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貸款買房可以抵稅嗎
合法身份的人買第一套房子有一點兒退稅
還要根據你報稅情況
⑵ 貸款的利息可以抵稅,那貸款本金可以抵稅嗎
貸款本金不可以抵稅,這種貸款只是針對涉外貸款,才有利息抵稅一說,目的是為了鼓勵廣大企業出口創匯。
貸款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 、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
⑶ 加州房貸利息可以抵個稅嗎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⑷ 美國買房利息可低個稅什麼意思
星條置業us-house經驗,就是買房貸款的利率可以免掉個人所得稅的一部分。
比如貸款20萬美元,買30萬美元的房子,用來投資出租,或者已經在美國開了一個公司。20萬美元的房子的利率,如果貸款30年,每年貸款利率是3%,那麼20年的利息是66206.85美元,每年的利息是3310.34美元。
這個3310.34美元可以抵稅。如果這個房子出租,在美國沒有其他生意,租金每月1800美元,每年的租金是1800*12=21,600美元,個人所得稅先按照30%算,不是先交這么多,是先按照30%算,那麼個人所得稅是21,600*30%=6480美元,利息3310.34美元抵稅,6480-3310.34=3169.66美元。然後其他也可以抵稅,比如房子貶值,是按照27.5年算。比如一起算下來可抵稅5,480美元,那麼每年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1000美元。
以上解釋,星條置業獨家版權。
美國買房,星條置業us-house
⑸ 除了房貸利息 還有什麼能抵稅
3月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成為兩會焦點,同時引發了社會對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改革的再度關注。
當天在北京舉行的「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記者會上,樓繼偉接受了一個個「火葯味十足」的尖銳問題,當然包括連續三年都被提到的「個稅起征點為何不提高」,以及「個稅改革方案進展如何」。
與前兩年的回答一樣的是,樓繼偉重申了簡單地提高個稅起征點不是改革方向。不一樣的是,他這次明確表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已經提交國務院,今年將把個稅方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早在1995年,中國就提出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20年過去了,這一目標有望在今年迎來重大突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知,以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為目標的個稅改革,將對現行11項分類所得中的勞動所得進行適當歸並為綜合所得,逐步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前扣除制度,包括子女教育、職業教育、首套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等逐漸被納入專項扣除項目。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優化稅率結構。
與此同時,為配合個稅改革推進,個稅納稅人識別號、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也將加快建立。
提高起征點不公平
中國現行個稅制度是分類所得稅制,具體被分為11類,分別是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普通民眾最熟悉的是工資薪金所得個稅,這類稅收收入占所有個稅收入約七成。工資薪金個稅起征點(即工資薪金所得的費用減除標准)自2006年由800元提至1600元之後,2008年再被提至2000元,2011年則提至3500元。
此後,個稅起征點提高呼聲不斷。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建議將個稅起征點提至5000元。但在樓繼偉眼裡,簡單地提高個稅起征點並不公平,也並非個稅改革的方向。
在上述「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記者會上,面對個稅起征點為何連續幾年沒有變化的提問,樓繼偉表示,簡單提高個稅起征點並不公平。
他舉例說,一個人的工資5000塊錢可以過不錯的日子,如果還要養孩子,甚至還要有一個需要贍養的老人,就非常拮據,所以統一減除標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項下持續提高減除標准就不是一個方向。
普華永道中國個人稅務咨詢合夥人張健菁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國各個城市發展情況不同,各人收入狀況不同,簡單地提高工資薪金個稅起征點只是「一刀切」,很難做到公平。
合並部分稅目
那當前個稅改革的方向如何體現公平?
由於分類所得稅制難以做到調節收入分配和實現稅收公平,國際上採用分類稅制的國家非常少,目前僅有中國和非洲、西亞一些發展中國家採用。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綜合或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所謂的綜合稅制,是指對於納稅人的各類所得,不論其來源均視為一個所得整體,匯總計算後適用統一的寬免和扣除規定,按照適用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課稅模式,這種稅制更能體現公平。
1994年之後相關部門就一直在研究完善個稅制度,2003年提出個稅改革目標,即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這一目標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被提出,並成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樓繼偉曾指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主要方向:合並部分稅目作為綜合所得,適時增加專項扣除項目,合理確定綜合所得適用稅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學誕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我國國情,第一步將實現小綜合,即對現行11項分類所得進行適當歸並,可將經常性勞動所得確定為綜合所得,將資本性所得仍作為分類所得,並適當考慮綜合所得與分類所得的稅負平衡問題。
所謂經常性勞動所得,主要包括個稅中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分類稅目。資本性所得則主要包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等稅目。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財稅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合並部分稅目關鍵在於這些稅目在技術層面能不能實現合並,合並之後能否有效監管。
張健菁告訴記者,目前呼聲最高的是將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所得稅目合並在一起。以前分類所得稅制下,收入相隔一元可能面臨兩個高低不同的稅率,很不公平。而採用綜合稅制後,如果把所有收入放在一起,並通過綜合的減除標准和專項抵扣後,稅負和收入就比較公平。
「基本扣除+專項扣除」
張學誕告訴本報記者,借鑒國際經驗,逐步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前扣除制度,是個稅改革的方向。可在現有工薪所得基本扣除額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專項扣除。
他表示,我國目前工薪所得3500元的費用扣除標准約佔2014年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的70%左右,該比例大大高於國際上實行綜合稅制國家的水平,在改革中不宜再簡單地提高基本扣除標准,而應與專項扣除項目統籌考慮,為專項扣除項目預留空間。專項扣除項目和標准應兼顧個人及其家庭的個性化支出因素,更好地體現稅收公平原則。
樓繼偉在上述記者會上也提出了未來個稅專項抵扣方向。
他表示,綜合所得個稅改革很復雜,因為最終要把個人所得收入,即11項分類所得綜合在一起,然後再做一個並非簡單的在工薪項下的扣除,而是說要做分類的一些專項扣除。
「比如說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的扣除,比如說基本生活的這一套住宅的按揭貸款利息要扣除,比如說撫養一個孩子,處於什麼樣的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當然我們現在是放開『二孩』了,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標准,真正的費用到底是多少,也不太一樣。稅法也不能說大城市就多點,小城市就少點,總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還有贍養老人,這些都比較復雜,需要健全的個人收入和財產的信息系統,需要相應地修改相關法律。」樓繼偉稱。
針對社會關心的首套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抵稅,張學誕表示,這肯定是未來的改革方向,但短期內是否能出台還很難說。而諸如醫療、教育專項扣除,張學誕認為國家會出台一個統一的扣除標准,而非「實報實銷」。
張健菁對本報記者表示,房貸利息抵扣個稅一兩年內出台比較有挑戰,因為這需要銀行等多方配合,制度設計還得兼顧公平。比如美國對房貸利息抵稅僅限於兩套房子,房貸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美元,這是為了防止越有錢的人抵稅越多。
又比如今年的熱點話題「二孩」。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兆安3月7日建議,對「兩孩」家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他建議增加四個稅收優惠項目,包括兒童稅收優惠、教育稅收優惠、家庭結構稅收優惠、殘障人稅收優惠。
「其中,放開『二孩』政策實施之後,不僅生育兩個孩子家庭的經濟負擔會上升,而且也會對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提出新的挑戰。」張兆安說,目前的稅收制度存在著許多缺陷,最明顯的是不符合按能力承擔稅負的原則,不能反映家庭收入的整體狀況,沒有考慮納稅人贍養人口的多少,以及通貨膨脹、醫療、教育、住房等因素,而是按照統一的標准實行定額或定率扣除。
「當然,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全部完成。」張兆安說,因此在這個過渡時期內,為配合放開「兩孩」政策的落實,應該在個稅制方面有所作為,也就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的時候,增加扣除生育費用的一些項目,實行一些稅收優惠政策。
樓繼偉在上述記者會上表示,個稅改革復雜在執行層面。「首先稅政就比較復雜,然後再執行,然後再根據條件分步實施,先做一些比較簡單的部分,再隨著信息系統、征管條件和大家習慣的建立,逐漸把它完善化。」樓繼偉稱。
⑹ 貸款利息可以沖抵企業所得稅嗎
可以的,企業的貸款利息,只要有相關的借款合同,其利率在正常范圍內,且款項是用於企業的日常經營發生的,企業所得稅在匯算清繳時,是允許在稅前扣除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6)美國貸款利率可以抵稅嗎擴展閱讀: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⑴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
⑵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⑶資產減值准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在轉化為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⑷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⑸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
⑹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⑺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於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⑻各種贊助支出。
⑼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⑺ 貸款的利息可以抵稅,那貸款本金可以抵稅嗎
貸款本金不可以抵稅,這種貸款只是針對涉外貸款,才有利息抵稅一說,目的是為了鼓勵廣大企業出口創匯。
貸款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
、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
⑻ 中美兩國貸款利率有何不同
美國人比較重視稅收的作用,無論是投資股票和基金,還是買房和積累養老金,都會考慮到稅收的問題。
1、房產稅
如果你買房子是自己住,除了買房子當年的過戶費用一部分可以抵稅外,主要的抵稅項目是地產稅與貸款利息。
在美國購買房子後,你支付的貸款利息可以從個人所得稅中扣除。這是政府為了鼓勵民眾自購房屋的優惠政策。美國的稅賦比較重,如果你年薪五萬,購買價值四十萬左右的房屋,貸款三十萬,每月要支付貸款約一千八百元,其中利息平均一千五百塊,一年是一萬八千塊,在年終報稅時,扣除一萬八千塊的利息,你的報稅基數就降低為三萬二千,節省了很多。因此,租房不如買房,買房必定會使用按揭就是這個道理。
2、股票稅
美國個人所得稅中其中重要的一項申報就是股票稅(CAPITAL GAIN OR LOSE),它還包括黃金白銀的買賣、原材料期貨的買賣、股票和共同基金的分紅等等。
交納股票稅有一個嚴格的定義,股票的盈利以你賣出的價格高於你買進的價格為標准。如果你在當年12月31號之前,沒有賣出自己的股票,你的股票價格在股市上即便高於你買進時的價格,你的股票也不算盈利。更准確地說,你無需交納股票稅。
如果你的股票在當年12月31號或之前賣出時低於你買進時,你的股票便是虧損。虧損不但不用交納股票稅,而且可以從你的年薪中減去股票虧損的那一部分。舉簡單一例,如果你年薪六萬,股票虧損五千,你便以五萬五千年薪收入向聯邦政府報稅。因此,在拋售股票或基金時,美國人會首選虧損的股票先拋,充分享受稅收上的好處。
而在中國,想獲得稅收上的減免基本沒有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工薪階層,工薪收入的所得稅是代扣代繳的,即便你股票虧得再多,也不會減你一分錢稅。當然,這也讓中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做短線交易,因為股票交易不收資本利得稅,賺到的都是自己的。而在美國,資本利得是要納稅的,持有不超過1年的資產,資本利得稅的稅率要高於持有1年以上的資產,這也是為什麼做短線交易的美國人相對較少的原因。
【消費】
全球銀行卡普及率最高的當數美國。截至2011年,有超過六成的美國人擁有信用卡,平均每個持卡者擁有的信用卡數量更是高達7.3張。美國人早就把信用卡當成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了,甚至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要依賴信用卡來維持生活。
而近幾年信用卡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也相當迅猛,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持卡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平均水平。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末,中國累計發行銀行卡45.40億張。
與美國不同的是,大部分中國持卡人更傾向於一次性還清欠款,只享受免息期帶來的好處,而不支付高額的循環利息。而美國人中因為過度刷卡成為卡奴的比例要遠高於中國人。
在美國負債是一種本事,資料庫數據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美國消費者負債規模增加2410億美元,創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季度增幅。美國人平均個人負債5萬3850元。
【子女教育】
中國人更願意在子女身上花錢,念書要上最好的學校,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子女教育支出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家庭的主要經濟支出之一。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6.1%,占家庭總支出的35.1%,占家庭總收入的30.1%。
不僅如此,很多家長不僅會提供子女讀大學的費用,還會提供子女出國留學的費用。據報道,中國90%資產超過1億元的富人計劃將孩子送到國外,而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父母中,有85%願意送孩子出國接受教育。2013年底,在世界各地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為45萬。到2014年,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中國家庭達到50萬個。
過去10年裡,中國留學生數量增加了3倍多,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下層家庭的增長尤為明顯。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報告,2009年底,出身自中下層家庭的留學生僅占總數的2%,但到2010年底,這一比例已上升至34%。
而美國的孩子大多在免費的公立學校接受12年義務教育,到了大學階段,學費和生活費的來源也不完全是家長,獎學金和教育貸款成為了支持大學學習的重要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