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
商業銀行的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超過漆5%的意思是:貸款總額與吸收的存款這比要小於漆5%。比如某銀行總共吸收了依億元存款,則該銀行最多可以放款漆500萬元貸款。 「存貸比」應該稱為「貸存比」,是銀行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率。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貸存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
㈡ 社融存量同比/貸款余額同比這兩個指標的比值是揭示什麼經濟現象高低代表什麼
這個。社融存量這個比較少。
㈢ 《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 )
75%.在商業銀行法第39條第2款規定:
第三十九條 商業銀行貸款,應當遵守下列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
(一)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八;
(二)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
㈣ 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超過75%
這是指銀行的存貸款比例不能超過75%,如果超過了,支付風險就會大增,而這里所說的存款余額是指個人儲蓄存款加企業(公司)存款的總和,貸款是指銀行發放給貸款人的款項的總和。
㈤ 紹興經濟發展現況和寧波的經濟發展異同
紹興:據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GDP達1440.48億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同期增長13.3%,呈現較穩健的發展態勢。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56億元,比上年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878.83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467.09億元,增長10.9%。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6.9∶59.7∶33.4調整為2005年的6.6∶61.0∶32.4。
從GDP各季增幅看,一季度增長13.3%,二季度13.7%,三季度增長13.6%,全年增長13.3%,從一季度到四季上下波動0.4個百分點。整體經濟持續在高位平穩運行,經濟總量呈逐季擴大趨勢。全市人均GDP達3.31萬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按現行匯率計算約4043美元。
市場物價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2%,其中居住類上升5.0%,食品類上升2.4%,煙酒及用品類上升0.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下降0.2%。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5%。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5年我市實現財政總收入150.56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13億元,同比增長19.8%,上劃中央四稅74.43億元,同比增長17.9%,佔全市財政收入的近一半,為49.4%。各主要稅種均保持較快增長,增值稅增長16.0%,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增幅達到22.9%和21.0%,營業稅增長7.1%。
企業景氣指數高位運行。據對全市270多家企業景氣調查,四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48.4,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37.1。從全年走勢看,各季度景氣指數均運行在較好景氣區間,這表明我市企業運行質量整體向好,對宏觀經濟運行和自身發展趨勢持續看好。
寧波:寧波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力的「較大的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寧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六大聯動」戰略,全面建設「平安寧波」,加快推進「文化大市」和「法治寧波」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結構調整明顯加快,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和諧社會建設扎實推進,較好地實現了年初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6年寧波市國民經濟主要統計指標
指 標 名 稱 2006年 單 位
年末總人口 560.4 萬人
寧波市生產總值 2864.5 億元
第一產業 139.5 億元
第二產業 1575.9 億元
第三產業 1149.1 億元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561.2 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 257.4 億元
港口貨物吞吐量 3.1 億噸
集裝箱吞吐量 706.8 萬標箱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82.5 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 1543.0 億元
進出口總額 422.1 億美元
出口 287.7 億美元
合同外資金額 44.3 億美元
實際利用外資金額 24.3 億美元
全社會用電量 313.6 億千瓦時
其中:工業用電量 249.1 億千瓦時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674 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8847 元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86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4%,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575.9億元,增長12.4%,其中工業增加值1421.4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1億元,增長15.9%。產業結構繼續優化,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40%,達40.1%,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 47.5%,提高了0.3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達51285元(按現價匯率折算為6568美元)。
寧波市生產總值分行業情況
指標名稱
本年實績
同比增長(%)
生產總值(億元)
2864.5
13.4
第一產業
139.5
4.4
第二產業
1575.9
12.4
工業
1421.4
13.9
建築業
154.5
0.7
第三產業
1149.1
15.9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
133.2
15.1
批發零售業
248.5
14.5
住宿和餐飲業
42.6
10.6
金融保險業
182.4
30.8
房地產業
146.4
14.4
其他服務業
396.0
12.4
寧波的一天
生產總值(GDP) 78479萬元
工業增加值 38944萬元
農業增加值 3821萬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42274萬元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15375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7052萬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4179萬元
外貿自營出口額 7882萬美元
港口貨物吞吐量 84.85萬噸
集裝箱吞吐量 19364標箱
全社會用電量 8590萬千瓦時
其中:工業用電量 6824萬千瓦時
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 1486人次
財政收支穩健增長。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6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7.4億元,增長21.2%,均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92.7億元,增長10.5%。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優化,各項重點支出增幅均高於全市平均支出增幅,其中科技三項費用支出、教育支出、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分別增長33.6%、18.3%、22.8%、34.7%和16.2%。
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2.9萬個,累計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6754個;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3萬餘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1.9萬餘人。全年用於促進再就業資金支出達3.9億元,其中發放社保補貼和用工補助2.8億元。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1%,已連續四年下降,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
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揚。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1%;房屋銷售價格上漲2.2%,漲幅下降4個百分點。
二、農業、農村
農林牧漁各業生產平穩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22.2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農業100.3億元,增長4.4%;林業6.0億元,增長15.5%;畜牧業33.1億元,增長6.6%;漁業79.9億元,增長2.3%;農林牧漁服務業2.9億元,增長6.9%。各業產值中,林牧漁業產值所佔比重達到54.9%。糧食產量增長2.7%,其中穀物產量增長3.2%。
新農村建設初顯成效。「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繼續推進,全市共投入資金32.6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投入15.9億元;經考核驗收,全市有61個村達到省、市級示範村標准,近400個村完成了環境整治任務;四年累計創建示範村136個,完成整治村1100餘個。「聯鎮帶村」、「村企結對」成效顯著,2883家企業與1823個行政村結對,到位資金1.1億元,結對村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68.7%。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198家,銷售產值上億元的企業達45家。農村鄉鎮現代流通網實現全覆蓋,全市91個鄉鎮已創建連鎖超市175個、農村放心店2858個,覆蓋率達100%。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全年完成37萬名農民飲用水改造,整治河道300公里。全面完成了鄉村康莊工程建設任務,全市除納入高山移民、城鎮建設或園區建設規劃的村外,其餘都建成了四級硬化通村公路。
三、工業、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7510.7億元,比上年增長2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974.3億元,增長23.4%。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449.5億元,增長23%;股份制企業906.5億元 ,增長23.4%;私營企業1734.5 億元,增長19.3%;外商投資企業1096.1億元,增長28.9%;港澳台投資企業1114.6億元,增長22.9%。輕工業總產值2069.1億元,增長15.4%;重工業3905.2億元,增長28.1%,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1∶1.71變化為1∶1.89。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8.2%。實現新產品產值737.7 億元,產值率達12.3%。分行業看,產值前十位的行業共完成產值4181.2億元,增長26.2%。
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35.7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實現利潤 304.3億元,實現利稅503.3億元,分別增長16%和14.7%。反映工業經濟效益整體水平的綜合指數為208.84分,提高了0.7個百分點。全市36個行業大類中有23個行業利潤增幅在10%以上。
臨港工業加快發展。臨港工業實現產值1829.1億元,比上年增長51.2%,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比重達30.6%,實現利稅167.2億元,增長36.8%,占利稅總額的33.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類型完成產值
單位:億元
建築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00.0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47.3億元,佔全市建築業總產值比重為6.8%。全年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231.7萬平方米,增長1.4%;竣工面積3377.6萬平方米,下降12.8%。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5.6萬元/人,提高了3.5%。
四、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43.0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總量居全省首位,其中限額以上投資完成1450.1億元,增長11.3%。結構逐步優化,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66.3億元,增長27.1%;全社會設備工器具投資為395.3億元,增長8.9%。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1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增速上升11.1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235.3萬平方米,增長33.2%;土地開發面積260.1萬平方米,下降3.1%;竣工房屋面積682.2萬平方米,增長9.2%,其中住宅523.3萬平方米,增長8.7%;商品房銷售面積601.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08.2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9.1%和21.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本年實績
同比增長(%)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1543.0
12.6
#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
1450.1
11.3
#房地產開發投資
313.1
21.3
#住宅
220.7
21.9
基礎設施投資
484.4
16.5
非國有投資
968.6
15.6
商品房銷售面積(萬平方米)
601.0
19.1
商品房銷售額(億元)
326.8
31.7
城市承載服務能力提升。環境與公共設施建設完成投資66.4億元。新建、擴建城市道路81公里。加大內河整治力度,完成截污河道12條,疏浚河道14條,生態治理河道4條,內河保潔率達90%。中心城區供水量達到3.8億噸,日平均供水量105萬噸,比上年增長4.7%。調整優化公交線路,新辟線路12條,優化線路58條,延時線路12條。城市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污水處理率達70%。市區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2800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93.3%,全市生活垃圾收集的范圍已覆蓋到各鎮(鄉)、村。全年新增園林綠地約48公頃,其中市區約32公頃。市區建成經濟適用房35萬平方米。
五、國內貿易、旅遊、會展
消費品市場持續走高。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781.5億元,增長17.1% 。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市場增長16.4%,農村增長15.6%,保持了同步增長。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交易活躍,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達97個,實現成交額1115.7億元,增長21.9%。連鎖經營高速增長,規模以上零售、餐飲業連鎖總店達28個,門店為899個,實現銷售額88.7億元,門店的數量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8.4%和18.7%。
旅遊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年旅遊總收入316.0億元,比上年增長22.4%。接待國內遊客2685萬人次,增長14.2%,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89.6億元,增長1.5%。接待入境遊客54.2萬人次,增長23.6%;入境旅遊外匯收入3.4億美元,增長35.6%。
會展水平不斷提升。全市舉辦各類會議展覽活動148個,比上年增長74%。其中舉辦展會80餘個,增長71%;展覽面積80萬平方米,增長33%;標准攤位1000個以上的展會18個,同比增加一倍。招商引展成果逐步顯現,其中第五屆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成交額就達9.1億美元;在第八屆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共簽約項目172個,協議利用外資31.2億美元。
六、外貿、外資、外經
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全年口岸進出口總額86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為422.1億美元,增長26.0%,其中出口287.7億美元,增長29.4%;進口134.4億美元,增長19.4%。進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1.3%和41%,高出平均水平1.9和11.6個百分點;進口產品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增長8.8%和16.5%。
外貿自營進出口額完成情況
利用外資結構優化。新批合同外資44.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3億美元,均比上年增長5.2%。第三產業利用外資速度加快,全市新批項目201個,合同外資10.5億美元,增長59.9%;實到外資4.1億美元,增長29.8%。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利用外資分別增長116%、147%和150%。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勢頭良好。全年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 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3%。新批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108家,增加11家;項目總投資5901.6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5074.6萬美元,分別增長31.5%和47.3%。
七、港口、交通、信息
港口發展保持強勁態勢。全年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3.1億噸和706.8萬標箱,分別比上年增長15.2%、35.7%,繼續保持全國大陸沿海港口第二和第四位。全年新開辟集裝箱航線28條,其中遠洋干線19條,寧波港域集裝箱航線達到163條,最高月航班數已達到728班,實現了集裝箱航線「全球通」。外貿貨物吞吐量1.5億噸,增長15%。國際遠洋干線吞吐量佔全部集裝箱吞吐量的90%,提高了3個百分點。
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增幅走勢
交通建設快速發展。全年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62.8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全市公路里程達到8900公里。全社會運輸量穩步增長,全社會旅客運輸量達到2.9億人,旅客周轉量106億人公里,其中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297.3萬人,增長17.4%,鐵路發送量745.1萬人,增長28.7%;全社會貨運2億多噸,增長17.3%,貨物周轉量941.6億噸,增長26.4%,其中水運貨運量為7349.3萬噸,增長30.8%,貨物周轉量869.7億噸,增長27.8%;公路貨運量1.2億噸,增長11.9%;公路貨物周轉量71.9億噸公里,增長11.5%。寧波機場貨物吞吐量達到5.3萬噸,增長23.6%。
信息建設日益完善。完成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為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45.0萬戶,增長1.7%;行動電話用戶581.2萬戶,增長24.4%。完成郵政業務總量6.6億元,增長20.1%。
八、金融、證券、保險
金融存貸款適度增長。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470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573.5億元,增長20.6%;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達1792.5億元,增長19.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3910億元,增長26.6%。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727.5億元,增長25.9%。貸款增長前三位的行業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增長67.5%、42.1%和31.1%。年末個人消費貸款余額為430.9億元,比年初增加116.1億元,同比多增101.6億元,增長33.2%,其中住房貸款增加46億元,同比多增20.8億元。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進一步好轉,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及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減少10.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8%,比年初下降0.87個百分點,實現了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率雙降。
證券市場創歷史新高。全市證券經營機構證券成交總額首次突破3000億元達3109.2億元,比上年增長234.6%。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2408.9億元,增長199.3%;證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為52.6億元,增長258.9%;指定與託管證券市值為230.1億元,增長153.9%;證券投資者隊伍進一步擴大,年末證券投資者開戶數為43萬戶(其中B股1.6萬戶),與年初相比增加2萬多戶,增長5%。
保險業務平穩發展。全年保費收入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7.3億元,增長22.2%,壽險保費收入26.6億元,增長9%。共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和給付20.2億元,增長18.5%。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全市共承擔國家各類科技項目220餘項,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市級重點實驗室8家。年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1萬件,達10413件,比上年增長3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1000件,達1115件,增長85.5%,發明專利申請量占總申請量的比重達10.7%;獲國家專利授權6056件,增長51.9%。品牌建設逐步推進,全市已擁有浙江省著名商標172件,中國馳名商標35件,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品牌之都」。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就。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2344所,在校學生120.1萬人。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100%;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為96%,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全國高校統考報名錄取率為81.4%,居全省前列;在甬高校數達到15所,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2.1萬人,增長9%;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4%,提高了2個百分點。
人才建設繼續推進。全市新增各類人才4.7萬餘人,其中博士、博士後160人,碩士1600人,高級職稱300餘人;柔性引進各類人才11479人,其中博士、博士後13人,碩士76人,高級職稱205人。年末全市人才總量達53萬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9萬人,高級職稱1.9萬人,博士、博士後820人,碩士6800人,各類專家1576人(其中院士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41人,獲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人員稱號16人),人才規模、素質和結構有了顯著提升。
十、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新增光纜943公里,新增有線用戶4.2萬戶;全年數字電視實際轉換用戶近8萬戶,數字電視用戶超過14萬戶;光纜通村2668個,通村率達98%。擁有綜合檔案館13家,開放各類檔案23.7萬卷,比上年增長2%。共有國家級文保單位22處、省級34處、市縣級240處,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0處,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67座。
衛生保健服務網路不斷完善。年末各類衛生機構開放病床2萬張,擁有專業衛生人員3.5萬人,每千人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執業醫師數和注冊護士數分別為3.5張、5.4人、2.5人和1.8人。全市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4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95家,城區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農村達85%以上。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參加省十三屆運動會,取得金牌278.5枚、總分4262.78分的好成績,雙雙穩居全省第二。繼續實施「市民健身工程」和「農村小康體育工程」,全年在農村新建體育健身路徑點600個,籃球場、門球場健身場地400個,新建和更新城區體育健身路徑35個。體育彩票銷售額達7.3億元,積累公益基金3000多萬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60.4萬人,比上年增長6.6‰,其中市區人口21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3‰,死亡率5.6‰,自然增長率1.7‰。
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提高。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4元,比上年增長13.0%;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2665元,增長7.7%,恩格爾系數為36.9%;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24.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47元,比上年增長13.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378元,增長11.4%,恩格爾系數為40.6%;人均住房面積達51.9平方米。城鄉統籌建設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23:1縮小為2.22:1。
市區居民各項消費性支出占總消費性支出比重
社會保障取得新進展。全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9.9萬人,比上年凈增18.6萬人,月人均養老金1139元,增長20%,養老金水平居全省前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7.1萬人,凈增21.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80.5萬人,失業保險金標准上調至525元/月。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26.7萬人,凈增36.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4.6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鞏固,參保人數達361萬人,參保率達94.5%。失地農民保障措施逐步健全,被征地村覆蓋率達到89%,提高5.4個百分點,參保人數達50.2萬人,凈增3. 8萬人。城鄉低保和社會福利工作得到加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1.6萬人,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1.6萬張,收養人員1.3萬人,民政部門直接接受社會捐款194.6萬元。市縣兩級慈善機構募集善款2.5億元,增長75%;救助支出1億余元,增長28.4%。
十二、資源、環境、安全生產
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節能降耗初見成效,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為0.31噸標煤,比上年下降4.9%。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的產值比上年增長27.4%,佔全部規摸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了近0.3個百分點。
生態市建設成果顯著。污染整治取得實效,取締了20家水源地附近的非法污染企業,搬遷了9家有環境污染隱患的排污企業,關閉了19家畜禽養殖場,清理了250家嫩竹造紙作坊;查處違反環評審批和「三同時」制度的企業191家,限期整改113家,取締非法經營排污企業143家。環境監管能力增強,建設市縣兩級環境在線監測監控中心9個,233家重點污染單位安裝了在線監測終端,建成姚江、奉化江、餘姚江地表水自動監測站和覆蓋全市的大氣自動監測網。環境質量改善,全市建成煙控區27個,面積402.5平方公里,雜訊達標區233.5平方公里;全市有246家單位通過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北侖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國家級ISO14001示範區驗收。大氣環境和城市雜訊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水平,環境空氣Ⅰ、Ⅱ級優良天數328天,佔全年總天數的89.9%,城市區域環境雜訊58.3分貝,交通干線雜訊68.3分貝,順利通過了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復查驗收。
「平安寧波」建設逐步深入。安全形勢穩定,重點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命案偵破率96.1%,居全省前列;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比上年下降24.4%,死亡人數下降3.3%,直接經濟損失下降25.7%;全市食品衛生抽檢合格率達到89.9%,食物中毒發生率控制在1.1/10萬,繼續保持在歷史較低水平。基層平安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共創建平安鄉鎮(街道)140個,「平安社區」355個,平安村2315個,達標率分別為95.2%、94.2%、84%,群眾安全感滿意率為94.66%,提高0.46個百分點。
㈥ 銀行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多少
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
㈦ 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貸款余額是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亦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如有疑問可以聯系貸款機構/銀行咨詢。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㈧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是多少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3年國內銀行業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歷史最高,達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的今天,中國的銀行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再超110%,達到112%。2009年4月末,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超過同期國內GDP總額(約31.8萬億元)。
就在歐、美等銀行業面對經濟衰退,金融被流動性緊縮的陰霾所籠罩時,國內的銀行業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半年時間里共新增貸款超過6萬億元,這一數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當前,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這與近年來主要商業銀行完成了改制上市,並獲得了巨額的資本補充有關,目前國內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達到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資本為信貸支持經濟提供了保障。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中國銀行業貸款佔GDP比重超過了100%
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數據。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仍有繼續增加的空間。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儲蓄總額已經達到53萬億元,仍然有17萬億的存貸差,以及1.6萬多億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當前存貸比為67%,低於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時至今日,美國、英國、日本的銀行體系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國的銀行資產佔GDP的比例卻達到150%,與美英等國家相比,德國以外向型企業和穩健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成為抗國際金融危機較好的國家。
㈨ 貸款余額與貸款額的區別
簡單說,貸款金額指的發放貸款的金額,貸款余額指的剩餘的貸款金額。比如你貸款100萬,你過了一個月還了10萬元。貸款金額是100萬元,貸款余額是9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