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湖南各市年末贷款余额

湖南各市年末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2-08-03 09:34:04

⑴ 湖南省的农村商业银行有哪些

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有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投行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个人业务有:银行卡业务、储蓄业务、个贷业务、代理业务、结算业务和理财业务。公司业务有:存款业务、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和资金业务。投行业务有:咨询业务、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国际业务有:外汇存款业务、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业务。

⑵ 湖南的经济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南农林特产丰富多彩,盛产湘莲、湘茶、油茶、辣椒、苎麻、柑桔、湖粉等。湘莲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特产,产量历来居中国首位。
湖南为中国四大产茶省之一。岳阳是中国黄茶之乡其中最著名的茶叶品种“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岳阳君山独产。另有著名的茶中奇珍(贡茶)——三叶虫茶。
湖南的主要农产品在中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中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中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中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中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中国第3位。著名土特产有黄花、湘莲、生姜、辣椒等。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中国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武冈铜鹅、湘东黑山羊、临武鸭等,最为著名。湖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共16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水生植物有莲、菱、席草、蒲草和芦苇等。
2014年,湖南省农业实现增加值2020.3亿元;林业增加值225.5亿元;牧业增加值682.4亿元;渔业增加值220.6亿元。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97.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3.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2.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3.0万公顷。全省粮食总产量3001.3万吨。 湖南省工业门类齐全,全省拥有14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综合保税区、67家省级开发区和29家省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等10个优势产业集群。工业领域有机械、轻工、食品(不含烟草制品)、电子信息、石化、有色、冶金、建材、电力等9个千亿产业,有长沙工程机械、岳阳石化2个千亿产业集群,有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4个千亿产业园区,有2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湖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749.9亿元,比上年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523.2亿元,比上年下降3.7%。 金融: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255.6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2357.4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6767.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83.1亿元。
证券: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上市公司数量93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78家,境外上市公司15家。全省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1856.3亿元。全省有证券公司营业部255家,证券交易额41662.6亿元。辖区共有期货公司3家,成交金额达94485.7亿元。
保险:截至2014年末,湖南省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587.7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达226.3亿元。 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国家综合保税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湘潭综合保税区
国家级高新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娄底经济开发区、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

⑶ 湘乡的经济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31.75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20.96亿元,同比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68.39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为29363元,同比增长14.5%。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占GDP的比重为18.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3%,占GDP的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占GDP的比重为29.5%。
农业以粮食生产和生猪饲养为主。特产湘乡烘糕。境内出产的石灰石质量上佳,储量有近50亿吨。建有韶峰水泥公司,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泥企业之一。工业有冶金、建材、化工、电子、电力、机械等。主要产品有水泥、铁合金、氟化铝、化肥等。
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指 标 2012年 同比±% 生产总值 2317473 13.5 一产业 424034 4 二产业 1209588 17.7 工业 1004788 18.3 建筑业 204800 14.7 三产业 683850 13.1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142012 17.9 批发零售业 89217 8.7 住宿餐饮业 38591 7.9 金融业 28295 16.2 房地产业 61535 7.9 营利性服务业 143571 12.6 非营利性服务业 180629 14.3 2012年,该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8.53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农业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4%。2012年,该市粮食种植面积75.33千公顷,粮食总产量52.65万吨,集中育秧15万亩,获省2012年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粮食生产实现 “九连增”。油菜种植面积11.69千公顷,同比下降13.7%,牲猪出栏196.5万头,新立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3个。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全市达到269家。
全年兴建高标渠150km,新建6处供水工程,解决6.28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完成31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1600多口山塘的清淤扩容。发展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1650口、养殖小区联户供气工程15处、沼气服务网点20处。
2012年,该市被列入全省两个农村信息化试点(县)市之一。完成农民科技培训9.7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0.1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万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1.95亿元。 2012年,该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34.1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96.36亿元,同比增长26%。全部工业增加值100.48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形成了以冶金、建材、食品、机电、化工、制革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格局。市内有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湘潭碱业有限公司、湖南景湘肥业有限公司等全国大型企业。韶峰水泥、骄杨系列啤酒、皮革产品等一批名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实际产量 同比±% 铁合金 万吨 9.03 -15.4 水 泥 万吨 225 -10.9 氟化学氟化盐 万吨 7.2 -18.7 纯 碱 万吨 28.45 2.7 燕京啤酒 千升 37993 -2.4 2012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0.48亿元,同比增长14.7%,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3个。 2012年,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2亿元,同比增长15.1%,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92亿元,同比增长8.7%;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7.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指 标 2012年 同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8.92 15.1 按城乡分 城镇 53.41 15.2 农村 5.51 14.2 按行业分 批发和零售业 50.91 15.1 住宿和餐饮业 8 15 2012年,该市进出口总值7581万美元,同比下降11.5%。其中出口6448万美元,同比下降7.5%,进口1133万美元,同比下降29.1%。
2012年,该市合同引进市外资金9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24亿元,同比增长9.8%;实际到位外资(含增资扩股)5013.5万美元。全年签约项目26个,投资总额26.6亿元,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10个。新增开工项目96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开工项目有25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开工项目11个。在谈项目10个,投资总额22.16亿元。 2012年,该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17.9%。
2012年,完成危桥改造4座,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投资2828万元;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对全市21处码头进行了硬化,改造钢质机动船舶26艘,安装重要渡口码头视频监控系统3处,水上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S209湘乡段全线竣工通车,沪昆高速公路潭市互通连接线全线路基工程基本完成铺装,完成农村公路桥梁修建和改造2座。
2012年,湘乡市加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开发了汽车露营地、龙泉葡萄酒庄园、泉湖泉湖温泉、茅浒影视基地等旅游项目,韶湖汽车露营地成为湖南首家汽车自驾游营地,毛泽东书画双绝银砖珍藏版、龙城雕龙荣获2012湖南(第三届)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全市共接待游客89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7%,旅游总收入47.45亿元,同比增长5.8%。 2012年,该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31.5%。国税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9.7%,地税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9.6%。财政总支出31.88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9.43亿元,同比增长30.7%。
2012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16.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4亿元,比年初增加23.36亿元。其中,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32.98亿元,比年初增加21.0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
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单位:万元) 指标 2012年末数 比年初增加额 一、各项存款余额 1674003 233569 单位存款 323293 29393 活期存款 193200 -1435 定期存款 88723 2173 个人存款 1330016 210783 储蓄存款 1329829 210596 二、各项贷款余额 790030 112953 短期贷款 425001 27243 中长期贷款 344056 83124 票据融资 20972 2586 2012年,湘乡市有网吧94家,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25家、电子游艺游戏机室14家、音像制品经营户10家,书报刊经营户25家,印刷厂24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近3000人。
湘乡市选送的广场健身舞《相约北京》参加“盛世欢歌第二届中国中老年文艺汇演”,并荣获银奖;举办了湘乡市围棋联赛、湘乡市“国土杯”门球赛,组队参加了湘潭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28金、33银、28铜、团体总分一等奖的好成绩。
图书馆2012年新增书籍1278册,全年免费开放共计306天,共接待读者7.25万人次,借阅图书8.6万册次。收集地方文献资料55种150余册,完成馆内4000余册古籍目录电子版报送省古籍普查平台的工作。在全省“三湘读书月”活动中,图书馆选送的自创节目获得了“三湘读书月”2012年全省少年儿童“学习雷锋好榜样”读书活动组织奖及展演金奖,获“湘潭市第三届莲城读书月活动毛泽东诗词诵读比赛二等奖”。
2012年,该市共有注册医疗机构31家,卫生技术人员2418人,其中执业医师1081人,护士767人,拥有床位2451个。实事项目顺利开展,3月1日起,率先在长株潭地区实施参合农民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外基本医疗费用全报销。12月1日起,实施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基本费用全免,全年共补助9302人,补助金额279.06万元。县、市、省及省外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65%、60%;农村重大疾病救治报销比例提高到80%。完成2600座生态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2012年,湘乡市被评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达标县(市)。全市预审建设用地项目59个,申请用地总面积200公顷;批回建设用地21个批次,获批面积107公顷。申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9个,其中省级投资项目5个,市级投资项目4个,共2940公顷,总投资0.77亿元。全年共上市40宗地,成交34宗,成交面积64公顷,成交总价5.3亿元,缴入国库4亿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净增1亿元),土地收益1.9亿元。矿业权上市4宗,已成交4宗,成交总价17万元。
2012年,湘乡市列入湖南省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县(市),耕地保有量已达51234公顷。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划定基本农田图斑40414个,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880公顷。
2012年,湘乡市继续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COD削减率为2%,氨氮削减率为3.61%,二氧化硫削减率 10.27%,氮氧化物削减率为3.01%。
该市完成营造林任务4.3万余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油茶新造115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3280亩,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2500亩,完成油茶林低改任务1000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15625亩,迹地更新2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全年义务植树178万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72%;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分别达到360.4万立方米、93720公顷、83400公顷。
注释: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⑷ 湖南省公积金贷款额度

法律分析: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60万元。可贷额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12×未来可缴存年限+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2;可贷额度低于30万元的,在个人还贷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其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按30万元核定。职工首次购买自住房申请贷款的,经本人申请,可在测算的最高贷款额度基础上上浮20%(有房产注销者不享受)。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六条 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经征求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⑸ 我的儿子新兵在湖南省常德市白鹤山

常德是个好地方。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
一篇《桃花源记》,让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常德因此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源里的城市。
一则“善卷让王”的典故,
使“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千古流传,常德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发祥地。
一个“刘海砍樵”的传说,把常德“爱神”追求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壮举代代颂扬,常德因此成为一片多情的热土。
今天的常德已成为中国中等城市建设的典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的称号。

地理位置:

常德位于北纬28度至31度,东经110度至113度之间,时区属于国际时区东8区。地处中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从经济区位划分,常德属于中国经济中部崛起重心地带,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结合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地段。常德现辖武陵、鼎城2区,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安乡6县和一个县级市津市。全市面积1818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1.7218万,户籍人口622.5905万。
常德地貌以平面为主。境内山水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东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中部过渡地段为丘陵。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经常德,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平湖区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广阔的天然湿地。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02.4亿元,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08.4亿元,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917.0亿元,增长1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27.6亿元,增长1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47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49.1:34.6调整为14.8:49.5:35.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7%。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7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3.8亿元,增长21.3%。财政总支出254.2亿元,增长16.0%,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亿元,增长7.2%;教育支出52.4亿元,增长59.4%;农林水事务支出33.5亿元,增长37.9%;医疗卫生支出23.1亿元,增长10.6%。增速较快的支出项目分别是教育、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分别增长59.4%、37.9%、26.2%。
农村公路建设432.7公里。解决了41.9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用户沼气池10490口。农村危房改造17105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4所。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2000元。城市、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为246元、104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933个。新建城镇廉租住房5591套(开工),新增公共租赁住房6130套(开工)。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8550人。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30所。新建改造市城区、县市区农贸市场28个。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含乡镇公办中心园)70所。新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10所。
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2.0%和101.5%。消费品价格指数分类别按提高幅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文化和教育用品类、居住类、衣着类、烟酒类、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03.6%、102.3%、102.2%、101.7%、101.2%、100.9%、99.9%、98.9%。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发展要素制约明显,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后劲不足;居民增收、物价调控、就业社保等方面压力较大。

农 业: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84.5千公顷,增长5.1%;棉花种植面积96.1千公顷,增长2.0%;油料种植面积300.6千公顷,下降0.4 %;糖料种植面积2.5千公顷,下降11.7%;蔬菜种植面积86.5千公顷,下降4.2%。
全年粮食总产量377.2万吨,比上年增产2.5%。棉花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产12.1%。油料产量53万吨,减产5.6%。蔬菜产量187万吨,减产5.2%。水果产量86.5万吨,增产1.4%。茶叶产量1.4万吨,增产7.6%。全年出栏生猪613万头,增长3.8%;出栏牛15.7万头,增长6.6%;出栏羊177.5万头,增长4.3%。全年肉类总产量62.8万吨,增长3.5%。水产品产量40.1万吨,增长13.6%。牛奶产量1.8万吨,增长106.7%。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75万台,增长0.5%;农业机械总动力514.06万千瓦,增长1.7%。农村用电量9.59亿千瓦时,增长2.5%。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17.0亿元,增长14.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3%。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94.8%,增长29.9%;产销率为99.4%,提高1.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32.2亿元,增长18.7%;实现利润148.1亿元,增长17.4%;亏损企业亏损额7.9亿元,增长64.6%。2012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1.5亿元,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市上下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以赴扩投资、促增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956.7亿元,增长37.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4.8亿元,增长10.6%。商品房竣工面积272.4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69.8万平方米,下降20.0%。其中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118.8万平方米,增长11.9%,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51.0万平方米,下降34.7%。商品房待售面积54.3万平方米,增长75.9%。

国内贸易:
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8亿元,增长15.4%。分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4.5亿元,增长14.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3亿元,增长20.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3.4亿元,增长18.8%;零售业零售额510.5亿元,增长14.9%;住宿业零售额9.7亿元,增长17.2%;餐饮业零售额85.2亿元,增长16.8%。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2012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13.8%。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4亿人,比上年增长6.9%,客运周转量71.1亿人公里,增长11.2%;公路及水路货运量1.1亿吨,增长9.0%,货运周转量218.8亿吨公里,增长21.2%。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19.6万辆,比上年增长20%。本年新注册汽车3.36万辆,增长16.5%。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增长28.4%。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9.0万辆,增长32.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2.3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为33.9亿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91.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62.0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20.9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42.59万户。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150万人次,增长21.5%。接待国内旅游者2130.4万人次,增长21.6%;接待境外入境旅游者19.6万人次,增长1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亿元,增长25.8%。国内旅游收入127.5亿元,增长25.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39亿美元,增长10.9%。全市星级宾馆49家,旅行社50家。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12年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362.3亿元,增长33.5%。其中外资到位41038万美元,增长33.2%;引进522个内资项目(含续建项目),实际到资336.4亿元,增长34.0%,其中省外境内资金项目237个,实际到资170.7亿元,增长19.5%。共有40家外商投资企业到资,到位外资4.1亿美元,增长33.2%。第二产业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力,全年到位外资3.42亿美元,占到资总额的66.6%,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合计到位外资0.68亿美元,占到资总额的33.4%。
2012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6.02亿美元,同比增长68.4%,其中出口3.21亿美元,增长64.1%;进口2.81亿美元,增长73.5%。

银行、保险和证券:
2012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392.2亿元,比去年增长20.6%,其中单位年末存款余额为410.9亿元,增长25.5%;个人储蓄存款941.7亿元,增长20.2%。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641.2亿元,比去年增长17.7%,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为255.3亿元,增长8.8%;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为381.8亿元,增长23.6%。
2012年,全市新增了英大财险一家产险公司,全市保险机构总数增加到36家,其中财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6家,中介公司3家。保费收入共46.5亿元,增长3.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1.0亿元(含农业险2.4亿元),增长16.5%;寿险保费收入35.5亿元,下降0.55%。赔款支出15.5亿元,其中财险赔付5.7亿元,增长31.5%,寿险赔给付9.9亿元(含退保金),增长11.0%。
2012年,市域内7家证券交易公司营业部新增股民数6907户,比上年同期减少4868户;股票、基金、权证等交易额462.2亿元,减少116.7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456.7亿元,减少116.4亿元。股民股票市值33.8亿元。市域内2家期货公司全年成交金额621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招生1.21万人,比上年增长7.1%,在校学生3.91万人,增长3.7%,毕业学生1.05万人,增长9.4%。中等职业学校56所,下降16.4%,招生1.93万人,下降16.1%,在校学生6.24万人,下降6.9%,毕业学生2.3万人,增长35.3 %。普通高中49所,招生3.19万人,下降5.9%,在校学生9.51万人,下降1.3%,毕业学生2.95万人,下降8.4%。初中学校247所,招生4.53万人,下降5.8%,在校学生13.95万人,下降7.8%,毕业学生5.2万人,下降8.8%,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小学652所,招生4.87万人,增长1.9%,在校学生26.6万人,下降3.6%,毕业学生4.55万人,下降2.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生118人,增长22.9%,在校学生512人,增长12.8%。幼儿园在园幼儿12.55万人,增长7.5%。各类民办学校54所,在校生6.42万人,增长12.6%。民办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1.71,增长3.6%。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265.77万元,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高校学生7486人次。
全市拥有产品检测实验室5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发放工业品、食品生产许可证分别为20张、130张。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3项。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5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54.5亿元,增长21.1%。全年专利申请达1788件,增长25.8%,授权专利达1187件,增长31.9%。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5%;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64%,有线电视用户70.84万户。档案馆1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7.0万卷(件)。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224个,卫生技术人员共23019人,其中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16950人,注册护士8350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卫生技术人员共498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卫生技术人员共187人;乡镇卫生院216个,卫生院技术人员共6588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0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56.5万人,参保率98.8%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现有体育馆22座,运动场2015个,游泳池17个,各种训练房218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7项次。获得全国冠军7个。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6.05%,完成造林面积1.86万公顷,退耕还林0.51万公顷。已发现的矿种59种,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0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航摄成果8976片。2012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69%。城市人均绿地面积49.8平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全社会用电量12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其中工业用电量89.6亿千瓦时,增长0.3%,生活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增长12.1%。2家国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2.1万吨,下降17.1%,11家省“百家节能行动”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4.1万吨,下降30.5%。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
全年共发生事故979起,死亡174人,伤951人,直接经济损失1892.5万元,事故起数增加62起,上升6.8%,死亡、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0.8%、2.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9人,下降0.0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每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7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6.44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28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05人。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14.8万人(2012年公安部门户口整顿数据),其中非农业人口143.5
万人。全市男性人口312.9万人,女性人口301.9万人。0—17岁人口94.1万人,18—35岁人口138.7万人,36—59岁人口266.8万人,60岁以上人口115.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申报61920人,死亡人数5448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0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8023元,增长20.4%。
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98.7万人,增长0.0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87.4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职工有58.4万人,增长3.3%,离退休人员29.1万人,增长9.8%,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23.4万人,增长10.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3.1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58.2万人,增长1.8%,其中职工有39.1 万人,增长1.3%,退休人员有19.1万人,增长2.3%。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0.7万人,增长8.3%。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5.1万人,增长1.8%。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0.38万人,比上年持平。拥有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2.32万人,农村居民达17.88万人。农村低保覆盖率3.9%。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3亿元,发放救灾救济款0.43亿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⑹ 湖南岳阳怎么样啊

岳阳好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江西两省相邻,是一个富(资源丰富)、优(区位优越)、美(风景优美)的地方。现辖4县2市4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4.54万,其中城区面积8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8万,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省会长沙,居湖南第二位。

岳阳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城市。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长江)的多元交汇点上,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特别是洞庭湖大桥的通车,构成了“承东联西”“南北贯通”的便捷交通网。1992年,岳阳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经全国人大批准,正式对外轮开放。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岳阳是一座蓬勃崛起的工业城市。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90多家。工业总产值524亿元。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制冷、纸业、饲料、医药6大工业支柱。有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巴陵公司(年产值68亿元,年销售66亿元)和长炼集团公司(年产值90亿元,年销售90亿元)、有亚洲最大的苎麻纺织企业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年产值2亿元,年销售1.8亿元)、有全国最大的客车空调生产企业恒立公司(年产值1.8亿元,年销售2亿元)、有全国十大纸厂之一的岳阳纸业集团(年产值7.7亿元,年销售7.8亿元),还有湖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华能岳阳电厂(年产值7.76亿元,年销售7.76亿元)。近几年来,先后有岳阳恒立、正虹科技、岳阳兴长、天一科技、岳阳纸业等五家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岳阳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岳阳资源丰富是久负盛名的物产基地。全市有水面542万亩,水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一。境内蕴藏矿种60余种,特别是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其中独居石储量居全国第一。优质高岭土储量1亿吨以上。岳阳不仅是全国三大“稀有金属之乡”之一,还是国家粮食、棉花、油料、牲猪生产基地,其中有四县市进入全国粮、棉、猪生产百强县行列。全市农林牧渔类总产值139亿元。粮、棉、油、猪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水产品产量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长江河蟹、洞庭青虾、湘云鲫(鲤)成为我市水产业中的三个特色品牌,名优特水产产值占水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珍贵鱼类还有华鲟、银鱼、甲鱼。

岳阳还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和文化名城。这里有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有流芳千古、声名远播的岳阳楼,有斑竹滴泪、柳毅传书的湖中仙岛君山,还有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革命纪念地,堪称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为一体。1994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年接待中外游客450多万人次, 给予岳阳人民极大的精神鼓舞,先后被国家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市、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文明卫生先进城市。2002年,全市完成GDP452.02亿元,居湖南第二。完成各项税收25.1亿元,其中,上解中央“两税”6.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8.72亿元。(市县两级可用财力8.8亿元,其中市本级可用财力2.3亿元)。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40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1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元。

岳阳是最适宜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工业项目的黄金宝地。市区纵向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武广高速铁路平行穿越;横向有长江黄金水道东进出海,洞庭湖大桥沟通巴东鄂西,宁(波)樟(木)、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城陵矶港是国家对外轮开放的一类口岸。沿长江30公里地段分布着长岭炼油厂、巴陵石化、岳阳纸业、华能电厂等一批大型企业,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湖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岳阳具备了吸纳大项目、大投资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两大石化企业投资在100亿元以上,原油加工量扩大到1000万吨以上,新上聚丙烯、己内酰胺、环己酮、SBS等优势产品扩改项目,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围绕化头、化尾加工,在大厂周边上配套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十一五”期间,岳阳纸业新上30万吨白卡纸项目,全市可形成100万吨造纸的规模,在洞庭湖芦苇荡和山川林海里上造纸项目,得天独厚。岳阳有条件建成电力能源大市,在建的华能电厂二期工程2005年10月可提前投产,正在争取新上华能三期、抽水蓄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发电,发展潜力很大,可形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的规模。岳阳还有先进机械制造业、生物医药、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导力量。

岳阳是最适宜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绿色基地。体现现代农业特征的加工和养殖两大领域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水产品产量居湖南首位,良种猪、优质棉、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君山银针有机茶等畅销国内外。引进新上了正虹海原、加华牛业等一批大的加工项目,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力量。

岳阳是最适宜发展旅游的人气旺地。秀美的山水风光与深厚的湖湘文化交相辉映。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岳阳楼闻名中外,《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屈原在汨罗江投江殉国,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岳阳由此成为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这里还有誉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明清古建筑群张谷英村、瑶族先民遗址千家峒等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深厚;有列入联合国湿地公约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荷连天的团湖、丹霞奇观的石牛寨、度假胜地的幕阜山等自然风光,充满诗情画意;有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革命纪念地,面满红色足迹。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内街道纵横成网、外围干道配套成环、进出通道壮观成景,岳阳更加秀美。

岳阳是最适宜发展商贸流通的经济腹地。处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西进、北上的枢纽地位,处在长沙、武汉、南昌都市经济圈的中心部位。湖南各地通江达海、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南下的大规模人流、物流都要在岳阳中转,具备各类生产要素大进大出、大集大散的优势。广大客商投资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拥有广阔的市场。

⑺ 怀化市的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家庭银行存款,保有车辆总计,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公路总

怀化市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0年2月28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大跨越。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59.15亿元,增长13.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62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223.8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48.69亿元,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34元,增长13.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6.4:39.9:43.7调整为15.5:40.0:44.5%。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较快发展。全市货运总量2703.03万吨(不含铁路,下同),增长15.8%;货运周转量35.76亿吨公里,增长20.4%;客运总量6908.95万人,下降5.5%;客运周转量40.24亿人公里,增长2.7%。全市公路线路总里程92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3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7.82万辆,增长24.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金融部门运行良好。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60.11亿元,比年初增长(下同)2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6.57亿元,增长18.0%;企业存款余额93.29亿元,增长34.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1.72亿元,增长27.6%。其中工业贷款余额8.12亿元,增长6.2%;商业贷款余额15.40亿元,增长1.8%;消费信贷贷款余额20.77亿元,增长58.8%;中长期贷款余额171.75亿元,增长30.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巩固。依照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08.88万人,比上年增加4.26万人,增长8.4‰;常住人口为465.13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增长2.1‰。户籍人口中,市镇人口184.22万人,增加9.53万人,增长5.5%;乡村人口324.66万人,减少6.04万人,下降1.6%。男性人口261.52万人,女性人口247.3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41‰,死亡率为6.96‰,自然增长率为7.45‰,计划生育率为91.19%。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4元,增长10.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35元,增长11.2%;人均食品支出315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9%,下降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05元,增长8.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80元,下降2.6%;人均食品支出152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9.2%,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一、综合
经济实现新跨越。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74.92亿元,增长1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8.90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288.59亿元,增长12.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5.5:40.1:44.4调整为14.4:42.8:42.8。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较快发展。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44.02亿吨公里,增长23.1%;公路客运周转量46.32亿人公里,增长15.1%。全市公路线路总里程17415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9.80万辆,增长29.4%。
七、财政和金融
金融部门运行良好。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76.50亿元,比年初增长(下同)20.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29亿元,增长19.6%;企业存款余额94.21亿元,增长12.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56.61亿元,增长26.6%。其中消费信贷贷款余额36.40亿元,增长72.7%;中长期贷款余额245.40亿元,增长32.7%,短期贷款余额106.73亿元,增长16.3%。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13元,增长5.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34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20元,增长1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72元,增长15.7%,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73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6.6%,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

怀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全市总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474194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397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2210人,增长2.2%。年平均增长率为0.2%。全市户籍人口为5092480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361512 户,家庭户人口为458583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17人。

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7.36亿元,增长14.1%,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2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642元,增长12.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市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55.71亿吨公里,增长26.6%。旅客公路、水路周转量59.01亿人公里,增长27.4%,比上年提高个12.3百分点。民航货邮运量4.7吨,民航客运量8.83万人,分别增长422.2%、减少33.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8.77万辆,增长22.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6.58万辆,增长23.3%。民用轿车保有量4.51万辆,增长3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88万辆,增长33.9%。
七、财政和金融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13.87亿元,比年初增长18.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66.77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单位存款余额227.33亿元,比年初增长26.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26.57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1.83亿元,比年初增长39.2%;中长期贷款余额318.38亿元,比年初增长29.6%,短期贷款余额106.55亿元,比年初减少0.4%。2011年新增贷款72.21亿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巩固。年末全市总人口513.53万人,比上年增加3.81万人,增长0.8%;常住人口475.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85万人,乡村人口325.68万人。全市城市化率37.7%。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8.1‰。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4元,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63元,增长11.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729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8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3元,增长16.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01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6.2%,比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

⑻ 请对湖南省定个位

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处于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境内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主要山脉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罗霄山及南岭山脉。省内最高峰为炎陵县的酃峰,海拔2122米;最低点为临湘市的黄盖镇,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18°,降水量1200—1500毫米。

全省有耕地391.26万公顷。有林地95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2.8%.林木蓄积量3.06亿立方米。有淡水面积135.38万公顷。天然水资源总量1640.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532.45万千瓦,为南方各省之冠。

动、植物资源丰富,覆盖面广。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40多种;植物70多种。特别是尚存世界罕见的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

矿产资源种类甚多。世界已发现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有140多种。其中钨、锑储量居全国之首。铋、锌、铅、锡及莹石、重晶石、海泡石、石墨等储量也在全国前列。故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之乡”美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湖南位居中部,南邻广东,北靠长江,处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开放带之间,扼华南交通要冲,是东南沿海与内陆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承东接西、南联北进的枢纽。境内有京广、湘黔、浙赣、湘桂、枝柳、石长6条铁路干线贯穿东西南北,洛湛铁路和渝怀铁路湖南段正在兴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18公里,省会长沙可与除怀化、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外的其他10个市通过高速公路连接。现有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两个国际机场。邮电通信能力也居于全国先进行列。

人口民族

湖南是我国人口众多的省份之一,2001年末全省总人口6595.85万人,在全国31个省市中,仅低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四川,排名第7位。湖南又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1人,比全国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

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80‰,死亡率为6.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8‰。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年度: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资料,在全省人口中,年龄14岁以下的占22.1%,15岁至64岁的占70.4%,65岁以上的占7.5%。全省每1万人中,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的293人,中学及中专文化的4689人,小学文化的3828人。

经济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着重调整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湖南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号称“鱼米之乡”。稻谷、生猪、茶叶、油菜籽、柑桔、烟叶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居全国前列。以有色冶金、工程机械、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工业制造业有一定竞争力。

2005年,湖南省实现GDP6473.61亿元,增长11.6%,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4.9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604.57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614.06亿元,增长1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0366元。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9.4∶40.2∶40.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点一线”地区GDP为4108.31亿元,增长13.2%,比全省快1.6个百分点,占全省总量的63.5%。“长株潭”三市GDP为2412.6亿元,增长14.0%,比全省快2.4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GDP为733.66亿元,增长11.4%,比上年快0.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一批发展好、后劲足的经济强县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农 业

2005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254.98亿元,增长5.7%,居全国第14位,居中部六省第3位。实有耕地面积381.58万公顷(5723.7万亩),粮食总产量为2856.55万吨,居全国第6位,其中稻谷产量2484.99万吨,增长1.8%。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柑橘等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粮油棉麻、肉奶水产等五大产业链;各类农产品基地达3300万亩;全年全省166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利润18.22亿元,分别增长15.1%和13.7%。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为18.49万吨,油料产量为140.98万吨,同居全国第8位。2005年末,全省拥有林地面积1152.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高于全国森林覆盖率38.45个百分点。全年林业产值为100.9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5%。全省牧业总产值为834.5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0.6%。出栏肉猪7500.74万头,增长6.6%;出栏牛206.39万头,增长11.6%;出栏羊841.71万头,增长6.5%;出笼家禽57318.56万羽,增长4.5%;肉类总产量为629.96万吨,增长5.7%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8.2%,居全国第5位;牛奶产量6.9万吨,增长3.8%;禽蛋产量92.06万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179.22万吨,增长7.2%。全省淡水养殖面积为48.17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为179.22万吨,渔业总产值为138.3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7%。

工 业

“十五”期间,湖南工业以年均12.9%速度递增,比GDP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21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1个百分点;列中部的第3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535.9亿元,增长20.6%,居中部第4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6.5%。

湖南工业发展目前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在全部37个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烟草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食品加工、其他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藤棕草制品等8个行业大类有一定竞争优势。在436个行业小类中,有42个在中部乃至全国排前3位:配合及混合饲料制造、水果罐头制造、制茶、酱油酱料制造、苎麻纤维初步加工等17个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日用陶瓷制造、铅锌冶炼、锑冶炼、锡冶炼、有色金属合金等15个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型产业;铁路专业设备、铁路机车、机车车辆配件、建筑机械等4个依托技术优势发展壮大的制造行业;卷烟制造等6个其他行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明显,尤其是在软件、生物医药、先进电池材料等领域独具特色,拥有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专业生物医药园区。三是营商成本较低的优势明显。湖南劳务成本低于广东省约40-50%,房价、房租等明显低于相邻的湖北。工业用水比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低近30%;非工业、普通工业电价较湖北低15.6%,大工业用电低7%左右,比东部发达地区(0.7-0.8元左右)更低。湖南营商成本只有广东的74%左右。四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230.8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9.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1570.8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1.8%,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3.33亿美元,增长42.5%;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702.3亿元,增长37.6%。私营企业进出口12.98亿美元,增长36.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81亿美元,增长19.7%。

财政金融

2005年,湖南全省财政总收入为738.55亿元,比上年增加126.13亿元,增长20.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6.52亿元,增长20.55%;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294.82亿元,增长20.21%;上划中央所得税57.21亿元,增长22.95%。 全省财政总支出为865.65亿元,比上年增加146.11亿元,增长20.31%。省级财政总收入为261.25亿元,增长24.9%,完成预算的114.4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4亿元,增长30.01%;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168.78亿元,增长20.2%;上划中央所得税12.07亿元,增长74.93%。省级财政总支出为231亿元,比上年增加28.09亿元,增长13.84%。

“十五”计划以来,湖南税收发展情况良好。2005年全省地税实际组织入库税款达到196.19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89.34%,年均递增17.3%,为保障全省财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国税系统入库税收收入405.3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9%,同比增长20.9%,首次突破了400亿大关,收入质量也显著提高,欠税率是10年来最低的一年。

2005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89.54亿元,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53.71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572.79亿元,比年初增加179.0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590.0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127.9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16.88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484.86亿元。金融运行效益明显提高,全省金融机构盈利21亿元,比上年增盈6.6亿元。

证券、期货市场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45家;境外上市公司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8亿元。年末全省证券公司69家营业网点,证券交易额1288亿元;期货公司4家,成交金额1738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7.1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5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97.63亿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9.49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8.18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与给付11.31亿元。

对外贸易

2005年,湖南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600485万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374667万美元;进口225815万美元。全省累计贸易顺差148849万美元,同比增长96.4%。 一般贸易出口仍然是我省出口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偏低且增速大幅回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快、但比重低。2005年全省一般贸易出口339309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6%,增长22.83%。全省出口市场184个,出口超过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7个,分别是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荷兰、台湾;进口超过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6个,分别是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美国、韩国、加拿大。

除未锻轧铅、未锻造的锌及锌合金外,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钢材出口47813万美元,增长34.7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3957万美元,增长5.8%;陶瓷出口15308万美元,增长14.57%;烟花爆竹出口14920万美元,增长5.51%;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820万美元,增长7.36%、未锻造的银出口18695万美元,增长54.86%;鲜、冻猪肉出口5826万美元,增长73.08%。

2005年湖南省有对外贸易经营企业近2800家,当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215家,比2004年增加182家,平均出口规模达到308.4万美元。三资企业累计出口66586万美元,增长27.8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7.8%;私营企业累计出口111768万美元,增长67.72%,占全省出口总量的29.8%,出口增量占全省出口增量的72%。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额17.8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7.61%,几占全省出口的“半壁江山”。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湘投资掀起新的热潮,200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83位的时代华纳、第85位的NEC(中文名日本电气公司)、第151位的日本三菱电机、第173位的美国百事、第177位的日本三井物产、第407位的香港和记黄埔分别在湘投资设立长沙华纳深国投影城有限公司、长沙NEC通讯有限公司、株洲时菱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长沙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湖南金农生物资源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地产(长沙望城)有限公司。一年之内共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在我省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8家,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年来湘实际投资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105942万美元)、荷兰(33819万美元)、中国台湾省(19088万美元)、美国(14475万美元)、韩国(7532万美元)。

随着泛珠三角大经济圈的建立,东南沿海三资企业纷纷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市场优势、营商综合成本优势的我省转移和扩展,郴州、衡阳、永州三市更以其优越的地域优势充当先锋,如郴州志富杨电子、耒阳钜旺鞋业、永州华盈实业等。

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至2005年7月,湖南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1.58亿元,已完成“十五”投资计划目标(7300亿元)的99.9%,超额完成计划已成定局。其中“十五”前四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4.8亿元,总量超过福建,跃居全国第12位。投资增速基本稳定,前四年年递增16.8%,比“十五”计划速度高出5.8个百分点。投资率在2001年首次突破30%,一直维持在30%—35%的合理区间。预计“十五”期间全社会投资8465亿元,年递增17.2%,分别高出计划目标1165亿元和6.2个百分点。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1—2004年,投资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0%左右,比“九五”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特别是在后期的宏观调控阶段,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坚持“有保有压”,增幅基本稳定,波动幅度分别比“八五”、“九五”时期低8.8和10.8个百分点,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4年GDP分别增长9%、9%、9.6%和12%。2001—2004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05亿元、1847亿元和4053亿元,三者之比由“九五”时期的4.2:23.6:72.2演变为3.4:30.2:66.4,第二产业投资明显加强。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05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3.97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6284.79元;经营净收入872.2元;转移性收入2171.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17.7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228.79元;家庭经营收入1713.35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75.6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504.99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689.39元;人均旅游消费189元;人均购房和建房支出756.14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1辆,家用电脑34.94台。人均居住面积26.2平方米,增加0.8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756.43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0%。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3.6台,电话机56.2台,移动电话机55台。人均住房面积38.38平方米。

全省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9万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5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0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1万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1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57亿元。

⑼ 湖南省郴州市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计算的

公积金额度贷款额度如何算?
具体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要根据还贷能力、公积金贷款房价成数、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和贷款最高限额四个条件来确定,四个条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贷数额。
1、 按偿还能力计算:

月还款额度=夫妻双方月公积金缴存基数之和×50%。
2、按缴存余额计算:
贷款额度=(借款人公积金缴存余额×缴存时间系数+配偶公积金缴存余额×缴存时间系数)×10倍。(账户余额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公积金额度贷款额度如何算?公积金贷款如何办?
公积金贷款如何办?
“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审批表”3份(在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现场填写)。借款人及配偶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3份复印件;单身的需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单身证明和离婚证明原件及3份复印件。
合法有效的购房合同原件3份。房屋开发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期房)、《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竣工验收合格证》、大房证复印件3份。
2、涉及抵押或质押担保的,需提供抵押物或质押权利的权属证明原件及3份复印件以及有处分权人同意抵(质)押的书面证明原件3份。
3、涉及保证担保的,需保证人出具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承诺原件3份并提供保证人具有保证能力的证明材料(包括营业执照、近三年财务报表、资质等级证明、资信等级证明等)复印件3份。
4、借款人已付所购房屋价款规定比例以上的首付款交款单据(发票、收据、银行进账单、现金交款单等)原件及3份复印件。
5、上述文件准备齐全后,贷款人本人持身份证、户口本亲自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贷款手续。房屋产权归属2人以上的,须同时到场。

阅读全文

与湖南各市年末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行不押车贷款 浏览:984
从来没贷款过可以给人担保吗 浏览:652
二手房买卖先过户还是先贷款6 浏览:770
二手房没过户能不能装修贷款 浏览:384
不需要手机号3个月以上的贷款有吗 浏览:936
贷款没还完的手机可以卖吗 浏览:866
2016年底存量贷款余额 浏览:429
西盟诚信小额贷款可靠吗 浏览:294
深圳海吉星小额贷款 浏览:833
银行凭流水可以贷款吗 浏览:920
4s店无息贷款是什么 浏览:288
app手机最新贷款 浏览:10
企来贷款的担保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853
拿房子做抵押贷款怎么还 浏览:104
深圳没有工作可以贷款买房 浏览:489
中国银行如何查贷款余额 浏览:960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底稿 浏览:259
贷款122万要多少流水才可以 浏览:505
夫妻两南通公积金贷款额度 浏览:919
妇联贴利息创业贷款工作总结 浏览:847