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為何央行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所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就是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多的政策。那麼對於央行來說,就是要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多。以增加社會總需求。
B. 降低利率為什麼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我想,學術性、概念性的東西你應該看了不少。
我現在拿一個微觀的例子跟你說。
某投資項目,金額1個億。其利潤率為20%。其自有資金為2000萬,另外8000萬靠銀行貸款。
每年的利潤為2000萬。當銀行貸款利率為0時,5年收回成本。
如果銀行利率為10%,5年需要4000萬的利息。那麼要7年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銀行利率為20%,則需要10年。
所以,銀行利率越低,其收回成本的時間越短,其風險就越小。那麼,更願意貸款而去做此項目。而貸款,恰恰是貨幣增加的方式。
C. 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的影響有何不同
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的影響有三點不同:
1、含義不同
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貨幣政策則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進行調節進而影響經濟。
2、內容不同
財政政策內容和財政收入與支出相關;貨幣政策內容與利率、信貸政策等相關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財政政策通常由國家制定;貨幣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
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3)擴張性貨幣政策存貸款利率表擴展閱讀
從大趨勢上講,反周期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一旦達到,那麼擴張性政策的淡出就是一種必然的邏輯。在考慮對擴張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調整的時候,該政策的代表性事項-長期建設國債,顯然應該在保持一定規模的前提下,對其絕對數量作審時度勢的酌情調減。
在總量酌減的同時,應該致力於使長期建設國債資金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與有選擇的"退出"相適應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的生態保護、國土整治、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等,顯然必須放在今後一段時期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考慮的重點之列。
對原來已經形成的長期建設項目,要考慮繼續投入資金來完成續建和收尾。對於社會總體發展需要的緩解公共產品和部分准公共產品瓶頸制約的基礎設施項目,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要繼續予以特別關注。
那些與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相關的重大項目,顯然也必須作為重點,即在原來已經有所關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
D. 宏觀經濟學中貨幣政策效應里的利率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
問得好!
在我國,分別指定存款基準利率和貸款基準利率,並且二者有一定的利差。這是因為我國未進行利率市場化,利率還處於管制狀態,是對銀行的保護,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
在西方經濟學中,通常統稱利率,不指明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我們可以理解為貸款利率,即,獲得資金的成本。實際操作中,西方是利率市場化的,存貸款利差非常小,除了活期存款,其他的都是投資收益,接近於貸款利率。在理解一些概念時,把利率解讀為貸款利率、解讀為獲得資金的成本,會很有助於理解。
E.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是緊縮性財政政策還是擴張性財政政策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是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上調後,銀行能用的錢少了,放貸款就少,所以說是緊縮性的。
存貸款利率也是如此。
上調後存錢的多了,用錢的少了。
F. 為什麼擴張性貨幣政策會導致利率降低
擴張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社會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運行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於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在經濟蕭條時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恢復發展,為社會投資、生產、消費這些領域提供更多資金。分為一般性和選擇性擴張貨幣政策:
一般擴張性貨幣政策控制工具
1.大幅度調降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2.大幅度調降央行再貼現利率
3.積極從事公開市場操作(如人行入市做回購放出資金)
選擇性擴張貨幣政策控制工具
1.調高證券市場融資比例與融券比例
2.延長銀行消費貸款還本付息年限
3.道德勸說,鼓勵銀行多放款,少計較風險
4.開放部分禁制貸款項目,或擴大信用額度
您提問所說的「導致利率降低」,這個利率應該是指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的降低,比如現券買賣利率,質押式回購利率,同業拆借利率等。
因為央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採用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央行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中逆回購等增加社會貨幣供應量的手段,使得社會資金供應充足,也大大緩解貨幣市場中資金中短期需求,使得各個時限的資金借貸利率隨之下降。
上述所說的利率,不同於社會居民所認為的利率。後者一般指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和貸款的利率。這個利率如果不是央行公告要求商業銀行進行調整,商業銀行不會主動下調。因為商業銀行要靠較高的存款利率才能同其他銀行競爭,獲取更多的社會存款用於發放貸款而獲利。而這個利潤是通過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之差而得到的。現在央行允許各商業銀行存貸款在法定的上下限幅度內自行規定。各銀行為爭取存款爭相把存款利率上調至最上限就是這個道理。而貸款利率又會考慮銀行自身吸收存款時的成本和目標利潤,要一般不會下調,特別是在社會貸款需求量沒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總會保持現狀,甚至上調至法定最大限。
G. 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擴張型貨幣政策: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息率,降低貼現率和再貼現率;
緊縮型貨幣政策: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息率,提高貼現率和再貼現率;
擴張性貨幣政策
是貨幣政策的一種,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
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緊縮性貨幣政策
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用的一種政策手段。這種貨幣政策是在經濟過熱,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所採用的緊縮貨幣的政策。
中央銀行將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旨在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使利率升高,從而達到減少投資,壓縮需求的目的。總需求的下降,會使總供給和總需求趨於平衡,降低通貨膨脹率。
H. 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區別及方法
一、操作方法上的區別:
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操作方法:大幅度調降法定存款准備率、大幅度調降央行再貼現利率、積極從事公開市場操作(如人行入市做回購放出資金)。
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操作方法:減少貨幣發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
二、原理上的區別:
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運行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於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三、政策前提上的區別:
擴張性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一種,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經濟蕭條時多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用的一種政策手段。這種貨幣政策是在經濟過熱,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所採用的緊縮貨幣的政策。
I. 為什麼緊縮性貨幣政策使利率上升,擴張性貨幣政策使利率下降
緊縮銀根(收縮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上升原因是緊縮性貨幣政策會減少貨幣供給量從而使貨幣相對變的稀缺,貨幣的價格提升,自然利率上升。
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會提高價格水平。價格水平的提高使實際貨幣供給減少,由此導致利息率上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利息率會下降。但由於價格水平會提高,而價格水平提高使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9)擴張性貨幣政策存貸款利率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和擴張型貨幣政策相反。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緊縮的貨幣政策主要手段: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預期年化利率,加強信貸控制。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央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