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算什么》:中国留美的一流人才依然一去不归。
但是,国内的读者忽视了来自美国的另一则新闻:绝大多数高端的中国留学生,依然是一去不归。 《纽约时报》引述权威数据揭示: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的博士的外国留学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国的比例为62%。其中,各国留学生留下来的比例不一。中国的博士有两千多留下,占中国留美博士的92%,比例高居各国第一。印度的博士有六百多留下来,占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第四是德国博士,52%留下。台湾地区的博士有43%留下,居第五。接下来的名次是土耳其(42%)、韩国(41%)、日本(33%)、墨西哥(32%)、巴西(31%)、泰国(7%)。要知道,毕业后的五年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定型的作用。五年的时间,大致使一个人从新雇员上升为资深人士,站稳脚根。毕业五年后仍然留在美国,预示着未来多半也将留在美国。 以上的排名,大体证明了人们早已知道的留学生返国的基本规律。第一,因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一般比较愿意留下。一般自己的国家越是不是穷,留下的比例就越大。比如,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的排列看,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渐次升高,其留学生留下的比例渐次降低。富裕国家的子弟更不愿意受“洋罪”。第二,留学生的母国和留学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制度越接近,留学生越容易留下来。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留学生到美国一去不归比例最高的。这主要在于加拿大人到了美国仿佛是在自己家里,没有什么语言文化障碍需要克服。日本的人均GDP为三万两千多美元,比加拿大三万八千多美元的水平低不少(均按购买力计算)。但是,日本人对美国文化、对英语,都比加拿大人更难以消化,所以即使穷一点也宁愿回去。 但是,中国的情况则并不全合这些规律。我们和印度比较一下就明白。中国的人均GDP为六千五百多美元,比不及三千美元的印度要高出一半还多。按说,印度人留在美国的动力比中国人大得多。另外,印度曾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英语为官方语言,并且奉行民主政治。印度的留学生到美国,语言、文化、和政治上的障碍要小得多。换句话说,印度人留在美国,生活起来也比中国人容易些。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另一原因。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年轻人越来越少。印度则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劳动力有得是。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年轻学生在中国更是奇货可居。但是,尽管有上述三大有力因素促中国留学生回国,中国在这方面居然还是被印度击败。 另外还有两个小事实需要澄清。第一,近年来许多报道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机会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回国比例越来越大。对此,我并不完全否认。但是,还要看回国留学生的质量。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的留学生,多是拿全奖出去读研究院的,是国内尖子的尖子,所以被美国人花钱请去,并且在名校读博士的比例非常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己掏腰包出去读书。这些人如果在国内,大部分恐怕很难进好大学。他们在美国毕业后,因为自身素质的问题而站不住,只好回来。退一步或可以说,二十多年前许多留学生宁愿在美国刷盘子也不回来。现在那些只能在美国刷盘子的人至少是回来了。可惜,这些人并不是中国最需要大人才,回来仍然面临就业问题。上面数据所揭示的事实则是:真正一流的人才,大多数还是不回来。当然,最近几位在美国干到顶尖的科学家回国,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轰动效应越大,就说明这样的事情越稀罕。 第二,美国有些零星的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因为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回国。比如,2008年在facebook上的一份问卷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印度人和40%的中国人表示愿意回国。其实,这种数据和我们前引的数据质量差距非常大。前引数据根据的是外国学生持有美国临时签证的数字得出的,是实打实的。2008年的问卷则是网上随意表达的意愿。在美国,一般网上民调多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比如,在科学前沿奋斗的一流人才,也许根本不看facebook。无所事事的人,则花更多的时间网游。要知道,想回国和想出国一样,想想容易,离落实还相距甚远。以我个人的经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有些常青藤的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不裁员就算不错,哪里有几家会招兵买马?另外,即使要雇人,现成的美国人有得是,很少有单位愿意费心为雇一个外国人而特别花钱办理临时签证等繁琐的手续。找不到雇主,外国毕业生的身份马上就黄了,不回去也得回去。况且,人的天性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如此困境中,自然对自己的祖国浮想连翩。但如果日后真在美国拿到个工作,多半还是迫不及待地留下。可见,在半个多世纪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中一点捕风捉影的小动向,远不能说明大潮流有什么实质性的转移。 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但即使如此,一流的中国留学生还是不回来。而未来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国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些人。可见,脑力外流,仍然是中国经济的软肋。
2. 有没有纯粹依靠自己自费留学的留学生这简直像做梦,任何费用都不依靠父母
如果自己有能力,那么纯粹依靠自己自费留学任何费用都不依靠父母的留学生也不是做梦
3. 中国留美女学生曲小雪,在一个美国老太太家打工,因受到不尊重而要求
英文真好。还特懂美国法律的细节。还提到了有陪审团。民事官司会有陪审团吗?既然有陪审团,最终定案该是陪审团的决定,而非法官的决定。法官的作用主要是监督,控制法庭的程序及确定控辩双方行为合法,向陪审团解释法律。最终判决权在陪审团。看故事,这里陪审团是个空壳子。
4. 我是中国学生,留学去美国可以在美国贷款么
可以贷款的。
选定贷款公司后,首先要填一份贷款申请表(Uniform Residential Loan Application)。贷款申请表有五页纸,包括以下内容。
1.贷款种类和期限(Type of Mortgage and Terms of Loan)
2.房地产信息和贷款的目的(Property Information and Purpose of Loan)
3.贷款人情况(Borrower Information)
4.工作情况(Employment Information)
5.月收入和支出(Monthly Income and Housing Expense Information)
6.财产与欠债(Assets and Liabilities)
7.房地产交易细节(Details of Transaction)
与贷款有关的开销包括以下费用:
手续费(Loan Origination Fee): 一般是贷款额的1%
点数(Discount Point):一个点是贷款额的1%,一个点可降低利率0.25%
房屋估价费(Appraisal Fee): $250-$500,房价约高,收费越贵。
信用报告费(Credit Report): $20-60$
处理费(Processing Fee):$200-$500
纳税服务费(Tax Service Fee): $50-$100
洪水证明费(Flood Certificate): $10-$20
审批费 (Underwriting Fee): $200-$500
文件准备费(Document Preparation) $200-$500
以上的费用在每个公司可能稍有不同,可以找一家收费少的。每家公司都会让挑选无点数贷款。加点数的好处是最终还款额会降低,缺点是过户时要多交钱。因为有点数无点数贷款在七年时还款额相等,如果能保持贷款七年以上,可以加点数。否则不要加点,特别是在过户费很紧的情况下。
贷款额上限是由贷款人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能不能贷到款或利率好坏是由贷款人的信用分(Credit Score)决定的。信用分低于620或者没有信用分很难贷到一般性贷款(Conventional Loan)。低收入政府补助贷款(FHA)和美国退伍军人贷款(VA) 最低信用分是600。信用分越高,利率越好,但740以上利率都是一样。另外头款越多,利率越好。
信用分的影响因素和所占比重。
过去付款情况(Past Payment Performance) 35%
信用卡使用(Credit Utilization) 30%
信用史(Credit History) 15%
信用种类(Types of Credit in Use) 10%
信用查询(Inquiries) 10%
5. 高二想赴美留学,可是父母年薪不高,想问下贷款最高能贷多少每期要还多少
出国要力争自己打工挣钱,同父母的年薪无关。最好也不要贷款,因为,留学是为了留下。
6. 母亲一句话,留美女博士跳楼自杀中国式父母有多可怕
死得好~! 就是要这样,我心情好·~ 哈哈哈哈哈~
7. 父母以我的名义贷款会影响自己将来出国留学吗
1.只要你出去的时候,能够提供足够的留学保障金就行了,其他的情况就不必提,如果你要出去读研,一般30-40万就足够了。
2.关于你贷款的事情,你不要提,人家也不会调查你的,没有关系。但是你的父母为什么要以你的名义贷款呢?我想肯定是他们已经在银行还有其他贷款了或者已经失去了个人信誉,银行已经不会贷款给他们了,所以又以你的名义贷款了。如果是这样,你会自己要注意了,注意你的保证金是否能够......
3.如果在你出去的时候,你的父母能够有40万保证金存入银行半年不动的历史,给你提供保证,就应该没有什么其他影响的,因为只要你资金充足,人家不查你其他。
8. 在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一个月多少钱生活费
这个得看你住在哪个洲 在美国 东西部的消费差异比较大。
如果你能在那里找到工作,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了
找房子建议不要找单间住房,最好找寄宿或者学校提供的宿舍这样比较廉价,这样可以省下坐校巴或者来回学校的交通费 一举两得
一般一年住,吃,行,6000美金估计没问题,前提是不要大手大脚乱花
9. 如果大学生一开始没有贷款,靠父母读大学,后来家里出事上不起了还能贷款吗
可以贷款完全没有问题。你可以向学校反映这种情况,来了解一下贷款需要的证明。一般是需要回本地的民政局开贫困证明之类的东西。然后拿着你的证明和学校连接的银行进行办理申请助学贷款。我在大学时也申请过助学贷款,毕业之后还的。所以你也不用担心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然后贷款一定要把学业念完。
10. 为什么国外大学生多用贷款上学,而中国则靠父母
我告诉你吧,外国人为什么敢贷款?因为人家国外的医疗教育基本不用花钱,很多人活着都没压力,你看看中国为了娃上学父母要拿出一辈子的积蓄都不够,等父母老了父母敢生病吗?有钱吗?基于这样的压力生存条件下,谁还敢贷款啊??
要是我们都不用考虑小孩上学还有父母生病,我们活的比他们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