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在40岁的人拿出100万现金是不是很容易
每个人大概是21 22岁大学毕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工资更高的比例远大于普通人,所以就以大学生为例40岁工作20年算,那就是240个月,100万平均下来每个月得4167元。
现在的40岁很难啊,90后已经开始步入社会,00后10后有更好的教育,更先进的技术。80后在工作中的优势微乎其微,就拿IT科技行业来说,重要岗位和高深技术基本都是90后了。40岁能拿出100万还得是现金,这意思就是不能包括房子车子这些,你还觉得容易么!
B. 我怎么选择
你总共写了367个字词,看起来非常有文采,表达的也十分清晰明了,一看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未来之星。
关于你的情况,如果你考上的理想大学很有名气的话,建议你想办法克服经济困难,把学业完成。
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物理化学数学,英语日语德语意大利语。
都要学习认真好好学习好。
如果你那个朋友真心帮你,你也可以去经商,经商的同时也是可以学习很多知识的,有的是大学里学不到的。
你的朋友如果关系确实很亲密,那我建议你去经商学习比较好。
C. 我被堂姐骗去考察人际网络营销能赚钱吗投资2900出局有290万吗是不是传=销
是传销没错,但是自己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大脑思考问题的,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遇到的负面,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投放那么多暴富性的行业人们不也是说骗人的么,像早期的无息贷款,下海经商一样,自己要有自己的看法,别一听说什么就是什么
D. 80年代的个体户能无期无息贷款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每年都要划拨一定数额的无息贷款,旨在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那一时期的无息,低息贷款。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E. 有人置疑80 90后的说一代不一代你怎么看
社会在发展、人也随着社会在改变、没有哪代不如哪代的说法、生活好才是硬道理
F. 方秋潮的人物经历
方秋潮原是潮阳胪岗中学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胪岗任教10年。1979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潮汕地区正处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方秋潮于1985年辞去公职,毅然下海经商。第一年,跑山东、广西推销潮汕产品,一年下来,收获颇丰。第二年,经广西税务学校校长朱琪民介绍,方秋潮来到广西南宁郊区上尧位子渌村,帮助当地村民创办东风塑料制品厂。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1987年该厂即濒临倒闭。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农民的意见是:把机器设备当破烂卖掉,工厂不办了!而方秋潮的意见是:工厂是可以办好的,工厂不应该卖掉,村民的投资不能白白丢掉。方秋潮认为,过去办不起来的原因是工厂的体制问题(村政办厂,农民管理),只要转变经营体制和机制,工厂是可以救活的。根据方秋潮的建议,当时该厂便向社会招商承包,但因工厂太小,条件太差(只有几台旧设备、几间牛栏改造成的旧厂房,总资产19万元),半年下来,无人承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救活该厂,挽回村民的投资,也为了改变农民不会经商办企业的观念,方秋潮提出按原定条件由他承包。在郊区政府、上尧乡政府的支持下,方秋潮承包了东风塑料厂。
当时,方秋潮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承包该厂后,厂里也已没有任何流动资金。无钱,咋办?方秋潮灵机一动,回老家赊购编织袋来卖!主意一定,即坐车回潮汕。凭人熟地熟,赊购了一批又一批编织袋片(半成品)回到南宁,加工印刷成成品,卖到广西各地厂矿。一年下来,便实现产值530万元,税后纯利50余万元。
东风厂救活了,第一步也算成功了!在此情况下,方秋潮觉得长期贩卖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便于1989年初制订了买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扩建厂房的技改计划,这一计划得到郊区政府、上尧位子渌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村委会新增投资40万元,银行贷款50万元,企业拿出40万元,引进了一整套新型设备。但当时一是经验不足,引进的设备技术不成熟,导致1989年整年生产不正常;再加上1989年又处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初期,市场全面滑坡,工业不景气;而且,1989年3月29日到东北锦州购买材料时,27万元货款又被骗走。1989这一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遇上顶头风!这一年,工厂亏损170万元。在人生创业的第二年,遭遇如此大的灾难,方秋潮此时几乎是身临绝境。
一个教师匠,一个穷书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如此亏损,能有回天之力吗?
但不幸中恰有万幸!当年到锦州采购材料时,农行有一种操作方式叫做“跟踪贷款”,当时那笔27万元贷款是市农行郊办贷给的,由农行郊办的一位领导和一位信贷员带着汇票前往锦州办理,方秋潮的工厂并没有人同去。到锦州后,不出几天,那笔款被骗了。后来方秋潮配合郊区公安局,追了半年,把骗子抓到了,但钱不但是追不回来,还贴进去不少经费。
1989年6月22日,农行郊办讨论此事该如何处理。按公安部门及律师的意见:钱是农行的,也是农行的人丢的,责任应由农行负责;但方秋潮却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全部损失。方秋潮的这一表态,感动了银行领导。第二天,农行郊办领导打来电话,说是从此以最低利息贷款给东风塑料厂,而且随时用钱随时来贷。这真是应了古人的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应了潮汕人的古训:识人则发,识钱则死;亏人是祸,亏己是福。
因为有银行的大力支持,加上方秋潮一贯视信誉为生命的经营准则,准时还本还息,银企密切配合,又使企业起死回生。1990年,企业实现销售760万元,利润150万元,填平了1989年的亏损。到1993年,东风厂的年销售收入已达3000万元,年纯利在600万元左右。当年,企业已从1988年的19万元资产增长为2000多万元。至此,方秋潮成了南宁市的一个名气较大的新闻人物。在上尧乡,1992年就有四句话这样评价方秋潮:引进一个人,救活一个厂,富了一条村,带动一个乡!
方秋潮成了名人之后,来参观的、学习的、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
1990年,方秋潮与广西河池电厂合作,到河池办分厂;1993年又到钦州办分厂,同年又与广西电力学校合作,租其场地办分厂;1994年与广西医科大学合作办药厂;1995年与朋友合作创办三友配件经营公司;1996年收购医疗器械厂,同年又到南非创办大西洋包装厂;1998年收购毛纺厂。至1998年,方秋潮总共经营着8家公司。
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多元化经营,方秋潮能经营得过来吗?
最终,在“大本营”南宁的两家企业:东风塑料厂和医科大学制药厂还算成功。简单一句话,南宁赚钱、外地亏损。由于经验不足,资力不厚,缺乏人才,方秋潮企业几乎所有的分支机构都濒临倒闭。
到了1998年,方秋潮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做很多事。一辈子,能学精一门知识,能干好一项事业就不错了。哪能一人管八厂呢?现在想起来,方秋潮说:过去真是有点幼稚可笑!
明白道理之后,方秋潮即于1998年进行初步的产业结构调整:砍掉6家外地分厂和本地效益不好的分厂,将效益较好的3家企业:医科大学制药厂、东风塑料厂和医疗器械厂合并,组建广西秋潮集团。
组建企业集团,方秋潮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吗?
秋潮集团成立后,1999年开始对塑料厂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扩建:收购南毛厂、扩建厂房、引进彩条布生产线,总投资4500万元,生产线上马后,因市场调研不够,整个彩条布市场非常不景气,一直亏损。无奈之下,整条生产线于2003年搬往上海。目前该生产线在上海运作还算顺利,市场前景不错。
如今,方秋潮回忆创业历程至今仍心有余悸。他对自己是这样评价的:在危境之中,还算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整个集团中,能抓住盈利性强的项目,集中资金和人力,开足马力生产销售,盈利性差和暂时未有资金启动或人力管理跟不上的项目,暂时关停。这一策略,使公司有了转机,现在企业效益还算可以,至2003年已全部还清外债,企业又开始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谈及今后的打算,方秋潮说,由于过去可说是处在幼稚期,犯了太多的错误,走了太多的弯路。所以,很多事情必须重新思考,事业方向必须重新定位。他说,总体方针是稳定完善原有工业配套,把现有两家塑料厂做稳做好,在3年内把两家塑料厂产值、销售做到1.6亿元左右;结合国家和社会形势,拓展房地产业,而且作为集团今后的重点产业。形成以房地产业为主,工业企业为辅的发展格局。
方秋潮的远景规划是:到2010年,转向对教育、金融方面的投资,最终形成以创办特色大学教育产业为主,金融、房地产业为辅、工业为实验基地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G. 身在江北嘴,力帆不知天命
2003年,江北嘴隔着嘉陵江还未能与重庆传统几大CBD连成一片、形成互补,重庆市政府想要把江北嘴规划打造成三桥两轨无缝交通网络,城市核心商圈。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从重庆北站下车,沿着渝鲁大道抵达解放碑,可以在途径黄花园大桥时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楼在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北滨路旁拔地而起。
二十年前的江北嘴,绝对不会想到之后会成为重庆——这座日益金贵的城市中,最为宝贵的2.26平方公里,其中由两栋约150米的超高双塔组成的力帆中心,更成为了两江时代的全新坐标。
像历史和现实交替一样通过。当洪崖洞与边上全长720米的千厮门大桥横垮嘉陵江与江北嘴相连接,气势宏伟展现着重庆的全新一面时,这边是江水滚滚向东流,写不尽别离情状,回首又成惆怅。
文/曹旻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H. 投资,理财,关于这些你懂多少
一一问:妈咪,为什么总是听到你们说投资啊,那什么是投资啊?
一一问:妈咪,怎么做理财啊,我只要理了是不是就有财啦?
一一问:妈咪,我投资赚钱啦,我是不是就拥有财富啦?
一一妈逐个解答一一小宝贝的问题。
何谓投资
就拿房子来举例吧,如你买了一套房,家里自己住,这个嘛叫消费,如果中间有个闲置房间出租出去了,那这个租出去的动作租就叫投资哦~ 所有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实际上都无形的在做一些投资的动作。
投资是否一定就能获利?非也,租金一年合计下来没有你还银行的利息高,那就是亏欠的咯,有投资就有对应的风险,不是投资越大,风险越小。现在很多人买房买商铺,想靠租金获得长期利益,但仔细算来,此举收益很一般。拿一套价值100万的商铺来计算,如果年租金6万元计算。首先减去你平均每年的房产折扣率(100万÷40年=2.5万折扣率)。收益率也不过3.5%,和银行存款一样。如果计算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收益率基本是亏损的。
懂投资的人比比皆是。但懂理财的人却很少。很多人把投资当做理财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哦。投资不等于理财,投资利润虽高,但有风险,投资可以投机。理财却不可以投机。
何谓理财
理财呢就是把你投资得到的租金,或存在银行暂时不用的闲钱,放置一个合理的地方,使我们现有的资金,通过稳健安全、合理的运作,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使是我们的钱生钱,利滚利,小钱变大钱,大钱变富翁的一种方法和渠道。玩过大富翁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要跳出老鼠跑到到达富人跑到,所谓富人跑到就是我们钱生的钱已经大于我们工作投资挣的钱啦。
这里一一爸就问啦,“我为什么要做理财呢?”“我这么多年没做过理财,不是过得很好嘛?”砖家们也早就说啦:人不理财,财不理人。所有一一妈提醒妈蜜们啦,让荷包满满的,就开始理财吧。
理财从三个方面入手。
1、增源:在现有的收入上,通过加强投资渠道。增加我们的家庭资产。
2、节流:管住自己的钱包,省钱就是赚钱,能到集贸市场去的,尽量不去超市里。很多妈蜜不知道是不是跟一一妈一样,超市之前,只需要买一支牙刷,但出超市时,手里却拎着大包小包。信用卡透支时心底要有个量尺,辣妈们在购物刷透支卡的时候,总有种错觉,感觉那是花别人的钱,刷起卡来“喜刷刷喜刷刷”,等到月底还款的时候才发现,花费早已超过家庭预算范围。等还款后,再次消费时,这种错觉感就又来了。建议妈蜜们月头做预算,控制开销。
3、生财:农民的智慧是种地,富人的智慧是种钱。利用现有的资金,通过合理的方式理财,使我们有限的资金迅速裂变,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三、何来财富
相信每个人家庭都期望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何才能成为富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呢?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富人的脑袋里比穷人脑袋里多长点东西吗?如果富人的脑袋里比穷人的脑袋里真的多长了点东西的话,那一定是肿瘤。不是什么好东西。穷富之分表面在口袋,实质决定穷富的只有六个字:观念、机遇、行动。
1、首先说谈谈观念
一一妈也在努力学习中,和妈蜜们共同成长哦。
曾经看过做过一项问卷调研,问题是: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有两个孩子。你将怎样把这一百万分配给二个孩子?80%的答复是把财产一分为二,各自五十万。我们称赞这种父母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但这种百万富翁的父母,把自己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然后再期望二个孩子为自己养老送终,最后《墙头记》在中国的很多角落里不停的上演。
有近20%的人答复的是三三三分。多少还给自己留了点年老的尊严。
瑞士人是很善于理财,带着同样的问题,我在瑞士也做个同样的问题调研,而瑞士人给我的调研问卷大多是:“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留给自己九十万。然后给我的两个儿子每人留一百万。”
开始,我以为他们听错了或我没有表达清楚,再次表达了我的问题:“我说的是,如果你有一百万怎么分配,不是二百九十万怎么分配?”他们说:“我回答的就是一百万的分配方式啊,不是二百九十万的分配方式!”我好奇的问道:“请问你们是怎么把一百万分配成二百九十万的?”
瑞士的朋友们向我解释说:“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必须留出九十万归自己颐养天年,不能把养老的问题留给儿子。只有年老时不伸手去给孩子要钱,才能保住自己年老的尊严。再说现在孩子在社会上的生活压力也很大,我们做父母应该给孩子减轻负担,而不是给孩子加压。我把十万投入保险,十万保险费可拥有二百万的保额。然后一份为二,给二个孩子每人留一百万。而且还可以免税。”
不得不感叹,人得观念是多么的重要。钱还是一样的钱,但观念一变,财产就可以翻翻。既可以降低自己年老时失去尊严的风险,又能增加孩子的收益。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父母。
观念一变,资产翻翻。
2、其次是机遇
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碰到过无数机遇,其实人的一生也不需要把握多少机遇,有时候,一个机遇就足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了。
80后的我,80,90年代的事情自然是没什么印象的,听一一妈的妈咪说当时银行的利率还是很客观的,大家都喜欢存钱,买房都会用全款,经商也都是用自己的资金做,其实,在回头看看当时国家银行的发展,改革开放伊始,国家为了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人去下海经商,国家开始鼓励人们去贷款,很多人不敢贷款,怕自己变成了资本阶级,让谁贷谁都不贷。为此还在每个农村和社区,招了大量的信贷员,很多人在当时都不愿意做信贷工作。现在再想到银行工作,恐怕就很难了。银行当时发放一种贷款,叫无息贷款。
无息贷款,绝对的赚
后来,当大家都知道这是机遇的时候,存款利率不断下调,而且银行还变着法的收我们各种税费了。贷款不但不无息,反而利率很高了。银行也提高了招工门槛。
90年代,国家开始发行股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大家都记得,当时在各大银行发行的时候,让谁买谁不买,银行启动了很多工作人员作为股票销售工作。很多人又都不愿意做股票销售员。现在再想到证劵公司工作,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了。当时发行的股票都是原始股,让谁买谁不买,那时候,股票升值的非常迅速,而且当时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最高的时候,一年升值四五十倍,也就是投入资金后,睡上一年,十万变成了四五百万。
这个机遇,你把握住了吗?
后来,当大家都知道买股票收益高的时候,证劵公司招工的门槛也提高了,股票也不再保本保利,当现在大家都去买股票的时候,股票也有涨有落了。
进入20000年,银行开始发行基金,当时发行的基金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的保本型基金。基金公司招收了大量工作人员在银行柜面销售基金。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基金销售工作。现在再想进入基金公司工作就难了。1999年底大盘收盘1366点,仅仅时隔半年,大盘上涨幅度达40%以上。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到了2007年底,大盘上涨到了6300点。可谓是牛市中的牛市。
在这个时期,又有多少人睡了几年就又造成了一代富人!而这个机遇又有多少人把握住了?
现在互联网金融火了,网贷之路,是否有是我们的机遇呢,妈蜜们,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吧。
“机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机遇就是当来临的时候,人们对它到来时的“可怕”和过后的“追悔”。机遇就是当大众都知道这是个“机遇”的时候,那“机遇”就变成了“遭遇”。人们总是感叹过去的机遇。总是在:“如果能抓住当年的机遇,我现在就---怎么怎么着---。”其实我们身边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机遇,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
3、最后就是行动力
为什么有很多人的观念也很超前,也能发现机遇,谈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就是富不了。原因就是行动力不够哦。能够成功的人,不仅要有脑子、有胆子,更要靠行动力,才会创造出多多的票子。这就是“挣钱”与“赚钱”的关系。
“挣钱”靠的是“手”去“争”去抢。无论从工,从农、从政、从商。只要你是在“挣”钱,那一定会“挣”得很辛苦。挣钱的人每天都在追着钱跑,就变成了钱的奴隶。“挣”得辛苦劳累。
妈蜜们想到就去做吧,在现代的社会里,很多机会都是做出来的,一块加油哦~
“赚钱”靠让钱追着人跑,人变成钱的主人。钱才会赚的轻松。
只有改变一下观念,把握一个机遇,放开胆子,去加快自己的行动力,成功和财富就会属于你!
网络问咖入驻大咖:汪凡
金融狗,两个熊孩子的妈妈,和宝宝一块萌翻生活,理财理生活,等你和我分享你的心情理财故事
坚持原创的一一妈妈,金牛座,金融狗,若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