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安徽省農林牧漁貸款余額

安徽省農林牧漁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5-26 17:47:31

『壹』 關於保險業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指導意見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重在民生化
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我國實體經濟迅猛發展。經濟的民間化、民營化、民生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金融體制,雖然實現了橫向層面上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改革,但整個金融業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市場化程度都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並帶來一系列社會民生問題。在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發展民生的呼聲下,金融民生化成為當前金融改革必須面對的要求。金融民生化包括了市場化、民營化、基層化的內涵,旨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由大一統和國有主導的金融體制向民營、民生和草根金融為主的金融體制轉變,實現金融體質改革的最大紅利。
本文意在分析滯後的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業市場化發展引發的系列矛盾中最為凸顯的縣域金融和民間、民營金融困局,力圖探索通過由橫向到縱向層面的金融體制改革,促進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建設;通過改革大一統的金融市場格局,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化程度;通過大力發展民營金融力量,提高整體金融服務水平和能力。探討如何以順應經濟發展大勢與民生關注要求的金融民生化改革,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金融體制改革深化的導向選擇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金融業發展史及其改革演進歷程有其歷史必然性。同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深化金融改革在體制方面由橫向到縱向,在市場方面由大一統到放權讓利,在實施內容方面由國有到民辦的導向亦是必然性的選擇。
(一)由橫向到縱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構建起來的金融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很多成效,各種專業性、管理性金融機構先後從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分離出來,並普遍採用分支式的組織形式形成了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主線,在橫向層面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別的金融管理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為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但由於改革主線是在分業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結構上做文章,沒有在縱向層面上打破金融壟斷,形成中央金融部門長期高度集中各方面的金融權利和金融資源的局面。中央對金融業的高度集權和地方金融高度壓抑,致使在金融體制的縱向層面存在著國家金融政策統一制定與地方金融政策制定權和經濟差異化發展需求不匹配;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統一制定與地方金融立法缺失不匹配;國家金融業垂直監管與地方金融監管權缺失的不匹配;國家金融資源統一供給與地方金融資源缺失和差異化需求不匹配;國家信用資金指導性配額與地方項目市場化資金需求的不匹配的狀況。
相對於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而言,金融體制改革呈現出明顯的滯後性。金融體制的不健全加劇了城鄉金融二元制度的存在,影響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劇城鄉經濟二元化,影響國家經濟結構發展不平衡。縱向結構中省市縣一級金融監管力量的缺失,致使民間金融「自由」發展,亂象叢生,民間金融風險積累引發民生問題、社會問題。
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新時期、新的歷史背景下,改革開放往前推進必須重視頂層設計。金融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更是面臨改革攻堅「深水區」的跨越:即充分認識原有的金融橫向改革和橫向結構的不足,加快金融體制縱向方面的改革,縱深加快地方金融的組織體系建設,構建縱橫交錯的金融監管結構,賦予省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分層次的,對金融的監管權和調控權,走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所走的三重金融監管體系道路。
(二)由大一統到放權讓利
建國以來,我國以大一統的金融體系取代了原來存在的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發起設立的各種基層金融機構。改革開放後,通過對大一統的金融體系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前提條件下的漸進式的改革,四大國有銀行在全國設立了分支式的機構,形成了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主體,其他金融機構為補充的現代金融體系。在大一統的金融體制演進過程中,國有金融機構經歷了商業化經營和股份制改造兩次的市場化改革。改革的結果是國有金融機構憑借其分支組織結構的便利,高度集中了金融資源,加劇了基層金融服務的缺失,加劇了金融資源分布不均。
經過3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我國大部分商品市場、勞務市場基本上實現了市場化,對外貿易實現了自由化。作為稀缺資源配置的金融市場改革,卻一直處於從屬地位,是其他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工程」,並沒有以釋放金融獨立要素的功能為目標進行改革,其市場化程度遠遠滯後於其它市場發展,大大制約了相關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和競爭力的提升。
大一統的金融市場格局下,嚴格的市場准入限制,將民間民營金融排擠與正規金融市場之外,造成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指導政策的金融市場結構不完整。嚴重的利率管制,喪失了利率作為資金價格對資本市場的調節能力。金融市場無細分,金融業態不豐富,金融融資工具單一,不足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中,不同經濟實體的不同金融需求,致使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長期難以解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活力嚴重不足,形成了大經濟小金融的發展現狀。
現在,猶如走到經濟爬坡過坎的「十字路口」,要突破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滯後性帶來的矛盾,就要打破粗線條的大一統金融市場格局,放權讓利,培育多層次、多元化、多樣性的金融市場細分,提高金融市場化程度;堅定不移的走利率市場化道路,發揮利率作為金融價格的市場調節功能;尊重並引導市場「原創」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將金融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適配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2013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范。2013年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健全法治、改善公共服務、預警提示風險、完善抵質押登記、宣傳普及金融知識等方面,抓緊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措施;切實落實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投資(咨詢)公司、股權投資企業等機構的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加大對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懲處力度;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地方金融市場秩序。
(三)由國辦到民辦
我國金融市場國有式的制度安排基本上排斥了各種內生性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嚴格限制民營資本為主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一系列制度機制障礙,使得蓬勃發展並對GDP貢獻佔主導地位的非公經濟被限制在正規金融領域外,民間資本只有走向地下、進入灰色區域,形成我國獨特的民間金融現象。
2012年,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出台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實施細則,但相關政策的實質性內容並沒有突破姓公姓私、姓國姓民的體制性障礙,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玻璃門與彈簧門現象並沒有從實質上得以解決。結果,現有民營金融機構只是局限在小貸、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典當以及私募股權等幾類,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租賃等主要金融領域基本上是國有金融機構一統天下,民營資本只能參與入股,而不能由其主發起設立金融機構。2013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號)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這是國家第一次明確提出試點民間資本主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小微型民營金融機構。2013年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3〕87號)強調進一步豐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種類,支持在小微企業集中的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推動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就要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合理規范引導民間資本成立形式多樣的民營金融機構,彌補正規金融所留下的金融服務空白,滿足不同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才能充分發揮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的配置和引導作用,實現城鄉、區域一體化的統籌發展。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就要逐步打破國有與民營的分別界限,消除所有制認識誤區在金融領域的負面影響,打破國有金融機構高度集中壟斷的現狀,大力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推動地方金融特別是基層金融、縣域金融市場化改革,消除金融壓抑。金融資源高度集中、縣域金融高度壓抑、民間金融高度脆弱的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國家放寬金融市場准入限制,重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金融民生化的重大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5-10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外生供給型金融制度的安排越來越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金融內生需求。更多貼近民生、解決民生金融需求的基層金融、草根金融以自發的形式在金融市場上孕育而生、存在和發展。一端是以國有背景為主、規模化經營、對金融資源具有先天壟斷性優勢、國家宏觀貨幣政策、金融政策的傳導者、執行者的所謂的「正規金融」;一端是民間自發、民營為主、經營模式靈活分散、以市場化和逐利性為其顯著特徵、因市場需求而生存發展的所謂的「非正規金融」,形成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的「兩端」陣營。
(一)金融民生化改革,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城鄉經濟結構二元是社會歷史進程到工業化、城鎮化階段必然出現的,而由此帶來諸多二元制度現象,最為明顯的是「金融二元制度」。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與金融二元制度共同存在,互為因果,又相互影響。要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就必須走城鄉統籌的道路。城鄉統籌發展需要「三農」金融服務體系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改善長期以來城鄉金融割據、農村基層金融發展規模與結構嚴重失衡、農村金融服務嚴重不足所造成城鄉二元金融差異,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一元經濟結構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但是在我國分業垂直的金融體制下,縣域金融卻脫離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商業化經營逐漸成為國有銀行的主要追求目標。在利潤最大化驅動下,國有銀行分支式組織結構為將縣域資金向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提供了便利,導致貼近基層、貼近三農,投放於縣域的信用資金普遍缺乏,加劇了縣域金融資源稀缺。「一行三會」作為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通過分業垂直的分支式組織結構對金融業進行監管,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造和市場化改革,使得大多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主要集中於省市一級。人民銀行成為大多數縣級唯一中央金融管理部門,但由於職能受限,不可能對縣域金融實施有效管理。無論是商業性或者管理性金融機構都是垂直型分支式的組織結構,不受地方政府管轄,只對上級行負責,造成了縣域正規金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利潤最大化和監管風險最小化雙重驅動下,導致縣域金融脫離縣域經發展,縣級政府發展地方經濟很難獲得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支持,嚴重剝奪了縣域金融對實體經濟配置的活力。
據統計,1980年信用社農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17億元,到2000年這個數字翻了近106倍,達到12355億元,而同期貸款余額僅從50億元增加到3588億元,無論是增長速度還是數量上都遠遠落後於存款余額.農村資金通過金融渠道大量流出,流出量逐年增多。農民沒有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與足夠的滿足實際需求的貸款,而只有轉向民間借貸。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各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及以下)機構的基本策略後,國有銀行從農村收縮網點,全國近3.2萬個郵政營業網點獲得了巨大的吸儲空間,年吸儲額度從1998年的557億元劇增到2002年的1465億元,其中65%來自縣(及以下)地區,鄉鎮及所轄地區農村佔34%。但郵政網點的主營業務是吸收儲蓄,只有少數郵政網點可以發放少量貸款,所以大部分郵政儲蓄資金通過轉存央行或投資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而直接流出農村。正規金融向農村索取金融剩餘多,而金融供給不足。1979年至2003年這25年來,農村凈流出資金年平均達到498億元之多。
國家社會經濟進程發展到工業化、城鎮化階段,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城鄉經濟二元結構和城鄉金融二元化現象。各國政府都通過政府引導、國家補貼等政策措施和手段解決農村金融的稀薄問題,保障農業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農村金融服務。但在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健全卻加劇了這一現象。從2001年到2005年,我國農業總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得比重都在15%左右,而同期金融機構對農業的貸款卻僅維持在5%左右,農業部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國家金融部門對其的支持極不相稱,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農」工作一直備受中央重視,近幾年來,在多個部門、多項政策的共同支持下,信貸對「三農」的投入,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力度持續加大。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為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21.6%,較2007年末增長188.6%,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4.4%;農戶貸款余額為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9%,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為5.4%,較2007年末增長170.1%,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2.3%;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為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為4.1%,較2007年末增長81.1%,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3.4%;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為1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7%,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為26.2%,較2007年末增長188.2%,5年間平均年增速為24.3%。
在推動農村金融創新方面,人民銀行於2011年7月分別印發《關於建立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專項監測報告制度的通知》和《關於開展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的通知》,建立了按季度監測制度,動態、全面掌握各地推進創新工作進展,加強對縣域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全面提高信貸政策對「三農」的導向力。銀監會2012年發布了《關於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工程的指導意見》、《關於實施陽光信貸工程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實施富民惠農金融創新工程的指導意見》,引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啟動「三大工程」,針對農村地區金融需求差異大、抵押擔保物缺乏等特點,研發新產品,探索新服務。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用「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概括了2013年農村工作目標,連續十年中央一號文聚焦「三農」經濟。「三農」經濟既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又是牽系廣大農村千家萬戶的民生經濟,是國之根本。「三農」經濟發展需要「三農」金融提供支撐和服務保障,但深受高度集中高度壟斷的金融體制的影響,「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始終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難以滿足「三農」經濟多樣化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提升,「三農」問題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障礙。如何以「改革創新」的方式構建適應「三農」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實現「惠民生」的目標,成為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二)金融民生化改革,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營經濟所作的貢獻,在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稅收、進出口總額、城鎮就業人員中的比重都超過1/2以上,不少佔到2/3左右。我國的民營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的行業為主,僅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就集中了民營企業的75%。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無論是在其初創期,還是發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積累、自我籌資發展起來的。但是,由於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低、生產規模小、創利能力弱,要進一步發展,都受到資金嚴重不足的制約。民營企業有著巨大的資金需求,然而,從銀行所得到的貸款不足銀行貸款總量的2%;通過發行股票融資的民營企業在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中約只佔9%左右,這里還不包括那些以較高昂的代價購買別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線上市的;在債券市場上佔有的份額則幾乎為零。民營企業的融資難,突出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中西部地區難、小城鎮難,而這又恰恰是我們經濟發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環節。
近幾年來,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民營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目前融資難問題。但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中小民營企業融資仍受到諸多限制,其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主要表現為:1.直接融資方面:資本市場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的融資渠道有限,門檻過高。中國資本市場結構尚存一定的缺陷,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加上民營企業規模小,承擔不起股票發行的費用,也不易取得公開發行上市的資格。中小企業板固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途徑,但並不會成為上千萬家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至於發行債券,目前發行的重點建設債券和地方企業債券,利率固定,期限較長,主要用於進行資本密集型大規模項目的投資,帶有政府主導壟斷的推動型色彩,一般民營企業難以進入。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二板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多數高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來說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可為廣大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地方股權交易市場和風險資本市場這類小型資本市場的從全國范圍來看堪稱缺失,使中小民營企業失去了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中長期投資,主要靠民間借貸市場、私募股本、企業互保加債轉股等非正規、小范圍的集資或股權融資取得,此類融資規模小、成本高、風險大,使投資缺乏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第一季度完成8313第二季度完成7034同比下降了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叄』 怎麼查詢農行貸款余額

1、辦理了網上銀行的客戶,可以在網上銀行選擇「我的貸款」-「房屋貸款」-「余額查詢」;

2、通過95599電話銀行轉人工服務查詢;

3、致電原貸款中心,找到原貸款客戶經理,請客戶經理查詢;

4、去原貸款中心現場查詢。

(3)安徽省農林牧漁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借款人所需條件:

1. 年齡在18-60歲的自然人(港澳台,內地及外籍亦可)

2.具有穩定職業、穩定收入,按期償付貸款本息的能力

3.借款人的實際年齡加貸款申請期限不應超過70歲

借款人應提供的材料

1. 夫妻雙方身份證、戶口本/外地人需暫住證和戶口本

2.結婚證/離婚證或法院判決書/單身證明2份

3.收入證明(銀行指定格式)

4.所在單位的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加蓋公章)

5.資信證明:包括學歷證,其他房產,銀行流水,大額存單等

6.如果借款人為企業法人的還必須提供經年檢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企業章程、財務報表。

註:從2010年5月10日左右開始外地戶口在京購房貸款還必須提供近一年的繳稅證明或者一年的社保單等能證明在京工作滿一年的材料。

房屋賣主應提供材料

1. 夫妻雙方身份證、戶口本、婚姻證明(結婚證或者單身證明)

2. 房產證

特殊情況

外籍人士購房所需資料:

台灣人-------大陸往來通行證(台胞證)、戶籍藤本(可證明婚姻狀況)、在京購房審批表、抵押公證書(委託辦理後期領房本及抵押登記)

香港人-------香港身份證、結婚證、抵押公證書(委託辦理後期領房本及抵押登記) 韓國人--------護照中文翻譯公證、名字中文翻譯公證、戶口本中文翻譯公證(可證明婚姻狀況)、抵押公證書(委託辦理後期領房本及抵押登記)

其他國籍------護照中文翻譯公證、名字中文翻譯公證、結婚證中文翻譯公證、抵押公證書(委託辦理後期領房本及抵押登記)

賣方為企業需提供資料:

法人身份證、 營業執照正副本、組織機構代碼證、董事會出售決議、公司章程、授權委託書、受託人身份證、收款賬戶證明(以上資料都需要加蓋公章)、房產證

『肆』 2009--2011農業銀行涉農貸款情況,農業發展銀行涉農貸款情況。求數據

2009年12月7日從中國農業銀行處獲悉,該行今年前10月涉農貸款累計投放達8025億元,同比增加3561億元,增幅80%,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1萬億元。
農行相關人士表示,這從根本上扭轉了該行涉農貸款余額和佔比雙下降的局面。截至11月底,該行已對3160萬農戶發放了惠農卡,其中為246萬戶發放了小額貸款,貸款余額達635億元。
另據了解,該行三農事業部已擴大到全部2048個縣域支行,建立了單獨核算、信貸政策制度等體系。農行方面表示,今年以來,該行穩步增加信貸有效投放,大力推進城市對公業務轉型,鞏固和提升城市主流銀行地位,加大零售業務轉型力度,構築現代化的零售業務營銷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國際化戰略,綜合化經營邁出重要步伐。
股改方面,農行宣稱已構建了由風險、審計、內控合規、運營、監察、保衛等協調統一的內部監督體系,主要經營指標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下一步將加快內部體制機制改革,為實現公開上市創造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2010
中國農業銀行日前發布的《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服務報告》披露,截至2010年末,農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48萬億元,比上年凈增2700多億元;縣域新增貸款佔新增存款的54.4%,連續第三年超過50%,總體上做到了縣域資金「取之於農、用之於農」。農行努力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2010年,農行惠農卡發卡總量突破6100萬張,總體農戶覆蓋面已達27%。通過惠農卡向580多萬農戶提供授信,新增授信700多億元,授信總額1600多億元,農戶小額貸款余額989億元。全口徑農戶貸款余額超過3000億元,是2007年底的近3倍。同時,設立小企業貸款專營機構857個,為縣域3.24萬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7354億元。
2011
農行:2011將再確保涉農貸款增速高於其他
十一五」時期是中國農業銀行「三農」業務發展的「黃金期」,該行逐步明確了服務「三農」發展戰略,創新金融服務,增加信貸投放,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截至2010年11月末,農戶貸款余額達到2905億元,是2008年的2.9倍。
農業銀行上市以後還要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有三個原因:第一,農業銀行作為國有的農字頭的大銀行,服務三農是黨中央國務院給的政策。所以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政策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文化城鄉、城鄉聯動是我們農業銀行獨特的優勢,所以我們農業銀行需要支持三農。農業銀行是因農而生,也是伴著三農生存發展起來的,與農村農民長期打交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所以農行與三農有著血濃於水的感情。我們是股改不改服務三農,上市不減服務三農。
十二五對農業銀行來說也是很好的歷史時期。農業銀行在未來的服務三農方面兩句話:投入的利潤、創新的利潤。隨著農業未來的發展,現代化、市場化、產業化。我們要圍繞著國家的農業發展戰略來加大我們在現有三農方面金融,確保農業銀行年增剩餘貸款高於全行業的平均水平。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第二,服務要精緻化,我們要圍繞未來大三農、新三農,搞產品創新、服務方式、服務模式的創新,來改善和改進我們的服務流程和效果。使三農有效的服務需求得到不斷的滿足,增強可獲得性。農業銀行在十二五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為四億農民,我們要為農業產業化95%的國家級的農村企業和70%以上的省級農村企業提供幫助。確保新增涉農貸款的增速高於全行其他貸款,使得三農客戶獲得金融服務有便捷性和可獲得性。

『伍』 安徽宿松縣的經濟情況

宿松縣二○○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

二○○五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面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態勢,為順利完成「十五」計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為「十一五」計劃的實施和持續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 述

二○○五年,我縣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是:經濟總量明顯增加,主要經濟指標完成年初計劃,宏觀經濟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農業生產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的突破,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三農」政策及各種惠民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其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大幅提升,增長幅度趨向平緩
1、從總量上看,二○○五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8251萬元,占年計劃的102.3%,於上年相比,總量增加3.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636萬元,占年計劃的119.1%;第二產業增加值96771萬元,占年計劃的94.0%;第三產業增加值124844萬元,占年計劃的99.0%。
2、從增長速度上看,以二○○四年經濟普查數據為基期比較,按二○○○年可比價計算(下同),二○○五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為9.1%,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比國家9.9%的增速低0.7個百分點,比安徽省的11.8%增速低2.7個百分點,比安慶市的12.4%增速低3.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速度為13.3%,比上年同期4.7%的增速高8.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速度為21.7%,比上年同期9.0%的增速高1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為-1.5%,比上年同期15.7%的增幅回落17.2個百分點。
如果與二○○四年常規快報數據相比,則二○○五年GDP增速為14.0%;第一產業的增速為13.3%;第二產業的增速為15.9%;第三產業的增速為13.5%。
3、從內部結構看。三次產業的比重是39.8%:26.3%:33.9%,分別比04年經普查數據調整後的比重高1.1個百分點、3.8個百分點和下降4.9個百分點。
4、從人均實現GDP看,二○○五年全縣人均GDP4601元,比上年人均GDP凈增422元,增幅為10.0%。
(二)農村經濟飛躍發展,農民收入繼續提升
自進入本世紀以來,我縣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特別是在二○○五年,雖然下半年多次受台風的侵襲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但全縣農業生產依然保持穩定,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依然獲得豐收,糧棉產量大幅上升,產業結構調整紊然有序。農、林、牧、漁等龍頭產業帶動發展模式基本形成,多種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得到有效控制。我縣農村這種良好態勢具體表現為:
1、農業總產值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居全市之首。
2、由於農業稅費的全面減免到位,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生產成本明顯下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14.7%,棉花播種面積同比增長22.1%,整個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同比增長8.1%。
3、內部產業結構發生良性變化。二○○五年,全縣種植業產值佔全部農業產值的比重為40.3%,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林業產值比重為1.8%,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牧業產值比重為19.9%,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漁業產值比重為20.7%,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4、糧、棉等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糧食增加近3萬噸,增幅為10.5%;棉花增加6千多噸,增幅為23.7%。兩種增幅均居全市之首。
5、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6.6%,增幅與上年持平。
(三)第二產業在宏觀經濟中的地位繼續加強,規模工業的發展速度繼續加快
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是發展縣城經濟的必經途徑,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又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二○○五年,我縣第二產業實現的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2億元,增幅為21.7%,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2.7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總產值按現價計算,實現產值8.36億元,比上年增加2.36億元,增幅為39.3%,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2.18億元,比上年凈增0.75億元,增幅為43.7%。
(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攀升,商品消費市場雙進位。
1、從投資需求上看,二○○五年我縣固定資產投資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比上年多投入2.6個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提升13.1個百分點。
2、從消費需求上看,由於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縣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進一步更新,激活了商貿市場。因此,二○○五年我縣消費市場空前活躍,商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展,居民生活消費品豐富多彩,極大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要。二○○五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增長速度也在兩位數以上,呈現雙進位的可喜局面。
(五)經濟運行質量繼續呈良性發展態勢
二○○五年,全縣經濟不僅運行良好,而且運行質量也同步提高。表現之一是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縣級財政實力得到加強;表現之二是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加1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11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比上年末增加近3個億。
二○○五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雖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但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期或長期的困難和矛盾。阻礙了我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這些困難與問題的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工業化水平低,創新活力不夠,民營經濟發展不快,尚未形成經濟實力的主體,產業結構調整欠佳。具體表現是:
1、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
二○○五年,我縣GDP總量為36.82億元,比桐城市少18.73億元;比懷寧縣少8.7億元;比樅陽縣少9.52億元,居全市第4位。從發展速度上看,在全市居第8位。
2、由於經濟普查原因,二○○五年我縣第三產業無論從總量、比重和增速三方面看,在全市均處於落後地位,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行業、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比上年大量減少,呈負增長態勢。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也比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
3、財政收入的增長與GDP的提速失調
從縣域經濟考核要求和經濟學理論要求上看,GDP與財政收入兩者之間的發展應當是協調或基本協調,不應當有較大距離的差別。從二○○五年兩者增速看,GDP增速為9.1%,財政收入(不含基金)的增速為-1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為-24.5%。財政收入的萎縮,更加凸現了與GDP的不協調性。
4、工業在GDP中仍處於弱勢,開發區作用逐待發揮
盡管二○○五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貢獻率比上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但總的貢獻率只有23.7%,與我市桐、樅、懷三縣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規模工業的貢獻率只有5.9%,僅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與其他縣(市)相比,我縣入開發區工業企業較少,且規模也較小。經濟開發區企業2005年也只是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對GDP的貢獻還不夠十分明顯。
5、二○○五年雖然糧、棉等主要農作物喜獲豐收,但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未得到工業企業的充分利用。按照傳統發展模式,我縣工業主要是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為主,但從當年食品加工這一行業看,產值比上年下降30.8%,食品製造業也僅增長4.9%,紡織業僅增13.7%。總之,農、工、貿尚未聯成一體,形成高附加值的產業鏈,表現出我縣雖是農業大縣,但還不是農業強縣的基本特點。

二、農 業

二○○五年,我縣認真貫徹中央1號和省委3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農民生產積極性繼續提高。農業生產穩中見升,糧、棉豐收,農民增收是二○○五年我縣農村出現的新變化、新局面。二○○五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54360公頃,比上年擴種6968公頃,增幅為14.7%。其中穀物播種面積為47447公頃,比上年擴種5607公頃,增幅為13.4%,棉花棉種面積為24351公頃,比上年擴種4403公頃,增幅為22.1%;油料播種面積為17898公頃,比上年減少4573公頃,降幅為20.4%。
由於糧棉播種面積的擴大,單位面積產量的提升,二○○五年,全縣糧食總產達285803噸,比上年增加27101噸,增幅為10.5%;由於當年棉花播種面積的增加,棉花收購價格的上漲,必然提高了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使當年的棉花產量達32827噸,比上年增加6289噸,增幅為23.7%;因油料播種面積的大幅減少,因此油料產量相應比上年也有所減少,但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全年油料產量24975噸,比上年減少3812噸,降幅為13.2%。
二○○五年,由於各級領導加大了發展畜牧業的力度,以及充分利用好我縣水面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業,從而使我縣畜牧業和水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而且成就較好為顯著。
至二○○五年末,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44439萬元,按一九九○年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2.3%,在安慶八縣(市)中居首位。其中種植業產值98598萬元,同比增長14.3%;林業產值4491萬元,同比下降43.9%;畜牧業產值48724萬元,同比增長12.9%;漁業產值50511萬元,同比增長1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2115萬元,同比增長17.9%。

二○○五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與上年相比,二○○五年我縣畜牧業發展步伐不快,增幅不十分明顯,特別是大牲畜和生豬飼養情況比上年明顯減少。

二○○五年畜牧業生產情況

二○○五年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到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9.8萬千瓦,同比增長3.1%;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6萬千瓦,同比增長5.7%;全縣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8803噸,同比下降6.3%;全縣農村用電量8723萬度,同比下降12.1%;全縣有效灌溉面積與旱澇保收面積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增長幅度不大。

三、工 業

二○○五年,我縣工業在上年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又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特別是規模工業和民營工業在數量和規模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正逐步形成支柱產業。為全縣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至二○○五年末,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34家,比上年增加3家。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展,生產能力繼續提高,發展後勁不斷加強。規模以下工業有所壯大,部分企業正逐步向規模化發展。
至年末,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01298萬元,與上年常規快報數現價相比(下同,待經濟普查數據公布後再行調整),增長2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631萬元,同比增長39.3%;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217667萬元,同比增長20.9%。規模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產值的27.8%,比重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在規模工業中,國有工業企業進步較快,實現產值1.22億元,同比增長2.25倍。民營企業發展態勢較好,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幅為15.9%,股份制企業增幅為23.1%。外商企業狀況欠佳,當年產值比上年下降3.6%。
二○○五年,規模工業不僅運行態勢良好,而且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當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5.45%,比上年提高38.03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45.1%,產品銷售收入7.69億元,增長39.2%,利潤虧損幅度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99.4%。

二○○五年全縣工業生產情況
單位:萬元

註:二○○五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88%,二○○四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15%,上漲幅度為0.073個百分點。
二○○五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87156萬元,與上年經濟普查數據相比,並按二○○○年可比價計算,增長22.9%,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7.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856萬元,同比增長43.7%,增長幅度比上年下降10.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

二○○五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在上年平滑的態勢中又開始升溫,並加快了發展速度,投資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其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縣在建項目增多,超過千萬元投資額的達30個,其中城鎮佔23家,房地產佔7家。二是縣開發區的一期工程、二期東擴工程項目的投入也進一步加快。當年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6850萬元,比上年增加4250萬元。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當年入園的投資項目達27家,新增投資項目22個。四是房地產投資繼續升溫。外地開發商相繼在我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我縣房地產業作出了較大貢獻。五是工業投資增幅較大,民營企業投資增多。當年全縣對工業的投資額達2.19億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六是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增加了不少重點工程項目和擴大了其投資規模。
按照新的統計口徑,二○○五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09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0%,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3.1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年初計劃任務。在全部投資額中,城鎮50萬元以上投資完成47313萬元,同比增長32.0%;房地產投資22740萬元,同比增長65.8%;農村集體完成12901萬元,同比增長87.6%;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9396萬元,同比增長131.9%;農村私人建房24749萬元,同比下降18.4%。全年建築安裝工程完成48514萬元,同比增長26.7%。

五、交通郵電

二○○五年,我縣交通郵電事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在交通運輸方面,境內太下線、兩柳線、千義線、江闊線等一般縣道通達工程完成43公里的改造任務,趾馬公路年內已開工建設,五桃線、壩濱線、許河線、破九線等公路改建也均進入後期工程和掃尾階段。在全縣207個行政村中,已通汽車的村達204個,通達率為98.6%。基本上實現了村村有公路,村村通汽車。到二○○五年末,全縣公路客運量806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公路客運量6263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4.7%;公路貨運量495萬噸,同比增長32.0%,公路貨運周轉量3210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9.1%。
在郵電通訊事業方面,我縣繼續保持穩中有升。到二○○五年來,全縣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947萬元,同比增長14.7%,實現村村通電話,村級電話覆蓋率為100%。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25092戶,比上年增加10418戶,增長率為9.1%,其中市內用戶26048戶,同比增長11.9%,農村用戶99044戶,同比增長8.4%。

六、國內貿易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日益更新,二○○五年我縣商品市場異常活躍,城鄉貿易日益繁榮。規模各異的商品超市遍及城鄉集鎮。至年末,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671萬元,比上年多13152萬元,增幅為14.3%,年人均消費1308元,比上年人均消費多163元,增幅為14.2%。分行業上看,全縣批發零售額高達96954萬元,佔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6%,同比增長11.3%;餐飲業十分興旺,全年銷售額達6894萬元,同比增長65.4%。

七、財政金融

二○○五年,我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增長態勢,金融秩序十分穩定。
財政方面,按照財政部門提供資料,全縣財政總收入(含基金)16519萬元,占年計劃的113.9%,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548萬元,同比增長50.0%;地方財政收入12971萬元,同比增長0.8%。從其組成部分看,國稅完成3590萬元,占年計劃的103.8%,同比增長14.4%;地稅完成6920萬元,占年計劃的111.3%,同比增產105.2%,財政完成6010萬元,占年計劃的124.6%,由於當年農業稅免徵到位,全年收入必然少於上年,因此影響到當年的增長速度。當年財政部門完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完成2857萬元,同比增長10.5%,佔全部收入的17.3%,營業稅收入1945萬元,同比增長8.1%,企業所得稅487萬元,同比增長1.2%。全縣財政支出(含基金)41684萬元,占年計劃的134.8%,同比增長20.2%。在總支出中,農林水事業費支出1955萬元,同比增長9.5%;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17327萬元,同比增長14.0%,此項佔全部支出的41.6%。其中教育事業費支出13416萬元,同比增長11.5%,衛生事業費支出2014萬元,同比增長19.7%。全年行政管理費支出6050萬元,同比增長4.3%,佔全部財政支出的14.5%。
但從縣城經濟考核角度看,以市統計部門反饋的數據為依據,我縣財政收入(不含基金)只有1165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基金)7923萬元,同比下降24.5%。
在金融事業方面,全縣金融秩序穩定,運行平穩。到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8978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8%。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6697萬元,同比增長8.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1270萬元,同比增長14.6%,在全部存款余額中,居民存款佔全部存款的79.8%,比重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6210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其中短期貸款139324萬元,同比增長9.1%;商業貸款75685萬元,同比增長13.6%,當年工業貸款余額只有4萬元。全縣年末現金收入780620萬元,同比增長14.5%;現金支出772687萬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工資及對個人支出53607萬元,同比下降27.3%。

八、文化教育衛生

二○○五年末,全縣電影放映單位12個,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級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全縣文化廣播電視站22個。全縣無線電視覆蓋率90%以上,行政村覆蓋率100%。
全縣教育事業在調整中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經過合理調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315個,比上年少73個。其中普通中學52所,比上年少2所;職業中學3所,與上年持平;小學260所,比上年少71所。年末全縣在校學生141878人,比上年少2861人,其中普通中學61123人,比上年多3643人;職業中學5413人,比上年多1731人;小學75342人,比上年少8235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招生人數33941人,比上年擴招512人。全縣各類學校畢業生人數35684人,略高於上年水平。至年末,全縣擁有教職員工6736,比上年多49人。其中專任教師6280人,比上年多86人。全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3.99%,同比增長3.86個百分點;初中學齡入學率98.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升學率60.91%,同比上升4.27個百分點。
至年末,全縣衛生機構36個,比上年減少3個。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1274張,比上年減少165張。衛生技術人員965人,比上年減少108人,其中醫生405人,比上年減少43人。

九、人口與人民生活

據公安部門人口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到二○○五年末,全縣總人口802810人,比上年增長6‰,其中農業人口707723人。比上年增加227人。縣內鄉村人口707044人,比上年多4900人。當年出生人口11312人,比上年多3646人,同比增長47.6%;當年死亡人口3453人,比上年少1052人,同比下降23.4%。全年人口出生率14.09‰,比上年增加4.4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30‰,比上年下降1.3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79‰,比上年提高5.83個千分點。
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統計,二○○五年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元,比上年凈增101元,增長率為6.6%。
二○○五年末,全縣在崗職工年末人數25829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7%,職工工資總額30485萬元,同比增長11.9%,職工年人均工資11789元,比上年多1773元,增幅為17.7%。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13246元,比上年多2281元,增幅為20.8%;集體單位職工年人均工資4994元,比上年減少577元,降幅為10.4%。

註:1、本公報各項數據均含省屬駐地企業華陽河農場、九成監獄管理分局。
2、本公報中涉及GDP中各項數據均與04年經濟普查數據相比較,其他指標數據因經濟普查數據未公布,因此均與上年常規快報數據相比較,待經普數據公布後再統一調整。

『陸』 農業信貸的我國農業信貸的投入現狀

農業貸款質量差,存在地區經濟發展不夠平衡,存在貸款服務品質低,或貸款審核流程紕漏過多以及相關貸款的條件問題。銀行不大意願加大投入,效果慢,風險高。農業自身存在小農思想,糧食生產利益較低,自然災害損失可能導致農民無利可圖。

『柒』 如何加大放貸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措施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7月末,我行各項貸款余額44.46億元(含貼現7.77億元),比年初增加4.41億元,增長11.02%,市場份額保持在全市金融機構前三位。

——一般貸款投放創新高。截至7月末,我行累計發放一般貸款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億元;一般貸款余額36.7億元,比年初增加5億元,完成央行合意貸款增量全年計劃指標額度的99%,較計劃進度多投放1.02億元。

——加大票據融資力度。截至7月末,累計簽發銀行承兌匯票3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7億元,累計貼現33.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億元;承兌匯票余額31.8億元,比年初增加13.8億元,票據業務保持全市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第一;同時,為支持區域內實體經濟,嚴格執行央行信貸調控政策,我行不斷加大票據的轉出力度,騰出信貸規模,累計轉貼現賣出22.3億元。

——調整信貸期限結構,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主動調整短期、中長期貸款比例,增加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滿足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需求。截至7月末,我行短期貸款余額25.55億元,佔比57.47%,比年初增加6.38億元,中長期貸款11.14億元,佔比25.06%,比年初減少1.43億元。

——積極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圍繞「兩化互動」和「五個自貢建設」,力促地方經濟發展。不斷加大對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富順晨光工業園區、榮縣郝家壩工業園區、沿灘工業園區、自流井工業集中區、貢井工業集中區、大安工業集中區的基礎設施項目和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截至7月末,累計向省、市重點項目授信6.22億元,涉及機械、化工、商貿、城市基礎設施、園區基礎設施、衛生、教育、旅遊等18個項目,向園區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近25億元。

——著力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截至7月末,我行新增90戶小微型企業貸款客戶,小微企業授信戶數(含個人經營性貸款)1621戶,較年初增加278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含貼現)246844.36萬元,佔全部貸款的55.52%,較年初增加63841.26萬元,增長34.89%,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23.87個百分點,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含貼現)增速不低於全部各項貸款增速。截至7月末,涉農貸款余額110770.5萬元,佔全部貸款總額的24.91%。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11570萬元,農村中小企業貸款余額95015.5萬元,涉農不良貸款余額220.5萬元,不良率0.2%。近年來我行涉農貸款逐年遞增,執行力強,效果良好。

『捌』 2012年中國農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8萬億元,比2007年增加約1.2萬億元,增幅為多少

增幅=(1.8-1.2)/1.2=50%
平均年增幅50%/5年=10%

『玖』 如何查剩餘多少農業銀行貸款

1、辦理了網上銀行的客戶,可以在網上銀行選擇「我的貸款」-「房屋貸款」-「余額查詢」;
2、通過95599電話銀行轉人工服務查詢;
3、致電原貸款中心,找到原貸款客戶經理,請客戶經理查詢;
4、去原貸款中心現場查詢。
最後,如果您有急用錢的需求,建議您選擇大品牌進行貸款,息費透明同時保障您的信息安全,「有錢花」是原網路金融信貸服務品牌(原名:網路有錢花),定位是提供面向大眾的個人消費信貸服務,打造創新消費信貸模式。依託網路技術和場景優勢,「有錢花」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風控技術,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申請材料簡單,最快30秒審批,最快3分鍾放款。可提前還款,還款後恢復額度可循環借款。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手機端點擊下方,立即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閱讀全文

與安徽省農林牧漁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各種小額貸款 瀏覽:290
換手機號貸款秒下 瀏覽:341
進貸款公司上班都要徵信嗎 瀏覽:91
手機小額貸款利率太高怎麼辦 瀏覽:336
房產過戶貸款沒還完怎麼辦理 瀏覽:587
民生信用卡怎麼查詢貸款余額 瀏覽:146
天津市小額貸款協會 瀏覽:90
農行二手房公積金貸款多久能下來 瀏覽:709
公積金貸款提前還貸手機操作 瀏覽:890
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分期嗎 瀏覽:439
網上貸款利息低靠譜點的 瀏覽:147
維持貸款限額10的補償性余額 瀏覽:707
大學貸款余額能日常使用嗎 瀏覽:209
農行用房子抵押貸款 瀏覽:662
河南農村信用社個人貸款 瀏覽:884
小額貸款收費合法嗎 瀏覽:446
扶貧無息貸款要擔保人嗎 瀏覽:446
公司貸款利息要繳所得稅嗎 瀏覽:128
擔保貸款逾期多久上徵信 瀏覽:229
保定市定興縣明城恆盛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