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积金贷款,每月还款怎么计算
银行住房贷款的分期付款方式分为等额本息付款和等额本金方式付款两种方式:
1,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每月应还利息=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总利息=还款月数×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
2,等额本金还款法方式
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应还利息=剩余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每月月供递减额=每月应还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月利率
总利息=〔(总贷款额÷还款月数+总贷款额×月利率)+总贷款额÷还款月数×(1+月利率)〕÷2×还款月数-总贷款额
月利率=年利率÷12 15^4=15×15×15×15
3,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以贷款50万期限20年为例,按照现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采用等额本息方式还款,20年下来借款人需要支付利息398223.63元
采用等额本金方式还款,20年下来借款人需要支付利息328864.58元
从该计算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等额本金将比等额本息节省利息69359.05元
(1)公积金贷款每月怎么环扩展阅读:
还款方式
公积金贷款
根据贷款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借款人应在贷款发放后的次月按月还款,具体方式有两种,由借款人自行选择:
1、每月1-20日到贷款银行用现金偿还贷款本息;
2、委托贷款银行代扣偿还。借款人与贷款银行签订《代扣还款协议书》,并办理个人还款储蓄卡。借款人可以一次预存多个月份的还款金额,或在每月20日以前就近在银行储蓄所存入足额的还款金额,由银行直接从借款人储蓄帐户中扣划应还贷款本息。
借款人可以提前一次性偿还全部贷款本息,也可以提前偿还部分贷款本金。
1、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贷款银行将按照贷款实际占用的天数重新核定借款人剩余部分的贷款本息。
2、提前偿还部分贷款本息,贷款银行按剩余的贷款本金重新计算借款人的月还款金额或贷款期限。
② 公积金贷款如何还款
公积金贷款扣款是有扣款时间的,你只要将除了公积金每月金额外的剩余部分在扣款前存入还款账户就可以了。
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1、可以首先一次性用卡里的公积金金额还款,之后再重新计算月还款额并继续按月还款(每月冲入所还金额)。
举例:公积金卡里的金额先不动,攒到一定数量后一次性冲还贷款,然后在按照每月所需还款额在扣款前冲入资金就可以了。
2、每月冲减还款。(简单就是说每月公积金额度+剩余冲入的还款额度)
举例:用公积金贷款后,每个月需要还款3000元,但公积金每月充值额度为1000元。首先第一个月还款时,卡里是必须要充值3000元,之后每月只需在扣款日期前冲入2000元就可以了。
③ 公积金贷款每个月是怎么还款的
公积金贷款的还款是职工可自由选择等额本息或者等额本金方式,借款人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签订委托提取协议,在账户余额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用公积金账户余额自动冲抵月还款。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经征求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④ 公积金贷款已经放款了,接下来我该怎么按月还款
你去办公积金贷款时工作人员没有给你解释吗?建议你直接咨询公积金管理中心。你说的自动扣除公积金不是每个城市都进行的,我们这就是像售楼人员说的要自己往贷款账户存钱,每年再去公积金中心申领公积金,转到卡里自由支配
⑤ 公积金贷款每月还款怎么还
公积金贷款在办理的时候,就会办理还款的银行卡直接存钱,自动扣除。
⑥ 住房公积金怎么按月还房贷
住房公积金偿还方式:
1.在每月的1-20日到贷款银行用现金偿还贷款本息;
2.委托贷款银行代扣偿还。
借款人与贷款银行签订《代扣还款协议书》,并办理个人还款储蓄卡。借款人可以一次预存多个月份的还款金额,或者在每月20日以前就近在银行储蓄所存入足额的还款金额,由银行直接从借款人储蓄帐户中扣划应还贷款本息。
借款人可以提前一次性偿还全部贷款本息,也可以提前偿还部分贷款本金。
1.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贷款银行将按照贷款实际占用的天数重新核定借款人剩余部分的贷款本息。
2.提前偿还部分贷款本息,贷款银行按剩余的贷款本金重新计算借款人的月还款金额或贷款期限。
公司有住房公积金的话,可以用住房公积金还,符合提取公积金的条件。
(6)公积金贷款每月怎么环扩展阅读:
提取公司的住房公积金的条件:
(1)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的;
(2) 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 出境定居时;
(5)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