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際和名義利率哪個對貸款需求的影響較大,為什麼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實際利率對貸款的影響較大。因為通常情況下,名義利率不可能過度頻繁地變動,尤其是當一國需要通過名義利率來調動市場資源時更是如此。
相反地,實際利率是考慮了通貨膨脹率的因素而計算出來的,由於通貨膨脹率可能會因為市場供求關系或外匯投資額等情況發生變化,在名義利率不便於隨意變動時,恰恰是實際利率對貸款產生了更為強烈的影響。
既然名義利率的水平不變,實際利率的變化可能導致貸款項目的機會成本和收益發生變化,因此應當更能影響貸款需求吧。
2. 名義貸款年利率和實際貸款年利率的區別
簡單的說,實際利率是從表面的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的數字,即公式為:名義利率 - 通脹率(可用CPI增長率來代替)。
一般銀行存款及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的利率都是按名義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貨膨脹環境下,儲戶或投資者收到的利息回報就會被通脹侵蝕。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存在著下述關系:
1、當計息周期為一年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計息周期短於一年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
2、名義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才真實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3、以i表示實際利率,r表示名義利率,p表示價格指數,那麼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之間的關系為,當通貨膨脹率較低時,可以簡化為。
4、名義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假設一年期存款的名義利率為3%,而CPI通脹率為2%,則儲戶實際拿到的利息回報率只有1%。由於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很容易引發較高的通脹,而名義利率的提升在多數時間都慢於通脹率的增長,因此時常處於實際利率為負的狀態。也就是說,如果考慮通脹因素,儲戶將錢存入銀行最終得到的負回報-虧損,既負利率。負利率環境將誘使儲蓄從銀行體系流出,刺激投資和消費,很容易引起資產價格的泡沫並有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脹,央行一般都會通過持續加息的方式來改變經濟體的負利率運行狀態,抑制通脹,資產市場的泡沫也會逐步消退。所以,股票投資者在實際利率為負的初期還可以繼續加碼,但如果負利率持續時間過長,有宏觀調控引發的風險就會加大,需要隨時考慮退場。
3. 在不會導致借款的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的是:A存在補償性余額B按照收款法支付利息C按照貼現法支付利息
A存在補償性余額,它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款額的一定百分比計算的最低存款余額。它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
B按照收款法支付利息,收款法也叫利隨本清法,名義利率等於其實際利率
C按照貼現法支付利息,是銀行發放貸款時先從本金中扣利息部分,待到期時再還全部本金。它實際上減少了可使用的資金,所以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息
D按照加息法支付利息,加息貸款實際利率=(貸款額*利息率)/(貸款額/2),實際利率大約為名義利率的2倍
所以,只有B按照收款法支付利息不會導致借款的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
4. 關於短期借款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名義利率是你貸款合同中規定的年利率(或者是月利率x12);實際利率是你貸款期間總的實際利息費用除以貸款本金得出的持有期利率的年化利率。
假設本金為100元,名義利率為12%(即每月1%),貸款期為10個月。
如果你的貸款合同規定的是以單利計算,那麼實際利率等於名義利率。利息=100x1%x10=10元,實際利率=10/100/10x12=12%
如果你的貸款合同規定的是以復利計算,每月計息,到期一次性償還,那麼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利息=100x(1+1%)^10=10.46元,實際利率=(1+1%)^12-1=12.68%
5. 短期借款導致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的幾種情況
1、金融機構要求發放貸款時先扣除全部利息;
2、金融機構要求貸款中的一部分留存該金融機構不可以全部提走;
3、金融機構除利息外要求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
6. 貸款的實際利率與合同利率有什麼不同
合同利率一般是名義利率。
實際利率是從表面的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的數字,即公式為:名義利率 - 通脹率(可用CPI增長率來代替)。
一般銀行存款及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的利率都是按名義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貨膨脹環境下,儲戶或投資者收到的利息回報就會被通脹侵蝕。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存在著下述關系:
1、當計息周期為一年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計息周期短於一年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
2、名義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才真實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3、以i表示實際利率,r表示名義利率,p表示價格指數,那麼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之間的關系為,當通貨膨脹率較低時,可以簡化為。
4、名義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假設一年期存款的名義利率為3%,而CPI通脹率為2%,則儲戶實際拿到的利息回報率只有1%。由於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很容易引發較高的通脹,而名義利率的提升在多數時間都慢於通脹率的增長,因此時常處於實際利率為負的狀態。也就是說,如果考慮通脹因素,儲戶將錢存入銀行最終得到的負回報-虧損,既負利率。負利率環境將誘使儲蓄從銀行體系流出,刺激投資和消費,很容易引起資產價格的泡沫並有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脹,央行一般都會通過持續加息的方式來改變經濟體的負利率運行狀態,抑制通脹,資產市場的泡沫也會逐步消退。所以,股票投資者在實際利率為負的初期還可以繼續加碼,但如果負利率持續時間過長,有宏觀調控引發的風險就會加大,需要隨時考慮退場。
7. 企業借款的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相同
名義利率是你貸款合同中規定的年利率(或者是月利率x12);實際利率是你貸款期間總的實際利息費用除以貸款本金得出的持有期利率的年化利率。
假設本金為100元,名義利率為12%(即每月1%),貸款期為10個月。
如果你的貸款合同規定的是以單利計算,那麼實際利率等於名義利率。利息=100x1%x10=10元,實際利率=10/100/10x12=12%
如果你的貸款合同規定的是以復利計算,每月計息,到期一次性償還,那麼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利息=100x(1+1%)^10=10.46元,實際利率=(1+1%)^12-1=12.68%
8. 在一年內計息幾次時,實際利率要高於名義利率。請問這句話對不對
設i為當年存貸款的名義利率,n為每年的計息次數,則實際貸款利率r(n)為 r(n) = (1 + i / n)^ n - 1 ,可以看出實際利率是小於名義利率的。
當n趨於無窮大時,r則為連續復利利率,若欲使到期的連續復利與實際利率存款收益相同,則r應滿足 r = n · ln(1 + r(n) / n)。
你要是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看一下劉明亮的《利息理論及其應用》。不想買網上應該有免費下載的。我學校用的就是這本,內容挺全的,感覺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