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泥城鎮的行政區劃
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匯縣設泥城鄉,初為閭鄰制,後為保甲制。
解放後,因疆域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泥城地區的行政區劃出現了多次調整和變動,初為區、鄉、村體制,後為區、鄉、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體制和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體制。
1984年後,改為鄉、村、隊體制。
1994年,改為鎮、村(居)組體制。
2001年7月,泥城鎮有13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142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 泥城鎮地處北緯30°53′~30°50′、東經121°48′50″~121°50′20″之間。位於南匯縣縣城惠南鎮東南約20公里,東鄰蘆潮港鎮和東海農場,南靠杭州灣和蘆潮港農場,西連彭鎮鎮,北接書院鎮和萬祥鎮, 總面積61.5平方千米。
境內大地構造位置處於下揚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帶上海台褶的金山——南匯隆褶斷束內,由金山群、惠南板岩組成地台的褶皺基底,燈影組構成地名蓋層,侏羅系為地名「活化」階段的產物,表層則由第三系及第四系組成。根據深孔鑽探資料結合物探資料分析,泥城鎮基岩面呈現北高南低的起伏變化。
泥城鎮境內陸地的形成是在長江口地段河流和潮汐的相互作用下,將長江夾帶的大量泥沙逐漸淤積而成。全鎮地勢平坦,海拔在吳淞基準零上4米。城鎮屬中濱海平原區,分布於早濱海平原區的東南側。泥城鎮東界處有東西兩條沙堤,西沙經潘泓、六如到馬廠,東沙經東海、老港河至泥城角,各寬100米~150米,厚1米左右,都露出地表。 泥城鎮自然植被隸屬於中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帶,處於北亞熱帶的南緣,植被類型也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的過渡性植被。
泥城鎮境內塘角、龍港兩村東臨寬闊的灘塗,南北約2公裏海岸線,落潮時,灘塗約有8平方公里,灘塗上有豐富的天然生物資源。海灘生物資源密度每平方米達50克,其中以軟體動物居多,約佔45%以上,其他甲殼類、腔腸類等多達100餘種。 1962年,泥城地區有人口25072人,1985年,泥城鄉總人口為25957人。據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全鎮人口25504人,總戶數為5590戶。自2000年起,泥城鎮人口出現負增長。2001年,泥城鎮總戶數10076戶,總人口25542人。
截至2012年,泥城鎮戶籍人口5.8萬人,外來登記人口1.4萬人。 2001年,泥城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13億元,糧食總產量9 728噸,油菜籽產量843噸,西甜瓜產量1.78萬噸,蔬菜上市量3.18萬噸。
2001年,泥城鎮實現畜牧業產值3 744萬元、漁業產值2 398萬元。 2001年,泥城鎮財政收入2 146萬元,財政支出2 037萬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3.19億元,貸款余額7 456萬元;農業稅收入147萬元,工商稅7 202萬元。
2013年,泥城產業區當年實現工業產值3.3億元、稅收2042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040個。新招引企業1336家,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企業42家,比上年增加23家,其中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企業6家、1億元以上3家。 1990年,發放貸款1 590萬元,其中工業企業貸款1 457萬元,農副業貸款85萬元,私人貸款48萬元。1995年,發放貸款3 298萬元,其中工業企業貸款2 721萬元,農副業貸款72萬元,私人貸款505萬元。2001年,發放貸款3 449萬元,其中工業企業貸款2 788萬元,農副業貸款20萬元,私人貸款641萬元。私人貸款大幅增加,是1990年的13.3倍;農副業貸款大幅下降,是1990年的負23.5倍。
截至2001年,泥城鎮各項貸款余額7 4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