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要給汶萊無償援助40億美元。真的假的
中國與東盟在變革中前行_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網
2011年11月16日 ... 中國向越南; 泰國; 寮國; 柬埔寨; 汶萊; 新加坡; 菲律賓; 緬甸; 馬來西亞 等國
提供了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向泰國等國提供了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這一年,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表《聯合宣言》,確定了睦鄰互信夥伴關系。2002年,雙方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正式啟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和東盟加強合作,共同努力為彼此經濟增長作出貢獻。2009年簽署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向外界發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願同舟共濟,攜手抗擊金融危機,繼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明確信號。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極大促進雙邊貿易的同時,減少了雙方受歐美等傳統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回顧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印尼加查馬達大學亞太研究所創始人之一斯里·阿迪寧西說,東盟「10+1」、「10+3」等合作極大增強了東盟與這些國家的經濟互補。中國是東亞經濟的軸心,也是世界經濟一大支柱,東盟國家注重與中國在地區的合作,這對於它們在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實現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從1991年到2010年,中國-東盟貿易額從79.6億美元增長到2928億美元。今年前10個月已突破2959億美元,有望再創新高。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躍升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飛速發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讓雙方從中獲利。
Ⅱ 中國對外國就可以無息貸款,為什麼對中國公民就要收利息
無息給對方,對方是有代價的,一種是出於政治上的(政治上的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另外一種是資源 上的,還有的是其它方面的,但總體上是有利於自己的(比如高鐵換大米等等)!
Ⅲ 中國三部委扶貧無期無息貸款是怎麼回事
那是剛解放發展需要,先到先得,極為不公,可以說改變了很多人的底層階級
Ⅳ 阿拉伯。。。。
大地:眼見為實的阿拉伯國家
推薦查看本文HTML版本
周駿羽
西方媒體對中東地區的報道,多集中在沖突、戰爭、綁架和恐怖襲擊等負面新聞。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最近,我隨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訪問海灣六國,切身感受到的印象卻是:這些國家富裕、美麗、政局穩定,人民善良、友好、生活幸福。
我們到訪時,正趕上當地節假日,但接待者都高度重視,精心安排我們的訪問日程。當地主要媒體報道了代表團活動,一些代表團成員的照片,還上了阿拉伯文和英文報紙版面。
這些國家普遍希望擴大對華經貿合作。科威特商會主席介紹說,他們成立了中科聯合投資公司,將投資500億第納爾(約合1700億美元)建港口、電站、石油和精細化工以及城市建設,希望有中國企業參與大項目合作。阿曼工商會主席表示,希望中方在阿曼投資,在阿曼加工的紡織品,可免配額銷往歐美國家。巴林領導人希望組織專門的中巴經貿投資洽談會,並邀請中國企業參加定期的巴林企業家論壇。沙特領導人提出,希望成立中沙聯合投資公司或聯合投資基金或銀行,並在首都利雅得興建中國商品城。
海灣諸國發達的基礎建設和富足的國民生活,讓我們感受深刻。在海灣諸國中,巴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低,也有13590美元,比較富裕的卡達則高達31700美元。
然而,這些國家飛速發展的歷史並不算長。在1946年打出第一桶石油前,海灣諸國還過著「靠海吃海」的漁村鎮生活,一切都非常艱苦、簡朴。
60年來,這些國家以石油起家,硬是在大片荒漠中建起了一塊塊綠洲。卡達年均降水125毫米,巴林77毫米,阿聯酋100毫米,降水量均嚴重不足。因此這里的植物,都用管道滴灌種植,因為炎熱、乾旱、缺水,珍貴的淡水必須循環利用。
科威特城的標識建築,就是一座水塔。當地人打趣說,上海東方明珠塔就是學他們水塔而建的。這座水塔建於1979年,建築難度極高,沒有地座支架,就是三根直立柱子。一根柱子一個球,高140米,可貯淡水66萬加侖,另一根柱子兩個球,大球貯存133萬加侖淡水,小球則是可容100人的旋轉餐廳。
在沙烏地阿拉伯,可以看見一個個直徑30到50米的圓型種植園,種植著小葉植物和草。當地人用斜拉橋型的吊桿,拉住一根直徑幾十米布滿小孔的水管,沿著圓心旋轉著澆灌植物。
海灣國家經濟以石油化工為主,還有天然氣、煉鋼、煉鋁。世界石油、天然氣產量、儲量的前幾位多集中在這里,可以說,這里的生產和生活都圍繞著油和氣。
在發達的石油化工基礎上,這些國家還注意吸引國外技術,鼓勵發展農業。卡達免費向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農業機械,號召植樹造林,擴大耕地面積;阿聯酋除上述免費外,還全部包購包銷農產品,並無息貸款給農民。
訪問兩個多星期,我們天天和阿拉伯人接觸,他們處處顯出對中國人的友好之情。我們參觀了三處有數千歷史的老王宮,現在只剩下斷垣殘壁,但他們還是請專人保護管理。當地可以收看中國中央電視4台和9台,主人在熱情介紹王宮和國家歷史時,稱贊中國的故宮和長城保護得很好。
我們在利雅得參觀302米高的王國中心,碰巧有王室成員也要乘電梯上去。得知這是中國代表團,王室中一位年長者當即邀我們同乘電梯,他們說:「中國人了不起!」我們說:「中國人和阿拉伯人是朋友。」他們卻說:「不!不只是朋友!是兄弟!」
一天傍晚,我們漫步科威特灣,許多人在釣魚。知道我們是中國人,釣魚者紛紛豎起大拇指說「中國偉大」,一位長者還對團長陳昊蘇說,我想把今天釣到的魚送到北京你家裡去,大家都笑著鼓掌。
在多哈,我們參觀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簽約地希爾頓大酒店。走在多哈海灣廣場上,看到2006年亞運會吉祥物就立在海邊,當地人知道我們來自中國,立刻說「中國,北京2008奧運會!」不少人圍過來告訴我們,他們到過北京、上海。
要離開卡達前有幾小時空閑,我們臨時希望去參觀半島電視台。趕到電視台,一位副主席親自出面歡迎,而且請我們在演播大廳、直播室、采編室、機庫機房等任何地方參觀。
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好,主動用英語向我們介紹。有位負責東亞地區報道的工作人員會說一點漢語,特別告訴我們,他的手機用的是中國移動服務。
半島電視台的建築其實很普通,不過是三層樓面的裙房,土灰色加上點金色和海藍色的外牆。一進門,就看見一幅巨大的半島電視台標識,像一個燃燒著的火焰頭。主大廳的中央有一小塊空地方,周圍壁上全是視屏和照片、圖畫。大廳內圈被隔成一個個辦公格子,每人一格,每格的布置都很有個性。樓里走道很小,只能並行兩人,上下樓梯也很窄。
他們所使用的設備,並不比我們國內大電視台的好。錄音室里燈光比較暗。主人介紹說,他們工作很緊張,信息的來源和播發的新聞很及時,常常被其他電視台轉播。他們把信息觸角伸向世界各地,總要爭取拿到第一手的真實新聞,他們的敬業精神讓人感動。
利雅得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是,「花草茂盛的花園」。市區高樓林立,有多條現代化高速公路和立交橋。1999年為慶祝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開國一百周年,沙特政府在利雅得市區內的阿卜杜勒·阿齊茲王宮周圍建立了國王歷史中心,佔地30萬平米,由國家博物館、國王歷史研究中心、四方宮、清真寺、國王私人圖書館和公共休閑廣場六個部分組成。
國家博物館有10個畫廊、8個展廳,展出人和宇宙、伊斯蘭和阿拉伯半島、兩大清真寺圖片等。四方宮是國王辦公、生活和接待外賓的地方。馬斯麥克宮建於1865年,是一個方形城堡,現在是國家展覽館。德爾伊葉城俗稱老王宮,是1446年沙特家族的祖先來到這里命名的,是當時的王國首都和宗教、文化中心,現在,只剩斷垣殘壁了。
科威特科技中心是2000年建成的,造型特別,各個入口和屋頂是白色船帆型,內有海洋館、探索廳、球幕影院、餐廳,中心兩側有空地,椰棗樹林、草地。國家博物館是1957年建成的,由四棟建築和一個天文館組成。在眾多的展廳中,民俗博物館應該是古代科威特的縮影,反映了他們的歷史、社會、經濟、宗教。拉吉布博物館是私人博物館,有大量極具阿拉伯民族和伊斯蘭風格以及來自印度和我國西部地區的工藝品、黃金、白銀、鑽石、寶石、字畫、綉品、瓷器、樂器、錢幣,許多展品價值連城。
麥納麥是巴林王國首都,在阿拉伯語中是「住宿之寺」的意思。該市北區是政府辦公、商業和數百家本國和國際銀行、金融機構所在地,是中東地區金融服務中心,各國銀行在巴林總資產達800多億美元。西區有「希福商城」、「巴林商都」和「那那商城」,像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西路商街。市區辦公大廈、高級寫字樓、高級別墅錯落有致,建築風格各異,沿街綠化成功,有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卻絕無大都市的喧囂。該城市的標識性建築是珍珠塔,位於費薩爾國王大道向南轉彎處,頂端有直徑3米的球體,代表大珍珠,下面由六根彎柱支撐著,代表海灣合作委員會六成員國。
我們每到一個國家,都會被邀請參觀清真寺。蘇丹·卡博斯大清真寺非常壯觀,總面積93萬多平方米,中央大廳有4萬平方米。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因為受宗教的影響,千百年來阿拉伯人的自律是驚人的,海灣地區沒有黃、賭、毒,電視、電影、書報、雜志中也不會出現不堪的畫面,普通的阿拉伯人多數主張與人為善,主張國與國和睦相處。
我們不應當被西方媒體所影響,而要加大對阿拉伯國家的正面報道,讓更多中國人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切實開展更多合作。
Ⅳ 中國每年向沙特和南非提供幾千億美圓的經濟援助
沙特,瑞士.
老實說人家捐咱們點錢還可以.
沙特石油大國.遍地是油.那就錢啊.看過一篇報道,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政府大力建設和改造國內基礎和生產設施,繼續推進經濟結構多元化、勞動力沙特化和經濟私有化,努力擴大采礦和輕工業等非石油產業,鼓勵發展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積極吸引外資,保護民族經濟。2005年12月,沙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約一半人口從事游牧,放養駱駝、綿羊、山羊、馬。四分之一人口從事農業,耕地不到全國面積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綠洲中。農產品有椰棗、小麥、大麥、蔬菜、水果。工業有石油提煉、石油化工、鋼鐵、紡織、水泥等部門。國家政治、經濟重心為利雅得與哈薩區。漢志為第二重心,有行政中心吉達與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麥地那,近年正加速建設紅海沿岸的石油化工業。兩個重心區之間有公路以及長距離油管、液化氣管相通。出口主要為石油及其製品,占出口額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還出口有椰棗、畜產品;輸入主要為糧食、糖、茶和紡織品等。從達蘭至黎巴嫩的賽達,築有中東最長的輸油管(長1,770公里),近年又修築了從東岸石油區到西岸的油管與液化氣管道。沙赫普爾港「霍梅尼港」的舊稱。
主要經濟數據(2005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3074億美元
人均GDP: 13947美元
經濟增長率:6.5%
通貨膨脹率:1%
外匯儲備:1835億美元
外債:1267億美元
失業率:8.8%
對外貿易總額:2280億美元
出口額:1570億美元
進口額:527億美元
編輯本段【資源】
2005年,沙石油產量5.26億噸,出口石油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363億噸(佔世界儲量的26%),三項指標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氣年產量640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6.9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沙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水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目前,沙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佔全國飲用水的46%。沙共有184個蓄水池,蓄水能力6.4億立方米。
編輯本段【工業】
石油和石化工業是沙特的經濟命脈,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3%。2005年沙原油日產量為1050萬桶。近年來,沙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大力發展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電力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非石油產業,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結構有所改觀。
近年石油產量及收入情況如下:
年份
2003
2004
2005
產量(萬桶/日)
850
910
1050
收入(億美元)
740
1060
1570
編輯本段【農業】
沙特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全國有可耕地3200萬公頃,已耕地360萬公頃。從業人員約為39萬,農業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政府對農業實行優惠政策,鼓勵農作物特別是小麥的種植,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目前主要農產品有小麥、椰棗、玉米、水稻、柑橘、葡萄、石榴等。糧食自給率為98%,小麥已實現自給自足並出口。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政府還利用地方和私營企業力量興辦肉雞、蛋雞場,發展養魚業,鼓勵大公司建立各種農場。沙有自流水井4萬眼,飲用水井5.2萬眼,水壩220座,蓄水能力達8億立方米。
編輯本段【財政金融】
沙官方海外資產約1280億美元。2005年政府國內公債1266.7億美元,佔GDP的41%。沙有商業銀行10家,其中國民銀行、利雅得銀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資公司三家為本國銀行,其餘為合資銀行,分支機構1210家。資本約230億里亞爾,利潤約70億里亞爾。沙有七家證券交易所。
【對外貿易】
實行自由貿易和低關稅政策。出口以石油和石油產品為主,約占出口總額的93%,石化及部分工業產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進口主要是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韓國等。由於大量出口石油,沙對外貿易長期順差。2005年沙對外貿易總額2280億美元,出口額1570億美元,進口額527億美元。
中國人均GDP剛過1000.最惱火的是基尼系數官方是0.45 國際上是0.49 而民間是0.59
瑞士的經濟發展
1.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森林面積120萬公頃,覆蓋率為全國面積的25%。
2.經濟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瑞士先後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許多國際性或地區性的經濟組織。瑞士在2002年加入了聯合國這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組織,其中有些機構就設在瑞士。1992年12月6曰,瑞士公民對歐洲經濟區協議進行投票表決,結果公民投票未能通過,從而使瑞士處於歐洲經濟區之外。
戰後以來,瑞士經濟是在通貨膨脹率較低的情況下實現較為迅速的增長的。在戰後經濟發展過程中,既有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增長階段,也有70年代初期以來的停滯階段;雖然在此期間,瑞士爆發過兩次主產過剩 的經濟危機,經濟增長率有3年絕對下降,其中1975年甚至下降了1.3%,然而從總體上看,戰後至今,瑞士經濟的增長還是比較迅速的。從1950年到1986年,瑞士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1倍,每年平均增長3.2%。 1986一1990年,年平均增長率為2.86%。然而,1990年以來,瑞士經濟也受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1991和1992年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1992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90年下降了0.8%。失業嚴重困擾西歐各國,許多國的失業率達到兩位數,個別國家甚至超過20%的時候,瑞士的失業率仍長期處於1%以下,80年代以來才略微超過1%。1991年瑞士失業人數為39200人,失業率為1.3%;而上年的失業人數為18100人,失業率為0.6%。
瑞士在抑制通貨膨脹方面也是很突出的,雖然在70年代最初幾年,消費物價的上漲率較之於五六十年代高,個別年份(1974年)甚至達到9.8%,但總的來看,1987年的消費物價只比1950年上漲2.3倍,平均每年上漲3.3% 。1988年以來,除個別年份外,消費物價上漲率均呈負數。目前瑞士已經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據《歐洲管理論壇》的調查,近些年來,瑞士的國際競爭能力僅次於日本,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居第二位,1988年瑞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7260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3.經濟概況
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盡量減少干預,吸收大量外籍工人從事工資較低的勞動。對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受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自1991年開始,瑞士經濟已連續6年停滯和衰退,陷入3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失業率持續上升,國家財政狀況惡化。經濟復甦步履維艱。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農業就業人數約佔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 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農業長期實施補貼政策, 諸如發放補助金, 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 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 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對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
重視農業知識普及。 因此, 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發展, 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自給率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肉類基本自給, 奶製品自給有餘,穀物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3以上。瑞士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畜牧業的產值占 農業產值的3/4到4/5, 主要飼養牛、豬、羊和馬匹。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馬鈴薯、甜菜和水果。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 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 鍾表、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瑞士素有"鍾錶王國"之稱。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錶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鍾表業的領先地位。近幾年, 瑞士鍾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機床、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來, 打 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食品工業的產品主要供國內需要, 但乳酪、巧克力、速溶咖啡和濃縮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譽。化學工業也是瑞士工業的重要支柱。目前, 葯品約占化學工業產值的2/5, 染料、農葯、香脂、香精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3)服務業概況
瑞士旅遊業發達, 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 銀行業和保險業是最大的部門, 旅遊業長期保持穩定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為旅遊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3620億瑞朗;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995年):51275瑞朗;
國內生產實際增長率(1996年):-0.7%;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4916瑞士法朗;
通貨膨脹率(1996年):0.8%;
失業率(1996年):4.7%;
中國人均GDP剛過1000.最惱火的是基尼系數官方是0.45 國際上是0.49 而民間是0.59
算句話,人家就是退後十年,甚至20,30年也比咱們強到哪兒.
Ⅵ 沙特的收入情況
【經 濟】 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石油工業是沙經濟的主要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沙特石油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約占出口總額的90%。近年來,沙特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努力擴大非石油生產,發展采礦和輕工業,同時重視發展農業,逐步實現了糧食自給。政府鼓勵自由經濟和自由競爭,支持私人及合資企業經營發展項目,保護和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2000年,沙成立了石油礦產和旅遊兩個最高委員會、國家投資總局等機構;修改"外商投資法"和實行新的擔保人制度,鼓勵外商投資;決定向外資開放石油下游和天然氣行業。
2001年,沙繼續推行私有化和就業本地化。為適應加入WTO,沙決定修訂其標准體系和相關法規,5月,沙宣布開放沙電信業;同月,沙特將關稅由12%降至5%;7月,沙內閣會議決定,在建築業取消外國公司擔保人制度。到目前為止,沙已就消除技術貿易壁壘和開展衛生合作等兩項協定與WTO90%的成員完成了磋商。
主要經濟數據:(2000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 1649億美元
經濟增長率 4.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約7000美元
貨幣名稱 里亞爾(Saudi Riyal)
固定匯率 1美元=3.75里亞爾
通貨膨脹率 -0.8%
【資 源】 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儲量約362億噸(2642億桶),佔世界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氣儲量為6.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產量估算,沙石油仍可開采80年左右。
此外,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是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水力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目前,沙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佔全國飲用水的46%。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全國的海水淡化總量佔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個,擁有6.4億立方米蓄水能力。
【工 業】 石油和石化工業為經濟命脈。年產原油4~5億噸,石油收入約400~500億美元。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建立先進的外向型企業,逐步改變依賴石油出口的單一經濟結構。採取鼓勵和促進工業發展、保護民族工業的一系列措施:免費提供工業地皮;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免除工業廠房設施、機械設備、原材料等物資的進口稅;倡導使用本國產品,對本國能生產的同類進口商品課以高關稅等。已建成以石油、化工、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和電力工業為主的十幾個大型骨幹企業。沙近年來大力發展工業,現有3381家工廠,投資2390億里亞爾,工人總數為31萬。目前,非石油工業產品出口達200億里亞爾,工業增長率為10%,工業產值達820億里亞爾,產品國內市場銷售額達510億里亞爾,已建8個工業城。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沙境內共有涉外合資項目1506家,總投資額為381.8億美元。2000年沙特吸引外資48億美元,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占整個地區的54.7%。2001年,截止8月中旬,沙吸引外資就達88億美元。沙目前年發電量為2300萬千瓦。
近年石油產量及收入情況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產量(萬桶/日) 836 776 831 880
收入(億美元) 350 447 735 582
【農 業】 沙特絕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候,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可耕種面積僅占其陸地面積的2%左右,39%的土地只能用作低密度的放牧。西南部雨量較充沛、灌溉條件較好的季贊農業區和提哈馬平原,是沙特的主要農業區。政府十分重視農業,斥巨資投入輸水管道、水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淡化海水解決農業用水,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及養殖業,對農產品給予優惠補貼。農產品出口額占非石油出口總額的20%。目前沙已在小麥、椰棗、雞蛋方面實現自給,糧食自給率為98%,蔬菜為85%,水果70%,魚為52%,肉類為46%。全國有自流水井4萬眼,飲用水井5.2萬眼,水壩220座,蓄水能力達8億立方米, 有1000多公里的管道灌溉網。2001年3月,沙農水部宣布新建12個水壩以應對農業開發和灌溉壓力。沙特所需農產品的進口來源分四大類:活畜及冷凍牛羊肉、冷凍雞肉,主要進口國為澳大利亞、紐西蘭、索馬里、土耳其、中國;成品或半成品食品如奶製品、乳酪、餅干、乾冷凍食品等主要來自歐盟國家;蔬菜、水果因地利之便,主要來自周邊的中東國家;雜糧豆、大米等,主要來自印度、泰國、菲律賓、中國、美國。
【服 務 業】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旅館有308家,擁有客房2.75萬間。沙飯店行業現僱傭18603名外籍人。
【旅 游 業】 沙每年到境外旅遊約350萬人次,25%的沙特人每年出境旅遊一次。沙特公民每年的旅遊消費額為250億里亞爾。每年到沙特的外國遊客為300萬人次,其中200多萬與朝覲有關。
【交通運輸】 近年逐步建成一個陸、水、空立體交通網,公路交通是主要運輸方式。
鐵路:總長1400公里。1998年客運量為64.6萬人次,貨運量為210萬噸。
公路:總長1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00公里,國際公路網與約旦、葉門、科威特、卡達、阿聯酋、巴林等國相通。
海運:目前有商船376艘;船舶噸位275萬噸,居阿拉伯國家之首。但國際航運公司仍控制了水貨運量的95%。1998年貨運量為8500萬噸。現有8個大型海港:吉達港、達曼港、朱拜勒工業和商業港、延布工業港和商業港、臘斯塔努拉港和季贊港。其中吉達港的卸貨率名列世界前茅,共有泊位174個。
空運:沙特航空公司系中東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世界民航公司中名列第15位。擁有波音、空中客車等現代化飛機。全國有25個機場,其中利雅得、吉達、達蘭為國際機場;有40條國際航線;延伸4大洲70多個國家;有24條國內航線。每天平均260個航班。沙航2001年乘客達到了1380萬人次。
輸油管道:大型輸油管道有兩條。一條從達曼到黎巴嫩西頓港,全長1700公里,自1975年以來已基本停止使用;另一條從東部加瓦爾油田橫穿半島連接西部延布港,全長1215公里,設計日輸油能力為185萬桶。1987年又建成一條925公里長的東西管道,日輸油能力達320萬桶。正計劃投資4億美元,把東西輸油管道的日輸油能力增加到480萬桶。
電訊:目前全國有230萬條電話線路連接國內近4000個村落;另有3300條國際電話線路,行動電話線數為240萬門,到2002年底,沙將再增300萬條行動電話線,達到540萬條,建成中東、非洲地區最大的移動通訊網。用戶電報線路3萬多條,電報用戶為1.7萬戶,5萬條微波輸線路(包括2條電視傳送線路),長1.5萬公里。1974年開始衛星與世界各地進行電話、電報、電傳和傳真聯系並進行電視轉播。1985年啟用了阿拉伯通訊衛星,全國現有7個地面衛星接收站,進一步改善了沙特與阿拉伯各國間的通訊聯系。2001年,沙特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s)有42家,互聯網用戶40萬人。
【財政金融】 10家商業銀行中除國民銀行、利雅得銀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資公司三家為本國銀行外,其他均為合資銀行,分支機構1210家。資本約230億里亞爾,利潤約70億里亞爾。沙擁有海外資產2000億美元。全國有七家證券交易所。1991年沙首次向外國借貸,從國際銀行籌措了45億美元,同時在國內還發行了各種債券。政府按照需要定期(每兩周或每月)發放價值約50億美元的公債。2001年沙政府債務約為1860億美元,占沙GDP的99%。
沙特近幾年國家財政預、決算收支狀況如下(單位:億里亞爾):
預 算 決 算
年度 收入 支出 差額 收入 支出 差額
1998 1780 1960 -180 1430 1890 -460
1999 1210 1650 -440 1470 1810 -340
2000 1570 1850 -280 2480 2030 450
2001 2150 2150 0 2300 2550 -250
2002 1570 2020 -450
(資料來源:2001年度英國經濟季評)
2000年外匯儲備為196億美元。
【對外貿易】 實行自由貿易和低關稅政策。出口以石油為主,約占出口總額的90%,石化及某些工業產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進口主要是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以及韓國等。由於大量出口石油,沙對外貿易長期順差。
近幾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年 份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口額 607 398 484 801.5
進口額 264 275 257 341.5
差 額 343 123 227 460
Ⅶ 國家原來的無息貸款政策,帶有父債子還的是哪年發放的
83年。
應答時間:2021-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