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7年六盤水水城縣南開鄉涼山村貸款扶貧分紅為什麼至今還沒有發到貧困戶手上
精準扶貧工作中,扶貧貸款與產業幫扶中的分紅是兩個事情,貸款是手來幫助資金缺乏的農戶創業立項使用的,而分紅則是加入某些扶貧公益項目,年底的時候對於收益進行分配。
今年已經是2019年了,兩年前的事情應該已經處理完畢,具體情況建議你去當地扶貧部門進行咨詢。
㈡ 2017年鍾山區扶貧貸款分紅多久為一期,為什麼三年了我家的還一分分紅錢沒拿到
所指貧困貸款 分紅 是什麼?!
貧困戶需要自己搞經濟發展,手續合理,可以申請貸款的。
貸款 分紅 不知分什麼紅!!
沒有這項政策!!!
㈢ 2017年精準扶貧貸款利率是多少
年利率為3%的優惠利率。
貸款對象是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貸款額度每戶1至5萬元,期限1至3年;貸款執行國家同期基準利率,按年結息,省財政全程全額貼息。
2015年7月16日,甘肅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第一次簽約儀式暨啟動會議在蘭州召開。
根據甘肅省財政廳等部門日前印發《關於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的通知》,省財政廳與省內相關金融機構計劃在58個貧困縣和17個插花型(結對幫扶)貧困縣實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2015-2017年為建檔立卡的97萬戶、417萬貧困人口發放400億元貸款。
(3)2017年農村扶貧貸款擴展閱讀
扶貧貸款的財政貼息有以下:
1.扶貧貸款的貼息范圍
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財政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含當年新增、收回再貸、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在計劃額度內進行貼息。1998年前發放的所有扶貧貸款均不再貼息。
2.扶貧貸款的貼息比例
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
3.扶貧貸款的貼息年限
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
4.扶貧貸款貼息的結算
扶貧貸款貼息實行按季據實結算,由財政部審核,並與農業銀行總行結算。各級農業銀行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扶貧辦必須認真、及時、真實、准確地按照規定做好此項工作。
扶貧貸款的風險有以下:
1.由於扶貧貸款本身扶持的承貸主體個人及法人經濟實際狀況,無法為貸款提供擔保,使扶貧貸款缺乏風險保障。
2.由於貧困地區農業銀行大多是貸差行,扶貧貸款所需資金絕大多數是靠向上級行借資金,資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貸款利率倒掛,形成扶貧貸款發放越多,銀行虧損越大。
3.扶貧貸款貼息補貼難以到位,從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累計虧損13922萬元,其中,因貼息政策變化應補未補利差2130萬元,應補未到位873萬元。由於利率倒掛和利差補貼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貧貸款的風險。
㈣ 農村雙女戶有哪些補助政策
從2009年開始,獎勵扶助對象按人年均不低於720元的標准發放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已超過60周歲的,以獎勵扶助制度在當地開始執行時的實際年齡為起點發放。雙女戶指一對夫婦只生育過兩個女孩的家庭。1、優先為女孩戶免費提供生殖健康服務,優先對2009年1月1日後落實了絕育手術的雙女戶獎勵2000元絕育獎。2、對實施節育手術的女孩戶,處計生服務中心優先派出計劃生育專用服務車輛,免費接送。3、優先為女孩家庭提供科學致富信息及生殖保健知識。4、對貧困女孩家庭優先給予經濟和項目支持,優先納入農村低保救助,並組織開展結對幫扶。5、獨女戶和雙女戶在孩子入托、入學、承包農業項目、審批宅基地地,享用優先優惠的權利;6、優先安排獨女戶、雙女戶進行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7、對在校的初高中學校獨女戶、雙女戶家庭的子女優先提供獎學金。8、在開展計劃生育幫扶工作時,在項目技術安排、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獨女戶和雙女戶。申請人提出申請,村委會、鎮鄉人口和計生辦調查核實,沒有違返計劃生育法規和政策,報區人口和計生委批准,可以享受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
㈤ 2017陝西省紫陽縣西河扶貧,擺脫農民窮苦,國家支持扶貧,每家扶貧十萬貸款三年無利息政策。
那也不是每戶都能代下來的,,。說的挺好,百姓不夠條件是不給代的。我們這里也是這樣,,
㈥ 精準扶貧買房總金額不超過24萬。
22部門出台精準扶貧配套方案
來源:南方日報作者:發表時間:2016-10-17 10:31
廣州發展集團駐連州斜磅村幫扶工作隊在貧困戶蘇彩群家走訪摸查。工作隊供圖
今年6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台。《意見》認定我省農村70.8萬戶176.5萬人為相對貧困人口,認定全省2277條村為相對貧困村,並提出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實施八項工程,打出政策組合拳,構建扶貧攻堅「1+N」政策措施體系。
10月14日,記者從廣東省扶貧辦獲悉,繼省委組織部、省國土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海洋與漁業局、省旅遊局、省婦聯、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省水利廳、省銀監局11個部門後,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住建廳、省衛計委、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農業廳、省金融辦、團省委、省殘聯、省工商聯等11個部門貫徹《意見》的配套實施方案經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同意,於日前印發。
省交通廳駐村工作隊舉辦貧困戶農業技術培訓班。工作隊供圖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2個部門強力支撐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1+N」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有力保障我省2018年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
根據相關部署,2016年至2018年,各級財政對扶貧開發幫扶對象按人均2萬元安排財政扶貧投入,用於直接促進扶貧開發幫扶對象增收、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等。目前省財政廳已撥付2016年扶貧開發資金36億元。
省教育廳
精準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
在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上,扶持欠發達地區擴大民辦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全面推進實施「全面改薄」等項目建設。
在實施學生資助惠民政策上,在落實現有各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基礎上,精準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增支所需經費,省級財政負擔60%。
省民政廳
符合條件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
逐年提高農村低保標准。逐步實現第四類地區農村低保最低標准達到省扶貧標准,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范圍。
在提高農村特困供養水平上,將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准「按照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制定」調整為「按照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制定」。
省公安廳駐合江村工作隊隊長牟維照在入戶摸查。葉正清 攝
省住建廳
分散供養五保戶優先危房改造
在分散供養五保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上,將農村危房改造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無縫對接,將以危房為唯一住房的分散供養五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放在優先位置實施危房改造。到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我省分散供養五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
省衛計委
力爭貧困村均有標准化衛生站
到2018年力爭完成全省2277個貧困村標准化村衛生站建設,推動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推進粵東西北地區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
在貧困地區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上,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機構控費、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分期分批對貧困地區鄉村醫生進行輪訓,在2017年前完成培訓。
省科技廳
推動實施中長期增收項目
在貧困村發展科技特色產業上,圍繞「一村一業」發展目標,推進並完善「科研機構+試驗基地+行業協會+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開展「產村」合作,發展特色產業。
在科技對口扶貧示範上,以貧困村為單位,推廣示範優良農業良種,推動實施經濟作物種植、畜禽和水產養殖為主的中長期增收項目。積極推進科技對口扶貧示範,凝練可復制、能推廣的科技扶貧技術、科技扶貧模式。
省委統戰部對口幫扶的貧困戶子女填寫申領獎助學金錶格。工作隊供圖
省環保廳
嚴控超環境承載力的新增產能
在推進貧困地區水污染防治上,加強貧困地區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2018年底前貧困區域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全部按規范設立標志牌,在人類活動頻繁、影響較大的一級水源保護區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加強貧困地區重污染河流(練江、小東江等)綜合整治。
在防止污染向貧困地區轉移上,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和環境准入底線,嚴格控制超出貧困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新增產能,突出防範過剩和落後產能向貧困地區轉移。積極推進貧困地區優先發展低消耗、少污染和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省農業廳
推進「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實施貧困地區「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產業推進行動,引導2277條貧困村以特色種養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級加工業、休閑農業等為主要內容實施「一村一品」行動。
創新農業產業扶貧模式,推廣特色農業產業訂單幫扶模式,政府扶持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戶。
省金融辦
設置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
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實施定向寬松金融監管政策。對貧困地區設置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適當提高對扶貧類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在貧困地區全面開展農村普惠金融,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貧困地區全部建成縣級綜合徵信中心,符合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開展信用村建設,鄉村金融服務站和助農取款點實現貧困地區全覆蓋。
團省委
培育「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
在全省2277條貧困村分別發掘1—2名45歲以下的農村青年(含致富能人、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學子等),打造集培訓、項目、資金、技術、市場為一體的農村青年創業人才扶持體系,培育「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隊伍。
通過線下培訓交流、線上微信集群等方式,搭建「領頭雁」農村致富帶頭人與2277名駐村幹部、1139名基層團乾的互動平台,形成「領頭雁」農村致富帶頭人互助交流社群和生態圈。
省殘聯
資產折股優先配發殘疾人貧困戶
促進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發展,推動無勞動能力貧困殘疾人優先獲得資產收益。財政扶貧資金和涉農資金投入的項目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優先配發給殘疾人貧困戶,增加折股數量。
在提升貧困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上,落實「兩項補貼」制度。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范圍,逐步建立完善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殘疾人以及繳費年限不足的退休殘疾職工資助政策,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殘疾人脫貧攻堅。
省工商聯
開展「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
以全省3284條貧困村(其中:相對貧困村2277條;非貧困村1007條)為幫扶對象,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為主要形式,力爭動員1000家以上民營企業和商(協)會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戰。
引導民營企業通過投資興辦企業,開發結對村的資源,培育主導產業、主導產品。農業產業化企業通過「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吸納貧困戶入股,帶動貧困戶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股本增收。
4萬余幫扶幹部駐村精準扶貧
精準識別相對貧困人口,對176.5萬人精準施策
今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三個全國「扶貧日」,也是廣東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的開局之年。
廣東歷來高度重視扶貧工作。3月22日,廣東省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對新時期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了全面部署,為廣東打贏新時期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根據我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部署,我省對176.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77條相對貧困村,精準識別、施策。
為夯實脫貧攻堅基礎,全省共派出駐村工作隊12162個,村第一書記2277人,駐村工作隊員41345人,進村入戶,精準識別,精準施策。
32.67萬人次進村入戶摸查
我省在精準識別過程中,實行地毯式摸查,堅持「兩個全覆蓋」,一是對相對貧困戶的摸查全覆蓋,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二是相對貧困村、相對貧困戶的基本信息收集全覆蓋。
韶關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的劉發生,便是在省紀委監察廳幫扶工作組進村入戶摸查,精準識別後,最終被列入全村46戶貧困戶幫扶范圍。
摸查結果顯示,劉發生夫婦均在家務農,母親曾凡英81歲,女兒劉芬芬,13歲,在校學生。住房為危舊房。工作組分析的致貧原因為:家庭缺少勞動力,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低,母親患有重大疾病,女兒讀書負擔重,缺乏資金投入。
經過1個多月的反復摸查,幫扶工作組對全村貧困人口的家庭成員、身體狀況、住房、土地、家電、種植、養殖、主要收入和支出、致貧原因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統計和分析,最終認定全村貧困戶46戶125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1戶97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15戶28人。
根據統計,4月底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共動員組織32.67萬人(次)進村入戶,開展相對貧困人口的核查工作,通過發布對村民的公開信、整村摸查、農戶申請、群眾評議、公示、鎮、縣審核批准等環節,對新時期相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到6月底初步完成了相對貧困村、相對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電腦錄入工作,基本摸清我省貧困人口規模、分布以及貧困程度、收入來源、致貧原因等情況,初步做到了「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市縣有資料庫」。
摸查數據顯示,我省相對貧困人口分布在粵東西北12個市以及惠州、肇慶的96個縣、市、區(含90個建制縣區、6個非建制縣區)、1113個鄉鎮(街道等)、16440條行政村。全省相對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前5位分別是因病(34.26%)、缺勞動力(25.09%)、因殘(19.74%)、因學(5.52%)、缺資金(5.92%),全省有90.53%貧困人口因上述五大因素造成貧困。
實行「一戶多策」「一人多法」
在脫貧攻堅中我省堅持精準施策,在堅持「一戶一策」「一人一法」的基礎上,探索推進「一戶多策」「一人多法」。
在羅定市加益鎮合江村五星村小組63歲村民王企生家裡,記者看到破敗不堪的泥磚房已部分拆除,原址重建的磚瓦房已經封頂。
省公安廳對口幫扶計劃表顯示,王企生靠撿垃圾為生,妻子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無勞動能力,兒子早年溺亡。今年對王企生的幫扶計劃是,除資助其養殖100隻土雞,並通過定向收購、互聯網銷售幫助解決銷路,同時給予6萬元危房改造補助,今年完成新房主體建設,目前均已落實。
在靈潭村對口幫扶計劃表中,貧困戶劉發生將被安排到幫扶建設的腐竹手工作坊務工,按每月1500元計,每年收入18000元;安排其妻子華四妹幫種黃煙,按務工2個月、100元/天計,每年收入6000元。同時劉發生一家人每年還能從幫扶建設的煙房、農機隊、光伏發電等產業項目獲得一定數額的入股分紅。
根據規劃,2018年,劉發生一家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11340.6元,實現穩定脫貧。
像王企生、劉發生這樣的幫扶案例,在我省新時期脫貧攻堅中比比皆是。針對每一位貧困戶精準施策,探索「一戶多策」「一人多法」,實行「靶向療法」,成為新時期脫貧攻堅的制勝關鍵。
社會力量共同發力脫貧攻堅
我省新時期脫貧攻堅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各方參與,著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個人合力攻堅的扶貧開發大格局。
今年,我省安排珠三角6市對口幫扶粵東西北12個市,6市派出駐市、縣工作隊52個,合力推進產業共建。我省還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通過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等方式,全省1000家以上民營企業幫助不少於1000個相對貧困村。2015年,全省近100家省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銷售總收入約50億元,帶動貧困戶11萬多戶,戶均增收超過3000元,極大加快脫貧進程。
自2010年國務院批准我省設立「廣東扶貧濟困日」後,至今已連續舉辦七屆活動,全省認捐180多億元,對接慈善項目近5000個,惠及人口超過300萬。在今年的「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期間,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及社會各屆積極參與扶貧,認捐資金達22.6億元。
省扶貧辦負責人表示,我省新時期脫貧攻堅堅持把精準的要求貫穿扶貧開發各領域各環節,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精準施策,對貧困人口實施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貧困戶和貧困村實行精準化幫扶,確保脫貧攻堅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全力保障「三年脫貧攻堅,兩年鞏固提升,五年實現穩定脫貧」的目標實現。
「三保障」相關政策摘選
民政
●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准
按照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制定
●受災人員救助制度
◎應急期生活救助標准每人每天20元、救助期限15天
◎過渡期生活救助補助標准每人每天20元和1斤大米、救助期限3個月
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
補助標准由每生每學年200元(20%的特困小學生500元、初中生750元)提高到3000元
●高中教育階段
◎普通高中按每生每學年2500元補助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按每生每學年3500元補助學校
◎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在原有每生每學年2000元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再給予每生每學年3000元生活費補助
●全日制專科教育階段
按照每生每學年5000元補助學校,在原有每生每學年3000元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再給予每生每學年7000元生活費補助
●高校
建立資金扶持、技能培訓、求職指導、就業崗位推薦等方面相結合的高校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機制
住房
◎年底前,所有列入2016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的120864戶農戶全部開工建設
◎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我省分散供養五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
醫療
◎到2018年,力爭完成全省2277個貧困村標准化村衛生站建設
◎2016—2018年,省財政投入10.47億元,為粵東西北地區縣級人民醫院配備影像、檢驗、手術、病理、重症監護等76種關鍵設備
◎至2016年年底,粵東西北地區每個縣至少有一家縣級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水平
◎力爭到2017年年底,貧困地區縣域內住院率提高至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㈦ 惠民政策有哪些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10個惠民政策
1、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
2、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3、今年高校畢業生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
4、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5、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重點地區PM2.5濃度明顯下降。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
6、今年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
7、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葯品加成。
8、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
9、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10、今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要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㈧ 光伏扶貧都有哪幾種模式
模式一:扶貧資金(少部分)+農戶貸款(90%-95%)
案例:盱眙縣首個光伏扶貧項目,安裝228戶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量317.52KW,發電量全部接入國家電網。項目資金統籌方式:盱眙縣煙草局出資9萬+第三方公司擔保+農戶從當地農行貸款95%以上,共261萬元。貧困戶收益:總收益556萬元+補貼228萬元。
模式二:扶貧資金(60%-70%)+農戶自籌(銀行小額貸款)
案例:雲南紅河縣光伏扶貧試點項目,安裝300戶,每戶3KW。項目資金統籌方式:項目總投資900萬,其中省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補助州級財政資金配套政府出資600萬,貧困農戶出資三分之一享受農村信用社的貼息貸款自籌300萬。貧困戶收益:年平均發電量約3600度*雲南省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0.95元=每年每戶可增加售電收入3000元至3300元。模式三:扶貧資金(80%)+企業投資(20%)
案例:貴州羅甸木引鎮光伏扶貧項目,項目資金統籌方式:政府出資80%+企業墊付20%後期農戶以發電收益分期償還企業。貧困戶收益:每戶每年可發1000多度電,產生4000元左右的收益。
模式四:扶貧資金+地方投資公司投資。
案例:安徽亳州利辛縣光伏扶貧電站,每戶建設3KW光伏電站,需要22500元。項目資金統籌方式:省里每戶補助8000+市、縣財政各配套2000+光伏電站承建公司捐助一部分+餘款通過金融機構推出的「陽光貸」等產品配套支持,還款由光伏扶貧創業平台公司統籌統還。貧困戶收益:在該模式的支持下,利辛縣到2017年底計劃建成戶均3KW的光伏電站1.5萬座+村均60KW的村級光伏電站90座+實現脫貧4.5萬人收回成本後預計每戶年發電收入3000多元。
模式五:政府全額出資
案例: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作為省會城市貧困程度和貧困數量較小,財力較強,為了擴大光伏扶貧覆蓋面,合肥市堅持財政全額買單。建設資金按2:1的比例從市、縣兩級貧困專項資金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