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債券的發行利率如何確定
根據公司債的期限、發行規模、擔保和信用評級情況,參考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情況和其他公司債利率水平,並考慮債券市場近期的供求狀況進行確定。
❷ 關於債券與利率的關系
債券和利率的關系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長期債券,其債券隨利率的高低按相反方向漲落。第二種情況是國庫券價格,其債券受利率變化影響較小。因為這種債券的償還期短,在這一短時期內國庫券可以較快地得到清償,或在短期內即以新債券可代替舊債券。第三種情況是短期利率,其利率越是反復無常的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小。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❸ 企業債評級與利率的關系
利率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了。如果利率升高,由於債券每一期的利息和最後償還的本金是固定的,折算到現在的錢就變少了。或者,換一個角度考慮,銀行加息了,,把錢直接存在銀行的收益變高了,債券的相對吸引力就下降了,自然價格就下來了。所以是投資債券的,就要格外關注市場利率。判斷未來是大概率加息,那麼就應當持現金為主,賣出債券。如果判斷未來是大概率降息,那麼此時就是入手債券的好時機。
另一方面,其實國家在調控利率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債券。如果央行需要加息,那麼就要收緊貨幣,讓市場上的資金面收緊。那就向市場上發行債券,市場上的錢就會被央行收回,自然利率就升高了。需要降息,那麼就用央行里的錢去購買市場上的債券,市場上的錢變多了,利率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利率與債券價格是利率與債券價格的關系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長期債券,其價格隨利率的高低按相反方向漲落。
例如,一種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息票率為9‰,償還期限為30年,如果市場利率也為9‰,那麼,債券價格與其面值剛好相等。但如果市場利率提高為14%,則這一債券的價格只有650元。
第二種情況是國庫券價格受利率變化影響較小,因為,這種債券的償還期短,在這一短時期內國庫券可以較快地得到清償,或在短期內即以新債券可代替舊債券。
第三種情況是,短期利率越是反復無常的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小。例如,一年到期的債券,即使利率提高2%,也只使債券價格下跌2%。
❹ 公司債年利率什麼意思
公司債是由企業發行的債券。企業為籌措長期資金而向一般大眾舉借款項,承諾於指定到期日向債權人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並於固定期間按期依據約定利率支付利息。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相對於股票市場一直是「跛足」,債券市場規模小、市場化程度低、發行和交易市場割裂。尤其是公司債,相對於國債和金融債,更是發展緩慢。
年利率,指一年的存款利率。所謂利率,是「利息率」的簡稱,就是指一定期限內利息額與存款本金或貸款本金的比率。通常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種。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幾表示,月利率按千分之幾表示,日利率按萬分之幾表示。
附註:影響公司債券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⑴現行銀行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水平和國債收益水平。
⑵國家關於債券籌資利率的規定。
⑶債券發行公司的承受能力。
⑷市場利率水平與走勢。
⑸債券籌資的信用級別。
❺ 為什麼公司債券的利率比銀行利率還低
這個是分離債,附送有權證,這個權證可以上市交易,跟股票一樣是有價格的,賣出可以得到收益;通常分離債的利率都比銀行低。
這些企業就因為發行債券的成本比從銀行貸款低,所以才發行債券嘛!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原創,拷貝請註明出處!
❻ 公司發行債券利率與貸款利率關系
等於貸款利率還發公司債干嗎?不如直接去貸款,高於貸款利率是長期債,便於發行,低於貸款利率可以是短期債,並不愁發不出去,因為公司債的發行要有公司的信譽保證.既然銀行都不相信公司,那中國證監會會批准公司發公司債嗎?實際數據是根據發債的金額\時間長短\當時的銀行貸款利率等實際情況而定.
❼ 公司債券如何確定利率
公司債券按照以下標准確定利率:
企業債券的利率由企業根據市場情況確定;
實際操作中,債券票面年利率在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基準利率(發行首日前5個工作日一年期shibor的算術平均值)加上基本利差區間之內,由發債企業與主承銷商和投資者商定,企業債券利率採取單利按年計算;
影響企業債券利率確定的因素主要包括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市場資金情況、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走勢等。
❽ 公司債的利率區間是如何確定的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只能告訴您這些~!!
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1996 年以後,先後放開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及銀行間市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放開了境內外幣貸款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試辦人民幣長期大額協議存款;逐步擴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尤其是2004 年,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步伐:1月1日,再次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3 月25日,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10 月29日,放開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 倍,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又發布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2005年3月16日,人民銀行大幅度降低超額准備金利率,並完全放開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利率。目前,尚未進入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唯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等少數利率品種。
一般說來,在經濟高漲時期,由於「管制利率」低於市場「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過度,投資和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由於「管制利率」高於「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不足,投資低迷,從而加劇通貨緊縮。利率管制已成為加劇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
發達國家利率如何市場化
這類國家的特點是其金融部門和實際生產部門都比較發達。由於歷史的原因,其對利率和銀行實行了管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利率管制和對銀行的其他管制都需要放鬆。從放開條件方面來分析,他們幾乎不存在什麼障礙,所以並不需要有目的去創造足夠的條件,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是放開時機的選擇,這類國家的利率放開後,對社會經濟的沖擊不大。
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背景下形成的Q項條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60年代中期時,由於市場利率與Q項規則規定的最高利率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運行。迫使美國政府和貨幣當局尋求變通之策。美國的利率放開過程,是一個典型的發達金融市場逐漸向政府管制「逼宮」的案例。
管機構,放市場:Q項規則只限制了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至於金融市場中的其他利率未加任何干涉。正是這些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發展,對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宮」,致使其最終垮台。
重點突破:美國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可轉讓大額存單的發行與交易。一方面淡化了銀行單獨依靠存款作為資金來源所形成的約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制體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多種創新,循序漸進:CD最高存款利率限額取消後,美國銀行界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或市場交易的國庫券利率掛鉤的金融創新手段,如「狂卡(Wild card)存單(4年以上,無利率限制)、貨幣市場存單(與同期國庫券利率掛鉤)、小額儲蓄存單(與國庫券掛鉤)、7-31天和91天賬戶(與國庫券掛鉤)、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超級可轉讓存單(市場利率)等。
日本:其基本特點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1)先國債,後其他品種;(2)先銀行同業,後銀行與客戶;(3)先長期利率,後短期利率;(4)先大額交易,後小額交易。
第一階段從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實行國債發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場化。
第二階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豐富和完善票據市場的基礎上實現貨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
第三階段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隨著金融創新和交易品種的小額化實施和完成借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貨幣當局逐級降低了CD的發行單位和減少了大額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額,並通過引入與CD市場利率聯動的MMC型存款(定期存款,但其存款利率與CD市場聯系),逐步實現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過渡。
第四階段是從90年代初,隨著日本央行停止「窗口指導」,代之以公開市場業務等方式調節總供求,從而出現了穩定的市場利率,到1994年10月利率完全實現了市場化。
其他國家和地區利率如何市場化
此類國家或地區並非像A類國家那樣等到實際經濟部門已高度發達之後再來放鬆對金融部門的管制,而是在實際部門獲得一定程度發展之後,即開始改變其原有的對金融部門的管制政策,其目的是想更有效率地發揮金融部門在新的自由化盛行的國際環境條件下對其國內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台灣地區:從1975年開始推動利率市場化,選擇的突破口是貨幣市場。貨幣市場利率由市場資金供求而定,不受限制,並作為「中央銀行」探索市場利率的指標之一。
到1980年,台灣放寬利率管制,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確定利率上下限,各商業銀行在此范圍內確定自己的利率,並可視市場銀根松緊而靈活調整。1985年又取消「中央銀行」核定商業銀行放款利率上下限加減幅度的制度,各商業銀行可按客戶等級制定差別待遇。1989年取消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制定利率上下限的制度,各金融機構可視市場資金供求自行制定存貸款利率,「中央銀行」只運用再貼現、公開市場等工具,間接影響市場利率。
阿根廷:1977年,阿根廷在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商業銀行實行私有化、鼓勵建立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外資銀行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允許商業銀行根據資金供求情況自行決定利率。
但由於當時宏觀經濟形勢不好、通貨膨脹率較高等因素的影響,放開利率後,實際貸款利率水平上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高度,大批企業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而倒閉,國內資金供不應求,本國商業銀行和企業被迫向利率相對較低的國際金融市場借貸,導致外債的過度膨脹和政府的重新干預,中央銀行被迫發行10萬多億比索,以挽救那些瀕於破產的企業,這又加劇了通貨膨脹。企業的倒閉又反過來沖擊了銀行,大批銀行相繼破產。在這種形勢下,政府只好放棄了利率的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從國際一般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的一般通過「小步快走」的方式將利率調整到市場均衡狀態附近,以保持經濟金融運行的穩定。完善利率浮動制,擴大利率浮動范圍,下放利率浮動權。
採取先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再借貸市場的方式,逐步擴大利率市場化的成份。同業拆借市場所形成的利率是可以反映宏觀資金供求狀況的,也是可以作為宏觀決策當局把握經濟運行態勢的主要參考變數。國債市場的發展也為利率管制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同時以國債為基礎的回購交易所形成的利率也是短期市場利率的主導性指標之一。此外,增加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品種,使得社會金融資產多樣化,然後先使這類非存貸款品種利率自由化,通過它們與銀行存貸款的競爭,最終放開貸款利率,進而放開存款利率。
實現基準利率引導下的市場利率體系。市場的基準利率基本形成,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包括再貼現利率、再貸款利率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進而影響對企業的貸款利率以及社會總供求,實現國家對宏觀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目標。
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合適時機
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寬松的資金供給降低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宏觀風險。減輕了市場化後通貨膨脹率上升或利率快速上漲的風險。
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市場基礎。貨幣市場不僅便利了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管理,而且也為商業銀行的風險定價提供了參照。
商業銀行競爭手段日趨理性,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較好的微觀基礎。我國的商業銀行現在更多的在注重提高服務質量、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上來幫助客戶提高收益和降低風險,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充分有效的金融監管,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1998年完成了中央銀行九大區域分行的設立;根據國情實行了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分業管理模式;整頓和維護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資產;出台《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加強金融領域執法力度。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具體目標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金融宏觀調控間接化,即實現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手段為主向間接調控手段為主轉變,建立一個充分、有效運用多種間接調控手段的間接型金融宏觀調控體系;二是金融交易市場化,即建立一個規模巨大、運作有效、監管嚴格的金融市場體系;三是商業銀行企業化,即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和其他金融機構改革,建立一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科學、充滿經營活力和富有競爭力的金融組織體系。
而利率市場化與「三化」目標都有著很密切的關聯。不依市場供求關系生成的非市場化利率,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自然也就不能成為准確、真實的資金價格信號,正確調節貨幣需求,因而無法有效發揮宏觀調控的「指示器」作用。
要實現金融交易市場化,金融市場中交易的商品,即「資金」的價格必須是市場化的。利率管制的經營環境使中資金融機構無法經受市場利率的洗禮,缺乏應對利率競爭、管理和控制利率風險的實踐和經驗,無法掌握精巧的定價技術,從而可能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此外,沒有在利率市場化基礎上的資金定價權和金融商品定價權,商業銀行就不能根據資產業務的風險度和客戶的貢獻度,靈活地運用價格策略參與市場競爭,就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客戶市場,也無法把自身打造成真正市場化的微觀金融主體。
所以,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利率生成機制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改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中資金融機構競爭力,應對金融對外開放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牽動中國金融制度的整體變革。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應確定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應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回答
❾ 企業既可以發行企業債,也可以向銀行貸款,如果借債利率低,誰還會去貸款呢
借債利率和銀行貸款的成本一般來說基本差不多,因為銀行貸款還有一部分看不到的利息(送禮公關),但是假如破產了,銀行是國家的,好辦,但是個人的錢恐怕沒那麼容易黑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