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银行贷款年利息最高为24%
银行贷款不会有这么高的利率的。这种利率谁能承受。
B. 合法利息最高多少是24还是36
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基准,民间借贷利息,双方在借款合同成立时可以约定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施行,民间借贷年利率有24%以及36%;
自2020年8月20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6号)修正后施行,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承担逾期还款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利率但是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是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C. 银行贷款利率超过24%如何维权
贷款年利率在24%以下的,是受法律保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超过24%就是违法的。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在24%—36%之间,你之前已经支付了利息,也不能要求返还;只有年利率超过了36%,那么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经支付超过年利率36%的这部分的利息。
D. 银行贷款年利率到底是多少
你好,你看的4.75%是指的贷款基准利率。1年以内的贷款年利率4.35%;1年到5年之间的贷款年利率为4.75%;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年利率为4.9%,这是指的住房按揭贷款的限定,是有国家补贴,才这样低利息,不是信用贷。
而想必你做的是信用贷款。信用贷款每个银行每个产品利息皆不同。我们国家规定年利率在24%以下都是承认的,超过24%-36%的部分,如果借款人认可也是合法的。年利率36%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
而按照你所说的年化19%来算利息,算下来月息大概是8厘8左右,反推你应该是做的平安银行的产品,年化18.88%,你虚报了,所以完全合法。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你所办理银行咨询了解。
E. 年利率超过24%,合法吗
不合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银行贷款年利率超过24扩展阅读
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在24%至36%之间的利息。
从上述的法律条文没有直接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在24%至36%之间的如何处理,但是可以从条文中推论出,如果出借人没有支付利息的,最高按年利率24%计算利息,如果已经支付的利息,则最高按年利率36%计算。
例如,甲向乙借款100元,月利率3%(折算年利率为36%),利息每月支付为3元,对于乙已经支付的利息,则可以按3元利息收取。
当甲违约未按期归还本金导致乙向法院起诉请求偿还本息的,则约定的月利率3%不受法律保护,最多按月利率2%(折算年利率为24%)计算,即每月最多支付2元利息。
因此,在这一区间的,是适用年利率24%的上限,还是适用年利率36%的上限,主要取决于借款人是否已经支付了利息,借款人没有支付的利息,则适用年利率24%的上限;
借款人已经支付的利息,则适用年利率36%的上限。
F. 银行个人贷款利率超过24%,怎么办
这么高的利率肯定有问题,不能轻易上当,需要仔细斟酌一下,不能一股脑就办了,当时后悔都来不及了。仔细问清楚这么高的贷款利率到底是问什么,对比下当前的贷款利率,好吧!
G. 如果发现贷款的平台年利率超过24,接下来怎么办不还怕征信黑,还又觉得亏,该怎么办
尽量别借,网贷一般不保险。如果已经贷款了,建议和对方协商了看看。注意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