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異地扶貧搬遷補償款啥時候能發放
國家下發了《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全國各地的異地扶貧搬遷工作計劃在2年內全面完成。
但凡是在農村,只要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能享受到方方面面的扶貧優惠政策,其中的一種扶貧方式就是異地搬遷。
目前部分地方的部分貧困農戶已經完成了扶貧異地搬遷,還有大部分農戶依舊沒有收到搬遷的通知。
一、搬遷條件
這次搬遷范圍非常大,總共涉及全國22個省份共1400餘個縣市,其中包括新疆、甘肅、陝西、雲貴川等地。
1、必須是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2、農戶需是居住在深山老林、石山、荒漠化嚴重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等環境惡劣之地;
3、農戶家庭經濟收入水平和家庭狀況符合異地搬遷政策。
二、搬遷費用
關於搬遷的費用問題,相信也是大夥兒最關心的問題,目前異地搬遷的政策並不是完全免費,農戶需要自己出一部分錢。
以陝西省的政策為例,人均搬遷費用為2500元左右,如果一家四口人,就需要繳納1萬元的費用;但是1萬元是上限,每家繳納的最高費用不能超過1萬元,剩下的費用由政府補助。
(1)清收異地扶貧搬遷貸款工作職責擴展閱讀: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培育農業農村轉型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推進精準扶貧增強低收入農戶發展能力的實施意見》。
2017年起採取市級引導、市縣聯動、社會幫扶等舉措,進一步強化精準扶貧,著力解決低收入農戶安居難、醫療支出負擔重和收入持續增長動能不足等問題。
現就進一步明確相關政策要求通知如下:
一、推進異地搬遷差異化補助。各地要根據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扶貧辦公室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浙江省農民異地搬遷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浙財農〔2013〕373號)文件要求。
落實好省級扶持政策,並採取市、縣聯動在全市范圍內推進低收入農戶異地搬遷差異化補助政策。
全市計劃三年時間新增完成1000戶以上低收入農戶異地搬遷,計劃任務逐年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
縣級政府在落實好省、市相關支持政策基礎上,應當統籌本級財政投入和其他相關資金,適當提高到戶到人的補助標准,並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異地搬遷實行差別化補助,重點解決低收入農戶基本住房問題。
享受異地搬遷差異化補助對象,除在省級規定的異地搬遷扶持范圍之外,允許覆蓋到非扶貧重點村搬遷、地質災害生態搬遷、文泰抗震安居和危房改造等急需解決基本住房問題的低收入農戶群體。
市財政按照每戶3萬元的補助標准測算下達補助資金,由各縣(市、區)統籌用於異地搬遷差異化補助。
各地應當結合當地實際出台具體的差異化補助政策,認真落實市級下達的任務,該項任務納入市對縣(市、區)扶貧工作考核。
市級扶貧部門聯合市慈善總會開展「助推搬遷·安居圓夢」活動,針對低收入農戶中特別困難的群體,在享有各項財政資金補助(含本規定差異化補助)後仍有困難的,可優先推薦社會力量幫扶。
由縣級扶貧部門和慈善總會推薦上報,市慈善總會發動社會捐助,由捐助人確定支持對象及金額,一般每戶受捐助2萬元,直接發放到戶。
一些對象經報道後引發捐贈資金數額較大的,獲贈金額(含物資折算金額)不超過10萬元。
二、推行低收入農戶醫療支出補充保險。對低收入農戶意外傷害和大病醫療支出推行商業補充保險,不設年齡和健康狀況的限制,有利於進一步防止因病因意外傷害返貧致貧。
2017年商業補充保險覆蓋低收入農戶17萬人,其中,蒼南縣、平陽縣覆蓋2017年認定的低收入農戶一半左右,其他地方覆蓋2017年認定的全部低收入農戶。
保險責任主要包括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傷害門診醫療、住院補貼、大病再補償醫療費用等。
Ⅱ 異地扶貧搬遷的問題
這種問題啊,你就慢慢需要勸說,人都是做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的,所以從利下手會輕松很多,你先認識到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搬走是什麼原因,還有認識到自己為什麼願意搬是什麼原因,這樣來勸說是最好的,這種問題不能暴利解決,給從根源來看
Ⅲ 易地扶貧搬遷要拆老房子嗎
1、精準搬遷對象。 明確搬遷程序選准搬遷對 象是異地扶貧搬遷成功的前提, 一定要因地制 宜,偏遠山區條件艱苦、人口分布分散的農民,可根據條件,實行整村搬遷。
2、了解農戶基本現狀。進村入戶登記與傾聽駐村小組意見相結合,普查工作要深入細致,切實做到普查到戶、逐戶建檔立卡、完備檔案資料,確保應搬遷群眾全部登記造冊。普查工作要尤其注意對符合搬遷條件而又缺乏搬遷能力和意願的困難群眾進行詳實的調查摸底,建立專門的普查檔案。
3,嚴格執行工作程序。要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群眾申請、初定對象、張榜公示、民主評議的標准化工作程序確定移民搬遷安置對象。對於自然環境特別惡劣地區的深度貧困群眾,搬遷意願特別強烈,將他們作為為搬遷安置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走「先難後易,整村搬遷」路子。
4、科學布局。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布局安置區域,合理確定搬遷重點和規模,結合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優先安排搬遷深度貧困戶。制定搬遷考核標准,不能只用單一指標衡量農戶是否貧困。圍繞困難群眾的搬遷安置要逐戶建立檔案、落實責任、嚴格考核、驗收銷號,防止工作中出現避重就輕、避難就易、「搬富不搬窮」的問題。
5,加強金融服務支持。著力「微型金融產品」的開發。即開發適合窮人需要的金融產品,鼓勵村鎮銀行發展、開展貧困村互助資金、小額信用貸款,繼續完善國家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努力滿足扶貧對象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
最後,社會資金支持。加大公益資金支持力度,在所得稅前減免用於異地扶貧搬遷等扶貧事業的捐贈。充分利用市場資源配置,推動市場開發,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鼓勵內外資企業進駐新村,並為之提供優惠政策。
Ⅳ 異地扶貧搬遷後還能在原來的村子上學嗎
異地扶貧搬遷後,當然可以去原來的學校上學,你如果不想就近選擇的話。
Ⅳ 異地扶貧搬遷實施完成原宅基地是否可以進行兌換及新建房屋
你已經享受了異地扶貧搬遷,原來的宅基地可能已經被投資單位或者政府收回。我認為你不可以在原來的宅基地進行建房或者進行交易。你應該查一下拆遷搬遷的協議,這些應該寫的很明確的。
Ⅵ 異地扶貧搬遷的政策具體是怎樣的
1、異地扶貧搬遷需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
(2)本人願意搬遷的;
(3)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2、遷出地區域劃定標准,劃定區域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土地貧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資源匱乏等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通過就地就近幫扶促進生產或就業仍無法讓農戶脫貧的區域,重點是貧困程度相對較深的貧困村;
(2)生態環境脆弱,屬於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區;
(3)地震活躍帶、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
(4)易漬易澇湖區低窪區;
(5)屬於縣域內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域等主體功能區的限制開發區或禁止開發、不宜開發的區域;
(6)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落後,嚴重製約區域發展,並且延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成本高於易地扶貧搬遷成本的區域;
(7)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特別重且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無房戶和D級危房存量大的行政村;
(8)縣域內其他需要搬遷的區域。
(6)清收異地扶貧搬遷貸款工作職責擴展閱讀
(一)資金籌措渠道
易地扶貧搬遷資金來源5大塊,即中央預算投資、專項建設基金、地方政府債券、長期信貸資金和貧困戶自籌資金,省按大約6萬元/人預算標准撥付給各縣。
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7000元/人,專項建設基金5000元/人,地方政府債券10000元/人,長期信貸資金人均不超過35000元。農戶自籌資金原則上人均不超過3000元,戶均不超過10000元,對於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群體,可免交。
(二)資金使用原則
縣級人民政府可統籌全縣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在充分保障貧困人口基本住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需求的前提下,項目資金如有結余,允許調劑用於易地扶貧搬遷貸款還本付息,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後續產業發展和就業。
中央投資和地方政府統籌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最低補助標准為800元/m2,各縣市區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安置住房建設的差異化補助標准。
(三)資金管理原則
易地扶貧搬遷業務應與其他業務物理隔離、獨立封閉運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征地拆遷費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自籌及整合其他資金解決,不得從易地扶貧搬遷資金中列支。易地扶貧搬遷有關的工作經費由當地政府配套解決,嚴禁從易地扶貧搬遷資金中列支。
對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長期政策性貸款資金和貸款貼息資金等應分別建立台賬,實行專戶專賬管理、專款專用。
Ⅶ 國家異地扶貧搬遷的房屋能不能申請房貸
扶貧搬遷的房屋能不能申請房貸,需要聯系當地銀行是否有政策支持,若有獲得銀行支持就可申請房貸。
房貸辦理流程:
選擇房產;貸款人在選擇房產時需跟開放商確認該房產是否獲得銀行支持,是否可辦理房屋按揭貸款。
貸款申請;貸款人在確認自己選擇的房產得到銀行按揭支持後,應向銀行或銀行指定的律師事務所了解銀行關於購房者獲得按揭貸款支持的規定,准備有關法律文件,填寫《按揭貸款申請書》,並准備相關的申請資料:(夫妻雙方)身份證、戶口本、婚姻狀況證明、工作證明、收入證明、銀行規定其他材料。
銀行審核;銀行收到購房者遞交的按揭申請有關法律文件,安排專員審核貸款人是否符合按揭貸款的條件,貸款人通過審核的話,銀行發給貸款人同意貸款通知或按揭貸款承諾書。
簽訂相關合同;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並取得交納房款的憑證後,持銀行規定的有關法律文件與開放商和銀行簽訂《房屋按揭抵押貸款合同》明確貸款數額、年期、利率、還款方式及其他權利義務。
辦理抵押登記、保險;貸款人、開放商和銀行持《房屋按揭抵押貸款合同》及購房合同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備案手續。對期房,在竣工後應辦理變更抵押登記。在通常情況下,由於按揭貸款期間相對較長,銀行為防範貸款風險,要求購房者申請人壽、財產保險。購房者購買保險,應列明銀行為第一受益人,在貸款履行期內不得中斷保險,保險金額不得少於抵押物的總價值。在貸款本息還清之前,保險單由銀行執管。
還款賬戶的辦理與確定;貸款人在簽訂《房屋按揭抵押貸款合同》後,按合同約定,在銀行指定的金融機構開立專門還款賬戶,並簽訂授權書,授權該機構從賬戶中支付銀行與按揭貸款合同的貸款本息和欠款。銀行在確認購房者符合按揭貸款條件,履行《樓宇按揭抵押貸款合同》約定義務。並辦理相關手續後,一次性將該貸款劃入開發商在銀行開設的銀行監管賬戶,作為購房者的購房款。
Ⅷ 異地扶貧搬遷的政策具體是怎樣的
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尊重農民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做到應搬盡搬。
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安置方式。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內就近集中安置、建設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託小城鎮或工業園區安置、依託鄉村旅遊區安置等。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親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我省根據實際情況,安置模式有統規統建、統規自建、分散自建和購房安置四種。
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由地方政府統籌資金建設,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安置住房建設由中央投資、地方政府統籌資金和農戶自籌三部分組成,其中,中央投資為人均7000元,農戶自籌資金原則上每戶不超過10000元,對於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群體,可免交。中央投資不需要償還,地方政府統籌資金由地方政府和項目實施公司償還,不需要搬遷戶償還。中央投資和地方政府統籌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最低補助標准為800元/m2,各縣市區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安置住房建設的差異化補助標准。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搬遷安置住房建設以「保障基本、安全適用」為原則,建設面積嚴格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內(宅基地嚴格按照當地標准執行)。同步搬遷的其他農戶住房建設面積根據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地方財力和農戶自籌能力,自行確定面積控制標准。
易地扶貧搬遷既要「挪窮窩」、也要「換窮業」、「拔窮根」,最終目的是通過徹底改善搬遷貧困群眾生活居住環境和生產發展條件在2020年前實現穩定脫貧。國家對搬遷群眾創業就業、產業發展、技能培訓與搬遷工作同步推進。實施搬遷後,脫貧攻堅的其他政策措施也要繼續惠及搬遷貧困戶,加大對搬遷對象後續發展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應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制定各種扶持辦法,如「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就業培訓+公益崗位」、「資產收益+物業經濟」等,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