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近兩年的經濟狀況如何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據測算,上半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46.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高於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第二產業增長12.2%,第三產業增長8.9%。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的要求。
綜觀上半年經濟的運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農業經濟的平穩增長,為上半年經濟增長貢獻0.5個百分點。
全省農業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在夏糧出現一定程度減產、油菜籽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通過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效益,農業增加值增長3%,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果。
第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快速增長,分別為上半年經濟增長直接貢獻4.2和1.3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12.8%,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是1997年以來同期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輕工業增長10%,重工業增長13.8%,均保持較快增長。煤炭、鐵合金、鋁等產品銷售形勢較好,6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累計為98.6%,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產銷率的提高,為工業經濟效益狀況的明顯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1-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凈利潤總額10.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2%。
由於「西電東送」建設力度不減,部分重大建設項目進入投資高峰期,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大幅增長。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8%。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48.72億元,同比增長40.4%;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5.96億元,同比增長35.5%;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28億元,同比增長41.6%。以「西電東送」為重點的能源建設進度加快。1-6月,全省用於電力的建設投資同比增長42.4%,比去年同期增長幅度高28.2個百分點。
第三,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使第三產業為經濟增長貢獻3.4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83億元,同比增長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我省雖然未發生非典疫情,但非典對旅遊、航空、鐵路和公路客運等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上半年旅遊總收入僅為26.92億元,同比下降32.3%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
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4.08億美元,同比增長30.8%,其中出口2.33億美元,增長13.5%;進口1.75億美元,增長64.2%,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有較大提高。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38.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收入增長主要原因是城鎮居民工薪收入增加幅度較大。
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608.2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1元,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個百分點。農民現金收入增幅下落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上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區由於糧食等農產品減產,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減少;二是土地徵用補償的收入下降,上半年農民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同比減少了44.8%。
第四,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金融機構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上半年財政總收入完成111.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完成56.57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8.4%和22.7%。財政總支出為119.52元,同比增長11.9%。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銀行貸款增加。6月末,全省各項貸款余額1546.98億元,比年初增加142.81億元。
第五,價格回升,一定程度刺激了經濟的增長。
今年以來,受鮮菜、鮮果、糧油及部分服務項目價格上漲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開始逐月回升。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升0.1%。由於投資強力拉動,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5%。
二、經濟發展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在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要高度重視「非典」的滯後影響
總體上看,「非典」疫情對我省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不明顯,經初步測算,影響GDP增長0.3個百分點左右。但它對我省經濟產生的滯後影響需予以重視,特別是對生產的影響有一定的滯後期。據省企業調查隊於5月底在全省范圍進行的快速調查,47.5%的企業認為影響時間會持續3個月以上。
(二)高度「三農」問題
一是旱情較重影響了部分地區農業生產。今年我省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乾旱,受災較重的地區夏糧減產達近3成,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糧食產量自2000年以來,已連續兩年減產,力爭和確保全年糧食的增產,是一個必須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是農資價格問題。今年以來,我省農資特別是化肥價格上漲幅度大,至5月底,尿素價格每包同比上漲8元。尿素價格上漲對農作物的增產,農民投入成本的降低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是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問題。由於糧食產量連續兩年減產,我省農民出售農產品減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幅回落。另外,「非典」也給農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響。據省農調隊對32個縣勞動力迴流的調查,截止5月15日全省反鄉民工人數30多萬,其中39.3%的民工是因「非典」而返回的。我省民工回鄉人數雖只佔外出民工人數的10%,但在疫區的民工由於企業減產或歇業等原因,收入有所下降。
(三)電力等部分生產要素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近年來,我省電力工業以「西電東送」為契機發展很快,去年末,全省裝機容量達到590萬千瓦,今年以來又有4台新機組共102萬千瓦投產,到五月底,貴州電網裝機容量已接近700萬千瓦。但由於向外輸電大幅上升和省內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雙重壓力,電力生產供不應求的矛盾較為突出。據了解,全省九個市(州、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業用電緊張情況,不少地方仍出現拉閘限電現象。供電不足對工業經濟增長的制約影響較大,要千方百計協調好電力供應緊張的矛盾。
(四)就業形勢比較嚴峻
據對二季度城鎮勞動力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達7.9%,比上年末上升1.17個百分點,增加失業人口5.3萬人。特別是隨著普通高校擴招後第一屆畢業生就業,再加上歷年沉澱沒有就業的畢業生,總數為3.1萬人左右,使得就業形勢顯得更為嚴峻。
三、對全年經濟的看法
今年下半年隨著國家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到位,全省經濟工作力度繼續加大,經濟運行將會出現進一步向好的態勢,經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9%的預期目標可望實現。
農業方面。農業下半年的形勢若不出現意外,可能好於上半年。大秋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加之端午前降雨量充足,大秋作物基本實現滿栽滿插,烤煙又完成種植合同,如無大的自然災害,農業可望獲得豐收;畜牧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預計今年農業增加值可望實現全年增長目標。
工業方面,隨著水電生產的逐步恢復,特別是下半年還有6到7台新機組投產,電力問題能夠在9月份得到緩解,工業預期目標有望實現。
投資方面,如果在建項目後續資金有保障,新增項目能夠順利推進,正在進行前期准備工作的大中型項目能按計劃開工建設,全年投資建設將會有良好的表現,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是可期的。
第三產業方面。上半年非典影響了旅遊、餐飲等部分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比重較小,不會對第三產業增速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下半年如果沒有大的調資政策出台,第三產業要實現全年預期目標難度較大。
圍繞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加大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加強水稻、玉米、烤煙、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田間管理,確保農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氣象部門加強適時監測,在目前的降水集中期,各級要注意防治洪澇災害以及水災之後可能出現的伏旱;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二是協調好電力部門與其他工業企業的關系,幫助重點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解決好企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促進企業效益的改善。繼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避免盲目生產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隨著非典的控制,要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同時,要下大力氣抓好現有工業品市場的鞏固和擴大工作,繼續鞏固和提高工業產銷水平。
三是要抓住貴州未發生非典的機遇,及時啟動旅遊市場,以旅遊業的大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的大發展。
⑵ 信貸余額,名詞解釋。
信貸余額(ConsumerCredit),包括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將於兩個月及兩個月以上償還的家庭貸款。
外匯市場關注的是隨季節調整的超前凈信貸余額,一般來講,消費者信貸余額增加表明消費支出和對經濟的樂觀情緒增加,這種情形通常產生於經濟擴張時期,信貸余額下降表明消費支出減少,並可能伴隨著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悲觀情緒。
通常來講,如果消費者信貸余額不出現大幅波動的話,外匯市場對該數據的反應並不強烈。同時,我們不能孤立的解讀消費者信貸余額,要結合其他數據綜合考察。。
⑶ 人均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51萬,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問題
人均消費貸款35,100,這個所謂的消費貸款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就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說服力了,因為就算是平均收入啊。你一平均那個東西你還參考什麼什麼東西一到平均這上面,你都得想一想它具備多大的說服力。
不算房貸的情況下,平均每個人有這個消費貸款的筆數。你會車子的貸款之類的也算嗎?所以有貸款並不能說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就不好,比如一個人他25歲他的車子的貸款,有10萬塊房子的貸款有80萬,你說這個人經濟狀態不好嗎?不好的話他房子的首付是怎麼做的?車子的首付是怎麼做的?他不是沒有錢,只是他選擇了提前使用自己的這些錢。
⑷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⑸ 2018上半年貴州GDP是多少億
7月17日上午,貴州省統計局發布貴州省2018年上半年主要統計數據。2018年上半年貴州全省地區生產總值6632.86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長10.0%,增速高於全國水平(6.8%)3.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7.78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2761.82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3023.26億元,增長11.2%。
2018年上半年,貴州省圍繞「放管服」,繼續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貴州新增市場主體31.4萬戶,日均新增1700多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長20%。此外,隨著貴州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井噴式的增長,群眾分享到更多的旅遊發展紅利,上半年城鄉居民來自第三產業的經營凈收入分別增長40%和6.2%。
⑹ 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亦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貸款投向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的本外幣企業貸款(不含票據融資)中,投向第二產業的貸款增加865.2億元,其中製造業貸款增加351.9億元;投向第三產業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交運倉儲郵政業和租賃商務業的貸款分別增加348.2億元、325.2億元、263.5億元、122.9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加快,前三季度全市新增本外幣個人消費貸款273.9億元,同比少增162.4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91.2億元,同比少增134.4億元。從個人住房貸款投放節奏看,第三季度全市新增本外幣個人住房貸款90.6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增79.5億元和53.8億元,其中9月份增加37.6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增2.7億元和34.2億元。前三季度全市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和其他消費貸款分別增加98億元和85.6億元,同比分別少增16.5億元和11.4億元。
【拓展資料】
貸款指國家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借款人所提供的按約定的利率和期限還本付息的貨幣資金。貸款按期限長短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按有無擔保劃可分為信用和擔保貸款,按貸款的使用對象和用途可分為農村工商、消費貸款等,按個人貸款的種類可分為個人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公積金以及個人住房組合貸款。在會計處理上,企業的貸款可以根據貸款期限的長短並通過「短期借款」科目或「長期借款」科目進行核算,然後通過「應付利息」科目核算貸款利息。
⑺ 最新33個省的GDP及其增長率
廣東 39082億元 增速9.5%廣東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見事早、行動快、出拳重,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完成生產總值3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生產總值40748元、增長8.4%,均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 江蘇 34061億元 增速12.4%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2.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232元,摺合6475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29億元,增長1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9%。 山東 33805.3億元 增速11.9%全省實現生產總值 33805.3億元,增長11.9%;地方財政收入 2198.5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19元,分別增長9.2%和8.5%。 浙江 22832億元 增速8.9%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2283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地方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7.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實際增長9.7%和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5%;城鎮新增就業8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6%;人口自然增長率4.63‰。 河南 19367億元 增速10.7%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19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26億元、支出2903億元,分別增長11.6%和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05億元,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46億元,增長19.1%。 河北 17026.6億元 增速10%經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7026.6億元,總量排全國第六位,比上年增長10%。 遼寧 15065.57億元 增速13.1%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065億元,增長13.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91億元,增長1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75億元,增長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2億元,增長18.2%。經濟增長保持了不低於振興以來的平均速度,不低於東部地區的平均速度。 上海 14900.93億元 增速8.2%2009年,上海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5273.3億元比上年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4%,扭轉了工業生產持續下滑的走勢,初步遏制了對外貿易降幅持續擴大的勢頭。 四川 14151.3億元 增速14.5%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14151.3億元,增長14.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4.2億元,增長21.9%;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4462元,增長8.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8%;人口自然增長率2.7‰。 湖南 12930.7億元 增速13.6%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2930.7億元,增長13.6%;財政總收入1504.6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95.4億元,增長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13.8億元,實際增長2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4%。 湖北 12831.52億元 增速13.2%初步統計,全年生產總值12831.5 億元,增長13.2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42.2 億元,增長20.1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11.8 億元,增長41.6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28.4 億元,增長19 .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 元,增長9.2 % ;農民人均純收入5035.3 元,增長8.1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8.8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 %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 個百分點。 福建 11949.53億元 增速12.0%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4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6%,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增加值4918億元、增長12.1%,建築業增加值894億元、增長18.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0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量667萬噸,連續三年增產。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9%,農產品出口增長12.8%。 北京 11865.9億元 增速10.1%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26.8億元,增長10.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86元,實際增長9.7%和13.4%。 安徽 10052.9億元 增速12.9%初步核算,2009年,我省共實現GDP 10052.9億元,成為第14個「萬億大省」。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9%,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2個百分點。 內蒙古 9725.78億元 增速16.9%初步核算,經國家統計局審定,2009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9725.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6.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8.2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八年保持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 黑龍江 8288億元 增速11.1%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88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05.5億元,增長1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9.1億元,增長3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41.6億元,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01.8億元,增長19.2%。 陝西 8186.65億元 增速13.6%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186.65億元,增長13.6%;完成財政總收入1389.5億元,增長25.8%;城鎮新增就業38.8萬人,登記失業率3.94% 。 廣西 7700.36億元 增速13.9%初步統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7700.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比全國高5.2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5位;財政收入966.89億元,增長14.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0.83億元,增長19.8%,比全國高6.1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6位。 江西 7589.2億元 增速13.1%全省實現生產總值7589.2億元,增長13.1%,財政總收入928.7億元,增長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42.4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4.4億元,增長19.3%。 山西 7300億元(對比2008年數據) 增速6%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左右(7300億元——對比2008年數據);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增速創15年以來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4%。 吉林 7200億元 增速13.5%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地方級財政收入達到487億元,增長15.2%。 天津 7500億元 增速16.5%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是7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11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59億元,分別增長3.4%、18.2%和15.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62403元,摺合9136美元,增長11.1%。 重慶 6527億元 增速14.9%2009年,是重慶在逆境中化危為機、挑戰中克難奮進的一年。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4.9%,達到6527億元。 雲南 6168億元 增速12.1%去年,全省生產總值完成6168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1490.8億元,增加130.6億元,增長9.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8.3億元,增加84.2億元,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49.8億元,增加479.6億元,增長32.6%。 新疆 4270億元 增速8%全區生產總值預計4270億元,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25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8億元,增長14.8%。全口徑財政收入883.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8.8億元,分別增長7.9%和7.7%;地方財政支出1474.9億元,增長2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增加497元,增長14%,實現歷史性突破。 貴州 3887億元 增速11%預計全省生產總值3887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為779.58億元和416.46億元,增長15.9%和19.7%,一般預算支出1358.76億元,增長2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38.18億元,增長3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25億元,增長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10.9%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161.2億元和1087.2億元。 甘肅 3380億元 增速10%預計,完成生產總值3380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486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15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1386億元,增長11.1%。 海南 1646.6億元 增速11.7%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全省生產總值16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2.5億元,增長4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5億元,增長19.2%,投資、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寧夏 1334.6億元 增速11.6%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334.6億元,增長11.6%。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13.6億元,增長19.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百億元,達111.5億元,增長17.4%。稅收增幅居全國第六。糧食總產實現「六連增」。擴內需取得重大成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19.1億元,增長30.3%。 青海 1081.27億元 增速10.1%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實現生產總值108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0.5億元,增長37.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增長18.8%,實際增幅為近20年來最高。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6.5億元,增長21.9%,增幅超過全國水平10.2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92元,增長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6元,增長9.3%。 西藏 437億元(預計) 增速12.1%今年西藏自治區的生產總值預計達到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大幅增長,預計達到30億元,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⑻ 歡墩鎮的第三產業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不斷優化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第三產業。200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2萬元,年末居民各項存款余額為755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7074萬元,貸款余額為4895萬元。現有鎮集貿市場1個。
⑼ 第三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思路
摘要 對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