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省有哪些銀行
四川本地銀行主要有:成都銀行;瀘州市商業銀行;自貢市商業銀行;宜賓市商業銀行;綿陽市商業銀行;樂山市商業銀行;南充市商業銀行;涼山州商業銀行;德陽銀行;攀枝花市商業銀行;雅安市商業銀行;遂寧市商業銀行;達州市商業銀行;成都農村商業銀行。
拓展資料:
1、成都銀行成立於1996年12月,是一家以國有股本為主、股權多元化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引入馬來西亞豐隆銀行作為境外戰略投資合作夥伴。2018年1月31日,成都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四川省首家上市銀行、全國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業銀行。目前,成都銀行注冊資金36.12億元,在崗員工6000餘名,下轄重慶、西安、廣安、資陽、眉山、內江、南充、宜賓、樂山、德陽、阿壩、瀘州、天府新區、綿陽14家分行和31家直屬支行(部)、共計210餘家營業網點,發起設立國內首批、中西部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江蘇寶應錦程和四川名山錦程村鎮銀行,並入股西藏銀行。成都銀行秉承「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業務特色和競爭優勢,綜合實力位居西部城商行前列,部分經營指標達到國內先進銀行水平。截至2020年末,成都銀行總資產6524.34億元,各項存款4449.88億元,各項貸款2840.67億元。在2021年英國《銀行家》公布的最新排名中,成都銀行居全球前1000家商業銀行第217位。
2、 成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農商銀行)是在原成都市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製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於2010年1月15日掛牌開業。2011年完成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達到100億元。2020年6月,完成股權結構調整,回歸市屬國企屬性。目前,全行設有各層級機構650家,其中總行營業部1家,分行8家,支行179家,分理處462家。在山東、江蘇、福建、河北、四川、雲南、新疆等地發起設立了39家中成村鎮銀行,形成跨區域發展。截至2020年末,全行資產總額519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638億元,各項存款余額3862億元。
② 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簡介
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正確的名稱是「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是全國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單位,是由全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共同入股,經江蘇省政府同意,並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金融機構,成立於2001年9月19日。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省政府領導下,負責行使對全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行業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人行、銀監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江蘇省聯社把握全國率先改革試點的歷史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為要務,以改革為動力,以服務為平台,以控險為責任,以創新為抓手,突出「管方向、管班子、管制度、管風險」四項重點,探索出了一條既符合現代金融企業管理要求、又彰顯江蘇農信特色的科學管理模式。捷足先行,實現了從崛起到蛻變,從突破到跨越的巨變;與時俱進,走出了一條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改革、發展、支農相得益彰的科學道路。
截至2017年末,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系統共有62家基層法人單位,各類營業網點3267家,從業人員51289名,是省內金融機構中營業網點最多、覆蓋范圍最大、服務群體最多的金融企業。2017年末,全省農村商業銀行各項存款余額19125.6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2955.51億元,存、貸款規模均居全省金融機構第一。全省三分之二的法人單位存貸款規模位居當地金融機構之首,為促進江蘇農業持續增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成為擁有地方金融資源主要份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主要渠道、服務惠及社區主要人口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③ 中國到底有多少家銀行
2018年2月9日,銀監會首次披露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共4549家。
1、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2、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3、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職責: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4、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職責: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5、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3)江蘇寶應農村商業銀行貸款擴展閱讀:
銀行的作用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它的存在方便了社會資金的籌措與融通,它是金融機構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員。
我們可以看出銀行的業務,一方面,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會上閑置的貨幣資金和小額貨幣節余集中起來,然後以貸款的形式借給需要補充貨幣的人去使用;在這里,銀行充當貸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
另一方面,銀行為商品生產者和商人辦理貨幣的收付、結算等業務,它又充當支付中介。總之,銀行起信用中介作用。
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
④ 外商投資對江蘇經濟的影響
09年下半年以來,揚州市經濟運行在上半年企穩回升的基礎上,7、8兩個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進一步回升,經濟回暖復甦的態勢更加明顯。從全市經濟運行情況看:一是工業經濟持續回暖運行。1-8月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921億元,增長22.6%。其中8月當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8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月度累計增幅雖然由2月份的19.7%,穩定回升到8月末的28%,但與去年同期的增幅水平比較,工業經濟受嚴重外需不足、內需啟動困難的影響,效益和增長能力受到抑制的困難還是比較明顯的。預計1-8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5億元,增長15.5%,其中8月當月實現增加值100億元左右。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1-8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0.3億元,增長31%。從1-8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的實際投資量和增幅看,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激勵下,全市的投資形勢還是比較活躍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一直保持相對較強的作用。其中存在突出問題主要是,當前的投資仍然是政府投資佔主導,民資和外資投資仍有觀望氣氛。三是居民消費持續活躍。1-8月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3.82億元,同比增長17.6%。其中,批發零售銷售額331.7億元,佔84.5%;住宿餐飲業銷售額57億元,佔14.5%。四是信貸投放同比大幅增長。8月末,全市人民幣存款余額1979.2億元,比年初增加427.3億元,同比多增190.6億元,余額同比增長32.8%。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48.4億元,比上月下降14.9億元,比年初增加259億元,同比多增159.2億元,余額同比增長35%,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從1-8月份貸款余額變動情況看,貸款余額快速增長主要是在3月份和5月份。其中,3月份凈增加93.28億元,5月份凈增加貸款投放58.72億元,6月份以後,雖然國務院一再強調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變,但央行在實際操作上,對通貨膨脹的擔心還是存在,各大商業銀行適度收緊貸款的情況還是存在的。另外,從近期貸款結構中,中長期貸款略有增加,個人消費貸款持續增長,這些都是比較積極的信號,說明銀行資金有向企業中長期技改投資和設備投資傾斜的信號。同時,說明居民住房消費需求有所增加,對於房地產市場盡快走出低谷恢復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五是出口下滑態勢趨緩。1-8月預計累計出口達25億美元,同比下降17%,降幅較1-7月份收窄1個百分點。其中,8月當月預計出口將達4億美元,同比下降9.6%。從出口產品的結構看,揚州市的出口主要受國外高端需求影響比較大,尤其受船舶、集裝箱、鋼管、電纜等與國際航運宏觀經濟的影響。從出口的市場情況,進一步說明揚州市出口受國際高端需求的影響較為明顯,特別是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息息相關。六是外資利用繼續高於省均和蘇中水平。8月份,全市外資實際到帳上報數1.12億美元,1-8月累計完成外資實際到帳上報數11.8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52.74%,同比增長9.28%,增幅較1-7月上報數提高19個百分點。從省通報各市情況來看,揚州市1-7月實際到帳注冊外資確認數為9.39億美元,同比增長-6.49%,總量和增幅均列蘇中第一,在全省增幅列第七位,較全省平均增幅高5.49個百分點。七是財政收入平穩增長。1-8月全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186.11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74.8億元,同比增長15.8%。一般預算收入中,增值稅完成12.7億元,同比下降1.7%;營業稅完成16.3億元,同比增長17.1%;企業所得稅完成6.4億元,同比下降5%;個人所得稅完成3.03億元,同比增長20.7%。城市建設、房產等小稅種合計完成17.07億元,同比增長18.91%。由一般預算收入來源結構看,1-8月財政收入增長主要靠小稅種和非稅收入支撐,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持續下降,說明當前判斷金融危機已經走出低谷還為時尚早,進一步加大力度落實「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扶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對危機全面恢復生產經營形勢,仍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各縣(市、區)經濟運行情況看:一是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保持穩定增長。1-8月,7個縣(市、區)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79.73億元,增長25.1%,增幅比全市增幅快2.5個百分點,佔全市總量的87.8%。從各縣(市、區)看,1-8月除儀征外,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儀征受化學工業園的效益回升的影響,增速也有所回升,從1-2月的3.9%回升至1-8月的13.5%。其他各縣(市、區)增幅變化幅度不大,今年來基本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為全市工業的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從完成序時進度看,邗江、儀征地方實現超序時進度。其中邗江完成情況最好,達到68.8%,超序時進度2.1個百分點。廣陵最低,完成60.3%,低序時進度6.4個百分點。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1-8月,7個縣(市、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3.35億元,增長31.5%,增幅比全市增幅快0.6個百分點,佔全市總量的90.7%。從各縣(市、區)看,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最高的維揚,增長32.8%,最低的廣陵增長30%。從完成序時進度看,除寶應(62.5%)、高郵(62.1%)未達到序時進度,其他地區都超過進度,最高的是維揚區,達到80.6%,邗江、江都也分別達到79.3%和71.2%,最高的維揚比最低的高郵高18.5個百分點。三是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穩定增長。1-8月,7個縣(市、區)共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97億元,增長16.8%,增幅比全市增幅低0.8個百分點。從增幅看,雖然各縣(市、區)消費增幅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回落,但今年以來均保持了一定幅度的穩定增長,1-8月增幅最高的江都增長20.5%,最低的廣陵增長10.7%(主要受石油銷售量下滑的影響)。從完成序時進度看,除邗江68.7%,超序時進度2個百分點,其他地區都沒有達到序時進度。最低的廣陵為62.5%,相差6.2個百分點。從地區分布上,市區基本占據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半壁江山(48.5%);江都市佔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18.5%的份額;寶應、高郵、儀征合計佔全市33%的份額。因此,從「擴內需,保增長」的角度看,農村消費仍然不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潛力巨大,但啟動內需的工作難度也很大。 四是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從各縣(市、區)完成情況看,一般預算收入增幅最高的為江都,增長21.6%,最低的為儀征,增長7.5%。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增幅均有所回落,但和今年2月份相比,大部分縣(市、區)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如廣陵回升了9.7個百分點,維揚區回升了9個百分點,邗江回升了5.4個百分點,寶應回升了15.6個百分點,高郵回升了13.8個百分點。從完成序時進度看,7個縣(市、區)均未完成序時進度。最低的儀征為60.3%,相差6.4個百分點。從財政收入結構看,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佔比最高的是江都,達到82%,維揚和高郵的佔比也分別達到81.9%和81.8%,最低的是儀征,為71.6%,其他各縣(市、區)在75%左右的水平。 五是外向型經濟繼續下滑。從注冊外資實際到賬指標看,1-8月有5家實現正增長,3家為負增長,其中寶應的增幅最高達到82.2%,最低的為維揚,為-16.31%。與今年2月比較,有2家增幅轉負為正,分別為廣陵和寶應,而仍未負增長的維揚和儀征的降幅也有所縮窄,而邗江的增幅則是由正轉負。從完成序時進度看,7個縣(市、區)均未完成序時進度。最低的高郵僅完成了32.3%,相差34.4個百分點。從出口指標看,1-8月僅邗江區實現出口增長。寶應縣、高郵市、江都市降幅好於全市平均18%的水平,分別下降5.4%、17.1%與17.3%,其他五家降幅在25.8%到36.4%之間。從完成序時進度看,7個縣(市、區)均未完成序時進度。最低的廣陵僅完成了29.6%,差序時37.1個百分點。
⑤ 外商投資對江蘇經濟的影響
據新華社南京12月31日電(記者鄧華寧、陳剛)2009年,外商將在中國內地新增投資的30%投給了江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刺激下,這個省6大新興產業高速增長、沿海開發高歌猛進、蘇南產業加速北移,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三大亮點。全省可望實現GDP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顯示出旺盛活力。 6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2009年,江蘇人常常提及這些得意之筆: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太陽能電池產量佔全國的70%、佔世界總產量的23%以上,電池轉換效率居世界前列;沿海地區建成、在建近100萬千瓦風電場,風電整機製造能力達100萬千瓦;軟體產業規模佔全國近17%;國內首個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在無錫開建。 2009年,江蘇省編制了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葯、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感測網這6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從政策上極力支持。這些產業果然全線飄紅,銷售收入近1.5萬億元,成為江蘇經濟強勁的增長點。 同時,全省加快建設南京軟體服務外包基地、崑山液晶顯示基地、無錫微電子基地、泰州生物醫葯基地、連雲港(7.42,-0.04,-0.54%)新材料基地、常州輸變電基地等一批特色產業基地,使這些新興產業加速系統化、集成化、規模化、產業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成為江蘇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之星」。 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曲福田對記者說,在這一輪全球經濟衰退中,江蘇6大新興產業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進一步顯示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正確和必要。 2009年,江蘇省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40億美元,居全國首位,佔全國30%。外商用雄厚的資本給江蘇經濟打了高分。 沿海開發打造經濟增長極許多人沒有想到,國務院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會給江蘇經濟帶來如此巨大的激勵。對這片江蘇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大規模開發,商機之旺出人預料。 2009年1-11月,在國際貿易大幅縮水背景下,江蘇連雲港港完成外貿吞吐量突破6000萬噸,同比增長17%;南通港港口貨物吞吐量也實現了正增長。記者看到,一排排高大的港口機械如同巨人般排列在碼頭上,巨大的鋼臂繁忙地為各國海輪裝卸著集裝箱,完全找不到「蕭條」的感覺。 根據國家規劃,江蘇沿海地區將建設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特大城市;以連雲港港30萬噸深水航道為核心,建設鐵路、航空、公路、航道、管道等基礎設施,形成現代化的沿海產業走廊;開發利用1000多萬畝沿海灘塗,最終形成農業區、工業區與生態保護區。 「國家下大決心開發江蘇沿海,也是危機逼出來的。機遇來了,我們決不放過!」連雲港市委書記王建華說。 蘇南產業北移帶來巨大商機「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大項目,現在都實實在在地在蘇北落地生根。」淮安市出口加工區負責人湯正明對記者說。記者看到,新近在此落戶的富士康項目總投資達到了22億美元,由於用工需求大,竟然出現了招不到工人的現象。 近五年,江蘇大力推動蘇南產業向相對落後的蘇北轉移,既充實蘇北經濟,又為蘇南騰出發展空間。據省「蘇北辦」統計,五年間,蘇北已接受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9331個,總投資4733億元,實際引資額2201億元。 2009年,蘇北經濟基礎最弱的宿遷市財政收入預計將達130億元,增長近50%。市委書記張新實對記者說,在經濟危機的「倒逼」之下,2009年他們承接蘇南產業轉移的速度明顯加快。隨著恆力、波司登、長江潤發等一批「行業巨人」北跨長江,現在投資1個億在宿遷算不上什麼大項目,10億元以上項目已有8個。 在連年經濟增速超過蘇南之後,2009年,蘇中、蘇北地區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比又提高了3.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