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貸款金額與銀行貸款余額區別是什麼啊。。
1、含義不同
貸款金額指的是借款人與放款人簽訂的合同數額,也就是放款人(銀行)借給借款人的金額。
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銀行)的貸款總額。
2、特點不同
貸款金額指的是銀行借款的總額,其數額不會發生變化。但貸款余額隨著借款人在還款期限里按期歸還,其數額會不斷變化。
3、數額不同
銀行貸款金額和貸款余額不同,期初銀行貸款金額加上貸款利息才等於期初銀行貸款余額,而隨著償還期的變動,貸款余額分期歸還後,二者數額仍不相同。
⑵ p2p網貸平台數量和成交量可以看出什麼
看出互聯網金融一股勢不可擋的趨勢,今後發展是離不開網貸的
⑶ 7月份網貸成交額有所下降嗎
網貸行業的風險正影響著網貸行業的發展。據顯示,今年7月份,全國P2P網貸成交額為1425.65億元,較2017年7月份下降61.26%,較2018年6月份下降25.28%。與此同時,網貸余額有史以來連續5個月下降。截至7月末,全國P2P網貸的貸款余額14905.94億元,環比降低2.87%,同比降低1.46%。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爆雷」潮初期出現風險的網貸平台,業務模式多多少少存在問題,如涉嫌自融、假標、龐氏騙局等,但網貸行業的集中風險爆發,對越來越多目前正常經營的平台也形成了極大的流動性壓力。此時此刻,網貸平台更應堅守合規經營,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保護投資者利益,在經歷行業洗牌之後,會迎來更大的發展。
⑷ 貸款余額與待收金額到底有什麼區別
貸款余額與待收金額的區別如下:
1、影響因素不同
貸款余額是直接影響市場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而待收金額一方面受制於宏觀經濟狀況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國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費政策的影響。
2、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不同
貸款余額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 計算統賬結合,作為分子的凈利潤金額不變;
而待收金額的調整項目為按照本准則第十條中規定的公式所計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數,同時還應考慮時間權數。 當期發行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應當自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發行日起計算。
3、計算方法不同
貸款余額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凈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而待收金額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4、作用不同
貸款余額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而待收金額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貸款余額
網路-成交金額
⑸ p2p成交量 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貸款余額,通俗的說就是,截止當前,平台已經貸出去,但還沒有還款的本金(不含利息);
貸款余額是衡量平台的經營規模、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標;
貸款余額高,說明平台的借貸規模大,同時,可能相應的流動風險也高,一旦無法如期收回借款,平台對投資人的兌付壓力增大,就可能崩盤。
⑹ 網貸貸款余額什麼意思
就是貸出去沒有收回來的
⑺ 網貸平台成交量跟什麼指標有關系 知乎
投資總額吧,推薦互貸。
⑻ 網貸平台「借貸余額」什麼意思
就是還可以剩下的借款金額
⑼ 如何判斷P2P網貸平台成交量是否合理
最近有朋友問我,股市的起起浮浮已經令他傷心透頂了,他也想參與到網貸中來,可面對互金零零總總的許多說法,讓他拿不定主意,他只好相信量大則強的道理,選擇一些成交量大的平台了,平台體量大抗風險能力可能也強,是不是這么個理?
我一時還真不知道如何回答,量大則強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平台的宣傳也總會在成交量上下功夫,無論你打開一些平台的首頁還是平台所謂的運營報告,成交量永遠是第一位的賣點。
何為成交量?
成交量一般是指平台就是平台在某一時間段內,吸收的投資者的投資總額,簡單說就是一個平台的成交或交易規模。它反映的是一個P2P平台吸納資金的能力,但對於投資者來說,並非成交量越大的平台就越安全,這需要綜合其他指標進行客觀分析。
首先,平台的成交量是有限制條件的,不能簡單進行類比。
平台的成交量是有時間限制的,很多平台宣傳的成交量往往是一個累計數,是平台自成立之初就一直累計下來的數據,大多已經完成了借貸關系,只是一個歷史數據而已,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而歷史成交數據除了與時點成交數額有關系以外,還與平台的成交時間有著莫大的關系,平台的成立時間逾久,其歷史成交量自然會逾大,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
第二,平台的成交量是有放大手法的,需要加權分析。
平台的成交量是按交易總額來計算的,而交易總額的大小自然是與單一次數的交易額以及交易的次數所決定的。提升交易總額的大小一是提升單一次數的交易額,二是增加交易次數。一個很明顯的情況出現了:貸款余額相同的情況下,借款周期越短流動性越強的平台,其累計成交量自然會越高。於是有些平台為了提升成交量,開始大量期限拆標,甚至會虛擬標的,發行「天標」、「秒標」,這無疑會直接成倍放大了平台的成交量。
第三、平台的成交量是依附於項目的,需要認真甄別。
平台的成交量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借貸項目的交易額累加,它不能游離於實際項目之外,而且項目必須是形成一個閉環,借貸關系需要嚴格按照合同關系履行完畢,不能為了成交量而成交量。特別是對一些劣質違約項目,平台沒有採用風險管控方案進行管控,而是採用借新還舊的辦法進行滾動,將風險像滾雪球一樣向後推,風險會越積越大,一旦雪球分崩離析,後果不言而喻。而這種滾雪球的模式無疑會增加平台的成交量,這對我們投資者來說需要認真甄別。
所以說,成交量盡管是衡量一個平台的重要的指標,但僅僅依靠平台的成交量來衡量一個平台是否安全,明顯是不夠的。投資人需要藉助平台的一些其他指標來綜合分析,並結合一些專業的評級進行綜合評斷。既便對於迷信於成交量的投資者來說,也不能被平台表面的交易量所迷惑,而是要去隱蔽的外衣,還原出一個相對真實的平台成交量來,我們可稱之為標准化成交量。
標准化成交量(V0)等於平台的累計真實成交量(V)除於平台的成立時間(T1)及平台加權平均借款期限(T2)的乘機,對於平台存在同一個項目的滾動續借情況,需要進行相應的剔除得出平台的真實成交量。
用公式表示為:
V0=V/(T1*T2)
如:一個平台的累計真實成交量是10億元,平台成立兩年半,平台的加權平均借款期限為5個月,其標准化成交量可以計算為:
V0=100000/(30*5)=666.67標准萬元。
這個數據是不同於月度平台成交量,但我們可以拿他來進行對比分析,來觀察平台的健康成交指數。
當然一個健康發展的平台的成交量應該是均衡發展的。
如果一個平台健康持續發展,而且是以分散小額為主,符合惠普金融的特徵要求,平台的期限成交量就不會波動過大。這也是判斷一個平台是否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進階指標。
所以僅僅考察平台的累計成交量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制定一個標准期限(一般是月度),進行月度成交量對比。對於月度成交量,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觀察其是否出現極具變化,偏離平均差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就可以了。對於遠離平均差,忽高忽低變化劇烈的平台,除非有明確的解釋,投資者最好不要涉足。
如何判斷一個平台的成交量是合理的呢?
1、平台的成交量要與平台的投資人數相對應。
一個平台的成交量是與投資人數成正比的,如果一個平台的投資人數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平台的標准成交量也很難有龐大的變化。
2、平台的成交量要與平台的借款人數(個數)相對應。
借款人數雖然不同於投資人數那麼分散,但同成交量之間也基本上是一個正比關系,否則就可能出現貸款個數過於集中的趨勢。
3、平台的成交量要與平台實力相符合。
平台的實力包括平台的資金實力、人力資源、風控能力等等,也包括平台的風險准備金的多少等平台的風險處置能力。
4、平台的成交量要與平台的主營業務種類相結合。
單一特色平台的成交量一般不會太大,綜合性平台的成交量一般來說都是具備較大規模的。同時,也要對比同類平台的成交量大小。
5、平台的成交量要與網貸行業整體成交規模相對應。
平台有優劣之分,但任何平台都不不可能脫離整個行業的景氣指數,所以平台的成交量要與網貸行業整體成交規模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