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會計中的表內科目,表外科目是什麼意思
表內科目銀行會計報表科目的簡稱。凡涉及銀行資金實際增減變化的業務和財務活動,並列入資產負債表內,參加試算平衡的會計科目,均屬表內科目。
表外科目是指銀行會計報表以外的科目的簡稱。用來核算業務已經發生但尚未引起資金增減變化,或不涉及資金增減變化但已發生權責的業務事項的會計科目,即為表外科目。如銀行受理委託收款結算,在款項未收妥前,
尚未涉及銀行資金增減變化;銀行代客戶保管有價值物品,不涉及銀行資金的增減變化等。因此類業務銀行已承擔了責任,故需在資金平衡表外設置專用科目進行核算。
(1)貸款余額是表內還是表外擴展閱讀:
表內科目計算公式為:
應付職工薪酬=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表外科目的計算方法:
遞延所得稅資產=銷售額×徵收率
由於個人所得稅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一般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取得的銷售收入均為含稅銷售額。所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後才能計算應納稅額。
提前退休的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表外科目
網路-表內科目
⑵ 銀行存貸比中所計算的貸款余額,包括表外授信額度嗎
表外授信業務的余額按一定的折算比例計算到貸款余額中,
所以銀行存貸比中所計算的貸款余額,包括表外授信額度
⑶ 銀行里,什麼是表內業務什麼是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就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表外(中間)業務是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
表外(中間)業務是銀行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利用技術、信息、服務網路、資金、信用方面的優勢,不運用或不直接運用自己的資產、負債,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託為客戶辦理各類委託業務事項。
在銀行工作的話一定要心細,而且對於收付款的時候,一定要跟客戶核對清楚方可收入或者是付出錢款。在辦理業務的時候,一定要跟客戶說明白當時辦理的什麼業務,尤其是對年齡大的老年客戶群體,一定要詳細告知清楚,對於大額錢款一定要雙人復核以後才能收取。
首先,如果自己在銀行工作的話,可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對待不同的客戶,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那些溝通有障礙的客戶群體,一定要耐心和其溝通辦理業務,如果實在無法溝通的就必須要他的親人來和他一起辦理業務,千萬不要因為溝通障礙而拒絕辦理業務。
還有一些老年客戶群體,在取錢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詢問,千萬不要自己替客戶做決定。在取好錢之後交給他們的同時,一定要叮囑他們拿好現金,然後雙手遞接給客戶,再迎接下一個客戶。
⑷ 信貸業務 什麼是表內業務、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指要被記錄到
資產負債表裡面的業務
表外就是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的業務
對於銀行來說,可以通過一些表外業務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表外業務不受存貸比限制。
信貸業務屬於銀行的資產類業務,計入表內。
⑸ 什麼是表內不良貸款和表外不良貸款
表外和表內指的是資產負債表、表內就是指存在資產負債表內的貸款;表外亦然。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以及規避表內資產過高、所以在貸款五級分類達到可疑或者利息逾期90天就會轉到表外、是一種資產管理方式。
⑹ 銀行業務中的表內、表外業務分別是指什麼
1、表內業務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每吸納一筆存款、放出一筆貸款,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註明。
2、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簡單來說,表外業務就是銀行大力發展的,資產、負債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這部分業務也能給銀行帶來收益。
表外業務主要有擔保類業務,如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何承兌等,承諾業務和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承諾業務與擔保業務類似,都與銀行信用有關。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6)貸款余額是表內還是表外擴展閱讀:
銀行的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比較簡單: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業務是表內業務;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業務就是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可以相互轉換,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假設銀行為某個企業擔保,收取一定的擔保費。如果企業正常兌付,銀行在擔保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服務費,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
但如果該企業不能按時兌付,銀行作為擔保機構極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替該企業兌付。此時銀行要支出一筆資金用於兌付,顯然會減少銀行的資產,這筆錢就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這時,表外業務就納入資產負債表,轉換成了表內業務。
⑺ 什麼是表內業務什麼是表外業務
從財務角度看,銀行業務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主要以各類中間業務為主,不是簡單資產或負債業務可以刻畫的,可以看成是表內業務衍生出的業務。
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的區別
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與表內業務有很大差異。表內業務在損失體現和處理方面,主要表現為計提和損失本金的承擔上;而表外業務需要通過合約的完備性體現風險管理,損失處理主要是依據合約的權利與義務而定,而約定內容是獨立的風險定價能力。
一般認為貸款和存款涉及銀行資產和負債為表內業務,結算業務不涉及資產負債為表外業務。
表外業務是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時期可以轉化成資產負債表上的內容的或有負債業務.比如,擔保業務、承諾業務。表外業務也稱為中間業務。
(7)貸款余額是表內還是表外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的相互轉化
1.表外業務在其特定的可能事項成為現實時,轉化為表內業務,此時,應由表外核算轉換到表內核算。例如,開出信用證,在「客戶未能按合同付款」 這已特定可能事項出現之前,在表外科目「開出信用證」、「應付信用證款項」中核算,一旦「客戶未能按合同付款」成為現實,銀行向收款人支付合同款項後,就轉化到表內,作為資產業務核算,此時,會計部門需要銷記表外科目,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信用證款項(或有負債科目)
貸:開出信用證(或有資產科目)
同時,在表內借記「信用證墊款」,貸記相關的資金賬戶,完成表外核算到表內核算的轉化。
2.表內業務由本來確定的事項轉化為需要由不確定事項來證實其發生時,就應轉移到表外科目進行核算。
例如,銀行賣出其買入的票據:銀行買入票據的時候,在表內買入票據科目或貼現科目核算,當銀行將該票據賣出後(未到期),銀行的付款責任由本來的確定轉變為由「賣出的票據被拒付」這一不確定事項決定,因此,銀行應在賣出票據時,銷記表內(借有關資金科目,貸買入票據或貼現),同時在表外登記這種不確定的付款責任(借賣出票據或再貼現、轉貼現,貸應付賣出票據款),直至票據到期,這種可能不再出現時,才可以銷記表外業務。
⑻ 本金余額、表內利息、表外利息是什麼意思
本金余額:未償還的本金就是當前貸款本金余額;
表內利息:這是銀行會計核算中對於貸款資產在貸款尚未到期前進行的表內計息,是被列示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報表之中的應收利息余額;
表外利息:銀行對到期未能收回的貸款資產進行單獨管理,將這些貸款先轉入到「逾期貸款」賬戶反映,然後再按照基本計息率和含有違約成份的罰息計算的利息率計算。
⑼ 請問銀行報告中經常提到的「表內外資產余額」是怎麼回事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貸款 —— 表內資產
貸款承諾——表外資產
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以及規避表內資產過大導致的監管成本過高(監管費根據表內資產按比例收),還有資本充足率的因素,同時也為了實施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往往會大力發展表外業務,亦即中間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僅考慮表內業務往往會忽略客戶的整體風險情況,故有時候考慮表內外資產余額更加合適。
對銀行整體而言,表內外資產余額更多指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余額。這個是計算資本充足率的基礎。
⑽ 表內和表外欠息具體代表什麼
表外欠息是指欠息天數在90天以上的;表內是指在90天以內的正常欠息。
正常貸款形成的欠息就形成表內應收息。表內利息是正常貸款科目中的應收利息。非正常貸款形成的欠息就是表外應收息。表外利息是無法收回成明顯壞賬轉入表外科目中的應收未收利息。
超過三個月的表內應收息要轉成表外應收息,即逾期90天的貸款將其表內收息轉為表外收息。當貸款逾期,特別是定義為不良貸款的時候,再計提利息就會使得銀行「虛增」銷售收入,因此,將利息轉為表外利息,僅僅紀錄用。
萬一將來貸款從不良再轉為正常,利息也會轉為表內,是連續的。在結息時,借款人未支付的利息,銀行還是有先列入收入,同時,將該利息計入表內應收未收利息。當貸款逾期90天以後,或欠息90天後,該部分利息就將計入表外利息,並充回原計入的收入。
(10)貸款余額是表內還是表外擴展閱讀
罰息:
罰息就是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按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計收罰息。
所謂免息期,是指從銀行記賬日起至到期還款日中間的期限。如持卡人每月的賬單日為25日,持卡人在3月26日刷卡消費,該筆記錄結算在4月25日的賬單上,5月15日是到期還款日,如果持卡人全額還款,則能享受最長50天的免息期。
不過,免息期僅僅針對在到期日全額還款的持卡人,如果在到期還款日未能全額還清欠款,則不能享受免息期。另一種是按未清償部分計息。目前國內多數銀行都是按照全額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