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资产减值损失余额在借方吗
对
你只要记住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
损益在期末是会结转到所有者权益的
所以它的借方
表示有损失产生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贷方
表示冲减了损失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期末余额在借方
表示还存在的减值损失
② 资产减值损失期末余额在贷方怎么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期末余额在贷方,需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结转的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本年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主要会计处理:
1、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2、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③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在借方还是贷方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或者没有余额,不可能出现在借方。
二、说明
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贷方登记计提的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金额;借记登记实际发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金额和转回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方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方余额。
2、账务处理:
(1)在资产负债表日,当持有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范围内,按照已恢复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3)企业结转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时,对于已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还应当同时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因此,“持有至期投资减值准备”有余额一定在贷方,或者没有余额。不可能出现在借方。
④ 请问 收回贷款时为什么要结转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是如何结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1、专项准备金
专项准备金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同时在计算风险资产时,要将已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从相应的贷款组合中扣除。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不能再用于弥补银行未来发生的其他损失,其性质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同。
2、特别准备金
特别准备金是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特别准备金与普通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不同,特别准备金不是商业银行经常提取的准备金。遇到特殊情况,商业银行才计提特别准备金。特别准备金是按照贷款内在损失计提专项准备金基础之上计提的。
3、普通准备金
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按照贷款余额1%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备金。由于普通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因此,普通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普通损失准备金是弥补贷款组合损失的一种总准备。普通损失准备金所针对的贷款内在损失是不确定的。因此,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银行的未来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率
1、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的上限或下限。
2、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按照各类贷款的历史损失概率确定。对于没有内部风险计算体系的银行,监管当局往往规定一个参考比例。
3、特别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或监管当局按照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
总而言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对贷款预期损失的抵补。
⑤ 贷款减值余额和准备金余额区别
贷款减值余额,是贷款余额减值后的余额,已经做了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准备金余额,这是另外一个概念了。一般银行的货币储备量与准备金有关系,央行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率。
⑥ 贷款损失准备怎么计提
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贷款损失准备金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都是由商业银行按照审慎原则自主决定的,计提标准主要是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和对贷款损失概率的历史统计。在转轨经济国家则一般由监管当局确定计提原则,确定计提比例的参照标准。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3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⑦ 关于贷款减值的帐务处理,以一例说明
我的理解是:存货、应收帐款发生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之所以这样计提减值损失,是因为它们用的是账面余额确认的减值(所谓账面余额是没有扣除减值的金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坏账准备),而贷款确认减值时用的是摊余成本,也就是我们说的账面价值,因此,现在确认的这30万元减值损失是新增的,而不是累计的。这个是我的个人理解,有错误的地方,请帮我修正。谢谢
⑧ 贷款减值准备的问题
本大侠给你解释一下,你说‘下面一个会计分录为什么要拿利息收入回冲贷款损失准备,这点我不明白,因为这个款项已经在第一个分录里面减掉了,这部分是预计可以收回的,没有对这个50提坏账准备啊’,你的理解有误,利息收入是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的,当贷款发生减值以后不能再用应收利息这个科目来装载利息收入,我们是通过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来增加贷款的账面价值,实际收到利息时通过减少贷款——已减值这个科目的余额来减少贷款的账面价值,其实如果你的第一步没有收到利息的话,应收利息也应该要随同贷款本金一同转入贷款——已减值,所以这个贷款——已减值并不是指的本金,而是贷款账面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当然这里你要明白一点 贷款摊余成本=期初+应计提的利息-收到的利息和本金-减值,所以2010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就为500-206.61+29.34-5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