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坏账准备的计提
那个不是你说的“05年计提减值准备,是为了06年该公司若发生收不回的坏账而开设的”。
因为05年底计提的减值准备,是针对05年底这个时点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即这个时点上,应收账款和减值准备是有一一对应关系的。
至于说06年发生坏账,首先要判断的是,发生的这笔坏账又没有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计提了多少,是否够核销坏账。
如果没有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会计准则,是要先提取坏账准备,再进行和核销的。
『贰』 坏账准备的计提
2006年
计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1000(2000000*0.005)
贷: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 1000
2007 年
确认坏账
借:坏账准备 3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0
坏账准备帐户馀额应为4000000*0.005=20000,应补提
借:应收账款 22000(1000-3000+20000)
贷:坏账准备 22000(1000-3000+20000)
2008年
收回已转销坏账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借:现金/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2008年末计提的坏账准备应为3500000*0.005=17500元
此时该帐户馀额为1000-3000+22000+20000-20000=20000元大於应计提数17500,应该冲减20000-175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 2500
贷:应收账款 2500
3年内计提的坏账准备帐户累计金额为17500元,由坏账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3000-20000=-17000
『叁』 账龄超过三年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都是100%吗
不是。
是不是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账龄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有些应收账款,可能账龄还不到3年,但确已无法收回(如企业已不存在),这时要全额计提准备。
而有些应收账款,可能账龄已超过三年,但有证据表明还可能收回,那也不能全额计提准备。
『肆』 年末怎样计提坏账准备金
企业应当定期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准备,对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由于备抵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来进行坏账的会计处理。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真实反映应收账款的净值。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一)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二)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三)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 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2007年发生坏账4 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 000元。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 000元本年度又收回。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 000元。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 000×0.4%=3 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3 200
贷:坏账准备3 200
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4 000
贷:应收账款4 000
(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 000-3 200=800(借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 000×0.4%=3 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 920+800=4 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4 720
贷:坏账准备4 720
(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 000
贷:应收账款3 000
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2 000
贷:坏账准备2 000
借:银行存款2 000
贷:应收账款2 000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 720-3 000+2 000=2 920(元)(贷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600 000×0.4%=2 400(元)(贷方),则应冲销坏账准备2 920-2 400=520(元),即2008年应提坏账准备-52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520
贷:资产减值损失520
(二)账龄分析法
这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通常而言,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为此,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计提百分比估算坏账损失,使坏账损失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情况。
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甲公司坏账准备核算采用账龄分析法,对未到期、逾期半年内和逾期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分别按1%、5%、10%估计坏账损失。该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应收款项账户的年末余额如下。按照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将这些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具体情况如下:
账户期末余额(元)账龄
应收账款——A公司2000000(借方)逾期3个月
应收账款——B公司500000(贷方)未到期
其他应收款——C公司300000(借方)逾期8个月
预付账款——D公司200000(借方)未到期
应收票据——E公司1000000(借方)未到期
预收账款——F公司400000(借方)逾期6个月
若甲公司“坏账准备”账户2007年年初贷方余额为60 000元,2007年确认的坏账损失为120 000元,则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为多少?
分析:(1)题目中给出了各个明细账的情况,则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再加上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计提。
(2)预收账款的借方余额具有应收账款的性质,要计提坏账准备。
(3)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4)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期末应考虑计提坏账准备。
综合以上分析,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2 000 000×5%+300 000×10%+1 000 000×1%+400 000×10%+120 000-60 000=240 000(元)。
账龄分析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一样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考虑到了该账户原有的余额再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观点来估计坏账,注重的是期末坏账准备应有的余额,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能更合理地按变现价值评价。但是,期末的应收账款并不都是本期的赊销产生的,可能含有以往年度销售产生的账款,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坏账费用就不能完全于本期的销售收入配合,在实务上,账龄分析法也使得账务处理的成本有所提高。
(三)销货百分比法
这是根据企业销售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百分比按本企业以往实际发生的坏账与销售总额的关系结合生产经营与销售政策变动情况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按赊销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
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例:丙公司2006年赊销金额为20 000元,根据以往资料和经验,估计坏账损失率为1%,2006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200元。计算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和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丙公司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 000×1%=2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贷:坏账准备200
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200+200=400元。
可以看出,采用销货百分比法,在决定各年度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时,并不需要考虑坏账准备账户上已有的余额。从利润表的观点看,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期利润表上的销货收入数字来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因此坏账费用与销货收入能较好地配合,比较符合配比概念。但是由于计提坏账时没有考虑到坏账准备账户以往原有的余额,如果以往年度出现坏账损失估计错误的情况就不能自动更正,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净额也就不一定能正确的反映其变现价值。因此,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还应该定期地评估坏账准备是否适当,及时做出调整,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个别认定法
这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例如公司是根据应收单位账款的5%来计算坏账,但是有一企业有明显的迹象还款困难,就可以对这一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按10%或其他。
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
个别认定法区别于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不再是销货总额或赊销总额,而是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二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率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户都用一个相同的比例,而是信用状况不同其适用的比率也不同。只要调查清楚了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再据此确定每个客户的计提比率和欠款数额,就能核算坏账准备。
三、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符合条件的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与旧准则规定有所不同。
第二,计算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坏账准备科目余额时,先要注意题目中要求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判断是否需要考虑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一步步地处理,通常在每年末都需要将坏账准备科目余额计算出,以便计算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第三,企业对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关联方(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并且不准备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或无其他收回方式的,则对预计无法收回的应收关联方的款项也可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