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柳林縣的經濟概況
2005年,柳林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38億元,同比2004年增長19.8%。人均GDP達到14000元。財政總收入達8.58億元,凈增7.14億元,同比2004年增長42.9%。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24%、17.5%,達到1980元、6810元。
2011年,柳林縣生產總值達232.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2360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207.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23.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9.4%。工業占整體經濟的比重達86.9%。
2011年,柳林縣財政總收入完成72220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5.4%,國稅系統完成53095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6.8%。地稅系統完成167572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4.7%。財政系統完成2368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2%。
2012年,柳林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2.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8%。財政總收入完成72.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9.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2.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7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7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997元,同比2011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399元,同比2011年增長41.4%。
2013年,柳林縣區生產總值完成280.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8%。財政總收入完成86.3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3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2.9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1226元,同比2012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596元,同比2012年增長18.7%。 2011年,柳林縣糧食播種面積20769公頃,糧食總產量達34299.82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11.21%。油料產量達1711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16.9%。紅棗產量達10000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6%。
2011年,柳林縣養殖業豬出欄34071頭,同比2010年增長18.5%。羊出欄18662隻,同比2010年增長13.4%。家禽出欄31.45萬只,同比2010年增長54.2%。肉類總產量3785噸,同比2010年增長10.3%。禽蛋產量2159噸,同比2010年增長2.7%。 2011年,柳林縣工業生產總值378.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3.3%。加工製造業完成生產總值202.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78%。
煤炭工業產值達191.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54%,電力生產總值達6.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6.4%。有色金屬冶煉完成生產總值0.39億元,同比2010年下降12.5%。水泥製造完成生產總值1.9億元。
2011年,柳林縣煤炭總產量達3541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14.1%。洗煤產量1395.7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23.8%。煤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1.22%。利稅140.9億元,同比2010年增25.9%。利潤9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6.6%。 2012年,柳林縣投資5.28億元建設新高中,出資665萬元扶持了28所城鄉幼兒園建設。投資256萬元,維修了縣鄉(鎮)32所中小學校舍。全面實現了高中階段免學費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義務教育。2013年用於教育資4.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75%。
截止到2013年,柳林縣共有中小學7所,分別是: 柳林縣第一小學 柳林縣第二小學柳林縣實驗小學聯盛中學柳林一中柳林二中 賀昌中學 2011年,柳林縣新建、續建廉租房300餘套,新建經濟適用房164套;2012年新建的500套廉租房,500套經濟適用房主體已封頂;2013年,鋪開的200套廉租房和200套公租房前期工作已完成。
2013年以來,柳林縣下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26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91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51萬元,城市居民養老保險63萬元,就業專項資金625萬元,城市低保560萬元,農村低保994萬元,城鄉醫療救助400萬元。
2013年,柳林縣共有28350人享受到低保。救濟金額達658萬元。2013年共擔保236戶下崗職工的小額貸款1655萬元,財政支付利息97萬元。發放大學生見習補貼218萬元補助人數281人。 柳林縣有「國國優質主焦煤之鄉」、「中國紅棗之鄉」、「山西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謂。實施文化發展促進經濟,截止到2005年底,柳林縣文化產業產值達到43,38億元,年均遞增19.8%。柳林縣加強旅遊資源整合,確定了六個文化產品項目:晉陝黃河峽谷游,清河自然風情游,柳林民俗風情游,歷史文物游,紅色革命游,紅棗藝術節和盤子文化藝術節。
B. 新河縣邢台銀行幾點開門
早上08:00開門,中午14:30開門。
邢台銀行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依照《商業銀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設立的具有一級法人資格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下設32家分支機構,分布於邢台市信都區、襄都區、任澤區、南和區等市區繁華地帶和沙河市、寧晉縣、平鄉縣、清河縣、柏鄉縣 內丘縣、臨城縣、廣宗縣、巨鹿縣、威縣、南宮市和邯鄲市、衡水市。2014年中國金融500強榜單,邢台銀行以418.79億元的總資產名列第155位,與2011年相比上升8個位次。截至2019年12月末,邢台銀行總資產達到1017億元,邁上千億元大關。
主要辦理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辦理外匯結算業務;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業務和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邢台銀行已經上線運行了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簽發銀行匯票、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等現代化的支付結算系 統。使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個體工商戶和廣大居民可以享受支票、銀行匯票、銀行承競匯票、匯兌、托收承付、委託收款、定期借記、定期貸記、實時貸記、實時借記等現代化的支付結算服務;客戶能夠有選擇地辦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等傳統存款業務;能夠全方位的為廣大客戶提供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基本存款戶、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專用存款賬戶等賬戶管理服務;並使廣大客戶享有全轄聯網代收暖氣熱力費、代收有線電視收視費、聯網代收電信公司電信費、POS 刷卡等中間業務服務。同時,邢台銀行還面向社會推出了個人質押貸款、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客戶評級及授信業務、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法人客戶汽車消費貸款、中小企業擔保貸款、票據貼現等信貸服務。
C. 北京沱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沱泉小貸成立於2017年,由四川沱牌捨得集團有限公司和天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以安全性、服務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以服務實業為經營宗旨,以產融結合為基礎,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手段,開展有產業特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將核心產業作為主要依託,整合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協助實體產業建立產業金融生態圈,以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相統一的運作機制,發揮產業鏈上信息對稱的優勢,克服中小企業信用難題,為產業鏈中的中小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推動各企業與核心產業協同發展。
法定代表人:張紹平
成立時間:2017-11-15
注冊資本:3000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2層1207
D. 博興縣付縣長誰分管國土局
博興縣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 --郝波
協助呂明濤同志聯系經濟開發區,負責國土資源、城鄉規劃建設、水利、農業及農村經濟、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住房安居、人民防空、林業、畜牧、水產、農機、扶貧開發、供銷、引黃濟青、氣象、黃河河務、膠東調水、小清河管理、金融保險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縣國土資源局、縣城建局、縣水利局、縣農業局、縣環保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縣規劃局、縣建管局、縣房管局、縣林業局、縣農機局、縣畜牧獸醫局、縣水產局、縣農業開發辦、縣濟青辦、縣供銷社、縣氣象局、縣人防辦、縣設計院、縣金融辦、縣人行、縣銀監辦、縣農發行、縣中行、縣農行、縣工行、縣建行、縣農商行、縣郵政儲蓄銀行、縣人保財險公司、縣人壽保險公司、膠東調水博興管理站、黃河河務局、小清河管理局。
聯系縣委農工辦、縣扶貧辦、各股份制銀行博興支行、各小額貸款公司、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心。
同時負責分管領域安全生產相關工作。
1982.08—1985.07 博興師范學校師范專業學習
1985.07—1985.09 博興縣寨郝鄉教育組工作
1985.09—1987.07 濱州師范專科學校政治系政治專業學習
1987.07—1992.06 博興縣第二中學教師(其間:1988.08—1991.07在北京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專業函授學習)
1992.06—1993.04 博興縣團委工作
1993.04—1996.12 博興縣團委宣傳部副部長
1996.12—1998.02 博興縣閆坊鎮黨委組織委員
1998.02—2001.03 博興縣閆坊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2001.03—2003.04 博興縣閆坊鎮黨委副書記
2003.04—2003.10 博興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信訪局局長
2003.10—2006.04 博興縣曹王鎮黨委書記
2006.04—2007.11 博興縣曹王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04.09—2007.06 在山東省委黨校在職幹部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7.11—2008.10 博興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正科級)
2008.10—2010.04 博興縣勞保局黨組書記、局長
2010.04—2012.10 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12.10—2015.01 濱州市技師學院實習訓練中心主任,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15.01—2015.02 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15.02—2015.06 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15.06—2016.04 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
2016.04—2016.12 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店子鎮黨委書記
2016.12—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
E. 寧夏九通鄉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怎麼樣
您好,現在能提供小額貸款的平台很多,額度基本在500-30萬之間,可通過銀行、網貸等方式申請。小額貸款相比其它貸款雖然額度較低,但放款快、借還靈活,很受青睞。只要選擇正規的大平台,資金和信息安全有保障,就可以放心使用。
推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原名「網路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滿易貸,日息低至0.0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大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F. 黑龍江省出台過哪些林業發展的政策
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實施「生態移民」還綠於林
2012-08-15 08:46:08 來源: 黑龍江日報【列印】【關閉】
到「十二五」末,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將全部完成188個林場(所)的撤並工作,12萬人將走出大山還綠於林還林於生態黑龍江日報訊(王春傑 孫景輝 記者 趙輝 馬一梅)「天保工程」以來,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4.3%,森林資源面積、蓄積量實現雙增長,森林生態功能得到快速恢復。2011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首次突破千億斤大關,國有林區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成為根本保證之一。2012年從西南到東北自然災害頻出,京津遼洪水泛濫而黑龍江無恙,大森林又一次充分發揮了保障功能。一方面,木材採伐量逐年調減,到明年將全面停止主伐,保有了現有森林資源;另一方面,森林撫育不斷加強,造林面積連年遞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2010年起,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在1009萬公頃施業區內啟動《整合撤並林場(所)實施意見》,全面實施「生態移民」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大量削減了人在森林中的生產、生活活動,從根本上減輕了人類活動對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支持「國家重要森林生態屏障」建設,重新選擇生存方式撤並前,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共有627個林場(所)。一些小林場(所)位置偏遠分散、規模小、條件差、管理難、浪費嚴重,如果按每戶年燒木柴8立方米計算,最小的林場百戶人家每年將燒掉木材800立方米,對森林的破壞日益凸顯。為減少人為活動對資源的破壞,實現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和流動,改善山上職工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2010年5月,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穩步推進,確保林區社會穩定為原則,充分考慮移民的一技之長;充分考慮移民的未來發展;充分考慮移民的個人意願;充分考慮移民的個體差異的以人為本的《整合撤並林場(所)實施意見》,全面啟動。要告別一把草、一塊磚、一捧泥親手建起一住就是幾十年的家;要扔掉伐木、種地、「採菊東籬下」熟悉又習慣的生活;要以「耄耋」、「知天命」、「不惑」、「而立」的年齡再去適應陌生的生存環境。不舍和無措,深深地困擾著撤並林場(所)的移民職工群眾。樺南林業局黨委副書記韓建軍說:「動員時走進一家干凈利索的小磚房,瞧人那日子過得我都捨不得動員他們搬家。可睡到下半夜,我被凍醒了,土炕前半夜烙人後半夜拔涼。這一凍,把我那點惋惜全凍沒了。說啥也得把他們搬下山!這居住條件也太差了!」兩年來,經過努力,全林區共完成99個林場(所)的撤並任務,生態移民1.63萬戶、4.4萬人,撤並林場(所)占規劃總數的52.6%。產業成型項目開花,林業職工重新找到人生定位讓職工下山,就得提供就業保障。本著這一原則,通北林業局在營林生產、木材生產、森林防火、森林管護、新產業項目上,一律優先安排搬遷職工;對需要貸款發展的,優先解決不說還追加2%的貼息,再扶持3年。原八二農場養豬戶寧光勇,搬入冰趟子中心林場後,不僅得到了10萬元貸款,還得到了250平方米的豬舍,飼養的生豬由原來200頭增加到300頭,收入大幅提高。到2011年末,通北林業局搬遷戶年人均收入實現2.2萬元,較搬遷前人均增收7000元。樺南林業局以「撤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把整合撤並與產業發展、經濟轉型、生態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僅為撤並林場里的種植戶蓋起了「農時房」方便生產,還發展新興產業安置職工就業。兩年內3個林場(所)1個農場777戶1936人順利撤並。原七星林場的丁國志,下山後經營建材生意,生活漸漸富裕了,他的大山情結卻越來越濃。於是,他把建材商店交給妻子和女兒打理,自己又回到山上,當起了七星森林資源管護員,守護起讓他魂牽夢繞的那片綠色。清河林業局在撤並中把城鎮化作為拉動經濟、帶動就業的載體,通過就業孵化基地、發放小額貸款等政策,鼓勵職工群眾大力發展城鎮個體工商業。原東輝林場的董雅傑,搬到山下後開了一家山貨專賣店,年純收入5萬多,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她說:「日子過得很舒心,住房、上學、養老、醫療,啥都不用操心了。」共享改革成果,提高生態移民生活質量正像董雅傑說的那樣,清河林業局積極投資,建起了購物中心、農貿市場和商服功能區,為撤並搬遷的職工群眾走出深山提供了「住有所居、業有所就、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生活環境。樺南林業局實施空間轉移戰略,把不適宜人居的七星、先鋒林場遷移撤並到生產、生活較好的中心林場(大肚川經營所),在這里規劃建起了旅遊接待區,實現了自來水入戶率、污水集中排放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集中供熱率、林場主幹道硬化率全部達到100%。既遏制了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和破壞,又快速提高了生態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原七星林場特困戶王樹臣患心臟病,妻子癱瘓,家庭生活十分艱難。撤並時,樺南林業局為他提供了廉租房,並安置在一樓。到了山下,王樹臣領妻子就近到樺林醫院治療。王樹臣感慨萬千:「生活改善了,媳婦的病見好了,這可是我在山上做夢都不敢想的事。」伊春林管局按照山上向山下、林業局向中心城區「兩個集中」的原則,根據居住生態、出行便捷、就業充分、看病放心、上學就近、管理民主、晚年安樂、服務均衡的標准,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社會保障扶助和創業、再就業等相關優惠政策,出台了撤並林場(所)職工搬遷補貼政策。截至去年底,共有27個林場(所)撤並搬遷到位,撤銷19個林場(所)機構,總計搬遷5638戶,另有1877戶簽訂了搬遷協議,到2012年底,還將有28個林場(所)完成撤並搬遷。到「十二五」末,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將全部完成188個林場(所)的撤並工作,12萬人將全部走出大山,還綠於林、還林於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