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相當於美元的無息貸款

相當於美元的無息貸款

發布時間:2021-06-26 00:28:42

① 財務管理上的」自然融資」

自然融資,是企業在日常交易中自然發生的,主要有應計費用與供應商提供的商業信用。應付賬款在商業信用中最為常見,具體有放棄現金折扣而在最後到期日付款與延遲支付等方式。應計費用並非真正可由企業自由支配,仍須考慮機會成本。
自然融資是企業融資方式中的一種,在船公司日常經營中,客戶的預付運費資金構成了這種融資方式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船公司自開展租入船業務以來,總體資金流量明顯增大,資金存量同時也大幅提高,直接體現在公司銀行存款余額的大幅增加,這意味著公司可利用的資金量增加了,就如同公司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一、利用租入船業務融資的特點

為使讀者有一初步認識,以下就以某租入船為實例,分析其現金流量情況,為後面的論述展開做一鋪墊。該輪X年12月21日期租租入,跑了3個航次後於次年5月底還船,三個航次均為程租。總收入295萬美元,總支出296萬美元,其中燃油52萬美元, 租金170萬美元, 港費74萬美元 ,三個航次累計效益基本持平。但從資金角度看,資金結算期從X年12月27日起,直至次年6月30日結束,除了開始一段墊支資金外,從3月5日起,始終保持了較高的凈現金流量,平均每天帶來了約32萬美元的可利用資金,最高時的日資金存量達到了91萬美元。

現在,筆者將利用租入船業務進行融資的特點分析如下。

1.利用租入船業務進行融資的理論依據。其基本原理是:程租航次運費收入通常為大比例預付(通常為90-95%的預付,甚至是100%的預付),而租入船舶的成本支付是一個逐步的支付過程,分期分批支付燃油、租金,具有分期付款的特點。基於上述特點,租入船業務為企業帶來較為優惠的資金來源,如果保持一定規模數量的租入船,就會產生疊加效用,成倍增加資金存量。這種思路實質上是一種逆向思維,變自然融資為主動融資。

2.融資方式操作方便靈活。船公司可以根據管理能力和資金需求規模主動調控租入船隊的規模,操作方式比銀行貸款更為靈活方便。

3.融資成本低。按該模式操作產生的直接效益就是貸款利息的節省。租入船相當於為船公司帶來一筆無息貸款,如果按每船30萬美元,則10條船就是300萬美元,利息為零,融資規模是很可觀的,如果租入船舶的噸位更大,航運市場行情好時,單船融資額度將更高。在市場行情不好時,船公司從銀行貸款的難度也會加大,融資成本也更高。而該方式融資,只是在挖掘現有管理能力的基礎上進行,不需增加額外的人力、物力投入,只需提供一筆啟動資金。可以說,租入船業務開辟了船公司低成本融資的新渠道。

二、利用租入船業務融資的操作要點

要想使這種新的融資思路更具可行性,必須加強對現金流的控制,避免因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為更好的指導實踐,現將具體的操作要點總結如下。

1.租入船的租船模式一定是期進程出

租入船的租船模式通常有期進程出、期進期出、程進程出三種。「期進程出」即船舶以期租方式租入,然後以程租方式租出去:「期進期出」,即船舶期租租入後又以期租的方式租出。「程進程出」,又稱背靠背,即船東以較低價格的運價攬到的貨載自己不承運,直接以不低於原價的水平轉給下一家,從中賺取差價的操作手法。

(1)採取「期進程出」的模式是該項工作的關鍵。前面基本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程租航次的運費收入通常是大比例預付的(通常95%),金額很大,而租入船的支出項目逐步付出的,如租金是按15天預付,燃油是抵達合適港口加油後付款,同時還有一個月的結算期。我們實質上就是要利用這筆大額預付資金的時間差;

(2)「期進期出」、「程進程出」的方式都不合適。採取「期進期出」方式下,通常船東租入船舶時即要預付租金,等聯系好租家並收到租家匯來的租金時,往往有一時間差,這中間的墊支資金將一直由船東承擔,就達不到利用資金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如果租入船經營操作不當,還可能帶來損失;採取「程進程出」操作模式下,往往也是船公司先墊錢後才能收回運費,基本沒有資金利用效果可言;因此,在租入船操作模式選擇上,期進程出是唯一合適的方式。

2.租入船利潤應持平或微利

出於融資目的租入的船舶,整個租期內的經營效益應保持最低底線,即預計利潤保持持平或微利,如果產生虧損也不能超過底線,即虧損額不能高於每日帶來的現金凈流量X相應的貸款利率計算的貸款利息。否則,資金效益產生的比較受益將被虧損所吞噬。考慮到船舶租入時,預計航次效益情況時可能相對樂觀,但從謹慎的角度,航次效益預計情況不能產生虧損,至少有微利。

3.實際操作中,要緊抓幾個現金流控制關鍵點

(1)保證按合同期及時收款是控制現金流入環節的關鍵因素。

能否及時收回運費,決定著租入船資金利用效果的成敗,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從資金存量分布上可以看出,每收到一筆大額運費後,資金存量會立即大幅度提高起來,隨後隨著支出的時間而逐步走低。若能在高點處保持一定數量的租入船,就會始終保持較高的資金存量。船隊規模越大相對應的資金存量越大,越體現出了規模優勢。相反,如果不能及時收回運費,將一直佔用公司資金,就完全起不到利用租入船資金的作用,相反會佔用本來就短缺的自營船隊的資金。就很多船公司現狀來看,資金能否按時回收一直是個關注焦點。對於航運企業有兩個考察資金回收情況的參考指標,一個是運費回收率,是按會計期間劃分的運費回收情況,考察在某段期間內,已完成航次運費回收情況;另一指標是合同回收率,是按合同關於運費回收時間、金額等條款計算的運費回收情況,考察某航次結束時運費回收情況。從兩指標的含義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差別,合同回收率將更能有效反映運費的回收情況,合同運費回收率通常要低於一般運費回收率。××公司對運費回收的情況抓的很緊,運費回收率常常高達99%,而合同運費回收率僅為60%多,要低很多,巨大的差距從資金利用的角度說明了催收運費存在不足,但同時也說明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一定要狠抓合同運費回收率,將運費回收的工作落實到細處。

(2)緊抓船期是現金流出環節的首要關鍵因素

緊抓船期是航運生產永恆的主題。無論出於什麼目的的租船,船期延長將直接意味著現金流出的的增加,尤其是船舶在港時間越長,意味著需要支付的租金成本越高。實踐證明,一些大額虧損的航次,總是與抓船期不利密切相關。船期情況直接影響到該租入船的凈現金流,決定該航次租入船的效益。同時,抓緊船期,在確定的時間內將提高租入船舶的周轉率,跑更多的航次,在租金不增加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現金流入。因此,在操作環節上,船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

(3)嚴格控制各類支出項目的付款時間是現金流出環節的另一關鍵因素。

在該模式下,各項成本支出的付款時間是另一中要重要的控制關鍵點。租入船的資金支付項目,租金付款的時間不能提前,充分利用結算期的優惠條件,比如燃油款1個月的結算期,在不影響信譽的前提下爭取延滯現金流出的時間,因此從細節上精打細算能有效放大資金的利用效果。

從上述分析看出,做好租入船決策後,資金控制各環節起著關鍵作用,執行不好將帶來巨大風險。該方式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融資方式,其中蘊涵著相當大的風險,是否採用取決於船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同時要經營租入船隊必須要有一定的啟動資金,這也是限制條件。

由此看來,租入船的資金效果是明顯的。對一個船公司來講,在自營船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多租入一些船,會有效提高船公司的整體資金利用效果。通過這種形式在正常的船隊經營過程中實現了再融資,對緩解船公司的資金狀況帶來積極的作用。

② 歐元登場對美國有多大影響

讀者陳京揚問:歐元已經開始流通了,這一重大事件將給大洋彼岸的美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紐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經濟學家尼爾.索斯說,歐元登場對歐洲經濟的象徵意義價值有限。它使得歐元成為一種成熟的貨幣,並向著形成能與美國競爭的無縫化歐洲市場邁進了一步。少數過去可能不願意投資歐洲大陸的投資者或許現在會決定冒險一試,但最終達到無縫化市場的夢想,將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 在海外有業務的美國公司也將從中獲益,因為它們面對的外匯問題減少了。寶潔公司發言人琳達.厄利說,這將有助於寶潔在歐洲統一價格。她說,隨著單一貨幣的啟用,企業獲得了減少成本的機會,這對寶潔及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人們可能已經感受到了歐元對美國的直接影響。自從1999年確定了歐元區各國貨幣盯住歐元的固定匯率以來,大多數跨國公司和大型金融機構都在用歐元進行國際交易。在美國看來,更重要的是,歐元流通是否會有助於歐元挑戰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外匯儲備貨幣,以及全球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美國經濟因全球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而獲益匪淺,這實際上相當於是給美國的無息貸款。 芝加哥金融衍生產品公司Fuji Futures Inc.首席策略師約翰.維爾認為,歐元的流通會使歐元進一步成為外匯儲備貨幣。他說,現在全球有更多的歐元可以自由流通,這是歐元被確定為外匯儲備貨幣的先決條件,歐元的存在將使得企業用歐元而不是用美元進行國際交易的可能性增加。 但是,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基姆.舍恩霍爾茨持不同觀點。他說,既然沒有出現把歐元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的熱潮,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就不太可能發生。舍恩霍爾茨說,傳統的經濟基本面遠比歐元的正式流通更能決定歐元的命運。他認為,外國投資者是把錢投向長期增長潛力最佳的地方,而現在他相信這個地方是美國。更能決定歐元價值的是,新的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許多人認為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含糊不清)以及有關稅收、勞動力和金融的改革。許多投資者認為,這些方面的改革是創造出可與美國競爭的商業環境所必需的。馬健

③ 美元化給美國帶來的好處

當然,美元化的好處,並非美國一家獨占。實行美元化的國家,把自家經濟與美元綁在一起,可以穩定幣值,提高公眾信心。常言道,大樹底下好乘涼。只要美國經濟不滑坡,美元不出現大波動,美元化國家本幣匯率就穩定,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就能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

④ 二戰後,日本戰敗為什麼我國放棄日本的戰爭賠款

不能說是一點賠款也沒有,他不是不賠,真是一分錢都沒有,戰後又有天災,被原子彈炸,燃燒彈東京全炸平。戰敗了那日元就相當於廢紙,全國拆了全部剩下的還沒炸的4萬多台機器一半給了中國,當時都是有影相資料的,到了上海。日本的剩下的唯一一艘驅逐艦雪風號也移交給了我們。後來蔣介石越來越不行,麥克阿瑟一看,就先讓日本暫停對中國的賠付,先看看再說。
當然了,那點也是杯水車薪,後來因為國民黨敗退台灣,日本突然有腦子了,使一壞 跟國民黨說那你要賠款的話我就不跟你談了,我就跟共產黨談,因為那時候是出於政治上了考慮而不是為了那兩錢所以就沒要,而我們呢,我們周總理也以非常寬宏大量的態度 不要日本賠款了,當中涉及很多敏感話題啊就不多說了,日本雖然沒有賠款給中國但是日本是懷著對中國的愧疚,給了中國大量的援助和無息貸款,在我們改革開放初期起到了很大很大的作用。我們的改革開放要比 越南 印度的改革開放要成功的多,其中兩個重要的原因一就是我剛才講的,二就是華僑咣咣咣拚命砸錢投資,世界上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外面飄著那麼多有錢的。我們的華僑真的很愛國啊,插一句 我們的華僑愛國是無條件的,先是被康有為坑,完了孫中山又革命又在華僑中募集了大量錢物,然後抗戰很多華僑也通過很多種形式方式給了很多援助,改革開放,喜極而泣回國又拚命投資砸錢。那種感情是我們沒經歷過的,無法真正體會到,但是華僑同胞們真的真的愛這個國家。愛這塊土地。
在改革開放初期,日本給了中國300多億美元的援助,和上千億美元的無息貸款,無息貸款最後不是沒要,是我們沒還,絕大部分都沒還。大量的援助了中國,就是懷著對中國的愧疚。那時候的美元可比現在值錢的多的多的多啊。超過中國從鴉片戰爭開始有史以來對外賠款的上百倍。他那這個當做戰爭賠款。回到題目 中國儒家文化也氣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寬宏大量,不像那些能征善戰的少數民族 ,你打我了就不行,就跟你干 打服了你還不行還得把你滅了。

⑤ 人民幣何時能充當世界貨幣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是對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進行的一種有利於中國的配置。由於多元世界貨幣的競爭態勢決定了人民幣在發展成為世界貨幣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風險,而規避風險的根本出路在於穩定人民幣的幣值,提升人民幣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實力地不斷增強,隨著人民幣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參與程度的不斷提高,人民幣必然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一、人民幣應成為世界貨幣

所謂世界貨幣就是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計價、結算、購買、支付的貨幣。就目前世界范圍內流通的貨幣看,世界貨幣是由多種貨幣組成的貨幣,至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世界貨幣不存在統一為一種貨幣的可能。例如,在歐元出現以前,世界貨幣主要是由美元、日元、英鎊、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等組成,在歐元出現以後,世界貨幣便改為了由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組成。而亞洲貨幣則不可能是由多種貨幣組成,亞洲貨幣有可能效仿歐洲貨幣的模式,其出台以後,亞洲各國的貨幣全部被收兌,統一流通為一種共同認可的可接受貨幣。

由於世界貨幣是由多種貨幣組成,而亞洲貨幣僅是一種單元貨幣,且目前的世界貨幣除歐元外都不是區域貨幣,由此可以認為,一種貨幣要成為世界貨幣,其過程不必先成為區域貨幣再成為世界貨幣,而是可以直接成為世界貨幣,它不受現有世界貨幣幣種組成的限制。

這是自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牙買加協議》以來,世界貨幣體系所形成的一種多元化格局,而這種格局則使一種貨幣要成為世界貨幣可以不受現有世界貨幣幣種的限制,其過程也不必先成為區域貨幣再成為世界貨幣。

但區域貨幣的實現,是必須先設計出一種貨幣,或者在區域內各國現有的貨幣中選定一種貨幣來作為區域內統一流通並代替原來各國流通的貨幣。這就說明了區域貨幣的實現是一件非常復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功夫、克服許多困難、解決許多問題的大事情。眾所周知,在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居世界前茅的歐洲,歐元從醞釀到誕生都要花費40多年的時間,而亞洲如果實行貨幣一體化出台亞元,必定需要花費比歐元更長的時間。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亞洲各國間的政治、經濟差異比歐洲要大,經濟一體化水平比歐洲要低,且在政治上還潛在著一定的戰爭風險,由此造成了亞洲地區無論是在生產要素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的融合程度方面,還是在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方面都遠未達到統一貨幣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人民幣要發展成為亞洲貨幣,其過程必將是非常漫長或遙遙無期的。

因此,一種貨幣要成為世界貨幣的可能性比該種貨幣要成為亞洲貨幣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目前充當世界貨幣的幾種貨幣之所以成為世界貨幣,其根本原因就是貨幣發行國憑借其自身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經濟實力,實現了其貨幣轉變為世界貨幣的跨越。可以說人民幣要成為世界貨幣比人民幣要成為亞洲貨幣的過程在時間上一定會快得多,在操作上也一定會簡單、容易得多,在利益上更是會大得多。人民幣只要強大就可以成為世界貨幣,而不必先成為亞洲貨幣後再成為世界貨幣。

二、人民幣為什麼要成為世界貨幣

世界貨幣是世界各國的國際儲備資產。當一個國家貨幣能夠發揮世界貨幣職能時,這實際上就是這個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參與了世界資源的配置。而當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時,人民幣也就有了對世界資源的計價、結算、購買與支付的能力,有了讓中國人持有人民幣走遍世界各地的能力。因此,人民幣發展成為世界貨幣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一)變鑄幣稅損失為鑄幣稅收益

鑄幣稅是指擁有貨幣發行權的主體通過發行貨幣所獲得的收益,是發行本幣所具有的購買力減去鑄幣費用後的差額,它形成政府的收入。之所以叫鑄幣稅,是由於早在金屬貨幣時期,具有貨幣鑄造權的主體為鑄造重量不足、成色不足的金屬輔幣而得到的額外收入。因此,鑄幣稅就有了「貴金屬主幣面值與重量不足、成色不足的賤金屬輔幣的價格之差」這樣的性質。推及到不兌現的紙幣,由於紙幣發行成本非常低,而紙幣的購買力當時與金屬貨幣的購買力具有同等的效力,這就使得紙幣發行的凈收益幾乎等於紙幣的面值,即發行紙幣所具有的購買力減去紙幣發行費用後的差額。因而,今天的鑄幣稅,其概念已經延伸到擁有貨幣發行權的主體因發行紙幣而獲得的收益。

任何國家發行紙幣都是藉助貨幣發行權向紙幣持有者籌集資金的一種行為。人們手中持有的紙幣,是用付出自己的勞動或出賣自己的財產換來的,因此,手中持有的這些紙幣可以表明為還沒有進行相應的購買。由於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而個人手持紙幣是通過個人付出勞動得來的,因此,可以把個人手持紙幣看成是一種國家對個人的債務證明,或者是個人對國家的債權證明。在這里,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個人。

然而,市場的「永恆」性決定了流通領域總有一個貨幣余額——即市場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會「滯留」在市場上不停地流通,並且這個余額會隨著國民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而增長。這是市場離不開貨幣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必然結果。因此,當一種紙幣的幣值能夠保持長期穩定時,流通中的這種紙幣在市場上就不會絕跡,其「滯留」的余額自然不會退還到發行者手裡。例如,我國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現金至2003年末已達1.97萬億元,這1.97萬億元的人民幣現金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50多年來累計發行形成的,這是一個由於市場的「永恆」性而「滯留」在人們手中和流通領域中的余額,這個余額就是永不退還到發行者手中的貨幣。

國家的債務通常來說是要歸還。然而,國家發行紙幣形成的國家負債則是不要歸還的,這是因為一個國家流通領域中不能沒有紙幣,且流通中的紙幣量還必須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長。這樣,就形成了國家發行紙幣所背負的債務可以永遠地背下去,個人手中擁有的紙幣所形成的債權也可以永遠地擁有下去的邏輯。這個邏輯,實則是國家無須還債。這個無須還債,實則就成了國家的收益。

國家發行貨幣可以獲得收益,但這種收益取之於誰用之於誰,則要視貨幣發行國與貨幣接受國而定。貨幣發行在本國而流通也在本國,則收益是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貨幣發行在本國而流通在他國,則收益是取之於他國用之於本國。貨幣發行在他國而流通在本國,則收益是取之於本國用之於他國。貨幣發行在本國而流通在世界各地,則收益自然是取之於世界各地而用之於本國。當然,只有強勢貨幣才具有將本國收益向世界擴展的能力。

鑄幣稅收益是各個國家政府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但是,由於世界貨幣在全球流通的原因,許多國家的鑄幣稅收益也就只能被世界貨幣的發行國拿去。鑄幣稅收益到底有多少,從歷史記錄來看,工業化國家平均在GDP的1%,發展中國家大致在GDP的2.5%以下,而我國,從1994年到:1998年五年中,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稅收益平均佔GDP的5.5%左右。[3]

除了貨幣發行可以獲得鑄幣稅收益之外,世界貨幣發行國還可以通過轉帳貨幣的方式從他國取得鑄幣稅收益。例如,通過支付轉帳貨幣把他國的財富轉移到本國來,這些貨幣也會由於市場的「永恆」性而形成一個「滯留」余額,這個余額也會由於「滯留」的原因而在他國永不迴流。

當今,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世界貨幣。美元憑借其特殊的經濟地位和美國經濟規模在整個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以自身的強勢貨幣優勢向若干國家滲透並部分或全部地排擠它國的弱勢貨幣,從而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巨額的鑄幣稅收益。美元既是國際間主要的計價,結算手段,又是主要的國際儲備手段,許多國家都持有大量美元。據統計,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現金中,約有70%以上的美元現金是在美國之外的國家流通,其數量高達40000億美元以上,[4]再加上各國的美元原始存款,還有從美國支付的巨額轉帳貨幣,各國被美國無償拿走的財富數額就大得驚人,據說有30萬億美元以上。[5]目前,美元在世界外匯儲備中佔60%以上.在國際外匯交易中佔40%以上,在國際貿易結算中占近50%,[6]可見美國之外的國家為了得到以美元表示的硬通貨而近乎大量地、無償地為美國提供商品和勞務。

大量的美元「滯留」在美國境外流通,為美國在巨額貿易赤字條件下實現經濟增長的現實提供了理論解釋。即這些美元如果永遠不迴流美國,美國就永遠得到其好處,長久以後才迴流美國,美國就得到在長久以後之前的好處,得到這些美元變成美國現實購買力之前的貨幣時間價值。這個貨幣時間價值如果僅以40000億美元計算,對美國而言就無疑是一種長久的無息貸款。這個無息貸款,即使按2003年的美國利率來計算(美國貼現率2003年最低時為1.0%。是45年來的最低水平),也相當於每年為美國節省了40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7]而從通貨膨脹的角度分析,即使按1%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美國2002年物價上漲率為2.2%左右),也相當於每年為美國減輕了債務負擔400億美元,或者說,美國每年把400億美元貨幣貶值的損失轉嫁給了美國之外的國家。可見,美國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通過向世界發行貨幣,無償佔有其他國家的財富也是原因之一。因而,人民幣如能成為世界貨幣,那麼,我國也可以通過向世界發行人民幣的方式籌集一部分資金,這些資金,可以用於抵補我國因長期使用外國貨幣而造成的鑄幣稅損失。

(二)鑄幣稅收益及其擴展

作為邁向世界貨幣的前期准備,1993年3月1日,我國政府規定,人民幣可以限額出境,每個中國公民和外國人每次可以攜帶6000元以下的人民幣出入中國國境(2005年1月1日起,由6000元調整為20000元)。至此,人民幣開始了讓世界熟悉和接受的漫長過程。

要讓世界接受人民幣,首先必須得到周邊國家和地區人們的接受和承認,爾後,在此基礎上。人民幣才能流得更遠,才能讓更遠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了解人民幣,歡迎和接受人民幣。

目前,人民幣境外流通狀況呈現逐漸走強趨勢,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邊境地區和港澳地區流通活躍,頗受歡迎。除了緬甸和寮國政府規定人民幣不能進入其邊境地區20公里外,其他國家如蒙古、俄羅斯、朝鮮、越南、柬埔寨等對人民幣在其境內流通一般不加限制。[8]人民幣幣值穩定,購買力強,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花費了巨大成本樹立起來的信譽,使得人民幣已經成為上述國家邊境地區的主要貨幣,並被用來儲藏作為保值的工具。

從貨幣的時間價值上判斷,人民幣在境外不論是流通還是「滯留」,都會對我國形成一個購買力的時滯。這個時滯又分為二種情況,一是由於人民幣充當了所在地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永不迴流,對我國只能是一種觀念上的購買力;另一種就是在一定時期內,這個購買力會由於迴流而轉變為現實的購買力。因而可以說,在觀念購買力變為現實購買力之前,境外人民幣形成了我國的鑄幣稅收益。且這種鑄幣稅收益正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發展以及人民幣信譽的不斷提高而向外擴展。這種擴展,就是人民幣開始向世界貨幣發展的起點。

鑄幣稅收益的擴展是指鑄幣稅收益從發行貨幣的直接收益延伸到發行貨幣以外的間接收益。我國人民幣收益的擴展主要表現在:

1.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可以優化世界貨幣結構,改善國際貨幣儲備體系。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則有助於提高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的均衡性,改善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的結構,支持世界貨幣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使世界貨幣能更好地發揮國際儲備資產的作用,消除「特里芬難題」所帶來的國際清償力不足的問題。

2.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美元、歐元、日元等充當世界貨幣,是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強大和國際信譽較好的表現。人民幣如成為世界貨幣,也將既能體現又能加強我國這個發展中經濟大國的地位。且貨幣是資金的載體,資金是經濟活動的血液。掌握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權和調節權,就能較深入地掌握世界經濟運行的規律,影響世界經濟運行的現狀,提高國際投資者對我國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認同,降低或減少我國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發行費用和利息支付,增強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改變因缺少話語權而在國際經濟事務與進出口貿易中屢屢受制的被動局面。

3.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可以減少我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匯率風險,減少我國因使用外國貨幣造成的財富流失。截止目前,我國在對外經濟往來中完全使用外國貨幣,每筆交易使用何種貨幣一直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一旦使用幣種不當,如在商品進口和借用外債方面使用的貨幣升值,商品出口和向外貸款方面使用的貨幣貶值,就要遭受損失。1982年我國就因發行日元債券,到期還本付息時由於日元升值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9]人民幣如成為世界貨幣,我國在對外經濟往來方面以及我國公民出國旅遊、探親、公差、購物等方面就可以盡可能多地使用人民幣,不管匯率發生什麼變化,用人民幣計算的價值不變,就可以使匯率風險減少甚至消除,減少因使用外國貨幣而引起的鑄幣稅收益的損失。

三、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

我國經濟經過20多年的飛速發展,已經進入了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且今後仍將快速發展。因此,從我國貨幣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的參與程度與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而言,人民幣沒有理由不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一)貨幣儲備國對世界貨幣的選擇可以看作是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基本條件

通常,世界各國都把世界貨幣作為自己國家的國際儲備貨幣,因而,世界各國對自己所需儲備貨幣的選擇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1)貨幣發行國的經濟實力。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越強,各國對該國貨幣就越有信心,因而越有可能選擇該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2)貨幣發行國的進出口數額。一個國家的進出口數額越大,各國為了進行貿易結算所需要保留該國貨幣的數量就越多,因而越有可能選擇該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3)貨幣發行國的資金融通數量。一個國家參與國際資金融通的數量越大,就越有可能選擇該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4)貨幣幣值的穩定性。一種世界貨幣的幣值越穩定,保留這種貨幣的風險越小,各國就越願意持有這種世界貨幣。

就我國情況而言。首先,從經濟實力來看,我國的經濟基礎雖然原來比較薄弱,但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進步很快。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盡管周邊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或下降,而我國的經濟仍然基本正常運轉,快速發展。

預計到2010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一番,其他經濟數據也將相應增加。到那時,我國盡管人均收入仍比較低,但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可能達到世界前三或前四位。[10]這就將使人民幣的經濟基礎大大加強,從而成為一些國家在國際交往中放心使用的貨幣。

其次,從進出口數額來看。2003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512億美元,佔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的5.58%;其中,出口貿易總額為4384億美元,佔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5.9%;進口貿易總額為4128億美元,佔世界進口貿易總額的5.3%;三者在世界進出口貿易排行榜中位於為第四位、第四位和第三位。[11]我國貿易盈餘的不斷擴大和在世界貿易中所佔比重與排位的不斷提高,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

再次,從參與國際資金融通方面來看。在境外投資方面,截止到2003年末,我國累計境外投資超過300億美元,其中,經商務部批准或備案的境外協議投資114.27億美元,設立的境外中資企業7470家。2003年當年經商務部批准或備案的境外協議投資2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12.3%,設立的境外中資企業510家,同比增長45.7%。[12]這說明了我國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企業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但2003年,我國境外證券投資0.17億美元,對外貿易信貸14.65億美元,對外貸款77.73億美元,[13]則說明了我國與美、日、英、德等發達國家大規模地參與國際資金融通相比,表現為實力不強,這與我國目前的國際經濟地位很不匹配。我國還必須進一步提高在這方面的競爭實力。

最後,從幣值的穩定性來看。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且非常重視國際信用,注意執行國際承諾和義務,這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這一時期,我國政府從全球和亞洲大局出發,不惜承受商品出口增長率降低、甚至絕對額一度減少、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等造成的損失,堅持了匯率的穩定。在這期間,許多亞洲貨幣對美元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略有上升,說明了我國政府對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堅定立場和信心。

(二)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正在加快

人民幣要成為世界貨幣,最終必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這是國際資本流動對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技術性要求。因為,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以後,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變現能力、人民幣本金的安全性和回報率等,都是非本國居民所最關心的問題。人民幣如果不實行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最終必然制約人民幣在我國與外國之間的流動。因此,人民幣只有實行資本項目的可兌換,人民幣才能成為既可以購買世界上任何商品,又可以隨意兌換成其他貨幣的理想價值載體,才能成為受國際歡迎和接受的貨幣。當然,人民幣要成為世界貨幣的過程卻不必等到資本項目實現可兌換後才進行,相反,推進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進程也能為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創造條件。

今天,我國已經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和部分資本項目可兌換。今後的任務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提高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積累國家經濟、金融運作經驗,選擇適當的時機,實現資本項目下全面可兌換,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完全自由兌換。

(三)擁有相當廣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場以及先進的銀行體系

國際資本流動本質上是高度市場化的流動,其有效性與包括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在內的一國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密切相關。一個高度發達且又開放的金融市場之所以對一國貨幣發展成為世界貨幣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就在於這樣的市場能夠向國內外提供高度安全性、流動性和贏利性的金融工具,能夠迅速變現金融資產,並自由迅速地低成本進出該市場而成為規避貨幣持有風險的通道。人民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也同樣必須要有一個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來支持,且市場的金融資產規模(總量與質量、存量與增量)與市場自身的發展程度(國內市場效率及與國際市場銜接狀況)都必須與發達國家可以同日而語。然而在今天,我國不管是在金融市場發展的廣度方面還是在金融市場發展的深度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金融市場的效率不高,競爭性的金融市場格局也未形成。我國必須進一步加快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包括加快資金拆借市場、短期國債市場、長期資本市場、期貨市場的發展步伐,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金融市場體系,改善金融市場結構,提高金融市場效率。要進一步強化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的供應、回籠和調控的能力,建立適應金融開放和有利於資金加速流動的金融監管體制。要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高它們的業務經營水平和管理的水平,增強其拓展市場和業務創新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銀行體系在日趨激烈的國際銀行業的競爭中經受得住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沖擊,提高我國在參與國際資金融通方面的競爭實力,進而達到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穩定的目的。

總之,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問題是一個伴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實力增強而出現的新課題,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極具前沿性和挑戰性的新課題。可以相信,只要我們創造條件,堅定信心,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在不遠的將來,人民幣就一定能夠成為世界人民普遍歡迎和接受的貨幣

⑥ 為什麼1980年時,中國GDP佔世界的7位,但為什麼到1990時怎麼就到11位了

呵呵,這是因為人民幣匯率當時被強制性的定為1美元兌1.5人民幣,而當時蘇聯盧布定為1盧布等於2美元,這樣一來社會主義國家就顯得很富裕。而到1990年,人民幣匯率已經被規定為1美元兌5.7人民幣,人民幣貶得一蹋糊塗。所以以美元計算GDP時,大幅下降也屬正常。

有些話再扯遠一點,1980年當時日元匯率是1美元兌250日元,差不多就是1人民幣兌160日元,所以日本政府的長期無息貸款換成人民幣也值不了太多的錢,只是當時願意貸款給中國的也只有日本政府。可惜當時中國缺少懂國際金融的,居然沒有建立日元儲備以應對十幾年後要償還的日元外債。結果進入九十年代,人民幣貶到1美元兌8.7人民幣,而日元卻升值到1美元只兌80多日元,也就是1人民幣只能換10日元。這樣一來,中國償還日本政府的無息貸款,不得不花相當於當初3倍的美元去換日元(或相當於16倍當初的人民幣),認為自己吃了大虧,而日本政府吃力不討好,本來相當於給了中國賠款,結果反而害得中國賠大錢。所以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跟日本關系搞僵後,中國向日本要求二戰賠償,而日本卻很委屈,因為他們給中國的無息貸款免掉的利息本來足以補償,但中國政府自己搞砸了,卻把責任推到日本頭上,於是兩國關系降到了冰點。

⑦ 一個遊客路過一個小鎮,他走進一家旅館給了店主1000元現金……這個故事誰的損失

表面上看誰都沒損失,實際上從店主利用房客預付的這一百美元償還欠款,到房客拿回這一百美元,這期間的一段時間這一百美元相當於房客給店主的無息貸款,只是因為時間太短導致被忽視了。整個故事裡只有房客損失了100美元的貸款利息

⑧ 當年日本到底賠了韓國多少錢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是戰敗國,都需要為自己的過錯和造成的損失負責。所以歷史上每個戰敗國,都需要進行賠償,這是國際基本的慣例。而所不同的是,賠款的多少以及數量的是否滿意而已,這也是戰後韓國和日本一直喋喋不休的原因。尤其是韓國至今都認為日本賠款太少,所以還需要繼續賠款,為此日本死活不認,最終兩國關系那是越來越僵,甚至直接相互傷害。那麼其實很多人一直很好奇,當年日本到底賠了韓國多少錢呢?現在來看是個天文數字。



所以這個背後,其實本質上還是兩國深層次的矛盾和水火不容,韓國恨不得讓日本傾家盪產賠償,而日本則認為早就賠償過了,所以這個耗下去就是無解。而有鑒於韓國的不誠信,日本堅決不給,怕再給了韓國幾十年後又後悔,這不成了冤大頭了!

⑨ 為什麼一個」小國」要捐4萬給中國,捐給一個

你說的是08年汶川地震中捐款4萬人民幣的莫三比克吧?這小國腐盛行,國民也非常慵懶,難怪經濟發展不起來,不過中國為了和第三世界搞好關系,經常援助莫三比克,無息貸款,甚至捐贈,莫三比克得了中國很多好處,老大哥有難,不表示一下怎麼行呢。08年莫三比克窮的叮當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473美元(相當於中國08年人均的1/8)。

⑩ borrow是什麼意思

「borrow」的意思是:借;借用;從其他語言中引入

1、讀音:英[ˈbɒrəʊ]、美[ˈbɔːroʊ]

2、詞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

3、固定搭配:borrow from向……借;borrow money借錢

4、例句:I'。

我已經跟他們說好了,可以借用他們的車。

(10)相當於美元的無息貸款擴展閱讀:

「borrow」的近義詞介紹:loan

1、讀音:英[ləʊn]、美[loʊn]

2、表達意思:貸款;借款;借出

3、固定搭配:on loan借用;student loan助學貸款

4、例句:Hewas offereda$10,000interest-freeloan。

他獲得了一筆1萬美元的無息貸款。

閱讀全文

與相當於美元的無息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網上貸款可靠嗎 瀏覽:762
北京銀行網上貸款利率 瀏覽:724
各大銀行買房的貸款資料 瀏覽:770
公司幫忙辦可以貸款的銀行卡 瀏覽:96
容易貸款手機 瀏覽:293
假流水賬好辦貸款嗎 瀏覽:993
過戶後公積金貸款合同嗎 瀏覽:988
沒工作商業貸款批嗎 瀏覽:103
2010不看資料的貸款 瀏覽:173
何為消費性貸款 瀏覽:414
貸款轉正思想工作總結 瀏覽:343
重慶農行貸款利率2019 瀏覽:338
金融貸款網路銷售工作總結 瀏覽:357
房屋貸款抵押還款怎麼辦理手續 瀏覽:434
公司抵押貸款需要股東同意嗎 瀏覽:368
上海11年與父母共有兩套公積金貸款 瀏覽:830
貸款日利率2018 瀏覽:460
網上的憑身份證貸款靠譜嗎 瀏覽:370
2016農村扶貧貸款5萬 瀏覽:561
流水貸款下不來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