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住房公積金改革提速,多個城市群互認互貸
7月1日起,全國多地都將迎來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調整,對於繳存基數上調的職工而言,意味著實際收入將獲得提升。
但職工繳存的公積金進入到專屬賬戶後,如何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其福利,是一個更為重要的關注點。一般而言,個人使用公積金主要通過購房貸款和提取兩種方式,但公積金的繳納和使用有較強的地域屬性,這使得一些群體並未能真正享受到公積金福利。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近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深化北京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會議指出,要推動京津冀住房公積金一體化,促進區域職住協同。
不止是京津冀,去年以來,包括長三角、成渝、膠東經濟圈、大南昌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在內的區域都在積極推進公積金的轉移接續、互認互貸工作。今年不久前,上海再度提出,在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兩地試點買房可提取上海公積金用於償還異地住房貸款。
推動公積金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一體化,順應城市群、都市圈化發展時代的跨城購房趨勢,切實減輕購房者的負擔,或將是公積金改革的一個重點改革方向。而公積金一體化,能夠一定程度減輕人口流動的後顧之憂,助力於區域人口、產業的融合,對於促進區域協同化發展亦有著重要意義。
上海試點提取公積金償還異地房貸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提出,經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批准,開始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試點提取住房公積金償還異地購房貸款業務。
試點業務明確,上海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本市無自有住房,於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兩地購買擁有所有權的自住住房並在當地獲得住房貸款(包括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可以申請提取本市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用於償還異地住房貸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具體辦理過程中,分為「首次辦理」和「續提」兩種類型,手續齊全的情況下,辦理時限不超過3個工作日。
而在此前的異地購房情況下,有的城市規定,職工針對同一套住房僅能申請一次購買自住住房提取業務,不能提取多次,即在提取之後,公積金賬戶余額可能繼續處於「沉睡」狀態。
關於此次的試點,上海方面指出,這一舉措是為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服務長三角區域內人才流動、產業發展,減輕職工還款壓力,支持職工真實住房需求。
2020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住建部門就共同簽署了《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省一市將率先從9個方面開展合作,包括長三角跨地區購房信息協查、異地貸款證明信息互認等。
譬如,職工在上海繳存住房公積金,在嘉興購房,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在嘉興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
從重點城市的數據來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在2020年僅發放了204筆異地貸款,在全年總共發放的15.08萬筆公積金貸款中,佔比幾乎低至可忽略不計;北京、廣州和深圳發放的公積金異地貸款數量較多,但也僅分別為525筆、653筆和452筆。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實際情況中,在外地工作並繳納公積金,而到一線城市買房(且有購房資格)的案例相對較少,更多的需求是一線城市的職工去房價較低的城市買房,並在當地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
在分析人士看來,異地互認互貸解決了使用公積金的其中一個環節,即貸款環節,在貸款完成後,如何讓公積金繼續在還貸環節發揮作用?上海此次的試點主要針對解決這一問題,真正推進「賬隨人走,錢隨賬走」,將進一步拓寬公積金的用途。
順應都市圈化購房趨勢
近年來,學界存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廢之爭,主張取消的人士中,其中一個觀點在於認為現行的公積金制度涉及「窮人補貼富人」的公平問題。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截至2019年末,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總額16.96萬億元,累計提取總額10.42萬億元,占累計繳存總額的61.46%;2019年公積金實繳職工1.49億人,當年提取人數為5648.56萬人,占實繳職工人數的比例僅為37.96%。
尤其是在房價高企的大城市,一些相對低收入的人群繳納了公積金,但在本地房地產市場並無購買力,導致其繳納的公積金很大程度支持了較高收入的群體貸款買房。
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大城市中一部分就業人口溢出至鄰近城市居住,跨區域購房的群體規模日益增加,去年以來,多個城市群、都市圈推進公積金互認互貸,給這一類群體提供了及時的貸款支持。
而此次上海的試點,將公積金的提取「一體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將減輕購房者在還房貸環節的壓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國家的導向就是合理控制大城市核心區人口密度,在郊區或都市圈范圍內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新城。應該說上海此次的做法是一個有效的促進人口疏解的方案。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也認為,公積金一體化的政策,對於跨城購房群體能夠形成支持效應,也有助於形成更優的城市人口布局。從公積金的發展情況看,後續一體化發展以及便捷化利用將是大趨勢。
「十四五」期間,有城市明確提出通過都市圈來解決住房問題。譬如,深圳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區,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亦明確,引導居住空間在都市圈協同布局。
李宇嘉表示,深圳提出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讓公積金能夠在都市圈范圍內更便捷地跨地區使用,應該成為城際住房合作機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繼而指出,現在一些觀點批評公積金在住房支持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夠,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大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如果公積金能夠跨地區,在一些房價較低的地方使用,它的作用將更好地凸顯。
(作者:王帆 編輯:周上祺)
② 2024年上海最新房貸政策!
1. 在2023年末,上海房地產市場迎來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調整,為購房者帶來了新的購房策略。
2. 首套房政策變動:自新政實施,全市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從先前的35%下調至30%,這無疑為首次置業者打開了更寬的購房通道。
3. 區域差異化二套房政策:針對二套房,首付比例根據住房區域有所不同。在臨港、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寶山、金山等地,首付比例從50%降至40%,對於改善型購房者,這一調整無疑減輕了經濟壓力。
4. 房貸利率調整:商業貸款方面,首套房利率執行LPR基準,最低為4.1%。而二套房在主城的利率為LPR加30個基點,郊區則為LPR加20個基點,分別對應4.5%和4.4%。公積金貸款利率也有所更新,首套房1-5年貸款年利率為2.6%,高渣舉5-30年為3.1%,二套房戚碧相應增加至3.025%和3.575%。
5. 公積金貸款政策詳解:為了享受公積金貸款,申請人需滿足基本賬戶月繳額不低於980元,且余額需超過16667元,連續繳納至少6個月。補充賬戶余額需達到10000元。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標準是,購房者需在本市有一套住房,公積金貸款記錄已結清或從未使用過。
6. 特別關註:對於認定為第二套改善型住房,最低首付比例調整為50%,但在特定區域如臨港新片區及6個行政區,首付比例可降至40%,為改善型購房者提供了額外的購房優惠。
7. 總結:2024年上海的房貸政策在首付和利率上均進行了精細調整,不同類型的購房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以實現更合理的購房計劃。務必關注最新政策動態,確保在購房決策時把握住最佳時機。
③ 2024年上海最新的購房貸款政策!
自2023年12月14日,上海樓市政策作出調整,於2024年1月2日進一步強化。
首付比例方面,上海全市范圍內首套首付比例降低至30%,而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則根據住房所在區域調整,詳情如下:
區域劃分方面,上海將住房區域劃分為兩類,一類為主城,一類為郊區。
在主城區域內,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為4.5%,而在郊區則為4.4%。
房貸利率方面,自2023年12月14日之後,上海商業住房貸款利率如下:
首套房的利率為LPR0-10個基點後的4.1%,而二套房利率(主城)則為LPR+30個基點的4.5%,郊區二套房利率則為LPR+20個基點的4.4%。
至於上海公積金貸款利率,則與房貸利率有所不同:
對於首套房,1-5年的公積金貸款年利率為2.6%,5-30年的公積金貸款年利率為3.1%。而對於二套房,1-5年的公積金貸款年利率為3.025%,5-30年的公積金貸款年利率為3.575%。
總結而言,上海最新的購房貸款政策在首付比例、房貸利率以及公積金貸款利率上進行了調整和強化,旨在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