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農行不良貸款處理結果

農行不良貸款處理結果

發布時間:2021-08-15 11:32:55

❶ 急需財經虛假新聞,炒作新聞,包裝新聞案例

財經虛假新聞

我幫你找到了一篇財經時報的關於農行的虛假報道
農行常德分行46億巨額不良資產剝離真相

2008年,農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長城長沙辦剝離46.21億元的不良資產,目前農總行正在對此事件做詳細徹查。
這次剝離的不良資產是2004年、2005年兩個會計年度的不良資產,相比上次多了一個會計年度,涉及的金額較大。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農行常德分行雖然是二級分行,但當時農總行沒有把貸款審批權回收,二級分行行長一年的貸款審批額度有十多個億,那兩年發放的貸款中有部分無法收回,便採用慣用的方式將這部分經營損失以正常的呆賬剝離;二是這46.21億元不良資產並不完全是常德分行的,為達到多剝快剝的目的,這其中有部分不良資產是從湖南的其他二級分行劃轉過來的。
農行常德分行為了將經營損失轉作不良資產順利剝離給長城長沙辦,便通過私刻公章、復印公章,並採用刀刮裁剪套改等方式偽造國家公文,「炮製」了一系列資產管理公司核銷剝離所需要的工商、法院、公安局、會計事務所等文件,再借劃轉之機,製造順利剝離不良資產的假象。
實際上,農行常德分行剝離的不良資產主要由損失類和呆滯類兩部分構成。按照農總行的相關政策,在不良資產未剝離前,有兩種途徑可以處理,一是排隊等核銷,但所需時間很長;二是要全額計入損失,這樣銀行會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且賬面會很難看,只有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是最可行的方法。
而長城長沙辦收購農行常德分行不良資產的成本非常低,損失類的對價是1%、呆滯類對價是30%。例如,一個500萬元的損失類資產包,資產管理公司支付5萬元的對價就可以取得所有權,隨後銀行又以高出成本價1至2倍的價格將資產包買回。
這樣做的好處是,資產管理公司不用費盡周折拍賣,便可以很「輕松」地獲得翻倍的收益,而農行常德分行將資產包回購後,就掌握了對資產包的處置權,可以不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將資產進行重新分類,對於有經營能力的企業,銀行會向他們繼續催收貸款,而確認不能收回的貸款則按呆賬進行再次核銷。農總行已經便派出了專項檢查小組進駐到農行常德分行。與此同時,農總行還開始對今年剝離的不良資產進行抽查,目前還發現農行連雲港(6.39,0.03,0.47%)分行也存在同樣的違規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農行即將剝離的8179.73億元不良資產,或許將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特別是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的最後一塊大蛋糕,在這過程中要避免發生違規操作,農行亟需進一步完善內部管控機制。
農行常德分行46億巨額不良資產剝離真相
2008年7月,8000多億元中國農業銀行不良資產剝離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而在此時,圍繞著農行不良資產的處置,牽扯出農業銀行湖南常德市分行(下稱「農行常德分行」)與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長沙辦事處(下稱「長城長沙辦」)一段尚未塵封的往事。
早在2006年底,《財經時報》曾對農行常德分行在2003年至2004年期間違規剝離不良資產進行獨家報道。當時,農行常德分行通過私刻公章、復印公章等方式,「炮製」了資產管理公司核銷剝離不良資產所需要的文件,將12.11億元的經營損失以正常的呆賬剝離。
事隔一年多,正值農行股改全面提速之際,《財經時報》再次獨家獲悉,今年4月底,有知情人士向農總行舉報,農行常德分行又一次向長城長沙辦違規剝離46.21億元的不良資產,目前農總行正在對此事件做詳細徹查。
從12億到46億,記者了解到,這其中不僅僅是數額的成倍變化,與第一次違規剝離不同的是,最近發生的不良資產剝離背後還隱藏著讓人琢磨不透的資產包回購之謎。
46億不良資產
農行常德分行的內部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該行向長城長沙辦剝離這筆巨額的不良資產源於農總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羅熹對湖南農行的調研。
2007年9月,農總行發起了一次「摸清家底」的徹查工作,這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各省分行的不良貸款和不良資產的真實情況,以便農行在上市前消化這些歷史包袱。
在徹查工作開始後不久,羅熹帶隊考察了湖南、湖北、河南三家分行。之所以選擇這三個省份,隨羅熹調研的一位農總行官員表示,「這三家分行均是經營比較困難、股改准備工作量較大的分行。」
3個月清查工作結束後,便產生了農行常德分行向長城長沙辦剝離46.21億元不良資產的結果。這筆不良資產如此龐大,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背後暗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記者致電農行常德分行詢問這份巨額不良資產的明細時,該分行的相關負責人以涉及經營機密為由拒絕答復。
最終,《財經時報》聯繫到一位因涉嫌違規剝離12億元不良資產,2007年被農總行開除的原農行常德分行一位副行長,他向記者透露了其中的內幕。
「據我了解,這次剝離的不良資產是2004年、2005年兩個會計年度的不良資產,相比上次多了一個會計年度,自然涉及的金額較大。」這位原副行長表示,「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農行常德分行雖然是二級分行,但當時農總行沒有把貸款審批權回收,二級分行行長一年的貸款審批額度有十多個億,那兩年發放的貸款中有部分無法收回,便採用慣用的方式將這部分經營損失以正常的呆賬剝離;二是這46.21億元不良資產並不完全是常德分行的,為達到多剝快剝的目的,這其中有部分不良資產是從湖南的其他二級分行劃轉過來的。」
46億元的背後
46.21億元!一家二級分行一次性剝離如此龐大的不良資產,難道就沒有引起長城長沙辦的注意?
根據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商業銀行在向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不良資產時,資產管理公司需要進行確認,並對相關的賬目進行核查。
長城長沙辦政策性資產處置部的一位經辦人介紹,「由於賬目核查工作量大,辦事處工作人員少,往往只能進行書面上的資料審核,只要是余額總數一致就按正常程序剝離,盡管知道這其中有作假的可能性,但由於銀行的作假手段越來越高明,僅憑辦事處的賬目審核是很難發現問題的,除非是專業部門對賬目進行審計。」
據了解,農行常德分行為了將經營損失轉作不良資產順利剝離給長城長沙辦,便通過私刻公章、復印公章,並採用刀刮裁剪套改等方式偽造國家公文,「炮製」了一系列資產管理公司核銷剝離所需要的工商、法院、公安局、會計事務所等文件,再借劃轉之機,製造順利剝離不良資產的假象。
長城長沙辦資產經營一部常德組的一名項目經理向《財經時報》透露,根據他多年處置農行常德分行不良資產的經驗發現,在處置過程中,銀行的造假行為可以說是司空見慣,而且幾家分行聯手作假也是常有的事,一旦被發現後,銀行都會出來自己主動擺平。
回購迷霧
《財經時報》在采訪過程中還意外獲悉,在此次剝離不良資產後,還發生了另外一件蹊蹺的事情——該行主動回購資產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自己主動擺平」。
回購資產包,是指銀行將不良資產剝離後,資產管理公司通常會將其打包公開拍賣,而在正常拍賣前,銀行主動將資產包購買回收。
對此,農行常德分行相關負責人給出了自認為符合「邏輯」的解釋,「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讓國有資產流入到民營企業或私人企業主的手中。」
但一位曾參與2006年農行常德分行審計的審計署駐武漢特派的工作人員對這種解釋表示質疑,「如果真的是不良資產,那就是銀行的包袱,被剝離拍賣對銀行是件好事,怎麼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那麼,銀行回購資產包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財經時報》還是在從原農行常德分行的副行長那裡了解到了回購資產包的大致脈絡。
「資產包回購在此前的不良資產剝離後就發生過,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位原副行長坦言。
實際上,農行常德分行剝離的不良資產主要由損失類和呆滯類兩部分構成。按照農總行的相關政策,在不良資產未剝離前,有兩種途徑可以處理,一是排隊等核銷,但所需時間很長;二是要全額計入損失,這樣銀行會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且賬面會很難看,只有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是最可行的方法。
「而長城長沙辦收購農行常德分行不良資產的成本非常低,損失類的對價是1%、呆滯類對價是30%。例如,一個500萬元的損失類資產包,資產管理公司支付5萬元的對價就可以取得所有權,隨後銀行又以高出成本價1至2倍的價格將資產包買回。」
這樣倒騰的好處是,資產管理公司不用費勁周折拍賣,便可以很「輕松」地獲得翻倍的收益,而農業常德分行將資產包回購後,就掌握了對資產包的處置權,可以不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將資產進行重新分類,對於有經營能力的企業,銀行會向他們繼續催收貸款,而確認不能收回的貸款則按呆賬進行再次核銷。
資產管理公司的角色
就在4月底農總行接到舉報信後,便派出了專項檢查小組進駐到農行常德分行。與此同時,農總行還開始對今年剝離的不良資產進行抽查,目前還發現農行連雲港(6.39,0.03,0.47%)分行也存在同樣的違規問題。
其實,農總行是禁止資產包回購的,早在2002年,總行在對廣西分行《關於打包收購已剝離資產的批復》中,就明文禁止「以任何形式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收購已剝離不良資產的協議」。
但時至今日,專項檢查小組展開調查已有兩個多月,但農總行遲遲未對農行常德分行的再次違規開出任何罰單。
農總行行長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向《財經時報》透露,「這次農行常德分行的違規問題不僅是這一家分行的行為,還涉及到湖南另外幾家二級分行,牽扯麵非常廣,所以短時間內很難全部調查清楚。另外,參與違規操作的當事人,有些已經離開農行,這也為處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而在監管部門看來,農行違規剝離不良資產和回購資產包並非單純的「個人行為」,資產管理公司可能在其背後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
「去年審計署在對資產管理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審計時發現,資產管理公司處置銀行剝離的資產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一些地方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聯手造假,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處置資產過程不透明,內部交易和關聯交易問題較多。」銀監會銀行監管四部的相關負責人分析。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農行即將剝離的8179.73億元不良資產,或許將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特別是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的最後一塊大蛋糕,在這過程中要避免發生違規操作,農行亟需進一步完善內部管控機制。-
農行違規金額超500億
審計署發布了2006年第4號審計結果公告,公布了中國農業銀行2003年度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結果。審計發現,農業銀行違規經營問題比較突出。
其中,2006年5月至10月,審計署駐長沙特派辦對農行湖南省常德分行2003年度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問題77個,涉及金額12.11億元。
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的問題66個,涉及金額10億元,對56名責任人作出處理,其中移送司法機關1人、移送銀監會2人、開除9人、留用查看4人。
在嚴肅追究責任的同時,湖南農行抓住典型,舉一反三,全面清查隱患。針對審計揭示的常德分行在不良貸款剝離和回購中存在的嚴重違規行為,該行由監察室牽頭,審計、風險資產管理部門配合進行整改,並將整改結果作為考核評價業務部門和支行的重要依據。對重大違規問題,該行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嚴肅查處。-

炒作新聞
山西煤老闆包機進京購豪宅系地產營銷炒作
•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熱炒的「北京房價已見底?山西煤老闆包專機進京購豪宅」的消息,經調查後發現,購房團人員中沒有一個人是煤老闆,有人是純粹的工薪階層,而且是「看房」而非「購房」。「煤老闆包專機購豪宅」不過是「一次地產營銷的成功案例」。
• 「晉商包機進京抄底團購豪宅」「北京房價已見底?山西煤老闆包專機進京購豪宅」「山西一購房團包機進京選高端樓盤」「山西煤老闆包專機進京購豪宅選購三百至一千萬樓盤」……這是一條近兩周內被網路等各種媒體熱炒的消息。所謂的山西煤老闆再次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被網民們指責為「炫富,赤裸裸的炫富」。
真相如何?12月8日,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沒有一個人是煤老闆
「昨天上午11時20分,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由一家房產網站組織的山西購房飛機團第一批山西運城+河津飛機團一行53人乘專機抵達。據×房網副總裁介紹,此次購房團成員主要包括私企老闆、煤礦主和大學教授等」,這是一家媒體11月30日發的報道。關於購房團人員的組成,另一家媒體這樣報道:「 據運城非公有制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孟建峰(記者注:應為「孟健峰」)介紹,首批購房團成員主要來自山西運城的主力消費人群,除了煤炭、焦炭行業的私企老闆,還有建築、旅遊等行業的負責人。」
究竟是哪些人組成了這個購房團?12月8日上午,記者撥通了運城非公有制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孟健峰的電話,希望面見采訪。孟健峰在電話中表示,購房有關個人私密,他不能透露哪些人是購房團成員。他同時堅決拒絕了采訪,並表示,目前有關媒體發布的所有新聞中,有關提到他說過的話都不是他自己說的。
當日下午,運城非公有制企業家協會秘書長孫新榮在辦公室接受了記者采訪。據孫秘書長講,此次進京的人員中,除他本人、孟健峰及協會一名工作人員,去看房子有50人。他沒有給記者提供「購房團」成員的名單,但很肯定地表示:「河津有人去,但是不到總人數的10%,也就是兩三個人,且沒有一人是煤老闆。平陸也有人去,也不是煤老闆。運城只有河津、平陸有煤礦。」據孫提供的情況,50人中企業家確實佔到大多數,但是多位是從事建築、建材、房地產開發、廣告和服裝這幾個行業,也沒有大學教授。
一位曾經經商,目前在某事業單位就職的知情人質疑此事時對記者說,此次所謂「購房團」的50人中,有上述民營企業家的家人、親戚,還有人是純粹的工薪階層,「我知道去的人中,最起碼有10個人還沒有我有錢」。
買的是低折扣機票
「我也是這兩天才從網上看到包機的事情。據我了解,近期沒有任何人或團體包機。」8日上午,記者就包機一事采訪時,運城民航公司辦公室裴主任介紹說,運城—北京每日有3個航班,機型都是有著128個座位的波音737-200,「真要包機的話,費用將是一個巨額數字」。在裴主任的建議下,記者隨後又打通民航售票處的電話,經詢問,售票處工作人員說從未接觸過「運城進京購房團」包機。
采訪中孫新榮秘書長告訴記者,53人都是買機票去的北京,也就是說,被稱為「全國尚屬首次」的包專機進京團購房屋,根本不存在。另一位知情者說,53人的機票都是由旅行社購買的低折扣機票,某航空售票處工作人員說,運城至北京的機票基本價格是830元,機場建設費50元,燃油稅80元。「機票打2.5折,每個人往返機票一共600多元,不到700元。」,運城某旅行社的一位負責人證實,就是他們的旅行社承辦了運城北京購房團的業務。
一位「進京團」團員說,這次去北京來回共4天,11月29日下午開始看房,第三天去長城、故宮和奧運場館參觀旅遊,第四天回運城。活動組織者提供去的機票和吃住費用,而參觀旅遊的費用以及回程的機票則是自掏腰包。
是看房團而非購房團
「我們是看房團,不是購房團。這是我和×房網來的人一再說的。」見到記者之後,孫新榮秘書長第一句話就這樣說。
關於看房和購房,孫新榮秘書長解釋說二者大有區別。據他介紹,在出發前,他就對團員們強調「看好自己的錢」,一個意思是不要被偷了搶了,另一層意思是,即使買房也一定要慎重考慮。孫新榮表示,「看房」的深意更在於學習,去北京的人中,有不少是房地產和建築建材的企業家,還有廣告公司的經營者,協會的重要目的是讓他們開闊眼界,看看北京的房地產運作模式和建築規劃。
「它(記者注:指×房網)有它的目的,咱有咱的目的。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孫秘書長說,所謂「機會」,就是利用×房網組織購房團,順便完成協會每年例行組織會員外出活動的任務。11月28日,也就是進京前一天的下午,協會把聯系好的部分企業家集中在預先訂好的酒店開會,會議內容除了北京名盤推介會,還舉辦了「運城投資論壇」。
「這次金融危機是從美國房地產行業的次貸危機引發的,我覺得大家應該了解學習一下。」孫新榮說,「另外,北京的景點雖然多數人都去過,但大家一起去,又有不一樣的心情和收獲。」
至於購房的情況,曾有媒體報道說,運城飛機購房團在北京停留共3日,首日即有7項簽約,意向購買20餘套,並且都是300萬元以上的豪華別墅,總金額達上億元。孫新榮說,看房時確實有人簽了意向書,據他了解,後來也確實有人買了,「應該只有兩到三套。有個別人的孩子在北京上班,每年的房租不是小數目,買房子更合算」。
這是一起地產營銷炒作
對於這趟北京之行引發的輿論風波,一位「團員」說感到很憋屈。在北京的時候,有人就不斷接到家人或朋友的電話,把網路上炒得火熱的消息告訴他們,「我們怎麼成煤老闆了?怎麼能那樣胡說?」該團員說。
孫新榮秘書長說,有關炒作的事,他提前就和組織方交涉過,「原來安排有下飛機後要走貴賓通道出機場,我拒絕了;說接受二十多家媒體采訪,我說不行。」結果他發現,自己到北京後拜會朋友時,朋友已經在議論這件事了,「我回來後上網看,其實在28日,也就是我們還沒有去的時候,網路上已經有包機進京買房的消息了」。
但對於事實的真相,卻幾乎沒有人去追究,記者接觸到的當事者除了表示憤慨外,都沒有提出要進一步交涉。而「煤老闆包專機購豪宅」這條樓市熱門消息的傳播,被一些人評價為「一次地產營銷的成功案例」。
據一位知情者講,在此次事件中,×房網不僅擴大了名氣,也得到了實惠,因為除了收取房地產開發商的策劃宣傳費用外,每賣出一套房,還有提成, 「其實,在房地產商看來,去的人買多少套房子並不重要,現在樓市這么低迷,重要的是聚人氣、造聲勢。拿煤老闆、包專機說事,不過是他們炒作的需要」。
據悉,×房網工作人員正在河津市組織第二批赴京購房團。承攬該團業務的運城某旅行社介紹,已初步確定12月12日啟程。記者曾多方聯系采訪×房網,但未能如願。不過倒是在登錄該網站時,發現其11月29日發布的《山西購房飛機團今抵京當日意向成交七套豪華別墅》一文中,有這樣的話語: 「一位姓王的山西煤老闆向記者表示:我們山西人買房,素以出手闊綽著稱,常整棟購買我們本地市中心的公寓、商鋪,而且都是一次性付清,擁有雄厚的購買力。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們這次乘購樓專機來北京,就是瞄準了價值300萬元以上的豪華別墅」。真不知此言究竟出自何人之口,因為誠如記者所了解的情況,此次活動並無煤老闆參與。
8日下午,記者托孫新榮秘書長聯系在運城活動的該網工作人員,但孫秘書長隨後告知,該工作人員手機打不通.

❷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方式

銀行清收處置不良貸款的方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非訴訟途徑,二是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主要包括催告催收、聯合清收、委託清收、政策清收、處置清收;訴訟途徑主要包括公正清收、仲裁清收、起訴清收、刑事清收等。總之,就是運用一切合法的方式,向借款人、擔保人主張債權,努力收回已經逾期形成不良的貸款本息,通過清收處置收回全部或部分不良貸款本息後,不良貸款總額降低,不良貸款率也就降低(當然還要考慮貸款總額和新增不良貸款的因素)。
可登入——法律咨詢吧向律師討教

❸ 那些銀行收不回來的「不良貸款」,最後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不良貸款是每個銀行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最頭疼的問題,不過出現不良貸款並不代表就全部都是損失,否則銀行早已無法維持了,舉個例子:2018年的時候曾有新聞報道,貴陽農商行的不良率接近20%(不良貸款余額超100億),如果不良貸款全部都算是損失的話,單以貴陽農商行目前的利潤水平來說,在保證未來20年不出現新的不良貸款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將現有的不良覆蓋掉。現實真的如此嚴峻嗎?顯然並非如此,否則貴陽農商的行業評級就不會一直保持在A級以上了。

總結

個人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與企業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基本一樣,不過個人不良貸款不允許打包轉讓。對於不良貸款,銀行是不會輕易認輸的,一般都會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降低自身的損失,所以20%的不良率不代表著就真的是虧了20%,這只是明面上的數據而已。

❹ 不良貸款 怎麼處理

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處置方式如下:
1、轉給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將不良貸款轉讓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債權一般需要打折出售。
2、司法執行。銀行可以通過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債務人名下資產。對不良貸款的進行拍賣,房產拍賣價格可能只有市場價格的五折至九折。本息總額面臨少許價格風險。
3、墊資過橋。第三人出資墊還銀行貸款,原貸款結清,銀行重新發放新貸款。墊資費用月息費合計約5%~6%。因為出資人的風險較大,可能出資人臨陣變卦。
4、其他處置方式。採用資產重組、破產清算、資產置換、債權轉股權等方式處置不良貸款。

❺ 農行不良貸款分類如何操作

一是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意識依然不是很強,特別是許多地方性的金融機構,貸款和風險控制受地方政府的干預較多,加上金融危機以來銀行業資產的急劇擴張,致使其在目前經濟的下行通道中集中爆發;二是在經濟新常態下,過剩行業的去產能、企業盈利能力下滑,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債務償付能力下降,使得不良資產數額逐漸增加。

❻ 銀行客戶經理的不良貸款追責怎麼處理

先介紹下背景,銀行借貸和民間借貸對於出現不良貸款,核心態度是一樣的,但表現態度是不一樣的。出現了不良貸款,肯定都是想至少把不良貸款本金收回來,挽回損失。
但銀行出於經營考核,不良率等指標原因,優先態度是先把不良給壓降下去,變成正常貸款,再考慮如何把貸款收回來,這個態度上的區別非常關鍵。

最根本的原因是,銀行的資金本金不屬於任何銀行人員,即使造成損失,認定責任等,還有一個時間差,採取訴訟等其他手段收回不良,也有一個巨大的時間差,或許在此期間,相關人員已出現工作變動,調離原有崗位了,但考核指標確實實實在在的,及時指標,與銀行各級人員的現有工作掛鉤。

所以表現態度上來講:

銀行高層可能會優先選擇壓降不良貸款,從數據上把不良貸款變成正常貸款,至於客戶經理,工作上肯定要服從管理。

所以很多銀行處理不良貸款,是先想辦法把該筆不良貸款從轉換成正常貸款,哪怕只是一種數字游戲,實際上越到後面越難收回,但是對於銀行的經營考核等非常重要。

不良貸款的核心定義是逾期期限超過90天,這個逾期90天就核心,現在對於不良貸款的監管力度會非常嚴格,近兩年有大量的信用社轉型為農商行,其監管對於不良率的指標壓力會非常大,銀行會圍繞這個「90天「來展開相關工作,想方設法不越過這個「90天」。

即使訴訟,只要沒得到圓滿的執行,這筆不良貸款仍然是不良貸款,佔用了「不良率」指標。

所以,只要是借款人還能配合銀行工作,進行「有效」的催收,能定期簽訂相關催收通知書之類的,保證銀行的訴訟時效,反而進行「一訴了之」處理,不見得就是銀行的第一選項。

一般常見的處理方式有:

①借新還舊,發放一筆新貸款來償還老貸款。

這裡面涉及幾個變種形式,第一,幫助借款人及保證人自行將之前的欠息結清,本金通過新發放的貸款來償還老貸款,並保證總的貸款金額不增加。處理的最終效果:欠息全額收回,新貸款暫無欠息,假設中途借款人仍然不能按時付息,但至少可以再延長三個月進入不良的時間。

第二,掛息轉貸,之前的欠息保留,只發放新貸款來償還老貸款,新貸款的金額不超過老貸款的本金余額。
處理的最終效果:與處理前的效果一樣,所欠本金及利息金額一致,風險沒有擴大,只是時間又延長了三個月。

借新還舊時,可以採取將付息方式調整為「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這樣的話,可以將不良時長延長至1年。

如果還款方式仍為「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還本」,配合掛息轉貸,理論上講,可以一直讓該筆貸款不進入不良,只是積累的欠息會越來越多。

②重組貸款:

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與借款人、保證人及第三方利益方協商,將債權債務進行重新分配,按新的方案重新制定貸款方案,可以採取變更借款人及追加擔保方式等情況,只要能解決眼前的不良率,對未來盡量延緩三個月的不良時間就行。

③對內售賣不良貸款,員工認購不良貸款

④根據條件或者創造條件對該筆貸款進行核銷。

核銷後可放心的進行訴訟,訴訟周期一般為一到兩年。若借款人、抵押人等失聯,需採取財產保全及公告的方式,周期半年,然後進行立案、查封、公告、訴訟、拍賣執行等流程,整個周期大概兩年左右,運氣好,能收回貸款,運氣不好,能勝訴,拿到法院判決好寫相關的免責報告,但貸款不能全額追回

❼ 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有什麼政策了么

首先,你的抵押房屋是否在當時做了抵押登記?在我國,農村住宅很少有正式的登記,一般只有一個宅基地證,也就是《集體土地使用權證》,而這個使用權根本就不能抵押,所以很有可能你父親那個」抵押貸款「就是普通的惠農貸款,根本就不是什麼抵押貸款。如果是這樣,你父親去世了,你根本就沒有還款義務。
註:房屋抵押是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不登記根本就沒有抵押權。
其次,你父親的貸款什麼時候到期?你父親什麼時候去世的?銀行是否按時向你們催收?債務人是否做過變更?這些都關繫到債權是否繼續有效,你嘚先弄清楚。

❽ 我的家人有不良貸款,在農行說貸款不能通過,但是我在

農村信用社有不良貸款記錄,在農行能查出來,貸款不良記錄上傳到個人徵信記錄,全國聯網可查。
保證欠款及時清償,並繳納全部費用;
五年後不良記錄可自動清除,屆時可正常辦理貸款業務;
如不還款,銀行在五年後可以追溯一次,追溯增加不記錄期為五年;
如情節惡劣,可追溯至永久保存;
徵信不良期間,不可購買火車票、飛機票出行;
徵信不良期間,不可貸款、使用信用卡;
徵信不良期間,出國出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閱讀全文

與農行不良貸款處理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積金貸款審批時間上海 瀏覽:851
小額貸款日息多少合適 瀏覽:553
現在網上一張身份證就能貸款 瀏覽:311
買房貸款的工作證明隨便可以蓋嗎 瀏覽:946
企業銀行怎麼開手機銀行貸款 瀏覽:112
不良貸款影響產權過戶 瀏覽:923
網上貸款一百萬是真的嗎 瀏覽:90
怎樣應付小額貸款追債 瀏覽:267
助學貸款部門的工作總結 瀏覽:91
外地購房上海住房公積金貸款 瀏覽:251
別人貸款借用銀行流水 瀏覽:163
貸款6個月流水 瀏覽:801
2020年深圳創業擔保貸款 瀏覽:378
貸款買樓工資流水賬 瀏覽:97
貸款公司敲詐勒索咨詢費 瀏覽:712
海州小額貸款銀行在哪裡 瀏覽:341
18年房屋抵押貸款利率 瀏覽:677
上海銀行組合貸款審批要多久 瀏覽:235
上海取締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786
石家莊匯豐源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