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事纠纷欠款已经还完了判决书要怎么拿在银行贷款需要判决书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均为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
❷ 欠银行抵押贷款已开庭何时能收到判决书
你好!
法院立案到一审判决时间是一个半月,收到15天后不上诉,则生效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❸ 请问能否用别人欠款的借条(十万),有法院的胜诉判决书,去银行抵押贷款
你好,可以确定地说,没有一家银行接受这种抵押的。因为债务人很可能可执行财产为零,执行周期也很长,不确定性太大。
请讨债公司,如果不是预付费用的话,会根据情况收取债权人20-40%不等的讨债费。
❹ 拿法院判决书判决书上有十几万可以去银行贷款吗
这个是预期收益,但最终能否被执行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仅有
判决书
确定的数额,是不太可能的。并且判决书最终也未必会被执行的
❺ 有抵押贷款的房子,法院下判决裁定书给别人了怎么办
对于借款房产抵押法院判决书过户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缴纳契税。
契税是以房屋发生转移为征收对象,每转移一次都需要缴纳一次契税。法院判决房子归你,拿判决书去办理过户手续,就相当于你拿钱买下了这套房子,所以需要重新缴纳契税,这和接受拍卖所得的房屋是一样
契税的征收标准
一、普通住宅:
1、首次购房90平米以下:总价*1%,
2、首次购房90-144平米(套内120):总价*1.5%
3、144平米(套内120)以上或非普通住宅或二套房以上:总价*3%、
二、商业房或公司产权:总价*3%
三、2014年5月起,取消农业户口首购90平米以下住房全免契税政策。
朱家钥律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那么,当事人可以拿着法院判决书过户房产可以吗?通常不可以的,凭法院判决书无法办理过户。对于经法院判决的房子,在判决生效后,过户的方法有二种:
1、由双方直接到所在地的房管局,依据法院判决书和相应的资料进行过户。
2、如果对方不主动配合过户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强制过如果是行使形成权的形成判决的话,法院判决生效之日即为物权变动之日,这时候你就能原始取得房屋所有权,可以直接办登记,因为此时不管办不办登记,房屋都是你的了。你即使不办登记,也只能说是房产局登记有误。如果是给付判决的话,就比较麻烦。给付判决你可以理解为判决对方把房子给你。你就必须和对方一起去房产局办理过户手续,对方如果不愿意办,你也不能拿着判决书直接办,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❻ 我是被执行人我用房产抵押贷款判决书下来法院强制执行房款大于抵押款为什么法
你欠钱不还,是被执行人,你用房产抵押贷款,判决书下来,法院强制执行,房款大于抵押款的情况下,会将房子拍卖,还贷款之后,剩余的部分返还给你。
抵押贷款,是这样的情况。
抵押贷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贷款方式,适合资质和信用一般,名下有符合条件的抵押物的用户,提供凭证就可以申请额度高的贷款。那么房屋抵押贷款怎么申请呢?完成这些申请流程就可以了。
1、选择贷款机构:办理房产抵押贷款首先且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虽说银行贷款利率低,安全可靠,但是其审批速度和贷款要求相对较慢且较高。而民间借贷虽说利率多,但是审核要求低,办理速度快。所以说,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贷款机构是整个贷款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2、递交申请及申请材料:选择合适的机构后便可带申请机构要求的材料来提交申请。
3、初步审核:贷款机构会对我们之前交上去的基本材料做初步的审核,审核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
4、评估:一般贷款机构特别是银行都要求到指定或者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时会收取评估费,不同机构的收费可能不太相同,另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5、审批贷款签合同:贷款机构会根据之前提交的材料和评估报告再次进行审核,审批通过之后就会跟你沟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问题,沟通好之后就可以签订合同。
6、办理抵押登记、放款。
综上所述,房屋抵押借款能贷多少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因为这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家还是需要在办理房屋抵押借款之前了解清楚房屋的评估因素和办理手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❼ 请问一下 欠银行贷款5万已经十年了 前几天法院民事判决书下来了 ,但
最好不要拒收判决,因为你收不收判决法院的判决都会生效的,而且你这种态度的话,等到法院判决生效,有能力执行,但你拒不执行的话,小则受到司法拘留,严重的有可能涉嫌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罪,那是要坐牢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