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西方經濟學者的利率決定理論的內容
1、古典利率決定理論--實際均衡利率理論(實際利率理論)
這種理論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它們所注意的實際因素是生產率和節約。生產率用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流量會因利率的提高而減少,儲蓄流量會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資是利率的遞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遞增函數。而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流量與儲蓄流量的均衡。
2、流動偏好利率理論
凱恩斯認為:利率決定於貨幣供求數量,而貨幣需求量又基本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如果人們對流動性的偏好強,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就增加,當貨幣的需求大於貨幣的供給時,利率上升;反之、人們的流動性偏好轉弱時,便有對貨幣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由流動性偏好曲線與貨幣供給曲線共同決定。
3、可貸資金理論
按照可貸資金理論,借貸資金的需求與供給均包括兩個方面:借貸資金需求來自某期間投資流量和該期間人們希望保有的貨幣余額;借貸資金供給則來自於同一期間的儲蓄流量和該期間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作為借貸資金供給一項內容的貨幣供給與利率呈正相關關系;而作為借貸資金需求一項內容的貨幣需求與利率則呈負相關關系。利率的決定便建立在可貸資金供求均衡的基礎之上。
可貸資金理論從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貸資金的供求和利率的決定,可以直接用於金融市場的利率分析。特別是資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資金流量統計建立之後,用可貸資金理論對利率決定做實證研究和預測分析,有其實用價值。
B. 貸款利率與利息的關系
貸款利率與利息的關系:
1、貸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內利息數額與本金額的比例。我國的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利率經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貸款利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利潤在借款企業和銀行之間的分配比例,因而影響著借貸雙方的經濟利益。貸款利率因貸款種類和期限的不同而不同,同時也與借貸資金的稀缺程度相聯系。
2、貸款利息=本金×實際天數×日利率。
C. LPR利率是怎麼計算的如何決定房貸是否要轉換
4月20日LPR為4.65%
D. 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是靠什麼決定的
在央行的基準利率上各銀行自行決定上浮的幅度(在央行的限制范圍內)。而且同一家銀行的不同網點不同分行的利率都有可能不一樣。既然是銀行自己決定當然可以不一樣。
E. 利率決定理論
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馬 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准確把握的基礎上,考慮了制度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論,其理論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馬 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 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這一 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系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 於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利息的獨立化,對於真正顯示資金使用者在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能動作用有積極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系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 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系決定利率。從借款人的角度來看,利率是使用資本的單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貸款人的貨幣資本而向貸款人支付的價格;從貸款人的角 度來看,利率是貸款人借出貨幣資本所獲得的報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額、用P表示本金,則利率可用公式表示為:i=I/P
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希克斯等人則認為以上理論沒有考慮收入的因素,因而無法確定利率水平,於是於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的IS-LM模型。從而建立了一種在儲蓄和投資、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這四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與收入同時決定的理論。
根據此模型,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這種理論的特點是一般均衡分析。該理論在比較嚴密的理論框架下,把古典理論的商品市場均衡和凱恩斯理論的貨幣市場均衡有機的統一在一起。
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
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新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是為修正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而提出的。實際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論和凱恩斯理論的一種綜合。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F. 官方利率的利率決定理論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准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系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於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系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系決定利率。如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減函數,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數,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G. !!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是由什麼決定的是怎麼計算出來的這個數字背後代表的是什麼
利率又稱利息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
存款利率 和 貸款利率的決定因素是 需求。
即存款對貸款的供給,和 貸款對存款的需求。
比如說貸款利率高時,那麼就是存款小於貸款,這時銀行為了吸收貸款,並且將這些貸款貸出去,獲得利率差時,那麼就會提高利率,吸引人們來存款。
反之亦然。
當存款利率高時,那麼獲得的可帶資金也多。有可能增加社會的投資。
但是存款利率高時,貸款利率也高。也有可能抑制投資。
當它們均衡時,是最好的。
均衡也就是總供給曲線與總需求曲線相交時的那個點。那時的利率是理論上最好的。
H. 貸款利息的多少由什麼因素決定
一,影響貸款利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貸款人的貸款金額;
2.
貸款人的還款期數;
3.
貸款基準利率。
二,影響貸款利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央行基準利率;
2.
具體貸款銀行的自身調息區間;
3.
貸款人自身的個人徵信程度。
I. 簡述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
馬克思將剩餘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的分割作為利率決定理論的起點。他認為,利息是貸出資本家從借入資本家那裡分割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表現為利潤。可見,利潤越高,利息越高;利潤越低,利息越低。利息率由平均利潤率決定。"因為利息只是利潤的一部分……所以,利潤本身就成為利息的最高界限,達到這個最高界限,歸執行職能的資本家的部分就會等於零。"
一般情況下,利息率的波動范圍在零與平均利潤率之間。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利息率也可能小於零或者超出平均利潤率。
利息率由利潤率決定,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隨著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平均利潤率呈現下降趨勢。平均利潤率的下降導致利息率出現同方向變化。平均利潤率是利息率的決定因素,此外影響利息率的因素還包括社會財富及收入相對於社會資金需求的增長程度、信用制度的發達程度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會對利息率的上升或下降起到加速或減緩作用。二是平均利潤率的下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每個國家的某個發展階段,它維持在相對穩定水平。因此,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利息率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量。三是利息率的決定具有偶然性。貸出資本家和借入資本家如何瓜分利潤也是影響利息率的重要因素。平均利息率無法由任何規律決定;相反,傳統習慣、法律規定、競爭等因素在利率的決定上都可直接起作用。
經濟生活中,人們面對的是市場利息率,而非平均利潤率。平均利潤率是一個理論概念,在一定階段內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而市場利息率是多變的,但不論它如何變化,在任一時點上都表現為一個確定的量。
J. 如何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貸款利率水平決定的基本原理
(一)人民幣業務的利率換算公式為(註:存貸通用):
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
2.月利率(‰)=年利率(%)÷12
(二)銀行可採用積數計息法和逐筆計息法計算利息。
1.積數計息法按實際天數每日累計賬戶余額,以累計積數乘以日利率計算利息。計息公式為:
利息=累計計息積數×日利率,其中累計計息積數=每日余額合計數。
2.逐筆計息法按預先確定的計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貸款期限逐筆計算利息,具體有三:
計息期為整年(月)的,計息公式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
計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頭天數的,計息公式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本金×零頭天數×日利率
同時,銀行可選擇將計息期全部化為實際天數計算利息,即每年為365天(閏年366天),每月為當月公歷實際天數,計息公式為:
③利息=本金×實際天數×日利率
這三個計算公式實質相同,但由於利率換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實際按日利率計算時,一年將作365天計算,得出的結果會稍有偏差。具體採用那一個公式計算,央行賦予了金融機構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當事人和金融機構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