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農商村鎮銀行貸款年利率達12點多,符不符合國家規定謝謝!
1、現在貸款利率已市場化,銀行有自主定價權。2、利率不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四倍,就受法律保護(可通俗理解為不違法)。目前一年期貸款利率5.6,即不超過22.4。
㈡ 鄉鎮農村信用社資金規模大概是多少
淺議農村信用社支農
□土金
4月中旬,朱總理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指出,當前要特別重視和發揮農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農村信用社是聯系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要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導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使它成為新形勢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朱總理的這一重要講話無疑為農村信用社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農村信用社在「支農」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和較高的融資成本,減弱了信用社的放貸能力。由於信用社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資金結算功能弱等原因,使得大量農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轉存到國有商業銀行,事業單位根本不到信用社開戶,農村信用社佔全國存款總量不斷下降。
二是農村信用社信貸存量的質量問題,直接限制了其增量的投放和結構的調整,從而最終影響了增量的質量。由於大批鄉鎮工商企業已紛紛倒閉,或借轉制之機逃廢信用社債務,其實大量的不良貸款已成為死帳,信用社能夠盤活的不良存量資產並不很多。另一方面,對鄉鎮不良信貸資產的維護不力也直接影響到其信貸增量的質量。
三是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功能單一,限制了其信貸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良好的服務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為基礎,信用社由於其自身資產規模等因素,在資金結算服務等方面並不具備國有銀行的暢通渠道。
四是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不健全、貸款手續繁瑣,直接影響了其信貸業務的開展。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合作社,其執行的一些內控機制,很不健全,而且執行不力。另外,信用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存在明顯的漏洞,大大抑制了信貸人員的貸款積極性。在貸款手續上,合法合規辦理本無可厚非,但是一些信用社人為的復雜貸款手續,往往令客戶望貸興嘆。
五是利用商業銀行法來規范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開展,弱化了其支農功能。由於沒有屬於農村信用社自己的合作金融法規,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開展一直都遵照《貸款通則》以及其它商業銀行法律法規,因此其在業務的市場定位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利因素。
六是農村信用社與農民關系曾一度疏遠,農民的貸款融資意識較為薄弱,加之有民間借貸市場的存在,抵銷部分貸款需求。
為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切實採取以下措施:
一、改進工作作風,端正經營方向,明確市場定位。立足「三農」、服務「三農」是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也是其生存的基礎。在支持和服務「三農」中,必須要改進工作作風,要善於區別服務對象的差異,適應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農戶、農民的貸款需求。同時對打擊農村長期存在的民間資金借貸活動,維護農村金融穩定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理順內部機制,簡化各項手續,促進貸款業務的健康發展。在對支農業務的開展中,農村信用社要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制度創新,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全面發揮支農信用卡的功能,積極推行農戶間聯保和信用村制度,發揮村級信用小組作用,真正簡化貸款手續。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素質,以適應農村市場的要求。農村信用社的信貸員不但要在業務知識上要適應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從「穿皮鞋」到「穿草鞋」的轉變,要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了解農戶生產情況,滿足農民貸款需求。
四、加強相互合作,提升服務層次,增加金融中間產品開發。農村信用社只有加強相互間合作,在業務上做到強強聯合,提升服務水平和層次,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五、全面建立服務區內個人資信調查檔案,探索建立農村個人資信評估機制。信貸員在其業務的開展中,要有意識地搜集有關資料,同時要加強相互溝通,整理出完整的個人資信檔案,為建立農村個人資信評估機制打好基礎。
六、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穩定農村存款市場。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增加農民在農村信用社存款的安全性,可以樹立農村信用社在農村中「農民自己的銀行」的良好形象。
七、制訂《合作金融法》,規范合作金融業務,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㈢ 村鎮銀行十大戶貸款佔比
十大戶貸款佔比指十大戶貸款金額合計除以各項貸款金額,另外還有最大十戶貸款集中度指最大十戶貸款金額合計除以資本凈額,監管指標是50%。
㈣ 村鎮銀行發放貸款要求是什麼
村鎮銀行應建立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授信工作機制,合理確定不同借款人的授信額度。在授信額度以內,村鎮銀行可以採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環放貸的方式發放貸款。
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提高貸款覆蓋面,防止貸款過度集中。村鎮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對單一集團企業客戶的授信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0%。
㈤ 村鎮銀行貸款年齡限制是滿22歲還是18周歲以上就可以
18周歲以上就可以了。
㈥ 村鎮銀行貸款78萬9年還清每月還多少
按當前商貸利率的實際情況,假設貸款年利率是6%;
假設貸款分「等額本息」、「等額本金」兩種還款方式;
一、「等額本息」方式
年利率=6%,月利率=年利率/12=0.5%
【公式】月還款額=貸款額*月利率/【1-(1+月利率)^-還款月數】
月還款額=780000*0.5%/【1-(1+0.5%)^-108】
月還款額=9,364.48元
還款總額=1,011,364.35元
利息總額=231,364.35元
二、「等額本金」方式
年利率=6%,月利率=年利率/12=0.5%
(1)、計算首期還款額
【公式】首期還款額=貸款額*[(1/總月數)+月利率)]
首期還款額=780000*[(1/108)+0.5%)]
首期還款額=11,122.22元
(2)、計算月遞減額
【公式】月遞減額=貸款額/總月數*月利率
月遞減額=780000/108*0.5%
月遞減額=36.11元
(3)、計算利息總額、還款總額
【公式】利息總額=1/2*貸款額*月利率*(1+總月數)
利息總額=1/2*780000*0.5%*(1+108)
利息總額=212,550.00元
還款總額=992,550.00元
【*結果分析*】
在假設的利率條件下,如果是「等額本息」方式,每月還款9,364.48元,還款總額是1,011,364.35元;
如果是「等額本金」方式,首期還款額是11,122.22元,以後逐月遞減36.11元;還款總額是992,550.00元;
「等額本金」比「等額本息」方式要節省利息18,814.35元。
㈦ 農村金融規模
對於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分布和作用,學者們進行了一些調研和評估。在總量規模估計上,學者們的估計差異仍然較大;在分布和作用方面,學術界的分歧較小。總體看法為,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大、分布廣、作用重要。
3.1 規模
我國農村都普遍存在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不同學者對其規模作了不同的估計。由於農村民間金融調查存在樣本小、總體大的問題,學者迄今為止所作的統計推斷並不一定可靠。有關農村民間金融的總量估算數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指向性的。郭沛(2003)依據第三方調查數據計算了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在2002年為2001億元-2750億元之間。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年對全國20個省,82個市縣,206個鄉村、110家中小企業、1203位個體工商戶進行了實地調查,對各地區地下金融規模、農村地下金融規模、中小企業非正規融資規模進行了基本判斷,測算出2003年全國地下金融(地下信貸)的絕對規模在7405億元——8164億元之間(李建軍等,2004)。兩者的推算在方法論上均有明顯缺陷,但無疑是可貴的嘗試。[10] 根據一些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到1.4萬億元,僅浙東南地區就有3000多億元(唐仁健,2003;張宇哲,2004)。但這種計算依據並不清楚。
也有一些研究估算了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相對規模。IFAD(2001)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民來自非正規金融市場的貸款占來自正規金融市場的四倍以上,非正式信貸市場對農民的重要性遠勝於正式信貸市場。
上述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的調查結果為,全國20個被調查省、區、市的地下金融規模平均指數為28.7,即全國「地下金融」的業務規模占正規金融機構業務規模的比重近三成。從不同區域角度看,西部7省區、東部8省區和中部5省區的地下金融規模指數分別為28.98、28.66和25.2。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調查結果雖然不能推算到全國或者東中西部地區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但從中至少可以看到這些調查樣本中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
3.2 分布
我國全國農村各地普遍存在民間借貸。溫鐵軍(2001a)組織調查了分布在東、中、西15個省份24個市縣的41個村。[11]調查到借貸案例57起;放貸案例27起。對調查資料作統計處理後的發現是:除了有兩個地方存在不計利息的民間借貸外,其餘地區均有高利息民間借貸存在。如果按照調查地點計算,民間借貸的發生率高達95%,高利息的民間借貸發生率達到了85%。[12]
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在各地的形式有差別。比如江浙、福建、廣東存在各種合會,東北存在「對縫」業務,陝西、山西存在各種 「基金」(席秀梅等、2004)。所謂「對縫」業務,是指利用銀行借貸「轉貸」出去謀取利差(楊愛新等,2004)。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截至2001年存在眾多典當行、寄賣行採用「利滾利」方式高息放貸現象(周崇華,2001)。普遍根據江蘇省鹽城市金融學會課題組的最新調查(王大龍,2004),鹽城市各縣民間金融形式主要為四種: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高利借貸」,企業內部集資,村級經濟組織成為民間放貸的新主體。根據中國社科院《鄉鎮企業融資與內生金融創新研究》課題的研究,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的民間金融種類比較多,包括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親友熟人之間、個人和單位(政府、學校、企業等)之間、單位之間的「高利借貸」,專門民間放貸人的借貸,銀背,合會(標會等),地下錢庄,企業集資等。廣東地區的民間借貸的組織形式,一種是無組織的零散的民間借貸,包括私人間借貸、企業間借貸及集資;另一種是有組織的民營金融,包括信息公司、互助金會、標會和當鋪等。但廣東有組織的民間借貸較少,基本上是屬於圈子內借貸,借貸雙方信息很對稱(巫燕玲,2004)。
3.3 作用
無論是民間金融還是官方、半官方金融,其供給都是需要面向需求,其作用和效率首先視其在何等程度上反映偏好和滿足需求而定。農村民間金融的效率和作用首先看其是否能夠、在何等程度上反映民眾的偏好、滿足民眾的金融需求。農戶的有效信貸需求有以下幾個特點(唐仁健,2003):(1)小規模、分散化;(2)多樣性、復雜性; (3) 缺乏或較少抵押擔保; (4)方便、及時;(5) 由於貸款量不大、季節性強,農戶、小額貸款、對利率事實上並不太敏感。與此對應,金融供給者越是貼近農戶,其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對稱性就越高,信息優勢和成本優勢就越大。可以說,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在對分散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從當前比較有權威性的調研看,隨著農信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開展,正式金融對農戶和農村企業的信貸服務涵蓋廣度雖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其服務的深度仍然是有限的。[13]
調查數據顯示,迄今為止,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民間金融組織信貸的依賴度較高,對農戶和農村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滿足程度較高,作用較為突出。根據何廣文(1999)對浙江、江蘇、河北、河南、陝西的21個縣的365個農村家庭的問卷調查,這些農村家庭借款行為的60.96%是與民間放貸主體之間發生的。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對農戶固定調查點進行的抽樣調查,多數農戶從銀行和信用社得到貸款難度較大。2000年至2003年,農民每人每年從銀行和信用社借入資金65元,通過民間借貸借入190 元,分別占借入資金總量的25%和75%(傅志寰,2004)。
民間金融的重要性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對31個省市自治區2萬多農戶的跟蹤調查數據所證實(見表格2)。從1995-1999年,這些農戶私人借款
表格 2 1995-1999年農戶借貸資金來源構成
(單位:%)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銀行、信用社貸款
24.23
25.42
23.94
20.65
24.43
合作基金會借款
5.52
3.45
2.91
3.42
3.47
私人借款
67.75
69.27
70.38
74.29
69.41
其他
2.50
1.86
2.78
1.64
2.68
資料來源:溫鐵軍,2001a。
每年均占信貸資金來源的67.75%以上。同一系統的調查結果表明,1999年,農戶通過民間借貸市場獲得的貸款占農戶貸款總數的69.41%,平均每戶1008.56元,其中,有息借款491.87元,佔48.77% (曹力群,2001a)。2000年,平均每個農戶累計借入款1020元,其中約700元來自民間借貸,而且在私人借款中有息借貸的比重高達47.7%,其中大部分為高息借貸(曹力群,2001b)。2003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私人借款佔65.97%,其他佔1.24%;1995年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24.1%,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佔5.5%,私人借款佔67.9%,其他佔2.5%(張信哲,2004)。
據江西省農調隊對全省2450戶農戶的抽樣調查,2003年有574戶有借貸行為,佔23.4%,其中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貸款的有120戶, 占被調查農戶的4.9%;從2001年至2003年,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貸款僅占農戶總借貸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間貸款所佔比重為76—86%(傅志寰,2004)。據安徽省農委從農村調查點了解的情況,2003年農民戶均借款中,來自銀行、信用社的佔12.6%,來自民間借貸的佔83.5%(傅志寰,2004)。根據人民銀行濟南分行2004年的調查,山東省50%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滿足依賴於民間借貸,在流通領域這一比例則高達80%,而且民間借貸的利率往往在10%以上(蔣飛,2004)。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中德農戶金融需求研究課題組1999年的典型調查也同樣印證了民間金融的重要性(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廣東省東莞市雁田管理區(原雁田村)最初發展農村工業,其資本依靠其強大的宗族私人親屬關系借貸和引進資金。5個典型調查村,非正規金融活動均佔有超過65%的比重,無論它們在何種經濟發展水平(見表格3)。[14]
表格 3 五村莊農戶借貸款來源的比例
(1997-1999年3年數據,%)
王澗村
屯瓦村
福星村
項東村
雁田
個人和民間借貸
65.2
65.6
80
81.3
73.33
國有商業銀行
/
4.2
0
0
26.67
信用社
32.3
22.3
19.6
18.8
基金會
2.5
0
12.4
0
資料來源: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
從總體上看,當前正式金融由於存在壟斷化、商業化等傾向,只能提供有限的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更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在這一情況下,民間金融在現階段滿足農村金融需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㈧ 2017年銀監會能批多少家村鎮銀行
您好
2017年銀監會的情況還沒有明確,具體開辦多少家農村的村鎮銀行,還沒有一個具體定論,估計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開始運行,具體的需要看國家的政策和經濟方面的動向了。
㈨ 村鎮銀行貸款年利率是多少
慶城縣的村鎮銀行,貸款高的出奇,15.975%,大家見過嗎?超過了國家規定的貸款利息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