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上海銀行不良貸款

上海銀行不良貸款

發布時間:2021-08-11 14:11:57

1. 國內商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不良貸款比率,個人貸款總額,不良貸款比例。2011年,2010年的都行,多謝啦

2010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表單位:億元、%
2010年
一季度末
二季度末
三季度末
四季度末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余額
佔全部貸款比例
不良貸款
4701.2
1.40%
4549.1
1.30%
4354.2
1.20%
4293.0
1.14%
其中:次級類貸款
1786.6
0.53%
1673.3
0.48%
1562.6
0.43%
1591.6
0.42%
可疑類貸款
2288.8
0.68%
2226.7
0.64%
2120.7
0.59%
2042.7
0.54%
損失類貸款
625.8
0.19%
649.1
0.19%
670.9
0.19%
658.7
0.18%
不良貸款分機構
主要商業銀行
4009.6
1.41%
3839.8
1.30%
3674.1
1.20%
3646.1
1.15%
大型商業銀行
3400.0
1.59%
3247.7
1.46%
3087.3
1.35%
3081.0
1.31%
股份制商業銀行
609.6
0.86%
592.1
0.80%
586.7
0.76%
565.1
0.70%
城市商業銀行
365.9
1.19%
360.7
1.11%
339.1
1.00%
325.6
0.91%
農村商業銀行
265.8
2.47%
288.2
2.34%
284.4
2.16%
272.7
1.95%
外資銀行
59.8
0.74%
60.4
0.72%
56.6
0.65%
48.6
0.53%
註: 商業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主要商業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
商業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中信銀行、
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
行、渤海銀行。

2. 上海銀行 分紅

據國拍介紹,上海銀行成立於1995年12月,是一家由上海市國有股份、中資法人

股份、外資股份及眾多個人股份共同組成的新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實行「一級法人、兩級經營」的管理體制。目前全行注冊資本為26億元。2005年,全行實現凈利潤12.66億元,總資產達到2394億元,平均資產收益率0.55%,凈資產收益率14.89%,成本收入比30.67%,資本充足率達到11.11%,不良貸款率3.92%,凈資產97.13億元,每股凈資產達到3.74元,比上年增長33%。2005年每股分紅0.12元。

這些是網上看來的,最好能有業內人士給你解答哈,祝你好運!

3. 6家銀行上半年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嗎

6家銀行業績快報顯示,在不良貸款率方面,除南京銀行較報告期初保持不變外,其餘5家銀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吳江銀行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為1.39%,較2017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另外,上半年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3%,較2017年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在撥備方面,「一行一測」定調或將導致各行表現略有分化,但壓力均會緩解,前期撥備充裕的銀行具備較大的利潤釋放空間,不良確認較松的銀行在監管壓力下會適當消耗撥備來維持資產質量相對穩定。

傅慧芳認為,二季度盡管實際的不良生成率仍在改善,但考慮到信用風險事件的影響,預計商業銀行在營收改善的窗口期將加速不良的確認、核銷處置,並保持相對較高的信用成本。

4. 不良貸款率與gdp增長率實證用什麼模型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的金融機構,這就決定了利率變化必然會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產生重要影響。傳統的理論認為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會引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導致商業銀行在高利率水平下承擔高風險。逆向選擇問題是指當利率處於較高水平時,優質借款人由於較高借款成本而放棄借款,而那些知道自己不可能償還貸款的人則會積極的尋求貸款,從而增加貸款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道德風險問題是指當利率較高時,借款人由於從事原本的經營活動不可能償還貸款或者出於追求更高利潤的動機,而採取與貸款人意願相背離的活動,增加貸款違約的可能性。然而,近幾年學術界又興起了另一種觀點,認為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同樣會增大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2007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進而引發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傷害。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眾說紛壇: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的管理不當,資產價格泡沫的積聚和崩潰,委託—代理問題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商業銀行承擔了過度的風險。美聯儲自2002年就一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貨幣市場利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這增加了商業銀行對風險的容忍度,降低了它對風險的感知程度,致使其放鬆了貸款的價格條款,最終影響到銀行貸款的整體質量(Borio&Zhu,2008)。基於以上兩種觀點,需要思考我國的貨幣市場利率與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關系。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程度不斷向縱深方向推進,利率的不規則波動性加大,加劇了銀行的脆弱性,本文要研究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利率變化的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一、變數選擇與模型構建(一)變數選擇1.被解釋變數。在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度量方面,國內外學者主要採用的度量指標有不良貸款率(NPL)、加權風險資產佔比(RA)、破產概率Z值(Z-score)。Delis&Kouretas(2011)使用了不良資產率和加權風險資產佔比這兩個指標來度量銀行風險承擔,徐明東、陳學彬(2012)選用Z值和資產貸款率作為銀行風險的測度指標。除此之外,還有學者使用貸款損失率、預期違約率等來衡量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考慮到存貸款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業務中一直佔有較高比重以及數據的准確性,本文選用各大銀行公布的不良貸款率作為銀行風險承擔的衡量指標。2.解釋變數。在選擇貨幣市場利率變數時,由於我國貨幣市場還未形成一個公認的基準利率,因此不得不採取多個指標。國內學者對基準利率的爭論主要集中於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CRATE)、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BRATE)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三者之間。海濤、方兆本(2010)通過對SHIBOR、CRATE和BRATE的波動狀況進行分析,發現這三種利率均不能完全獨立地作為我國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本文選取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BRATE)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作為貨幣市場利率的衡量指標。利率波動性的變數則採用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標准差來衡量,即DSH。3.控制變數。為了控制銀行自身因素、宏觀經濟狀況和市場競爭等可能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產生的影響,本文選取銀行規模(SIZE)、銀行資本充足率(CAR)、銀行資產收益率(ROA)、實際經濟增長率(GDPG)、銀行業景氣指數(BBI)和市場集中度(CON)六個變數作為控制變數。(二)模型構建基於研究目標和變數選擇,本文參照Delis&Kouretas(2011)的模型設定。模型(1)用以研究貨幣市場利率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在模型(1)中,i代表i銀行,t代表t期,Risk為被解釋變數,代表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本文以不良貸款率作為其衡量指標。MP是解釋變數,代表貨幣市場利率,本文以BRATE、SHIBOR作為貨幣市場利率的指標。控制變數:SIZE銀行規模,CAR銀行資本充足率,ROA銀行資產收益率,GDPG實際經濟增長率,BBI銀行業景氣指數,CON市場集中度。銀行業景氣指數反映的是調查當期相對於上期銀行業的變化情況;市場集中度反映的是銀行業的競爭情況,集中度越高,市場競爭越小。二、實證分析(一)數據來源基於數據的可得性和可信性,本文採取我國16家上市銀行2007年至2014年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包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數據來源於各銀行年度報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二)各變數的描述性統計(表2)由於BRATE所取得的數據為月加權平均數據,HIBOR所取得的數據為日數據,因此,在這里用隔夜SHIBOR的曲線圖來說明我國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三)參數估計與分析1.估計方法。由於所構建的模型中均含有被解釋變數的滯後一階,為了避免出現內生性問題,本文採用廣義矩估計(GMM)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廣義矩估計分為差分廣義矩估計(DIFGMM)和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但在有限樣本下,系統GMM的估計結果相對於差分GMM的估計結果來說,偏差更小。系統GMM又可分為一步廣義矩估計和兩步廣義矩估計,相對來說,兩步法的估計結果對異方差和截面相關性具有更高的穩健性,因此本文最終選用系統廣義矩估計兩步法對模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2.估計結果。首先,觀察表3中所有AR(2)和Sargan檢驗的P值,結果發現它們的P值都顯著大於0.1,這說明可以接受這兩種檢驗的原假設,即「不存在序列自相關」、「所有工具變數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被解釋變數滯後一階系數在各個模型估計中都顯著為正,說明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在相鄰期間內存在較強的關聯,可以認為之前所構建的4個模型都是合理的。(四)解釋變數、控制變數和交叉項的系數1.貨幣市場利率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以BRATE為解釋變數的模型估計結果中,BRATE的β系數分別為-0.07、-0.282、-0.474,z值分別為-8.07、-7.35、-3.03,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在以SHIBOR為解釋變數的模型估計結果中,SHIBOR的β系數分別為-0.069、-0.353、-0.397,z值分別為-7.8、-3.44、-3.11,同樣都在1%的水平上高度顯著。這一結論與Altunbas(2009)、Martha(2010)、牛曉健、裘翔(2013)的研究發現基本一致,低利率水平會助長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結合我國2007年到2014年的隔夜SHIBOR曲線圖(圖1),發現我國貨幣市場利率在2007到2010年間一直處於較低水平,波動性不大,從2011年開始,利率波動性顯著增加,但利率整體水平並未提升到相當高的程度。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利率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估值效應和逐利機制來實現的,較低的利率水平提升了商業銀行對風險的容忍度,降低了商業銀行對風險的感知度,刺激了商業銀行對高收益的慾望,最終導致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加重。2.利率波動性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表2中模型(4)的估計結果中可以看到DSH的β系數為0.188,z值為11.73,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一結論驗證了黃金老(2001)的理論推斷:利率市場化會帶來兩種風險,分別是利率顯著升高和利率不規則波動性加劇,但利率不規則波動性加劇將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在我國,由於利率長期處於管制狀態,商業銀行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金融工具用以應對利率變化的不確定性。盡管我國近幾年大力推進金融體系改革,但商業銀行適應新的環境仍需時間,必須要逐步改善管理制度,實現金融創新。3.從實證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銀行規模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正相關,銀行資本充足率和銀行盈利水平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負相關。銀行的規模越大,其風險承擔越高,這符合「太大而不能倒」的範式,規模較大的銀行考慮到自身在銀行體系中的重要性,認為當自身出現危機時,中央銀行為了保證金融環境的穩定必定會對其伸出援手,因此,會主動承擔的風險以獲取高收益。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越高,就會越傾向於採取謹慎的投資決策,以防止出現重大損失;盈利能力較強的銀行,不會過分追求高收益,而會將管理目標地放到安全性方面,因此銀行資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較高的銀行會傾向於承擔較低的風險。另一方面,將BRATE和SHIBOR的系數與MP*CAR和MP*ROA的系數結合起來分析,BRATE和SHIBOR的系數均顯著為負,而它們與CAR和ROA的交叉項的系數均顯著為正,可以得出結論,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能夠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對利率的敏感性。4.宏觀經濟狀況、市場集中度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正相關,銀行業景氣指數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負相關。表2的估計結果顯示GDPG和CON的系數均顯著為正,BBI的系數顯著為負。一般來說,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無風險收益率會降低,商業銀行為了保證足夠的收益,一方面會進行高風險投資,另一方面會放寬借貸標准,從而導致銀行風險承擔上升。市場集中度越低,市場競爭越充分,銀行風險承擔越低,這一結論與Michalak(2011)的研究結果一致。銀行業景氣指數反映了銀行業相對於上期的變化,BBI指數越高,表示銀行業的變化越好,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就越低。三、結論與啟示本文從高利率、低利率、利率波動性三個方面分析了貨幣市場利率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機制,並基於我國16家上市銀行2007—2014年的年度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檢驗。實證研究結果發現:貨幣市場利率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顯著負相關,這表明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利率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估值效應和逐利機制來實現的,低利率水平加大了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利率波動性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正相關,且影響系數較大,這表明我國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手段來應對利率變化的不確定性;銀行規模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正相關;銀行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負相關,並且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能夠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對利率的敏感性;宏觀經濟狀況、市場集中度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正相關,銀行業景氣指數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負相關。本文研究的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利率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估值效應和逐利機制來實現的,這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管理具有重要啟示:第一,商業銀行要加強對借款人資格的審查,保持一定的貸款標准,降低貸款違約的可能性;第二,商業銀行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應該兼顧資金的安全性,實現收入多元化,分散風險。利率波動性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這說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利率劇烈波動的適應能力較弱,因此政府應繼續堅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方針,對於放開存款利率的時點、方法要謹慎考慮。

5.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事記

經過八年的發展,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已從始建初期接收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一家不良資產發展到陸續接收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601328,股吧)、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上海銀行、深圳商業銀行等七家銀行的不良資產,同時還承辦了財政部和中國建設銀行委託的資產處置業務。截止2007年上半年,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和受託管理的不良資產帳面值累計近萬億元。
1999年-2001年 陸續政策性收購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不良貸款3946億元。
2000年-2004年 陸續接受財政部、中國建設銀行委託管理和處置的債權資產和債轉股資產1123億元。
2004年6月 商業化收購交通銀行不良貸款641億元。
2004年6月 商業化收購中國建設銀行不良貸款1289億元、中國銀行不良貸款1498億元。
2005年6月 商業化收購工商銀行不良貸款581億元。
2005年12月 商業化收購上海銀行不良貸款30億元。
2007年5月 商業化收購深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35億元。

6. 中國四大資產管理的不良資產賣給誰

您好,自成立以來,我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了兩次剝離:
1999-2003年四大AMC收銀行6042億不良資產, 這一階段的收購完全由政府導向, 資金多由央行再貸款方式提供, 價格按賬面價值。1999年政府劃定不良資產的剝離范圍, 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1.4萬億元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按照帳面值剝離,收購資金全部由政府安排,按照回收現金額的一定比例(信達、華融為 1%、東方、長城為 1.2%)給予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績效激勵。
從2003年起, 商業銀行改革加速,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資產的方式也轉為非行政審批的方式,通過公開招投標進行。收購價格是按市場價格,而非賬面價值。 政府加速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步伐,首先對建行、中行注資,推動建行和中行進行股份制改造並盡快上市。與第一次政策性剝離的區別是,第二次剝離不再採用按帳面值剝離的方式,而是採取商業化運作模式.由央行牽頭組織不良資產包招標,由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參加投標,從而自剝離之時起鎖定資產損失。
2004年6月,中行和建行再次剝離不良資產共2787億元(中行1498億元,建行1289億元),均為可疑類貸款,採取封閉式招標競價,信達以約31 %的高價奪標。這部分再貸款由信達負責償還,償還期限為五年。
2005年6月,工行將4590億元可疑類貸款打成35個資產包,面向四家AMC招標,平均轉讓價格為資產面值的26.38%。這次競價中,長城拿到 17個資產包,占該次拍賣資產量的56%,中標2570億元,東方、信達、華融分別中標1010億元、 571 億元、238億元。
另一方面,銀行仍然以定向的方式把不良資產交給對應資產管理處置, 在2005年工行把在2460億元損失類貸款直接交由華融處置。
市場化轉型
在未全面轉型商業化運作前,財政部給四大AMC設立了一定的考核辦法。2004年4月 ,財政部出台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委託代理、商業化收購業務風險管理辦法,為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運作創造條件。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范圍新增三大內容:一是根據市場原則,商業化收購、管理和處置境內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二是接受委託從事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金融機構關閉清算業務;接受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國有銀行及其他機構委託的不良資產管理與處置業務;三是運用資產公司現金資本金對所管理的政策性和商業化收購不良貸款的低債資產進行必要投資。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范圍獲得重大突破。 四大AMC從其他銀行收購不良資產。2004年期間,信達收購交通銀行不良貸款、競價收購上海銀行、深圳商業銀行等十幾家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包上萬億元。
目前四大AMC已經轉型為市場化的資產管理為主的混業經營金融機構。2008年,財政部印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修訂)》的通知,鼓勵資產管理公司轉型, 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在2009年之後,由於政策性任務逐漸完成,四大AMC在此後先後加強了商業化進程,雖然具體定位不同,但都在向金控集團方向發展。
2010 年6月信達率先股改,於2013 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 2012年10月華融完成股改, 2013年2月下旬,財政部發函正式批復東方、長城兩家公司啟動股改方案研究及股改准備工作。股改使AMC由政策性機構向商業性機構的身份轉型,還將引進戰投、整體上市。股改的完成意味著獲得更多的市場准入,如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發行金融債券、放行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等,AMC已經進入利潤高增長期。

7. 6家銀行上半年業績如何

截至目前,已有杭州銀行、上海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吳江銀行和南京銀行等6家A股上市銀行陸續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上述銀行主要經營指標向好,盈利增速超出預期;同時,6家銀行資產質量也較2017年末有所改善,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下降,撥備覆蓋率有所提升。

興業證券分析師傅慧芳預計,銀行業盈利改善持續,整體歸母凈利潤增速較一季度繼續提升。其中凈息差在資產端定價提升的拉動下走高,規模增速將隨著信貸投放和前期基數效應減弱而邊際改善,非息及成本收入比維持穩定。

8. 中國銀行上海法人購房貸款逾期還款

該貸款已停辦。
1、逾期貸款處理:貸款發生逾期,中行應根據實際逾期金額和逾期天數收取罰息,罰息利率按借款合同載明的貸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如貸款出現連續三個月逾期或累計六個月未能還款,中行應向保證人追償或處分抵(質)押物,直到償清全部貸款本息為止。
2、不良貸款處理:貸款逾期(含展期後到期)超過規定年限仍未歸還的貸款,應按中國銀行的有關文件規定及時將此部分貸款轉入不良貸款科目核算,並按規定程序進行核銷。對已核銷的不良貸款,中行保留追索權利,繼續向借款人或保證人追索。
因個別地區業務存在差異,逾期還款詳細信息請您咨詢中行貸款經辦網點。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9.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事記

經過八年的發展,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已從始建初期接收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一家不良資產發展到陸續接收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601328,股吧)、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上海銀行、深圳商業銀行等七家銀行的不良資產,同時還承辦了財政部和中國建設銀行委託的資產處置業務。截止2007年上半年,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和受託管理的不良資產帳面值累計近萬億元。
1999年-2001年 陸續政策性收購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不良貸款3946億元。
2000年-2004年 陸續接受財政部、中國建設銀行委託管理和處置的債權資產和債轉股資產1123億元。
2004年6月 商業化收購交通銀行不良貸款641億元。
2004年6月 商業化收購中國建設銀行不良貸款1289億元、中國銀行不良貸款1498億元。
2005年6月 商業化收購工商銀行不良貸款581億元。
2005年12月 商業化收購上海銀行不良貸款30億元。
2007年5月 商業化收購深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35億元。
2010年6月 北京召開創立大會改制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6月22日,榮獲「中國銀行業2010年度最佳公益慈善貢獻獎」。
2011年6月23日,經銀監會同意,侯建杭任中國信達董事長;臧景范任總裁;陳維中任監事長。

閱讀全文

與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人商業用房貸款利率612 瀏覽:290
小牛貸款網上通緝犯 瀏覽:859
手機貸款了有什麼害處 瀏覽:392
網上輕松貸款像活力花的軟體 瀏覽:565
信貸公司做信用貸款嗎 瀏覽:730
2019年養鴨子無息貸款 瀏覽:649
房子抵押貸款周期多長 瀏覽:877
銀行流水是一家銀行還是多家銀行貸款 瀏覽:508
小額貸款公司qq 瀏覽:81
公司貸款離婚 瀏覽:472
手機號用兩個月的可以貸款嗎 瀏覽:661
房子過戶多久不能辦按揭貸款 瀏覽:656
40萬小額貸款多少錢 瀏覽:224
蘋果手機貸款有利息嗎 瀏覽:969
小額網上銀行貸款可信嗎 瀏覽:304
貸款公司查我名下電話號碼 瀏覽:112
殘疾人辦理無息貸款 瀏覽:871
銀行的無息貸款好用嗎 瀏覽:561
網貸小額貸款有死賬嗎 瀏覽:339
上海商業公積金組合貸款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