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打电话说可以处理短期贷款,不用还款,也不会爆通讯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根本就不能相信,既然你申请了贷款,哪有既不用还款,又不会给你打电话的,这个当然是假的,你不应该相信,既然你借了贷款就应该按时还款。
不还贷款,贷款到期后迟迟拖欠不还;手头紧张一直还不上;东躲西藏欠债不还,以上这些行为申请人都是要承担一定的后果的!
1、个人征信收到影响
欠钱不还需要缴纳罚息还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申请人的个人征信还会收到影响。我们都知道现在十分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正在大力构建信用,各个地区、部门、领域的信用信息体系都在逐步落实之中,各项惩戒与激励措施也都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个人信用在日后的生活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申请人还不上贷款,那么在申请人的个人征信报告上将留下信用“污点”,日后再想申请贷款、信用卡将处处受阻。另外,一些朋友认为找一些不上征信的小贷公司办理贷款不就好了,这样自己的征信别人也查询不到,对于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我想说想的太当然。
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都接入了第三方征信公司的数据,申请人在其他平台的借贷数据、购物数据、信用卡还款数据等等信息都能轻而易举的被调取出来,一旦登上小贷公司的共享“黑名单”体系,那么只要一家拒贷,家家都会拒贷,日后再想贷款就不可能了。
2、 受到频繁的催收
贷款催收有三部曲:短信、电话、上门。前期欠款时,小贷公司的业务员会通过短信或电话的形式好心提醒你:应该还钱了。但是到了后期,如果小贷公司一再提醒你、催促你还钱,申请人仍然无动于衷,那么他们可能会采取短信群发的形式,让申请人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你在外面借了钱并且始终未还,让申请人的声誉受到损害。
另外,在贷款时有些小贷公司会让借款人在填写贷款资料时至少填写几个关系比较亲近的联系人,比如申请人的父母、亲属、朋友、同事等,有些需要申请人授权读取手机通讯录和运营商网上营业厅的通信记录。当申请人还不上钱时不但你有可能会遭到“电话轰炸”,就连申请人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有可能会收到骚扰,这将严重扰乱你和你家人的生活。
3. 产生罚息和违约金
无论申请人是在哪家申请的小额贷款,都会与借款机构签订相应的借款合同,既然签订了合同,当然要按照合同办事,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一旦合同到期后,申请人欠钱不还,那么首先申请人遭遇到的就是罚息,并且有些机构还会按照合同内容收取一定的违约金,如果申请人还是一直都不还钱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申请人的罚息将越来越多,日后申请人还款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如果申请人还是不还钱,那么催收人员有可能会上门进行催收,到你工作的公司进行讨债,这样一来申请人的工作饭碗有可能不保,得不偿失!
另外,如果催收时申请人的态度十分恶劣,做出一些辱骂殴打催收员等无赖的行为,那么你就断送了与小贷公司之间商量的余地,将自己逼近了死胡同!所以欠钱不还时申请人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积极与小贷公司协商解决问题,这样还有可能获得宽限期。
4. 受到法院起诉
经过一系列的催收活动后,如果金融机构发现始终催收无果,那么他们可能会到法院提起诉讼,采用法律手段来讨回贷款,在这期间申请人可能会收到法院发出的催款函、执行文书等,一旦法院宣判完毕,那么即使申请人不愿意,也必须要执行还款裁决,否则法院会查询申请人的财产,或对其进行冻结扣押、或依法查封、或进行拍卖,总之,会用申请人所有的财产来偿还欠款。
5. 情节严重可能坐牢
通常来说,欠钱不还这类事情属于民事纠纷,但如果在法院执行判决下达后,借款人拒不执行裁决,坚决抵死不认,充当老赖,那就另当别论了,法院会追究刑事,情节严重的很有可能会坐牢,如果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那就悲剧了。
不过总得来说,只有恶意欠款才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非恶意欠款是不会涉及到坐牢这个程度的。不过,对于借款人来说,欠钱不还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而且还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实在是一件不值得的是,作为借款人还是按照自己的经济收入与还款能力去借钱吧。
2. 贷款不用还是真的假的
3. 贷款不用还骗局
如果你现在着急用钱,忽然听说有人可以帮忙贷到款,而且还说不用还了,你相信吗?这事倒是真发生过,就是中间有其他陷阱,是个骗局,栽到了“打盗骗保民安”冬季治安攻势中。
陪朋友办业务发现“偏门”
今年11月,吉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高新派出所接到吉林市一个贷款公司报案,称怀疑被骗了。“这个贷款公司的负责人带着20多个名单来的,有的是电话不通,大部分信息还不完全匹配,我们也怀疑其中有问题。”12月18日,高新派出所民警尹宏元介绍,经过走访调查,终于戳穿了当事人朱某和郭某的谎言。
原来,在高新派出所辖区有一个手机销售店,老板是朱某。
今年9月初,这个贷款公司的业务员找到朱某,沟通小额贷款购买手机的情况,朱某同意同贷款公司签约。开始时,也成功办过几起业务,有一些学生或低收入者购买高端手机,通过这个贷款公司办理按揭,然后每月给贷款公司还款。但其中的一次交易中,一位业务员带了无业的朋友郭某同去,郭某发现了其中的“偏门”。
通过分期买手机实施贷款
9月中旬时,郭某前去该手机店,见到老板朱某。郭某询问他是否可以带人来办理购买手机按揭业务,朱某称可以。“然后,他又问如果只要钱,不要电话,能给他多少钱。”尹宏元介绍,当时郭某和朱某并没有直言如何行骗,“大致商定了用其他用户的信息来办贷款,但不给手机,把钱和这个用户3方分走。”
之后,他们很快办成了第一笔交易。尹宏元介绍,郭某通过网络联系到一位着急用钱的男子,称可帮忙办贷款,但需履行一个购买手机的手续。他们告诉借款人,这是通过分期购买手机来实施贷款,别的不用借款人管,配合好就行了。于是,一部售价3000元的手机,办理了2500元的贷款。朱某留下了900元,给了郭某1600元。郭某将其中的1000元给了网上约的借款人,然后朱某将用作贷款的手机按正常价格卖给了别人。
“之后,他们用同样的手法找了其他网友。有的郭某直接就说钱不用还了,因而有更多的人找他办理贷款。”尹宏元说。
涉案金额6万余元
郭某和朱某告诉贷款人,如有人核实就说确实有贷款的事,其他事宜都不需要操心。
两个月后,贷款公司发现很多账务没如期收到分期付款,便进行催款,可是许多电话或者打不通,或者对方称办理贷款时对方告诉他不需还款,贷款公司觉得不对劲了,决定报警。“我们经过数日的蹲守,找到了郭某。他开始称并不知情,但最终还是如实供述了诈骗行为。然后朱某才进入我们的视野,也被我们传唤了。”尹宏元称,高新派出所副所长魏靖锋、张连静,民警迟晓立等组成了专案组,最终将此案侦破。
朱某和郭某承认了涉案20余起,涉案金额6万余元。目前警方已经核实了其中4起。12月16日,朱某和郭某因涉嫌诈骗被刑拘。此案在进一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