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貸款利率下調後,債券會升值
因為早先發行的債券一般都是接近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來發行的,那現在銀行貸款利率降低以後,將來要發行的債券的收益率都會降低,這就存在一個把以前發行的債券價格提上來添上這個空間的升值,而且銀行貸款利率降低以後,存款也是降低的,因此存入銀行的錢就會大量流入債券市場,這是資金面購買講債券價格提上去的原因.
B. 為什麼社會融資成本利率下行對於債券市場是利好
社會融資成本利率下行就意味著市場利率下行,市場利率一般與債券市場的到期收益率成正相關關系的,但問題在於市場利率與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成負相關關系。
這個實際上是對於債券投資原理不甚理解其原理而陷入順勢思維的一個誤區,因市場利率越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降低,但並不等於會導致債券投資持有期間收益率就會降低,相反利率越低卻會導致債券投資持有期間收益率因利率降低而上升。原因是在於計算債券的理論價值的時候是一般採用現金流貼現法進行的,一般來說債券在不違約的前提下,其未來現金流是可預期的,而在現金流貼現法方式下債券現金流貼現計算過程中是用債券各期的現金流除以[(1+利率)之和後的對應現金流的時間次冪],然後求總和,即利率高計算出來的債券理論價值就會低,利率低計算出來的債券理論價值就會高。
很多時候債券是採用固定票面利率來進行發行的(就算是浮動利率即俗稱的浮息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影響呈度相對於固定票面利率即俗稱的固息債要低),而債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債券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是可預期的,而一般來說債券投資很多時候是十分看重那一個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如果未來利率降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會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中的債券價格(債券價格與到期持有收益率是成反比)的上升會體現在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市場整體的利率會由於利率降低的預期而有所下降。而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是存在較大部分投資者不是把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的,這樣的利率下降會導致債券價格上升的影響直接影響到這些債券投資者持有期間收益率,雖然這些債券投資者是能收取得到債券本身所產生的利息的,但是由於債券價格本身的上升則會額外帶來一部分價差上的收益,故此這樣會導致債券投資持有期間的收益率會因利率降低而上升,故此會造成社會融資成本利率下行對於債券市場是利好的這種說法。
C. 公司發行債券利率與貸款利率關系
等於貸款利率還發公司債干嗎?不如直接去貸款,高於貸款利率是長期債,便於發行,低於貸款利率可以是短期債,並不愁發不出去,因為公司債的發行要有公司的信譽保證.既然銀行都不相信公司,那中國證監會會批准公司發公司債嗎?實際數據是根據發債的金額\時間長短\當時的銀行貸款利率等實際情況而定.
D. 債券需求增加為什麼會導致 債券利率將下行
因為債券價格上升,息率就會下跌。
例如100元債券有10元票面利息,如果你用105元買入時就只有5元利息了!
E. 貸款基準利率下行會影響銀行類股票嗎
是有影響的,是往好的方面影響。
一般情況下,銀行作為中介金融機構,它們是通過作為融資渠道(也就是存款和貸款)來賺錢的。
那麼在存款利率下降的情況下,理論是銀行存款會下降,但在國內,由於投資品種的比較少,加上習慣問題,在這塊上面,銀行的存款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在貸款方面,由於貸款利率下降了,融資成本降低,人們更願意借錢,那麼銀行貸款規模會擴大。在一般情況下,貸款規模的擴大會抵消利率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銀行的流通性增加了,業務規模就可以擴大,除了存貸款業務之外,其他業務也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因此,貸款基準利率下行,給銀行股票帶來的是比較積極的影響。
F. 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如何影響LM曲線
引導貸款利率下行要通過他的走勢才會影響到LM的曲線。
G. 關於債券與利率的關系
債券和利率的關系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長期債券,其債券隨利率的高低按相反方向漲落。第二種情況是國庫券價格,其債券受利率變化影響較小。因為這種債券的償還期短,在這一短時期內國庫券可以較快地得到清償,或在短期內即以新債券可代替舊債券。第三種情況是短期利率,其利率越是反復無常的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小。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H. 影響債券型基金凈值下跌的是債券市場行情的走低,而這主要是貸款利率的下降造成的。不對啊。
影響債券型基金凈值下跌的是債券市場行情的走低,而這主要是貸款利率的下降造成的。這是錯的。
利率越高,債券價格越低 貸款利率下降,債券基金收益就會高,這是對的。
I. 央行: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
會議強調,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9月28日央行發布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於9月25日召開2020年第三季度例會。
會議強調,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今年以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經濟穩步恢復。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順利完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貨幣傳導效率增強,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雙向浮動彈性提升,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功能。
會議指出,當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要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綜合運用並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繼續用好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落實好兩項直達實體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切實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發放比例。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綜合施策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補短板、鍛長板,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