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已知某筆貸款的年利率為15%,按季度計息,問該筆貸款的實際利率是多少
你這個應該是按季計息,名義年利率為15%,由於每季計復息,所以實際年利率為:(1+15%/4)^4-1=15.865%
⑵ 1、已知某筆貸款的年利率為15%,按季度計息,問該筆貸款的實際利率是多少
你這個應該是按一個季度計算利息,名義上的年利率為15%,由於每一個季度計算重復的利息,所以實際每一年的利率為:(1+15%/4)^4-1=15.865%
拓展資料:1.銀行收息計算的基本公式:單利=本金×利率×存期 常用單利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本金×月利率×月數=本金×日數×月利率÷30=累計利率之和×日利率 金額(按天累計的金額為一天的金額)=本金x天數 年利率÷12=月利率 年費率÷360=月費率÷30=日費率 利息結算是指實際支付利息。銀行不是每天對存款或貸款支付或收取利息,而是在一個特定的日期收取和支付利息。
2.利率的優點是可以控制。中央銀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貼現率,也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或貼現率政策來調整市場利率的方向。貨幣當局可以通過利率影響投資和消費者支出來調節總供給和總需求。中央銀行可以隨時觀察市場利率的水平和結構。 缺點是利率具有周期性;當經濟繁榮時,利率會隨著信貸需求的增加而上升。當經濟停滯時,利率會隨著信貸需求的下降而下降。但是,作為一個政策變數,利率和總需求也應該是同向變化的。在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本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諸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對整個經濟有著重大的影響。
3.因此,現代經濟學家都在研究利率決策問題,特別關注變數與整體經濟平衡之間的關系,利率決策理論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的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和is-lm分析以及當代動態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凱恩斯認為儲蓄和投資是相互依賴的變數,而不是獨立的。 在他的理論中,貨幣供應量由央行控制,是一種沒有利率彈性的外生變數。此時,對貨幣的需求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 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新古典主義學派的利率理論,它的提出是對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的修正。在某種程度上,可貸資本利率理論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古典利率理論與凱恩斯理論的綜合。
⑶ 五萬貸款年利率15%是多少錢
年利息=本金*年利率=50000x15%=7500本利和=50000+7500=5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