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给中国政府提供的贷款 日方贷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经济历史背景是什么
互利互惠呗。
主观目的么,一方面是促进友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背景应该是尼克松访华之后,田中角荣赶紧来,然后中日建交,日本提供贷款。这里头应该也有美国的授意,也有日本自己的意愿。赔礼是小,让中国发展,成为日本的市场是大。
祸根倒是谈不上那么夸张,但是确实付出了很大利益。别的不说,光是这些年汇率变化,日本就可以连本带利捞一大笔。加上贷款里基本都是买的日本工业机器,技术上被人牵制,这就是有些人说的祸根了。但这个应该没有那么夸张,中国的山寨能力还是世界一流的。
所以日本提供贷款,让中国在最需要发展的时期,有了那么一大笔钱。但是日本连本带利也捞了很多,这就是我说的互利互惠。我们不能因为日本提供了很多贷款,就对日本感恩戴德(有一部分精日就是这样),但也不能因此就觉得日本居心不良,来给我们挖了坑。这本身就是愿打愿挨的事,就像现在中国买美国国债,给非洲国家贷款修路卖军火一样,都是互相的利益。
❷ 日本明年3月将最后一次向中国提供贷款
日本已经在上一财年对华提供623亿日元的贷款。
对华日元贷款在2000-2001财年达到顶峰,之后,日本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理由,逐年削减对华贷款。中国近年来的两位数经济增长率,以及国防开支都是日本逐渐减少、最终停止对华经济援助的考虑因素。
❸ 日本对华政府(ODA)援助知多少
日元贷款以援助中国改革开放为目的,于1979年开始实施。截止2017年9月,对华日元贷款共涉及367个项目,援助金额累计达到33165亿日元。对华日元贷款被广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中国经济得到发展和军力增强,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对华援助的呼声高涨,贷款援助金额在2000年达到2000亿日元的峰值后开始减少。在2007年度以后,日本不再提供新的日元贷款援助,但对已有的项目仍继续提供贷款。最后结束的贷款项目是青海省环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涉及5.3万公顷的植树造林、防沙坝、水利设施等,资金总额达到63亿日元。
(3)日本向中国大规模贷款是哪一年扩展阅读:
日本对华援助主要被用于道路、机场、发电站等基础设施,环境政策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以及例如中日友好医院的建设,和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等,成为了支撑中日关系的顶梁柱。而如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对此援助表示质疑。2017年9月,日本政府作为面向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而提供的日元贷款于26日实施结束。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日本对华政府援助始于197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中国面临资金、技术紧缺和能源供应紧张、基础产业落后等问题。日本通过提供3万亿日元的援助,包括有偿资金合作(日元贷款)、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既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也改善日企在华投资环境。其中,日元贷款为援助主体。
❹ 有谁知道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ODA)起始于1979年,当时中国已和西方交往,但资金和技术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而这时的日本经济巅峰期,资金需要出路,政府间贷款是低风险的安排。所以中国在后来的40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60个码头,首都机场,浦东机场,五座长江大桥,宝钢,武钢,等等都利用了ODA。日本官方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施舍”,责怪中国感恩不够。
我们冷静分析一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72年定义ODA援助的无偿赠款应占84%上。英国、加拿大等国ODA赠款为100%。美国的ODA赠款部分为98%,日本战后领过美援12兆日圆,日本的新干线,东京至名古屋公路均利用了ODA。而日本对华ODA中90%是贷款。利息前期3-3.5%,后期曾低至0.75。中方称其为资金合作不无道理。日本80年代经济巅峰期,资金需要出路,政府间贷款是低风险的安排。中国信用稳固,目前已依约还本付息1.5兆日圆。90年代日本实行存款零息超宽松金融,又进入通缩时代,ODA的0.75的利息仍属可观。日圆对美元汇率由80年代的240日圆对1美元升至95年的80日圆,还款的汇率损失由中方负担,日方独享升值之利〔2〕。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主张限制Tied Aid(附带条件援助)。但日本却好处尽沾,2001年的中日ODA的15个项目,有10个只限于采购日本商品。日本承认,ODA项目招标中,日本企业得标率达45%。一般估计,对华ODA资金30%回流日方企业。
再者,通过ODA,日方打开了中国市场。很多ODA项目本身就是为日本企业服务的,首批项目中的秦皇岛码头,就是为向日本出口煤炭而建。通过政府间合作,80~90年代中国满大街都充斥着日本的电器和汽车等商品。马来西亚前首相拉赫曼曾说:“日本援助一份进来,至少要赚二倍回去”。笔者为此求证过第三方的一位经济学者,他认为:日本一点都没吃亏!
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从中日建交前1970年的3.1%下降到1990年的1.6%, 减少了一半。日本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从中日建交前1970年的7.1%上升到1990年的14.0%, 增加了一倍。
❺ 日本给中国提供了30年的免息贷款,是真的吗
从别的国家贷款并不就是因为没有钱用。
政府的预算都是要经过议会(全国人大)的批准,每一分钱都要按照预算案来用,预算以外的支出有时候就可以用别国提供的贷款。
利用国外贷款的原因和作用很多,比如日本贷款都是日元,最后都必须从日本购买产品,有平衡进出口的作用。
这个问题很复杂,国家怎么用钱,不能跟一家一户相类比的。
❻ 扫地僧:日本当初给中国的低息贷款是不是高利贷
日本是中国的最大援助国,自 1979 年以来,日本政府对中国一贯地实施了经济援助。其总额约达 3 万 3 千亿日元(约合 1649 亿元人民币)低利息贷款的援助和无偿资金援助(白给你,不要还),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 大约 70% 来自日本。办奥运、世博,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中国已经大发展了,不能再给钱了,但是、日本政府还是掏钱,叫做ODA政府援助贷款提供支持,这种贷款、大部分也不需要还。
❼ 中日建交后,日本国历年来对中国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
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承诺向我提供第一批政府贷款。从这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
日本向我国提供的政府贷款约占我同国外官方资金合作的40%以上,居首位。自1979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贷款,合计25809亿日元。第一批日元贷款(1979-1983年)3309亿日元;第二批日元贷款(1984-1990年)4700亿日元;
第三批日元贷款(1990-1995年)8100亿日元;第四批日元贷款分为批(1996-1998年)5800亿日元、(1999- 2000年)3900亿日元。
此外,1979年至1995年日本向我国提供三批能源贷款,合计17000亿日元。第一批能源贷款4200亿日元;第二批能源贷款5800亿日元;第三批能源贷款7000亿日元。
自1979年至2000年3月,日本政府对我国提供无偿援助共计1153.56亿日元。2002年3月,日本政府决定大幅削减对华日元贷款,2001年度的对华日元贷款数量削减为1,600亿日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5%。
2006年日本向中国提供623亿日元贷款.2007年为463亿日元.许多年份的资料都查不到了,只查到至2004年,日本一共向中国提供了大约35000亿日圆的贷款.再加上2006 2007的和无法查到的2005年的(参考2006 2007也可以知道2005大约700-800)。
37000亿日圆.折合人民币3000亿。但是汇率我是按今天的算的,1979年跟现在的汇率肯定不一样,这笔贷款放到今天,应该值7000-10000亿人民币。
(7)日本向中国大规模贷款是哪一年扩展阅读: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决定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决定,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大使馆的建立和履行职务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并尽快互换大使。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根据上述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七)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是针对第三国的。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关系和扩大人员往来,根据需要并考虑到已有的民间协定,同意进行以缔结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
❽ 为什么日本每年要向中国提供巨额的经济援助,为什么今天突然又减少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无息贷款的形式每年给我们大量的经济援助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当时中国和美国建交,共同应对苏联的扩张,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日关系达到历史的最好水平。二是,中国政府提出放弃日本的对华战争赔款,日本人投桃报李,就通过无息贷款的方式给我们经济援助。三是,那个时期日本对历史的态度还是比较客观的,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日本有义务对中国进行补偿。
但是后来中日关系一直不是太好,日本右翼势力开始抬头。日本对华的贷款从2000年以后一直都在减少,并不是今年突然减少的,只是今年比较明显,关注度比较高一点而已。
❾ 是谁在哪一年签署了什么文件免除的二战结束后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当即发表了中国对日本"以德报怨"的著名讲话。蒋介石虽然没有提到战争赔款一事,但确定了中国对日本宽大处理的方针。1949年菲律宾派特使访问蒋介石,商讨共同对日索取赔款之事。蒋介石却说:"要对这次战争负责任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负担战争赔偿的作法是不公平的"。这初步表明蒋介石有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意思。1946年国民政府发表的抗战期间的损失是:军人死伤321万,财产损失133亿美元。
日本在旧金山讲和会议以后,在究竟与哪个中国政府打交道问题上踌躇不定。北京和台北也私下活动,劝说日本和自己谈判将可以获得更宽大的处理。但美国却要求日本和台湾的国府谈判,在美国的督促下,日本和台湾国府在1952年2月开始谈判,4月28日结束,签订了"华日和平条约"。在华日和平条约中表明中华民国政府放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的权力。
台湾的国府之所以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其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蒋介石的"以德报怨"对日政策;第二是国府退居台湾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弃战争赔款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台湾在政治经济上的支持;第三是大中华思想的影响,别的大国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中国人也应该有个大国的样子,不应该象小国那样斤斤计较战争赔款。
1972年中日恢复国交后,开始商讨签订"中日和平条约"。但由于中方坚持写入针对苏联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使"中日和平条约"的签订拖延了不少时间,最后终于在1978年8月正式签订了"中日和平条约"。由于日本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中国不可能要求日本在政治上支持中国的立场,于是中国对日关系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1978年,华国锋提出了建设十大钢铁基地、十大石油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的激进重工业发展计划。由于中国缺乏资金,开始向日本大规模借款,因为当时其它国家都无意向中国提供巨额借款。
1978年中国向日本提出55亿美元的巨额借款要求,日本政府最后同意向中国借款3900亿日元(折合18亿美元)。后来日本政府又在1984年1988年和1998年,三次向中国提供了巨额政府贷款,共计20000亿日元。到1997年底,已交付中国14000亿日元,而中国到1977年底的偿还额仅为200亿日元。日元贷款的特点是:数额大,利息低(年息3%左右),偿还期限长(偿还期限30年),是一种少有的优惠借贷,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日本人把这种以特别优惠的条件向中国提供巨额借款,看作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报答和对过去侵略行为的赎罪。
1990年开始,日本的对外援助金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经济援助国。1997年日本的人均对外援助额为74�6�14美元,比美国(23�6�12美元)、英国(57�6�13美元)、德国(72�6�12美元)都要多。此外美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以色列、埃及、土尔其、南非等战略国家,英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英联邦国家,德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东欧国家,而日本经济援助的重点则是中国。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最大的援助国一直是中国,每年向中国提供5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包括有偿和无偿的援助)。日本人非常不满中国政府有意识地控制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和政府借款的报导,不让中国人民知道日本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援助的真相。比如北京的地铁二期工程是由日本援助修建的,日本大使馆采访了1000多名乘坐地铁的北京市民,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
因此不少日本的政治家对日本政府的援助中国政策提出了激烈批评,指出现在日本是花巨款来买回中国人的敌意,要求今后用让中国老百姓知道的形式来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还有人声称象中国这样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在接受别人经济援助时并不感到高兴,甚至有可能反而感到耻辱。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改变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政策。
总而言之,中国的台湾政府和北京政府都自愿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对此日本人是比较感激的。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和政府贷款,也是希望以此来表示对以前侵略行为的"赎罪"。当然中国人对日本的历史仇恨不可能简单地用金钱来买回,中日间的关系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走出历史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