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戶小額貸款風險點分析
一般農戶申請貸款的話,主要是要注意下面這些資料。要是申請貸款的話,可以看看參考資料農民辦理小額貸款時需要提供以下基本資料:1.合法有效的身份證、戶口簿、金穗惠農卡的原件和復印件;2.抵(質)押物或保證人相關資料,符合信用貸款條件的除外;3.貸款人要求的其他材料。
農民申請小額貸款需滿足的基本條件有:1.年齡在18周歲以上(含18周歲)60周歲以下,在農村區域有固定住所,身體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勞動能力,持有有效身份證件;2.是農村家庭的戶主或戶主書面指定的本家庭其他成員,且已經申請獲得金穗惠農卡;3.從事農、林、牧、漁等農業生產經營或工業、商業、建築業、運輸業、服務業等非農業生產經營活動;4.銀行要求的其他條件。農戶小額貸款的授信期限一般不超過1年,最長不超過3年。農戶小額貸款的額度為3萬-5萬元。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5398090100m1sn.html
㈡ 如何做好農村信用社貸款五級風險分類真實性工作
只做公務員事業單位。信用貸,必須擔保,必須買保險!
㈢ 農村信用社可以單方面把我們一家人設為貸款風險評估高危人群嗎
可以,這個和銀行的授信評級系統有關,每個銀行都不一樣,而且屬於銀行的機密信息
畢竟貸款這種事情總不能強迫銀行貸給你吧,銀行貸款首先考慮的是風險問題(政策性貸款除外)
㈣ 農戶小額貸款的貸款風險
由於農信社內部自身還未有效的建立貸款風險防範體系,加上管理者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風險已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如持續下去將大大影響農信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基於此原因,本人在這里談談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風險形成原因及解決辦法的幾點拙見:
一、農戶小額貸款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客觀原因形成的風險。
首先,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基於農戶信用發放的貸款,貸款本身從借款人方面就潛在著「信用風險」,而一個人誠信度的高低與其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關的,而道德標準是一個無形的東西不能對其准確的實行量化,所以信貸員要准確的把握成千上萬農戶的誠信度就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工作;其次,農戶貸款的用途主要是用於種植、養殖業的投入以及消費性貸款,而種養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民又是弱勢群體,農業受自然和市場的影響較大,存在著較大的自然及市場風險。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減產、農產品銷售受阻,將直接導致農民減產、減收,還貸能力減弱。這些風險都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一旦出現,農戶貸款就難以清收或難以到期歸還,這就將導致農業的自然及市場風險將直接轉化為貸款風險。
2、貸前調查流於形式。
信用社信貸人員人力相對薄弱,有的網點甚至主任兼信貸員,而轄內農戶成百上千,要對每戶農戶都做到詳盡、細致的了解工作量可想而知,在短時間內很難完成。因此,面對農戶經濟檔案的建立(年審);信用等級的評定,這些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要求相對集中的專項工作,一些信貸員就不得不求助於村、組幹部,甚至是不太了解轄內農戶的內勤人員。由於村、組幹部的介入以及內勤人員的參與,往往夾雜著個人主觀主義、形式主義、人情因素、有的甚至憑空猜想,這就造成了信用等級評定標准不統一,給貸款額度核定帶來了不準確性,不能准確的按農戶的實際收入情況與資信狀況評定其信用等級、核定其貸款額度。
3、貸款審查存在漏洞。
由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行「憑證發放、隨用隨貸、額度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其發放大多由臨櫃人員辦理,在辦理貸款時嚴格堅持「兩證」、「三見面」的原則,而臨櫃人員對其貸款用途的真實性是無法加以嚴格的考查的,這就造成實際上有些農戶亂報貸款用途,而貸款後轉借他人,形成頂名貸款;另一些借款人貸款根本沒用於其正常的家庭生產、生活等,而是用於個人的不正常消費支出(比如賭博等),造成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歸還,以至出現家庭糾紛,最終形成貸款風險。
4、貸後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
貸後檢查是貸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環節,為降低貸款風險,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信用社應加強貸後檢查工作。但「重發放,輕管理」的經營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貸員腦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一方面,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對象廣、額度小、分布散、行業雜、所以工作量相對較大,而信用社信貸工作人員力量相對薄弱,這就削弱了對農戶小額貸款的監管。另一方面,一些信貸員有「重企業,輕農戶」的思想意識,認為貸後管理只適應於大額貸款,對小額農貸不適用。有的信貸員甚至認為農戶貸款金額小,形成貸款風險每戶不過幾千元或萬余元。由於這些錯誤的觀點再加上農民工外出的日益增多,所以有些農戶貸款後外出務工(有的甚至舉家外出),多年不歸,下落不明,這是造成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風險的一大重要原因。
5,信貸人員素質低下,形成道德風險。
由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從建檔、評級、授信、發證、到最後放款都是人為操作的,加之有些信用社人員相對不足,所以有些信貸人員利用人手不足、審查不嚴、操作上不規范等漏洞,搞人情貸款,自批自用貸款,假冒貸款,有的甚至給客戶出主意化整為零,一戶多證或一戶多貸,形成實質上的「壘大戶」,最終誘發貸款風險。
㈤ 貸款五類風險分類法按風險等級分為什麼呢
貸款風險分類法的五類貸款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答案:
正常: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
關註: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次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可疑: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損失: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
㈥ 農村信用社貸款風險分類有5個檔次,哪幾個( ) 檔次為不良貸款。 A正常 B、次級 C、關注 D.損失 E可疑
CDE
㈦ 農業貸款的風險
1、市場型風險。由於農村市場信息閉塞,許多農產品的生產難以跟上市場需求變化。在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過程中,農業產銷企業對市場信息判斷的把握不正確,直接關繫到農產品銷售價值的實現。一旦出現判斷失誤,其影響和後果就對我行、企業和農民產生不利影響。
2、規模型風險。規模化、產業化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縣城現代農業發展以家庭主。
3、災害型風險。自然災害具有不可抗力因素,特別是突發性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項目造成損失最大,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而農貸支持服務的對象是以農業產銷項目為主的企業,大多以種養植農業為主,受自然環境約束大,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對支農資金安全造成直接威脅,投放的農貸無法按期回收,將面臨損失的風險。
4、信用型風險。農貸信用風險的來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企業的履約能力出現了問題。農貸的償還一般通過農業生產取得經營收入、出售農副產品,或者通過其他的途徑借入資金而實現。因此,借款企業收入的多少直接關繫到貸款資金安全。第二類是借款企業的履約意願出現了問題,這主要是其品格決定的。這就要求借款企業必須是誠實可信的,並且能夠努力從事生產經營,能夠主動承擔各種義務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