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 在銀行貸款, 審計報告起什麼作用呢
提供給銀行,作為審查企業是否具備銀行要求的貸款條件,以及對貸款使用情況進行的專項審計。
在審計報告中不僅對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同時也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財務狀況、貸款使用情況等發表意見。是銀行逃避貸款風險,企業展示經營狀況必不可少的依據。
審計所需資料清單編輯
一、財務類資料
1..會計報表及附註
2.全部賬目
3.會計憑證
4.科目余額表(1級至末級的期初、期末和累計發生額)
5.銀行存款對賬單、余額調節表(全部銀行存款對賬單)
6.房屋、車輛產權證明
7.長短期投資,投資協議、被投資單位營業執照、被投資單位會計報表(截止會計報表日的被投資單位經審計會計報表)
8.長短期借款合同,抵押擔保資料
9.固定資產盤點表(標明固定資產各稱、規格、數量、原值、預計殘值、使用年限、折舊額、凈值)
10.存貨盤點表(截止會計報表日的盤點表,標明存貨的名稱、規格、數量、單價、總金額)
11.納稅申報表及繳款書(所有稅種全年納稅資料)
12.發票使用情況匯總表(領購票號、金額;已使用的票號、金額;剩餘的票號、金額)
二、備查類資料
13.營業執照(工商)
14.稅務登記證(國稅、地稅)
15.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質量監督局)
16.納稅鑒定文件(國稅、地稅)
17.公司章程、協議(工商備案)
18.設立、變更驗資報告
19.以前年度審計報告
20.財務會計制度及相關內部控制制度
21.單位組織結構框架圖
22.股東會、董事會重大決議等文件
23.房屋租賃協議
㈡ 審計報告里在哪裡可以看到貸款金額
審計報告中基本看不到,除非貸款金額方面存在重大錯報,導致發表保留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個時候能夠看到。
在審計報告後附的財務報告中是可以看到貸款金額的。
㈢ 審計報告中的審計總金額的含義
這個根據審計目的不同是不同的,比如報表審計,審計總金額肯定是總資產或者總收入,而如果是專項審計如工程造價審計中,就是工程成本總額,銷售審計就是銷售收入
㈣ 年度財務審計報告里如何區分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自有資金一般可以按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合計填寫。銀行貸款可以按資產負債表中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合計填寫。
㈤ 銀行貸款會計報表需要審計報告嗎
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大企業的授信中需要企業會計事務所審計過的報表,但小企業簡式貸款,擔保方式又是以房屋地產抵押為主的要求稍低一些一般可不要審計的,當然經過審計的報表可信度更高一些。
㈥ 審計報告中: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方+應付賬款借方+本科目貸方,看不懂那個貸方是哪個科目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方+應收賬款貸方+預收賬款借方
㈦ 審計報告中財務報表的平均流動資產余額怎麼算
流動資產平均余額=各月流動資產平均余額合計數/月數 或者:流動資產平均余額=(流動資產年初數+流動資產年末數)/2
流動資產(Current Assets)是指企業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運用的資產,是企業資產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流動資產在周轉過渡中,從貨幣形態開始,依次改變其形態,最後又回到貨幣形態(貨幣資金→儲備資金、固定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貨幣資金),各種形態的資金與生產流通緊密相結合,周轉速度快,變現能力強。加強對流動資產業務的審計,有利於確定流動資產業務的合法性、合規性,有利於檢查流動資產業務帳務處理的正確性,揭露其存在的弊端,提高流動資產的使用效益。
㈧ 審計報告中的審計總金額的含義如果是財務收支審計的話,審計金額是余額嗎 如果審兩個年度的,金額又是多少
審計報告中的審計總金額的含義是,實施審計過程中所涉及的金額,例如:
1)財務收支審計:財務收支審計涉及的面寬,一般情況下被審計單位的資金全部資金都是審計范圍,
(A)流動資金(現金、存款、應收款、庫存物資、長期投資等);
(B)固定資金 (固定資產) ;
(C)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數額是資產總額中分別的反應形式,也就是說有的資產總額由負債和所有者權利構成,因此計算審計總額時,不包括此數額;
審計總金額是期初余額加上審計余額的平均額;
兩個年度的金額又是多少,當然一個年度的審計額與另一個年度審計額不是一回事,如果計算兩個年審計額,那就兩個年的審計額相加在一起。
㈨ 銀行貸款審計報告
貸款審計報告
根據《關於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進行現場檢查的通知》要求,我們檢查組於2009年6月11日――-7月6日對所轄的支行機構進行了抽查,現將審計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某支行人民幣貸款547億元,不良貸款總額上升明顯,由2005年的525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644億元,升幅為23%。
(二)存在的問題
1、貸款制度執行不嚴
(1)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嚴
如某支行對某開發公司2005年發放了500萬元的貸款屬借新還舊,貸款實際上在2004年以前已發放。 1、「借新還舊」很普遍,這主要與考核硬指標有關 2、信貸員的道德風險
3、支行對於「借新還舊」貸款的潛在風險認識不足、貸後管理不到位、考核機制不科學等因素,導致「借新還舊」貸款頻繁出現。
4、使用「借新還舊」貸款方式的政策約束較貸款「展期」寬松,「借新還舊」貸款也就成了信用社轉化不良貸款、保全信貸資產的一個手段,甚至作為鞏固和發展客戶的絕招。 (2)、無效抵押和擔保無效
1、 該支行給10戶企業貸款,金額39000萬元屬於無效抵押貸款,貸給47戶,金額199000萬元的款項為無效擔保貸款 第一,共有財產,單方授權抵押。 第二,抵押物不足,抬價湊數。
第三,跨系統存單,無通融協作規定。 第四,多頭(次)抵押。
第五,憑印、證件支取的存單(折)作抵押物,處理時處於被動 第六,第三者所有的抵押物,無授權證明書。 第七,借款逾期,貸方處理抵押物不及時。 (3)保證貸款風險大
某支行對地產公司發放的1.7億元的保證貸款風險較大,一是借款人目前財務狀況差,
處於虧損,二是發放的貸款為短期貸款,但實際上投入了回收期較長的房地產項目。而且擔保人財務狀況不理想
2、 審貸分離制度未按要求執行。
某分行貸款審查和發放未分設兩個部門。一般來說貸款業務的流程是首先由客戶提交申請書及相關資料,然後通過各項審查、提供各種擔保,最後才簽訂貸款協議及借款合同,發放貸款。在這其中審查和發放是相互制約、是抵禦貸款風險重要措施。該支行的行為會導致支行在沒有充分審查時就發放貸款(人員風險)引起貸款貸款的還款風險增加。 3、 長期貸款轉為短期貸款
某支行向某房地產有限公司發放短期貸款4000萬元,期限1年,但實際上,該筆貸款是對一個開發時間長達8-10年的項目發放的首期貸款。
將長期貸款轉為短期貸款,因為長期貸款有於其期限長,風險比短期貸款要大,相應地形成不良貸款的機會也會相應地比短期貸款的大,這就成為了支行用以降低不良貸款的一個手段。
(三)意見及建議
一、要加強信貸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信貸員崗位責任制度。對信貸員實行嚴格的工作質量考核獎優懲劣。對因主觀、人為違規造成的資金損失,信貸員要按比例賠償
二、加強管理,從切實防範信貸資金風險的角度減少「借新還舊」的貸款增量
三、規范操作,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盡快分立貸款相關的審查和發放部門。
四、完善抵押貸款手續制度,確保抵押貸款合法性
五、盡快推行統一授信制度,建立起對風險決策的統一管理,嚴格按照上級行授信管理的有關規定審批發放貸款,堅決杜絕超許可權、以貸收息等違規行為。 XX審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