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额贷款70万,30年内一份不用还,30年后一次性还150万靠谱吗
怎么可能啊!那有这样的好事,介绍给我啊!天上掉陷本啊?
⑵ 上海黑白户贷款30年不用还是真的吗
骗人的,我就在上海做金融的,根本没有什么黑白户贷款30年不还的,这些都是骗取你个人资料的,谨慎小心
⑶ 从银行贷款不用还,是否是个骗局
肯定骗你,牛逼吹大了,银行就算死帐联系不到你本人也会联系你家属,让你父母,妻子,儿女偿还
⑷ 买房贷款30年可以每个月不用还款,直接30年后一次性给完吗
银行没有这种形式的贷款
⑸ 贷款不用还骗局
如果你现在着急用钱,忽然听说有人可以帮忙贷到款,而且还说不用还了,你相信吗?这事倒是真发生过,就是中间有其他陷阱,是个骗局,栽到了“打盗骗保民安”冬季治安攻势中。
陪朋友办业务发现“偏门”
今年11月,吉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高新派出所接到吉林市一个贷款公司报案,称怀疑被骗了。“这个贷款公司的负责人带着20多个名单来的,有的是电话不通,大部分信息还不完全匹配,我们也怀疑其中有问题。”12月18日,高新派出所民警尹宏元介绍,经过走访调查,终于戳穿了当事人朱某和郭某的谎言。
原来,在高新派出所辖区有一个手机销售店,老板是朱某。
今年9月初,这个贷款公司的业务员找到朱某,沟通小额贷款购买手机的情况,朱某同意同贷款公司签约。开始时,也成功办过几起业务,有一些学生或低收入者购买高端手机,通过这个贷款公司办理按揭,然后每月给贷款公司还款。但其中的一次交易中,一位业务员带了无业的朋友郭某同去,郭某发现了其中的“偏门”。
通过分期买手机实施贷款
9月中旬时,郭某前去该手机店,见到老板朱某。郭某询问他是否可以带人来办理购买手机按揭业务,朱某称可以。“然后,他又问如果只要钱,不要电话,能给他多少钱。”尹宏元介绍,当时郭某和朱某并没有直言如何行骗,“大致商定了用其他用户的信息来办贷款,但不给手机,把钱和这个用户3方分走。”
之后,他们很快办成了第一笔交易。尹宏元介绍,郭某通过网络联系到一位着急用钱的男子,称可帮忙办贷款,但需履行一个购买手机的手续。他们告诉借款人,这是通过分期购买手机来实施贷款,别的不用借款人管,配合好就行了。于是,一部售价3000元的手机,办理了2500元的贷款。朱某留下了900元,给了郭某1600元。郭某将其中的1000元给了网上约的借款人,然后朱某将用作贷款的手机按正常价格卖给了别人。
“之后,他们用同样的手法找了其他网友。有的郭某直接就说钱不用还了,因而有更多的人找他办理贷款。”尹宏元说。
涉案金额6万余元
郭某和朱某告诉贷款人,如有人核实就说确实有贷款的事,其他事宜都不需要操心。
两个月后,贷款公司发现很多账务没如期收到分期付款,便进行催款,可是许多电话或者打不通,或者对方称办理贷款时对方告诉他不需还款,贷款公司觉得不对劲了,决定报警。“我们经过数日的蹲守,找到了郭某。他开始称并不知情,但最终还是如实供述了诈骗行为。然后朱某才进入我们的视野,也被我们传唤了。”尹宏元称,高新派出所副所长魏靖锋、张连静,民警迟晓立等组成了专案组,最终将此案侦破。
朱某和郭某承认了涉案20余起,涉案金额6万余元。目前警方已经核实了其中4起。12月16日,朱某和郭某因涉嫌诈骗被刑拘。此案在进一步工作中。
⑹ 银行呆账贷款签30年免还协议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
《贷款通则》对其有相应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不良贷款系指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呆账贷款,系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呆滞贷款系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
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
(6)贷款30年不用还骗局扩展阅读:
《贷款通则》相关法条:
第三十五条根据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自主审查和决定贷款,除国务院批准的特定贷款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贷款人的工作人员对单位或者个人强令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未予拒绝的,应当依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自营贷款期限最长一般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⑺ 银行30年免还协议骗局
首先,这个所谓的“免还协议”除非有银行方面的同意在里面,否则绝对不会被法律认可。一旦你签下这种协议,到头来出事肯定不会得到法律的帮助。要记住,签订这种协议之后,你是这笔贷款的第一负责人,一旦有事首先就会找上你,这个时候因为银行不知情,你会和与你签订协议的人共同被认为有欺诈责任,一旦对方跑路,剩下的贷款只有你来还清。
这种明摆着是你贷款别人花钱的协议,无论对方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万万不可轻易答应,一定要注意,只有经过银行同意的才能去相信,否则就是天上掉下的铁饼,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