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貸款10000元,利息1分5厘,一個月利息多少錢
一個月利息是150元。
根據題意,貸款本金=10000元,利息是1分五厘,即月利率=1.5%
根據公式,月利息=本金*月利率
代入題中數據,列式可得:
月利息=10000*1.5%=150(元)
(1)貸款一萬五厘一年多少利息是多少擴展閱讀
利息作為資金的使用價格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企業行為的功能
利息作為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已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企業為降低成本、增進效益,就要千方百計減少資金占壓量,同時在籌資過程中對各種資金籌集方式進行成本比較。全社會的企業若將利息支出的節約作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那麼,經濟成長的效率也肯定會提高。
2、影響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功能
在中國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儲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條件下,出現了資產選擇行為,金融工具的增多為居民的資產選擇行為提供了客觀基礎,而利息收入則是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主要誘因。居民部門重視利息收入並自發地產生資產選擇行為,無論對宏觀經濟調控還是對微觀基礎的重新構造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3、影響政府行為的功能
由於利息收入與全社會的赤字部門和盈餘部門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也能將其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對經濟運行實施調節。
例如:中央銀行若採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貨幣就會更多地流向資本市場,當提高利率時,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籌集資金,可以用高於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來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貨幣資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於各項財政支出。
㈡ 貸款10000元1分五厘利息一年多少利息
因為你沒有說1分5的利息是年利率還是月利率(1分5就是1.5%),給你按照年利率1分5和月息1分5都計算一遍:
貸款1萬元,月息1分5,計算如下:
10000*1.5%=150元,貸款1萬月息1分5的情況下月利息是150元。
貸款1萬元,年息1分5,計算如下:
10000*3%=150元,貸款1萬年息1分5的情況下年利息是150元,月利息就是150/12=12.5元
㈢ 月息一分五厘,一萬元一年利息有多少
月息一分五厘,也就是1.5%,一個月利息:10000*1.5%=150元,一年利息:150*12=1800元。
拓展資料:銀行貸款利息計算方法
1、短期貸款利息的計算短期貸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貸款合同簽定日的相應檔次的法定貸款利率計息。貸款合同期內,遇利率調整不分段計息。
短期貸款按季結息的,每季度末月的20日為結息日;按月結息的,每月的20日為結息日。具體結息方式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對貸款期內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貸款合同利率按季或按月計收復利,貸款逾期後改按罰息利率計收復利。最後一筆貸款清償時,利隨本清。
2、中長期貸款利息的計算
中長期貸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利率實行一年一定。貸款(包括貸款合同生效日起一年內應分筆撥付的所有資金)根據貸款合同確定的期限,按貸款合同生效日相應檔次的法定貸款利率計息,每滿一年後(分筆撥付的以第一筆貸款的發放日為准),再按當時相應檔次的法定貸款利率確定下一年度利率。
中長期貸款按季結息,每季度末月二十日為結息日。對貸款期內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計收復利,貸款逾期後改按罰息利率計收復利。
㈣ 借1萬元錢,1分5厘的利息,一年要多少利息錢
一年的利息為150元。
因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已知貸款的本金為1萬元,貸款的利率為1.5%,貸款時間為1年。所以按照上述公式,利息=10000元(本金)*1.5%(利率)*1(貸款時間)=150元。
同時按照上述公式和已知的條件,還可以變換不同的利率換算公式:
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月利率(‰)=年利率(%)÷12。
(4)貸款一萬五厘一年多少利息是多少擴展閱讀:
利息不僅可以按照公式計算整年的,也可以按照公式計算每月以及每一天的。
計息期為整年(月)的,計息公式為: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
計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頭天數的,計息公式為: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本金×零頭天數×日利率;
同時,銀行可選擇將計息期全部化為實際天數計算利息,即每年為365天(閏年366天),每月為當月公歷實際天數,計息公式為:利息=本金×實際天數×日利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貸款利息
㈤ 如果利息5厘,1萬一年利息多少
1、一萬元5里利息一年利息:10000X0.5%X12=600元
2、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3、利息(年)=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期
(5)貸款一萬五厘一年多少利息是多少擴展閱讀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X 利息率 X存款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稅函〔2008〕826號規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因此目前儲蓄存款利息暫免徵收利息稅。
利息在經濟運行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企業行為的功能
利息作為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已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企業為降低成本、增進效益,就要千方百計減少資金占壓量,同時在籌資過程中對各種資金籌集方式進行成本比較。全社會的企業若將利息支出的節約作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那麼,經濟成長的效率也肯定會提高。
(2)影響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功能
在中國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儲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條件下,出現了資產選擇行為,金融工具的增多為居民的資產選擇行為提供了客觀基礎,而利息收入則是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主要誘因。居民部門重視利息收入並自發地產生資產選擇行為,無論對宏觀經濟調控還是對微觀基礎的重新構造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高儲蓄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特徵,這為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誘因下做出的種種資產選擇行為又為實現各項宏觀調控做出了貢獻。
(3)影響政府行為的功能
由於利息收入與全社會的赤字部門和盈餘部門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也能將其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對經濟運行實施調節。例如:中央銀行若採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貨幣就會更多地流向資本市場,當提高利率時,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籌集資金,可以用高於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來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貨幣資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於各項財政支出。
㈥ 貸款一萬元,5厘,一個月利息多少
1萬的話,一個月就是45,10萬的話,一個月就是450的利息,已經很低了啊,沈陽中匯在線幫你解答,望採納
㈦ 1萬塊錢5厘利息是多少
1萬塊錢5厘利息是每天5元的利息額。
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通常稱日息為幾厘幾毫。如日息1厘,即本金1元,每日利息是1厘錢。(1厘=0.001元,一毫=0.0001元)。
根據題意,日利息為5厘,即0.05%,
那麼本金10000元,每天的利息額列式可得,
10000*0.05%=5元,
所以1萬塊錢5厘利息是每天5元的利息額。
(7)貸款一萬五厘一年多少利息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日利率與年利率、月利率的換算公式:
日利率(0/000)=年利率(0/0)÷360;
月利率(0/00)=年利率(0/0)÷12。
月利率=日利率×30
年利率=月利率×12
利息=利息積數×日利率
二、利息的影響因素
1、央行的政策
一般來說,當央行擴大貨幣供給量時,可貸資金供給總量將增加,供大於求,自然利率會隨之下降;反之,央行實行緊縮式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可貸資金供不應求,利率會隨之上升。
2、價格水平
市場利率為實際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當價格水平上升時,市場利率也相應提高,否則實際利率可能為負值。同時,由於價格上升,公眾的存款意願將下降而工商企業的貸款需求上升,貸款需求大於貸款供給所導致的存貸不平衡必然導致利率上升。
3、股票和債券市場
如果證券市場處於上升時期,市場利率將上升;反之利率相對而言也降低。
4、國際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參數的變動,特別是匯率、利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其它國家利率的波動。自然,國際證券市場的漲跌也會對國際銀行業務所面對的利率產生風險。
㈧ 請問10000塊錢,利息一分五,一年多少利息
一分五是指一個月利率1.5%,一年就是18%。
一年利息:10000×1.5%×12=1800元。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X 利息率 X存款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稅函〔2008〕826號規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因此目前儲蓄存款利息暫免徵收利息稅。
(8)貸款一萬五厘一年多少利息是多少擴展閱讀
根據銀行業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銀行應收利息和銀行應付利息兩種。
1.應收利息是指銀行將資金借給借款者,而從借款者手中獲得的報酬。它是借貸者使用資金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利潤的一部分。
2.應付利息是指銀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給存款者的報酬。它是銀行吸收存款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成本的一部分。
利息的產生因素:
1.延遲消費,當放款人把金錢借出,就等於延遲了對消費品的消費。根據時間偏好原則,消費者會偏好現時的商品多於未來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場會出現正利率。
2.預期的通脹,大部分經濟會出現通貨膨脹,代表一個數量的金錢,在未來可購買的商品會比現在較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補償此段期間的損失。
3.代替性投資,放款人有選擇把金錢放在其他投資上。由於機會成本,放款人把金錢借出,等於放棄了其他投資的可能回報。借款人需與其他投資競爭這筆資金。
4.投資風險,借款人隨時有破產、潛逃或欠債不還的風險,放款人需收取額外的金錢,以保證 在出現這些情況下,仍可獲得補償。
5.流動性偏好,人會偏好其資金或資源可隨時供立即交易,而不是需要時間或金錢才可取回。利率亦是對此的一種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