。老黨員李國金自稱過去和李家庚是對頭,但李家庚的行動使他佩服,李家庚號召養豬,他第一個響應,一下建了兩個豬舍,村裡各項工作,他處處帶頭。家庚心裡裝著咱村400多口人,我不支持他支持誰?李國金說。
作為一個基層黨支部書記,還有什麼比心與群眾貼在一起更重要的呢?黨的全部力量不就是來自於人民群眾嗎?李家庚以他的實踐告訴我們:只要真心為群眾辦事,就會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我們的黨組織就堅如堡壘、所向無敵!本報記者呂雪松蘇勵
http://news.sohu.com/20050430/n2254155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