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0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余額

2010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6-01 00:13:09

Ⅰ 2010年上半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總體的,已經有人介紹了。我就說點詳細的:
1.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夏糧產量基本持平。全國夏糧產量12,310萬噸,比上年減產39萬噸,減少0.3%,是建國以來第三個好收成。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713萬噸,同比增長3.5%,其中豬肉產量2,455萬噸,增長3.6%。
2.工業增速總體較快,企業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個百分點。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7.7%,集體企業增長10.2%,股份制企業增長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7.0%。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長19.4%,輕工業增長13.6%。分行業看,39個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長16.7%,中部地區增長20.7%,西部地區增長17.6%。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上半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3.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5,397億元,同比增長81.6%。在39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個行業由虧轉盈,2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位回穩,房地產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187億元,同比增長25.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8,047億元,增長25.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6,140億元,增長22.1%。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7.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8.4%。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2.4%,中部地區增長28.0%,西部地區增長27.3%。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747億元,增長38.1%。
.4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溫和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漲幅較大。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8%。
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五漲三落:食品上漲5.5%,煙酒及用品上漲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3%,居住上漲3.9%;衣著下降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從環比看,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6%。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0%。從環比看,6月份下降0.3%。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8%。
5.對外貿易恢復較快,貿易順差明顯減少。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3,5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1%。其中,出口7,051億美元,增長35.2%;進口6,498億美元,增長52.7%。進出口相抵,順差553億美元。
6.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生活消費支出增勢平穩。上半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0,69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7%,轉移性收入增長13.2%,經營凈收入增長8.6%,財產性收入增長20.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078元,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8.0%,家庭經營收入增長8.0%,財產性收入增長21.3%,轉移性收入增長18.6%。上半年,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現金支出實際增長8.5%。
7.貨幣供應量增速高位回落,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量減少。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67.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24.1萬億元,增長24.6%;流通中貨幣(M0)余額3.9萬億元,增長15.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4.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6萬億元
,同比少增2.7萬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7.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7.6萬億元,同比少增2.3萬億元。

Ⅱ 2010年12月31日,中國國有銀行貸款總額是多少萬億元(人民幣),中小企業貸款額是多少

2010年12月31日,中國國有銀行貸款總額是多少萬億元(人民幣):本外幣貸款余額50.92萬億元。
中小企業貸款額是多少? 20.76萬億元。

Ⅲ 中國從2000年到2010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分別是多少

  1. 中國從2000年到2010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余額:

    2010年5.73萬億元,2009年4.4萬億元,2008年3.01萬億元,2006年2萬億元,2004年1.59萬億元,2003年1.2萬億元,

  2. 個人房屋抵押貸款是指:

    (1)借款人以本人名下的房產抵押,向貸款人申請用於個人合法合規用途的人民幣擔保貸款,用途包括個人購房、購車、消費、經營及其他合規合法等多種用途。

    (2)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據此相應調整。

Ⅳ 人民銀行2010貨幣政策走勢報告 那些現象為格雷欣法則

1、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 指在實行金銀復本位制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
(1)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錢包里既有新錢又有舊錢的時候,大家都願意把舊錢花出去買東西,留下「新票」。道理很簡單,出於對新錢的偏好。從這種偏好中,就出現了格雷欣法則的萌芽。
(2)比如說,在軟體市場上的經濟秩序和法規約束尚不完善時,或者不能很好協調工作時,盜版軟體影響正版軟體的製作、銷售等,從而危害軟體業健康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雷同於「劣幣驅逐良幣」,可稱為「盜版驅逐正版」,是一種非正常的市場狀態。
(3)再如,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制度下,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黃金官價為每盎司35美元。這樣,美元以黃金作後盾,開始順利地在全球流通。但隨著美元由"美元荒"轉變為"美元過剩",外國商人在同美國做生意時,就漸漸願意接受黃金而不願意接受美元。這時,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也紛紛向美國要求以美元兌換黃金。最終,迫使美國宣布停止以官價兌換黃金,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這也是紙幣形式的美元被拒收和造成各國向美國"擠兌",從而出現格雷欣法則失效的事例。
2、人民銀行2010貨幣政策走勢報告如下:
2010 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

另據報告內容顯示,2010年貨幣信貸增速從上年高位逐步回落,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2010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余額為72.6 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比上年低8.0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26.7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速比上年低11.2 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9.9%,增速比上年低11.8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95 萬億元,同比少增1.65 萬億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12 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9%,比年初上升0.94 個百分點。2010 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227 元,同比上年末升值3%。

Ⅳ 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262億元 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有所恢復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央行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2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1364億元;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3.6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

當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7219億元;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0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10月份,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62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少增的態勢。一方面,近期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有所恢復,房企開發貸和居民房貸的審批投放速度加快,帶動了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但整體看,房地產銷售並未出現明顯反彈,仍然維持負增長態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整體上看,10月份信貸和社融增速企穩,增量略超預期,體現了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從結構上看,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不夠理想,政府債券發行雖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場預期。
梁斯表示,從後續看,如果11月專項債發行完畢,當月發行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這將對社融帶來一定支撐。同時,隨著年末臨近,財政支出速度加快,會對M2帶來一定支撐。但考慮到疫情再次出現反復,企業信貸需求將受到影響,M2持續大幅反彈概率不大。預計M2和社融增速將保持在「8」「10」區間運行。(完)

Ⅵ 高懸賞,5.12上午十點之前回答出追加100分 問題:貨幣政策的調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008金融危機爆發前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

2008年第一季度,面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我國及時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影響,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總體形勢比預想的要好。農業穩定發展,工業較快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有所緩解。但居民消費價格受災害等影響上漲較快。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採取綜合措施,正確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力度,維護總量平衡。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在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2008年以來4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共2個百分點,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和信貸結構優化。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了多方面嚴峻考驗,克服了國內重特大自然災害和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不利因素,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前三個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0.2萬億元,同比增長9.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0%;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0%,CPI同比上漲5.3%。
7月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決策部署,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內通脹壓力減緩等新情況,統籌兼顧,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金融運行的監測分析,及時調整金融宏觀調控措施。調減了公開市場對沖力度,連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三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同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引導新增信貸資源向重點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傾斜。總體看,貨幣政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平穩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2008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2個百分點。貸款平穩增長,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前三個季度信貸投放均勻,新增貸款分別為1.33萬億元、1.12萬億元和1.03萬億元。前三個季度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3.5萬億元,同比多增1201億元,是歷史同期增量最高水平。企業支付能力總體上處於合理水平,9月末,企業人民幣存款同比增長13.9%。人民幣貸款利率小幅回落。9月份,金融機構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比6月份下降0.09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183元。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並日益加重。出口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宏觀調控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局面。但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和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有廣闊的國內市場、比較充裕的資金和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優勢,金融體系穩健安全,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意識和能力較強,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強勁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啟動保障經濟金融穩健運行的各項應對預案,加強國際協作,應對金融危機的不確定沖擊。二是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三是促進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加大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強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著力優化信貸結構。五是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融資功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六是密切監測國際資本流動,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2009年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9年上半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作用下,中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生產增速回升加快;消費持續較快增長,投資增速逐步加快。上半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4萬億元,同比增長7.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1%。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緊密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要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要。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繼續加強對「三農」、中小企業、就業、助學、災後重建、消費等改善民生類信貸支持工作,加大對產業轉移、自主創新、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融資支持。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總體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得到了有效傳導。上半年,貨幣信貸總量快速增長,信貸結構繼續優化,對扭轉經濟增長下滑趨勢、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9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56.9萬億元,同比增長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個百分點。企業、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較多。各項貸款繼續快速增長,中長期貸款佔比逐步上升,個人消費貸款
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37萬億元,同比多增4.9萬億元。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7.7萬億元,同比增長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98%,比年初下降0.58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6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19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固,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但隨著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內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鞏固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把握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注重貨幣信貸增長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處理好支持經濟發展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堅持信貸原則,處理好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機構競爭力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維護金融穩定。

2010年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消費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繼續恢復,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長9.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9%,第三季度同比上漲3.5%。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總體看,金融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9月末貨幣信貸增速有所反彈。

201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

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開局良好,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增長較快,農業生產形勢向好,工業企業效益改善,居民收入穩定增加,但物價上漲較快。第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9.6萬億元,同比增長9.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0%。

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統一部署,堅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交替使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和貨幣信貸總量調控,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4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共2.0個百分點,2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共0.5個百分點。實施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促進金融機構自我調整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引導金融機構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執行好差別化房貸政策。

總體看,穩健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2011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19萬億元,直接融資佔比顯著上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3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1%,比年初上升0.72個百分點。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5564元,比上年末升值1%。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切實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注意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處理好控制貨幣總量和改善結構的關系,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的關系。當前,經濟增長和就業形勢較好,穩定物價和管好通脹預期是關鍵。
2011 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對外貿易更趨平衡,內需作為經濟增長動力更強,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生產增長平穩,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前三個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2.1 萬億元,同比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7%。
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綜合交替使用數量和價格型工具以及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和調整信貸結構。同時,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穩健貨幣政策成效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水平回歸,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相適應。2011 年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余額為78.7 萬億元,同比增長13.0%。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9%,比年初增加5.68 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 億元。前三個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9.80 萬億元,融資方式多元化發展。9 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8.06%。9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3549 元,比上年末升值4.21%。

Ⅶ 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前三季度主要實施了哪些具體的貨幣政策操作

2010 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消費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 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繼續恢復,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協 調性增強;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居民消費價 格繼續上漲。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6.9 萬億元,同 比增長 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長 9.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 比上漲 2.9%,第三季度同比上漲 3.5%。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 策,並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 性管理,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 總量、節奏和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人民幣 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總 體看,金融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9 月末貨幣信貸增速有 所反彈。
2010 年 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余額為 69.6 萬億元,同比 增長 19.0%,增速比 6 月末高 0.5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 M1 余 額為 24.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9%,增速比 6 月末低 3.7 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較快,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同比 增長 19.8%,增速比 6 月末高 1.2 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 速穩中趨升。9 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18.5%,增速比 6 月 末高 0.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6.3 萬億元,同比少增 2.4 萬億元。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9 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59%,比 6 月份上升 0.02 個百分點。9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7011 元,比 2010 年 6 月 19 日升值 1.89%, 比 2009 年年末升值 1.90%。
下一階段,國民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全球經 濟已步出金融危機的最壞階段,整體仍將延續緩慢復甦的態勢。國內 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都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持續增長的動能較為充足。 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時出現,發達經濟體復 蘇有所放緩,貨幣條件持續寬松,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長較快,但面臨 通脹和資本流入壓力。我國內需回升的基礎還不平衡,民間投資和內 生增長動力仍需強化,持續擴大居民消費、改善收入分配、促進經濟 結構調整優化的任務依然艱巨。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需加強通 脹預期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務院統一 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 重點,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根 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處理好保持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綜合運 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在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的 同時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維護價格總水平穩定,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 展的可持續性,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 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強化 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優化政策組合,充分 運用有彈性的市場化手段,著力於體制機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加 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10 年第三季度,貨幣信貸增速有所反彈,銀行體系流動性總 體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金融運行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速有所回升
2010 年 9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余額為 69.6 萬億元,同比 增長 19.0%,增速比 6 月末高 0.5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 M1 余 額為 24.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9%,增速比 6 月末低 3.7 個百分點。 流通中現金 M0 余額為 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8%,增速比 6 月末 低 1.9 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現金凈投放 2952 億元,同比少投放 195 億元。
貨幣總量增長總體有所回升。M2 增速 8、9 月份持續於 19%以上 的較高水平運行,均超過 6 月末增速,近期貨幣總量增速有所抬頭的 態勢值得關注。M1 增速逐步放緩,主要與上年基數較高有關,第三 季度回落幅度則明顯減緩。目前,M1 增速仍持續高於 M2 增速。
二、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較快
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 款余額為 71.6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8%,增速比 6 月末高 1.2 個百 分點,比年初增加 10.4 萬億元,同比少增 1.4 萬億元。其中,人民幣 各項存款余額為 70.1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0%,增速比 6 月末高 1.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10.3 萬億元,同比少增 1.4 萬億元。8、9 月份存款分別增加 1.1 萬億元和 1.5 萬億元,連續兩個月維持在 1 萬億元以上,整個社會的流動性仍較為充裕,這與近期外匯占款增加較多、 貸款投放偏快等因素有關。外幣存款余額為 2298 億美元,同比增長13.1%,比年初增加 212 億美元,同比少增 107 億美元。 從人民幣存款的部門分布和期限看,住戶存款增長逐步加快,活期佔比顯著提高;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速穩步回升,企業存款期限結構 變化較大。9 月末,金融機構住戶存款余額為 30.4 萬億元,同比增 長 17.0%,增速比 3 月末和 6 月末分別高 1.9 個和 1.8 個百分點,比 年初增加 3.9 萬億元,同比多增 1438 億元。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 余額為 28.8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5%,增速比 3 月末低 6.1 個百分 點,比 6 月末則提升 1.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3.6 萬億元,同比少 增 2.5 萬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增加 6824 億元,同比多增 1733 億元。 第三季度,新增住戶存款中活期佔比為 55%,分別比第一季度和第二 季度提升 3.9 個和 12.7 個百分點,呈逐步上升態勢。第三季度,非 金融企業存款中定期佔比達到 82%,比上半年高 30 個百分點。主要 是 9 月份非金融企業存款結構變動較大,定期存款新增 6826 億元, 而活期存款減少 3167 億元。與往年同期相比,當月非金融企業存款 結構變動仍屬正常,主要受假日季節性因素等影響,如企業節前集中 發放工資、獎金,部分企業於節前將活期存款轉為定期通知存款以提 升收益等。9 月末,財政存款余額為 3.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6%, 比年初增加 1.2 萬億元,同比多增 1203 億元。
三、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速穩中趨升
9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 49.1 萬億元,同比增 長 18.7%,增速比 6 月末低 0.5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6.5 萬億元, 同比少增 2.8 萬億元。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交 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 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製造業。第三季度,主要金融機 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 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投向這三個行業的本外幣中長期 貸款分別為 3723 億元、1547 億元和 935 億元,佔全部產業新增中長 期貸款的比重分別為 45.6%、18.9%和 11.4%。對「三農」的信貸支持 進一步增強。9 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 社、村鎮銀行和財務公司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 9.3 萬億元,同比增長30.3%,高出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11.6 個百分點;農戶貸款余額 2.6 萬 億元,同比增長 29.8%,高出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11.1 個百分點;農 林牧漁業貸款余額 2.3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4%,高出同期各項貸款 增速 0.7 個百分點。
人民幣貸款增速有所反彈。9 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 46.3 萬 億元,同比增長 18.5%,增速比 6 月末提升 0.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 加 6.3 萬億元。盡管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 2.4 萬億元,但增 速自 6 月份以來呈現總體穩中趨升態勢,第三季度各月增量均保持同 比多增。近期貸款投放出現一定反彈,一方面受中小企業、房地產、 項目投資等貸款需求仍相對較強影響;另一方面也與金融機構貸款投放意願增強有關,尤其是部分銀行在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逐步達標後,信貸加快投放情況更為突出。分機構看,中資四家大型 銀行貸款投放相對偏多,第三季度增量在全部機構中佔比達到 40%, 比上半年提高 1 個百分點。從部門分布看,住戶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速有所回升。9 月末,住戶貸款余額同 比增長 42.2%,增速比 6 月末低 7.1 個百分點,2010 年以來持續維持 較高水平增長,比年初增加 2.4 萬億元,同比多增 5277 億元。主要 是個人住房貸款增加較多,比年初增加 1.1 萬億元,在住戶貸款中占 比為 45%。其中 9 月份新增 804 億元,比上月多增 265 億元,為 5 月 份以來首次月度增量環比上升。隨著第三季度以來部分地區樓市有所 回暖,住房貸款增長走勢仍需密切關注。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 余額同比增長 12.8%,比年初增加 3.9 萬億元,同比少增 2.9 萬億元。 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 3.6 萬億元,同比少增 6713 億元。票 據融資比年初減少 8098 億元,同比少增 1.7 萬億元。中小企業信貸 支持力度繼續加大。銀行業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 2.6 萬億元,9 月末余額同比增長 20.5%,其中,小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3 萬億元,9 月末余額同比增長 27.7%,增速比中型企業高 12.0 個 百分點,比大型企業高 15.2 個百分點。
表 1:2010 年前三個季度分機構人民幣貸款情況
單位:億元
2010 年前三個季度
新增額 同比多增
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① 33339 -14542
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② 16718 -6807
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③ 4412 -1894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④ 9922 399
外資融機構 1109 1174
註:①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超過 2 萬億元的銀行(以2008 年末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參考標准)。②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是 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於 2 萬億元且跨省經營的銀行。③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是 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於 2 萬億元且不跨省經營的銀行。④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 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9 月末,金融機構外幣貸款余額為 422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3.1%, 比年初增加 432 億美元,同比少增 564 億美元。分季度看,外幣貸款 第一季度大幅增加 292 億美元,同比多增 377 億美元,但第二季度後 外幣貸款投放有所放緩,這可能與商業銀行外幣資金頭寸相對緊張等 因素有一定關系。其中,第二季度增量明顯回落至 30 億美元,同比 少增 572 億美元,第三季度外幣貸款則有所回升,當季增加 110 億美 元,同比仍少增 370 億美元。境外貸款比年初增加 187 億元,同比少 增 72 億美元。2010 年以來,境外貸款逐季增加,前三個季度分別新 增 17 億美元、46 億美元和 124 億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 超過同期外幣貸款增量,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明顯加大。
四、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
9 月末,基礎貨幣余額為 16.1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9%,比年初 增加 1.7 萬億元。9 月末,貨幣乘數為 4.32,比 3 月末和 6 月末分別低 0.03 和 0.05。9 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率為 1.7%。其中,中資大型銀行為 1.4%,中資中型銀行為 1.1%,中資小型銀行為 2.4%, 農村信用社為 4.0%。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
金融機構對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9 月份,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59%,比 6 月份上升 0.02 個百分點。 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6.09%,比 6 月份上升 0.10 個百分 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 3.86%,比 6 月份上升 0.09 個百分點。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穩步上升,9 月份加權平均利率為 5.03%,比 6 月 份上升 0.08 個百分點。
從利率浮動情況看,執行下浮和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下降,執行 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上升。9 月份,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 分別為 25.54%和 30.19%,比 6 月份分別下降 2.18 個和 0.70 個百分 點,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 44.27%,比 6 月份上升 2.88 個百分 點。
受境內資金供求關系變動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影響,外幣 存款利率總體走高,貸款利率小幅下降。9 月份,3 個月以內大額美 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1.93%,比 6 月份上升 0.17 個百分點;3 個月 以內、3(含 3 個月)-6 個月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 2.30%和2.46%,比 6 月份分別下降 0.09 個和 0.35 個百分點。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2010 年初至 6 月 19 日,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保持 基本穩定。2010 年 6 月 19 日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 來,人民幣小幅升值,雙向浮動特徵明顯,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9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7011 元,比 2010 年 6 月 19 日升值 1264 個基點,升值幅度為 1.89%,比 2009 年年末升值 1271 個基點,升值幅度為 1.90%;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 1 歐元兌 9.1329 元人民幣、100 日元兌 7.9999 元人民幣,較 2009 年 年末分別升值 7.27%和貶值 7.77%。匯改以來至 2010 年 9 月末,人民 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 23.51%,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 9.65%,對日元 匯率累計貶值 8.68%。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匯改以來至 2010 年 9 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 14.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 22.3%。
2010 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 6.6936 元, 最低為 6.8284 元,181 個交易日中 97 個交易日升值、6 個交易日持 平、78 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升值幅度 295 個基點(摺合 0.43%),最大單日貶值幅度 247 個基點(摺合 0.36%)。
專欄 1:有效匯率
匯率通常是指表示兩國貨幣之間對價關系的雙邊匯率,如 2010 年 9 月 30日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為 6.7011 元/美元。但要考察一種貨幣對其他多種貨 幣的綜合對價關系,需要引進有效匯率的概念。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平均匯率, 經常以貿易比重為權數。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通常用於度量一個國家 貿易商品的綜合國際競爭力,也可以用於研究貨幣危機的預警指標,還可以用於 研究一個國家相對於另一些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具體使用中,人們通常將有效匯率區分為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一 國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在數值上等於其與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 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 了對所有貿易夥伴國雙邊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動情況,而且還剔除了通貨膨脹對貨 幣本身購買力的影響,能夠綜合地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在測 算有效匯率時,研究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特殊目的來設計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樣本貨幣范圍和貿易權重等相關參數,因而得出的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計算自己的有效匯率並作為參考。例如,美聯儲 一直以來對外公布自己計算的美元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按不同貨幣籃子名義和 實際有效匯率各自有三個指數,分別是包含所有貿易夥伴貨幣的廣義指數(The Broad Index)、僅包含主要貨幣的主要貨幣指數(The Major Currencies Index) 以及其他重要貿易夥伴指數(Other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dex),以 反映美元對不同貿易夥伴群體的競爭力,這些指數在世界范圍被廣泛引用。又比 如,市場推測新加坡金管局選取大約 19 種貨幣作為籃子計算名義有效匯率,主 要考慮貿易重要性和經濟競爭關系,並直接將名義有效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 指標。而俄羅斯僅選擇美元和歐元兩種貨幣作為籃子計算有效匯率,簡潔明了地 反映盧布對主要貿易夥伴的競爭力。
部分國際機構還使用統一籃子計算多種主要貨幣的有效匯率,以便對這些貨 幣的價值變化進行比較。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國際貨幣統計(IFS) 中統一公布其計算的各成員國貨幣的有效匯率數據,但更新較為緩慢。使用更為 廣泛的是國際清算銀行(BIS)計算的數據,每月 15 日 BIS 會在其網站上公布58 種貨幣(包括歐元及歐元區 17 個成員國貨幣)截至上月的名義和實際有效匯 率。BIS 計算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自 1994 年至 2010 年 9 月已累計升值34.9%和 57.5%。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在 BIS 測算的 58 個經濟體貨幣中位列 前 10 位。
由於有效匯率在衡量匯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學性,因此有效匯率調整與雙邊匯 率調整相比,更能發揮調節進出口、經常項目及國際收支的作用。當前中國主要 貿易夥伴呈現明顯的多元化特徵,2010 年前三季度對美貿易在中國外貿總量中 佔比僅為 13.0%,對歐盟、日本和東盟所佔比例分別為 16.3%、10.0%和 9.8%。 不僅貿易夥伴多元化,而且貿易計價貨幣也在逐步多元化,盡管美元仍是主要結 算貨幣,但部分貿易已以歐元、日元等貨幣計價後再折算為美元。與雙邊匯率相 比,有效匯率更能代表企業貿易計價和結算的實際匯率水平,對企業財務和經營 決策更具參考意義。

Ⅷ 2010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多少億元約多少美元日本約多少美元

中國網7月15日訊 今天上午,統計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說,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繼續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國民經濟總體態勢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初步測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728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6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85830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73643億元,增長9.6%。

1.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夏糧產量基本持平。全國夏糧產量12310萬噸,比上年減產39萬噸,減少0.3%,是建國以來第三個好收成。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713萬噸,同比增長3.5%,其中豬肉產量2455萬噸,增長3.6%。

2.工業增速總體較快,企業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個百分點。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7.7%,集體企業增長10.2%,股份制企業增長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7.0%。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長19.4%,輕工業增長13.6%。分行業看,39個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長16.7 %,中部地區增長20.7%,西部地區增長17.6%。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上半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5397億元,同比增長81.6%。在39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個行業由虧轉盈,2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位回穩,房地產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187億元,同比增長25.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8047億元,增長25.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6140億元,增長22.1%。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7.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8.4%。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2.4%,中部地區增長28.0%,西部地區增長27.3%。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747億元,增長38.1%。

4.市場銷售較快增長,熱點商品持續旺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69億元,同比增長18.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2659億元,增長18.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010億元,增長15.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8181億元,增長16.9%;商品零售64488億元,增長18.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26465億元,增長30.0%。熱點消費快速增長。其中,汽車類增長37.1%,傢具類增長38.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8.8%。

5.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溫和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漲幅較大。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8%。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五漲三落:食品上漲5.5%,煙酒及用品上漲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3%,居住上漲3.9%;衣著下降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從環比看,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6%。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0%。從環比看,6月份下降0.3%。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8%。

6.對外貿易恢復較快,貿易順差明顯減少。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35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1%。其中,出口7051億美元,增長35.2%;進口6498億美元,增長52.7%。進出口相抵,順差553億美元。

7.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生活消費支出增勢平穩。上半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069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7%,轉移性收入增長13.2%,經營凈收入增長8.6%,財產性收入增長20.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078元,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8.0%,家庭經營收入增長8.0%,財產性收入增長21.3%,轉移性收入增長18.6%。上半年,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現金支出實際增長8.5%。

8.貨幣供應量增速高位回落,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量減少。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67.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24.1萬億元,增長24.6%;流通中貨幣(M0)余額3.9萬億元,增長15.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4.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6萬億元,同比少增2.7萬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7.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7.6萬億元,同比少增2.3萬億元。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較為復雜,經濟運行中仍面臨不少矛盾和困難。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馬麗娜)

Ⅸ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Ⅹ 中國近期趨勢怎樣影響貨幣政策

特點:
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務
存款准備金
中央銀行貸款
利率政策
常備借貸便利

原因: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一是經過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當時中國和中國人民銀行面臨化解金融風險和防範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的重要任務;二是當時盡管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經暴露,但是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三是由於過去我們長期實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高負債經營,自有資金比例很低,再繼續大幅度增加貸款,不良貸款問題會更加突出;四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運用,財政增發國債,銀行參與購買,其本身就包含了運用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內容。
1998年以來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1998~2001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間,與過去一些年代貨幣和信貸大起大落相比,近幾年我們終於把貨幣信貸的增長調控得比較平穩了。二是信貸結構有了大幅度的調整。在一系列信貸政策的推動下,個人住房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和農業貸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當年貸款新增額中上述三項貸款大體佔七成,信貸結構的這種調整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保持了國內金融穩定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1997年部分中小金融開始出現支付問題,近幾年利用通貨緊縮時機增加再貸款,幫助地方關閉了部分中小金融,保持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對亞洲經濟和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也符合我國國家利益,這幾年國際收支平衡,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四是基本實現了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1998年1月1日取消貸款限額控制後的這幾年,公開市場操作實際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幾年來,國民經濟成功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基本保持在 7%~8%,物價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動。雖然我們還不能精確估計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貨幣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這幾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物價的持續平穩,的確是與貨幣和信貸的持續平穩增長同時出現的。回顧建國以來(包括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我國經濟多次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波動,雖然每次原因都比較復雜,但每次經濟波動都同時伴隨著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無疑是經濟大幅度波動的重要條件。近幾年,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我們堅定地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作為重要目標,在具體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
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
2006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信貸總量增加較多,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
2006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32.3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MO余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上半年累計現金凈回籠563億元,同比少回籠57億元。2006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高位運行、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使2005年出現的廣義貨幣供應量與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之間差距加大的趨勢有所改觀。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受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擴張的影響,對活期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
二、金融存款穩定增長
6月末,全部金融(含外資金融,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3.1萬億元,同比增長17.2%,比年初增加3.3萬億元,同比多增6041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比年初增加3.2萬億元,同比多增6324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610億美元,同比下降2.6%,比年初增加88億美元,同比少增17億美元。
2006年以來,存款期限結構出現了活期存款增加較多、余額佔比上升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2005年出現的存款定期化趨勢。
6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年初增加8052億元,同比多增2564億元;其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820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56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年初增加1.4萬億元,同比多增1169億元;其中,活期儲蓄存款同比多增1502億元,定期儲蓄存款同比少增333億元。6月末,財政存款余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1%,比年初增加4375億元,同比多增558億元。
三、金融貸款增加較多
6月末,全部金融本外幣貸款余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3%,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6068.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外匯貸款余額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5%,比年初增加75億美元,同比少增87億美元。
2006年以來貸款增加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較快,項目較多,對貸款的需求較為旺盛;二是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持續積累、外匯大量流入導致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三是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後更加註重提升資產收益和股東回報,通過擴張貸款增加盈利的動機增強。
從投向上看,上半年用於流動資金的人民幣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合計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多增3403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21億元,同比多增913.2億元,其中二季度票據融資增加316.1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加1.02萬億元,同比多增3835億元,其中,基建貸款同比多增1553.7億元。上半年主要金融(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9372.1億元,佔全部金融新增中長期貸款的93.1%。新增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投向上述行業的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了6562億元。
分看,2006年上半年,除政策性銀行外,各類金融人民幣貸款均同比多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9185.3億元,同比多增4082.5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包括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分別增加4918億元、1641億元和3504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724億元、745億元和587億元;政策性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1444億元,同比少增274億元。
四、基礎貨幣平穩增長
6月末,基礎貨幣余額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比年初下降1247億元,同比少下降246.3億元。6月末,金融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平均為3.1%,比上年同期低0.62個百分點。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2.5%,股份制商業銀行為4.2%,農村信用社為5.7%。
五、金融貸款利率略有上升
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金融2006年第二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統計顯示,二季度金融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的貸款佔比較一季度上升1.71個百分點,實行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較一季度分別下降1.66和0.04個百分點。
表1:2006年二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表
單位:%
註:城鄉信用社浮動區間為(2,2.3]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備案表
受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略有上升。二季度,商業銀行人民幣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05%,為基準利率的1.03倍,利率水平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固定利率貸款佔比為85.16%,加權平均利率為6.05%,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浮動利率貸款佔比為14.84%,加權平均利率為6.01%,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
上半年,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有所上升。其中,二季度61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64%,比上季度下降0.07個百分點,比年初上升0.39個百分點;37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3%,比上季度上升0.27個百分點,比年初上升0.66個百分點。
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利率水平繼續上升。6月份,3個月以內美元大額存款(占金融美元大額存款全部發生額的73%)加權平均利率為4.39%,比年初上升1.11個百分點;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35%,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23%,分別比年初上升0.9和0.71個百分點。
表2:2006年上半年大額美元存款與美元貸款平均利率表
單位:%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外幣利率備案表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
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市場供求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5、6月份受我國貿易順差數據和國際外匯市場主要貨幣走勢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8元上下振盪。6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9956元,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0.94%。由於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有所貶值,對日元匯率升值幅度收窄,分別為貶值1.16%和升值5.17%。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達7.9956元,最低為8.0705元;共有118個交易日,其中有66個交易日升值、52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波動幅度為0.21%;人民幣匯率日均波幅為35個基點,在匯改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個基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6月末銀行間人民幣遠期市場一年期合約報價為7.74元左右,貼水在2500點左右,基本穩定在按利率平價計算的遠期貼水附近。

閱讀全文

與2010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看小額貸款 瀏覽:289
小額貸款收集個人資料 瀏覽:952
2020年微信秒下的小額貸款 瀏覽:399
泉州住房公積金跟商業貸款利率 瀏覽:637
網上貸款太多怎麼辦信用卡 瀏覽:86
怎樣小額信用貸款 瀏覽:808
助學貸款需要在網上確認 瀏覽:83
珠海華潤銀行存貸款利率 瀏覽:174
替人擔保自己能買房貸款嗎 瀏覽:581
網上貸款是被打擊了嗎 瀏覽:781
銀行貸款買房子利率查詢 瀏覽:613
貸款可以轉進余額寶嗎 瀏覽:704
上海快速貸款電話號碼 瀏覽:928
保險公司貸款利息一年一萬多少錢 瀏覽:787
單身貸款也加利率嗎 瀏覽:411
手裡上的小額貸款需要還 瀏覽:287
手機貸款那兒利息低 瀏覽:757
無息貸款購車的真相 瀏覽:862
注冊過的手機貸款 瀏覽:8
湖北銀行貸款網上申請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