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小额贷款公司倒闭
小额贷款公司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小额贷款业务,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满足客户需求。这些机构通常拥有更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小额贷款公司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难以维持生存。
二、经营风险较高
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高。由于小额贷款服务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或个人创业者等,这些客户往往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和抵押物,导致贷款风险加大。此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坏账率上升,进一步加大经营风险。一旦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公司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监管政策影响
监管政策也是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的重要因素。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也不例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或超出业务范围的情况,一旦受到监管部门的查处和处罚,可能导致公司声誉受损,进而影响业务运营和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小额贷款公司倒闭的原因涉及市场竞争、经营风险以及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小额贷款公司需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合规经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贰』 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
个体工商户获贷户数下降的原因
市场原因和疫情原因。
1、市场原因,个体工商户的获得贷款的数量与整顿市场关系密切。
1、疫情原因,疫情也会导致个体工商户获贷户数下降.
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影响因素
影响并决定贷款规模的基本因素有三个:(1)贷款的需求量。如果社会再生产过程对贷款的有效需求增加,银行的贷款规模必然相应扩大。反之亦然。(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松紧。在紧缩银根的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的提高,会缩小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加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减少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会促使商业银行缩小贷款规模;反之亦然。(3)贷款的可供量,即银行的可用资金量。
个贷普惠一月份负增长原因
您好,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一月份个贷普惠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不佳,消费者信心不足,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导致的。其中,经济形势不佳是一月份个贷普惠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支出减少,个人消费贷款减少,导致个贷普惠负增长。此外,政策限制也是一月份个贷普惠负增长的重要原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限制个贷普惠,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监管、限制贷款额度、增加贷款利率等,这些政策措施对个贷普惠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一月份个贷普惠的负增长。
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下降明显
受监管趋严和部分资产信用风险暴露等影响,多家上市银行2019年上半年的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下降明显,同时,在发布信用卡资产数据的8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在该领域的不良率上升。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消费共债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
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信用卡贷款质量一方面与去年以来P2P等网贷平台“爆雷”有关,另一方面受去年整体信用偏紧影响,信用卡背后的主体中,资质较差、信贷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部分发生兑付困难。特别是2017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迅速扩张,发卡量攀升背后也伴随着一定的客户资质下沉,增加了这部分资质较差借贷主体的比例。
不过,他强调,近年来我国信用卡贷款发展较快,对比国际经验,当前我国信用卡指标仍处于较安全水平。
增速整体呈收缩态势
具体来看,大行的发卡量和透支金额增速明显放缓,仅农行上半年发卡量超过1亿张。其他银行方面,交行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7147万张,上半年减少了8万张;上半年累计消费额约1.42亿元,同比下降2.90%;透支余额4546.7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工行上半年新增发卡345万张,信用卡透支6281.73亿元,比上年末微幅增长0.27%。建行、中行上半年新增发卡分别为660万张、767万张,信用卡透支分别为6721.48亿元、4576.76亿元,分别增长3.19%、7.35%。
全行业方面,央行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包括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内的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23万亿元,相较年初的6.85万亿元增长5.55%。而2018年,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的全年增速达到23.33%。而信用卡贷款余额这一数据,从2009年末的不到0.25万亿元快速增至2018年6月末的6.26万亿元,年均同比增速达50%。
在谈到原因时,招商银行(600036)副行长汪建中表示,招商银行信用卡增幅略微慢一些,但达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招商银行基于风险形势,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便采取了主动适当控制信用卡增长的策略。
不良率有所攀升
信用卡规模增速出现收缩,部分原因与银行主动调整有关,但也有风险抬头等因素的影响。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再破800亿元,达到838.84亿元,环比增长5.1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事实上,这一苗头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暴露,不少银行基于此调整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和控制信用卡贷款增量。
具体到不同银行,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49%,比上年末大幅提升0.97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8%,较上年末增长0.5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600000)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也较快,该行信用卡交易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5.69%;信用卡业务总收入282.99亿元,同比增长2.49%;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8%,较上年末增长0.57个百分点。
探究背后的原因,在多家银行的中报中“共债”被多次提及。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共债风险上升等外部因素影响,消费金融全行业的风险都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表现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平安银行(000001)表示,该行自2017年年底开始提前进行风险政策调整,重点防范共债风险,同时针对共债、高负债及高风险地区客户采取额度管控、谨慎授信等措施,有效控制并降低了高风险客户占比,新发放业务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预计这些管制措施的优化效应将会在2019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信用卡不良率唯一下降的是中信银行(601998)。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86.78亿元,不良率1.7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过,该行在中报中依旧提到“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2018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平台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集聚,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
监管关注信用卡风险
针对信用卡业务出现的各类风险,监管已开始强化。不久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13条措施中有5条直指信用卡业务,足见重视的程度。
《意见》指出,辖内各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同时加强对信用卡小额多笔循环套现还款、境外套现等新型套现风险特征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延期暴露、共债风险向银行集聚以及跨境等风险。
加强授信额度管理方面,《意见》称,辖内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授信额度进行检查,同时合理设定临时额度的调升频率、有效期和时间间隔,单次临时调升额度不得超过一个账单周期。对此,北京银保监局人士表示,该要求主要防范单次调升临时额度时间过长、连续多次调升临时额度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在7月份连开7张信用卡业务相关罚单,处罚原因都涉及“未遵守总授信额度管理制度”。
有地方监管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信用卡的监管加强,一方面为了防止信用卡一类的资金违规流向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则是警惕共债风险与推高居民杠杆率。
对此,广东银保监局提示个人消费者:一是不应轻易泄露个人资料给陌生人,防止被非法使用;二是正确用卡、理性消费,以免产生还款;三是如对银行卡账务有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沟通;四是发生要通过正规渠道。
贷款余额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
贷款余额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如下:
1、货币政策调整:为了降低贷款余额的增速,中央银行会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抑制贷款余额的增加,例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实施定向降准等政策。
2、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贷款余额的增减,一旦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的融资需求会受到影响,减少贷款余额的增加。
3、监管政策完善:政府在监管方面也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从而减少贷款余额的增加。
关于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和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叁』 2019年国内贷款业务发展如何
2019年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劫”
延续2018年的颓势,2019年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行业仍处于“低沉期”。7月15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仅有55家小贷公司成立,这一数量较2018年同期新增的64家再次缩减,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数量的一半。随着潜在风险的加速暴露,监管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管理力度,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劫”。
小贷公司正迎来优胜劣汰高峰期:开年以来仅10家公司“开店营业”
小贷公司正迎来优胜劣汰的高峰期,7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天眼查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统计后发现,排除已注销和正在注册的公司,2019年开年以来新成立的小贷公司数量急速缩减,仅有55家公司成立,其中10家公司经营状态为“在业”,45家公司经营状态为“存续”。这一数量相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数量的一半。
时间线拉长来看,2018年同期,新成立的小贷公司共有64家,其中经营状态为“在业”的公司有13家,经营状态为“存续”的小贷公司有51家。2017年新成立的小贷公司共有123家,其中经营状态为“在业”的公司有24家,经营状态为“存续”的小贷公司有99家。
激活民间资本、扶助“三农”和小微——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贷公司每况愈下,除了新增小贷公司数量急速缩减外,新三板挂牌的33家小贷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据麻袋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33家小贷公司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合计108.1亿元,同比下降2.7%。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值为3.28亿元,2017年该值为3.37亿元。从近五年的财务数据看,33家小贷公司中,2017年实现盈利的有32家,2018年下降到28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至2015年,中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5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达到了最高峰8910家,从业人数达到11.73万人,贷款余额达到9411.51亿元。2015-2018年,小额贷款公司行业风险频发,亏损面加剧,发展日益艰难,机构数量逐年下滑。截至2018年底,全国小贷公司共有8133家,较2017年底的8551家减少418家,降幅达4.89%;从业人员90839人,较2017年的103988人减少13149人,下降12.64%;贷款余额9550.44亿元,较2017年的9799.49亿元减少249.05亿元,下降了2.54%。
2013-2018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看来,影响小贷公司发展的主因,是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其资金来源及融资额度等面临诸多限制,进而导致经营过程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其次是小贷公司客群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逾期上升,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相应大幅上升,严重侵蚀了小贷公司的营业利润。
多地小贷公司迎整治“风暴”
随着小贷公司风险加速暴露,监管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管理力度。今年以来,包括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山西省在内的多地都开启针对小贷公司的整治“风暴”。
7月12日,江苏省金融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从审批管理、股东资质、外部融资、实际利率、贷款管理、不良资产清收、业务合作、涉案涉诉多个方面重点排查小贷公司的违规内容。
这也是继2018年12月,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布终止全省89家小贷公司相关经营资格后,该地区针对小贷公司专项整治的又一举措。除了江苏省外,多地小贷公司也出现被限期整改、取消业务资格的现象。4月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透露,将省内110家小贷公司列入限期整改,304家小贷公司列入清理整顿,预计到2019年底前,吉林省小贷公司数量将压降至420家左右。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吉林省2018年末小贷公司数量为488家,这意味着2019年将关闭68家左右。1月8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融资担保处连续发布13则公告,取消18家小贷公司的试点资格。
在经济增速下行和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势头不减的冲击下,小贷公司发展明显后劲不足,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看来,经济增速下行带来的影响是小贷公司不良率攀升,利率下降;金融科技的影响是巨头下沉,模式变革。双重影响交织下,龙头尚可勉强应付,中、小贷公司则渐渐跟不上节奏。
监管政策鼓励并购重组
在数量缩水、贷款余额负增长的状况下,小贷公司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在王诗强看来:
首先,在对小贷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和风险出清后,监管部门应对传统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予以“扶正”,在中央统一政策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按属地原则进行监管。
其次,给予小贷公司的涉农、涉微贷款收入更大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鼓励小贷公司在“三农”和小微贷款领域与其他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依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建议监管出台政策时,不要一刀切。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对合规经营的小贷公司给予更多的融资支持。
“小贷公司大型化,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再深一层看,小贷公司大型化也是科技重塑金融的必然要求。科技打通了时空界限,消解了小贷公司‘小而美’模式的生存空间,大型化叠加科技化,是小贷公司的一条可行出路。”薛洪言强调,“站在监管机构的角度,可出台鼓励小贷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指引,疏通小贷公司的退出渠道。”
『肆』 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剩不到7000家,这个行业没落了吗
我们知道,在线贷款业务已被国家完全禁止,已经进入了清理残局的最后阶段。当然,尽管消失了,但它为参与的贷方,借款人等留下了令人难忘的数字。5,000家在线借贷机构实际上在高峰期运作,超过8,000亿元的资金没有收款,等等,包括雷雨,高利贷和斩首的利益给参与的人们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痛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小额信贷公司统计报告,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小额信贷公司6841家,从业人员69039人,实收资本额7800.8亿元。 贷款余额为8653亿美元元。
随着小额信贷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对一些公司缺乏对金融法律和金融风险的深入了解。广泛的管理和薄弱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良贷款正在迅速上升,盈利能力正在下降,并且流动性陷入困境。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继续减少。当前,小额信贷行业正处于整顿和监管阶段。将来,严格监管的趋势将继续下去,行业公司的数量可能会继续下降。
『伍』 贷款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贷款行业面临挑战,但前景广阔。
贷款行业现状受宏观经济、利率波动和监管影响,风险管理成为关键。然而,随着科技创新,数字化贷款、区块链技术等带来行业转型。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贷款服务,借款人和投资人受益。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房地产、小微企业等领域拓展空间。综合来看,贷款行业在挑战中不断创新,数字化趋势将推动其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