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原借款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所谓的西原借款,说的就是在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从日本得到了一系列借款,分8次支付,总计1.45亿日元。因经办的日本人为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段祺瑞的日本顾问,名叫西原龟山,所以人们称其为西原借款。
日本的盘算
1929年底,日本驻中国公使佐分利贞男奉命带着当年西原龟三签订的借款密约来向蒋介石讨债。而民国政府以“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为由,停付西原借款本息。而佐分利贞男又把密约弄丢了,导致无法向国内交代,就在所住旅馆自杀身亡。于是,这笔巨额借款就成了烂账,也就不了了之。
『贰』 西原借款时,北洋政府是如何骗走日本政府一亿四千万的
不管是清朝时期的日本还是到了民国时期的日本,日本政府一向以精明著称,从不吃亏,占尽了我们的便宜。
不过一向精明的日本政府,却在一件事情上吃了点亏,导致被骗走一亿四千万的日元,究竟是哪一件事情让一向精明的日本政府吃了点亏呢?
这件事情就是西原借款,西原借款是指1917-1918年间段祺瑞在担任北洋政府总理时期和日本政府签订的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但是在经济上面,后来的日本政府,通过段祺瑞抵押的那一列的资源主权,所产生的的收益,远远的大于了没有收回的那一亿四千万。
虽然段祺瑞拿到了巨款,在他眼里,认为自己头脑精明,大赚了日本人一笔,但是西原借款是抵押给日本的那些资源的主权还是在日本人的手中,相比较而言,日本政府只是损失了一点小钱,换取了更大的利益。
『叁』 “西原借款”是指的什么
“西原借款”是1917年至1918年间由西原龟三经手的日本对华的8项借款,西原借款名为经济借款,实是政治借款。8笔借款,都是由日本内阁策划和指使的。
1917年11月22日,段祺瑞由于武力统一政策遭到直系军阀的反对,被迫再次辞去国务总理职务。这时日本方面看出,要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利益,非让段祺瑞再上台不可。于是又派西原龟三于1918年3月18日再度来到北京,配合张作霖的奉军进驻北平为段祺瑞声援,并从外交上对冯国璋总统施加压力,终于在3月23日使段祺瑞第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卖国政府不顾人民反对,悍然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使日本获得了在中国境内调动军队的权利。西原给了段政府2000万日元的有线电信借款,作为报酬。
西原协助段祺瑞第三次上台执政以后,想趁机实现他的侵华设想,1918年4月13日与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陆宗舆交换了《两国政府代表关于日华亲善协约措施的备忘录》,内容是:退还贷款,以发展日本最必需的原料——棉花和羊毛;贷款给中国办国营铁厂,向日供给生铁和矿砂;由日中银行家合组“中国铁路公债资本团”,垄断中国铁路投资;改革币制,中国发行与日本货币形状、分量、名称一致的金本位货币,使中国成为日本货币流通圈。
这些措施如贯彻实施,中国必将在经济上变成日本的附庸国,成为日本原料供给地和产品倾销地,连陆宗舆在签字时也战战兢兢。日本寺内首相等对这个备忘录很感兴趣,让西原再去北京促其实现。
西原于5月29日来到北京,但是他发现,段祺瑞因为打内战陷入财政危机,顾不上备忘录的长远计划,只求得到更多的现金。西原趁机提供了两笔借款:一笔是6月18日成立的吉会铁路借款垫款1000万日元,以铁路本身的财产为抵押。这条铁路修通后,可从朝鲜直达吉林省中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日本从清末就提出要中日合办此路,一直没有得逞,现在从段祺瑞手里轻易得到了。另一笔是8月2日成立的吉林黑龙江林矿借款3000万日元,规定今后开办新企业必须借日款,或中日合办,涉及两省林矿的国外借款须得日本同意,须聘用日本技师等,使日本成了两省发展林矿资源的主宰。
西原还企图一举实现他设想的币制改革,私下答应提供8000万日元借款作为发行金券准备。8月10日,段内阁以大总统命令公布金券条例。北京政府这一行动,引起极大震动,在国内受到南方政府、直系军阀和民间商业团体的反对;在国际上受到英、法两国和国际银行团的抗议,连横滨亚金银行也参加了抗议。币制借款造成各种矛盾总爆发,胜田藏相才不得不在8月11日召回西原龟三,停止币制借款的交涉。
日本政府通过西原借款扶持段祺瑞政府,帮助它打内战,搞“武力统一”,变段祺瑞政权为日本的傀儡,通过这个傀儡全面干涉中国内政。在扶持段的过程中,不断向其索要利权,对中国主权进行吞食。
在丧权辱国方面,西原借款比袁世凯政府跟日本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有过之而无不及。寺内正毅曾洋洋得意地说:
“本人在任期间,借与中国之款,3倍于从前之数,实际扶植日本在中国之权利,何止10倍于二十一条。”
所以,把西原借款称为段祺瑞的“亡国大借款”,并不为过。
日本首相寺内正毅对于西原为借款奔走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出会心的满意”。外相本野则对西原说:“应该授予你一等勋章。”
段祺瑞政府这一丑恶的外交行径,为日后日本干涉和侵略中国埋下了伏笔。
『肆』 哪一个人借了邻国5亿,却赖着不还,邻国毫无办法,中国人当他英雄
段祺瑞借邻国日本五亿,日本派使者来要账而后面催债的竟然直接自杀了的原因在于使者要不到账。段祺瑞找日本人借款,其中有一个担保人他就是张作霖,因为长期找段祺瑞要钱要不到,他们就打算去找这个担保人,不过等他们找到的时候担保人张作霖已经死去。使者因此灰溜溜的回到日本,因为没有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选择了自杀谢罪。
中国人民当他英雄的原因也在于不仅没有使中国损失钱财而且保护了中国的铁路、森林和矿产资源。而日本作为侵略中国的一份子包括日后发动了中日战争所以中国人民对日本以及其他侵略国家没有好感所以才会对段祺瑞这种拿了对家钱财也维护了本国资源的行为而感到好感度上升,而正是因为不用偿还这笔借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所以大家才会对这一举动拍手称快。
『伍』 段祺瑞欠邻国五亿,派使者来要账,为何后面催债的直接自杀了
段祺瑞欠邻国五亿,派使者来要账,后面催债的直接自杀了的原因在于使者要不到账,段祺瑞找日本人借款,其中有一个担保人,他就是张作霖,因为长期找段祺瑞要钱要不到,他们就打算去找这个担保人,不过等他们找到的时候,担保人张作霖已经死去,使者因此灰溜溜的回到日本,因为没有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选择了自杀谢罪。
但段祺瑞还是一直推脱,最后日本人再一次派出使者来中国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而且担保人也已经去世,日本人也因此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陆』 西原借款的贷款的后果
西原借款从名目上看, 除参战借款外, 均属经济借款。但实际上并未用于该项名目, 而是90%以上都用于政府的军政开支和偿还内外债本利。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曹汝霖承认, 当时北京政府军政费用每月需2000 万元, 而财政部可靠收入每月不足1200 万元, 所缺800万 元则依靠借款弥补。章宗祥也供认,借款常被政府移用, 由于军费所需, 所借款项就无形地消失了。段祺瑞政府利用日本的支持, 维持独裁统治, 进行“武力统一”, 如同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所说: “我北军权势消长, 与日本寺内内阁利害相通。”日本政局虽有变更, 然“扶持我派宗旨, 始终不变”
段祺瑞政府为了取得借款, 不惜大量出卖国家民族主权,而日本则通过借款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加紧对中国的控制。
1914 年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 月, 日本对德宣战,派兵侵入中国山东, 至11 月, 夺得了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全部权益。1917 年8 月14 日, 段祺瑞政府按照日本的意图对德、奥宣战后, 不仅没有向日本提出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 反而在西原借款中进一步出卖了山东的权益。1918 年9 月24 日,即中日签订高徐、济顺铁路借款合同的前四天, 日本外务大臣后藤新平照会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 要求中国同意日本驻兵济南、青岛, 同意在经营和管理胶济铁路方面日本享有种种特权。实际上是以此作为高徐、济顺铁路借款的条件。段祺瑞政府为了取得借款, 竟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同日, 章宗祥在致后藤的复照中, 把后藤照会所提要求一字不漏地照抄之后, 明确表示: “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上列之提议, 欣然同意。”后来在巴黎和会上, 日本便以此为借口, 拒不退还山东。
在西原借款中, 段祺瑞政府将东北的吉会铁路、所谓满蒙四路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及森林等以及全国的有线电信的财产和收入, 全部抵押给日本, 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权益并控制了中国的电信事业。日本又在参战借款的名义下, 派大批顾问钻进段祺瑞政府, 派出军官为段祺瑞训练军队, 取得了段祺瑞编练的所谓“参战军”的指挥权。
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段祺瑞则利用这一借款,建立起“参战军”,进一步加强了皖系军阀的实力。
『柒』 我们总认为“西原借款”沾光了,为什么日本人却笑而不语
在1917年至1918年之间,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关于此次借款,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总认为我们这次占了大光,甚至还有人鼓吹段祺瑞空手套白狼,白拿了1.45亿日元,气死了小日本,但当时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却笑而不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后,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北洋政府为了得到借款,出卖国家利益,更是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了隐患,遗患无穷呀
『捌』 名词解释:西原借款
『玖』 软弱的北洋政府,为何胆敢“黑”掉日本1亿多日元的贷款
从1914年欧洲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到现在,还没有开始,大国被打得惨不忍睹,没有时间在中国狂奔,日本趁机侵华,迫使中国政府签署第二十一条,日本贪得无厌的行为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怒吼、敌视日本、抵制日货,日本在中国政府和国际上的形象一落千丈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也跌至低谷,最大市场中国大陆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世事变幻莫测,1920年直皖战争中,胜利的段祺瑞被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打败,段祺瑞沮丧地流亡国外,安徽军阀没有恢复过来,风光不再,美英支持的直系军阀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日军一厢情愿地失败了,只好开始训练冯至军阀张作霖做他们的代理人,至于西原贷款,直系军阀当然不会接受。北洋军阀彻底垮台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继任者不会承认。他们对日本人说,谁不知道段祺瑞政府是在“贿赂选举”,我们怎么能承认你们日本人向一个非法政府付款呢?最终,中方只偿还了这笔超过1亿日元的和解款中的2500万日元,日本人确实损失了所有的钱,但是,日本通过这次和解控制的铁路和矿产的利润是这笔钱的10倍多,所以虽然这笔钱已经被中国用光了,但实际上日本人仍然是最终的受益者
『拾』 1917面日本给段麒瑞多少钱
北洋三杰之一“北洋之虎”的段祺瑞,了解他的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人们称段祺瑞为“六不总理”,哪六不呢?即不喝、不嫖、不抽、不贪、不赌、不占,而且在晚年没有投靠日本,保住了晚节,可以说是一个民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俗话说得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北洋政府曾经向日本多次借款,而且段祺瑞当政时借款最多。袁世凯病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但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控者是总理段祺瑞。作为有着远大理想的军事强人,他一度希望能结束军阀割据,统一全国,再造共和。
但此时的北洋政府刚刚经历袁世凯称帝,在财政上入不敷出,根本没有实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就在段祺瑞政府为财政问题一筹莫展时,“雪中送炭”的黄鼠狼来了,当时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特派西原龟三做段祺瑞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是有名的中国通,西原的建议得到日本政府的认同:“让中国国民开发自己国土,享受其实惠,同时与振兴帝国工业契合一致,使日华成为一体,谋求自给自足之道,在经济和国防上如胶似漆地结盟。”在西原的主张下,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主动向北洋政府贷款。又因为由借款的负责人是西原龟三,因此又称为“西原借款”。
自1917年到1918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先后8次借款给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借款总额高达1.45亿日元,那时候的日元与现在的不同,这笔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很大的款项。在“西原借款”实行时,目的是创立和发展中国实业,不涉及内政。收到钱的段祺瑞可谓是欣喜若狂,那还管这些,心里一定想我老段终于能大干一番了。对于“西原借款”的用途,日本政府进行了秘密监督,后来经过日方的统计:直接财政性支出占总额的65% ,军费则占总额的25%。在当时正是由于这笔巨额借款和德国战败时取消的庚子赔款,让北洋政府上上下下达到“官员无欠薪,军警无欠饷,学校经费月必照发,外交费用月必照汇,清室优待费用从未积欠”。
可是,借了钱总要还吧,段祺瑞肯定也知道这一点。可就在借款没几年后,北伐胜利,国民政府不承认这项借款,“又不是我借的,谁借的找谁去”,下野的段祺瑞又拿什么还呢。根据段祺瑞公馆的总管王楚卿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了段祺瑞的原话:“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到时候一瞪眼就完了”。所以说,从一开始,段祺瑞就没想过要还。其实,在北洋政府时期,大多数统治者都采取这种对外政策——“软磨硬泡”,正所谓是弱国无外交,谁让我们当时的拳头不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